第9节:名字算什么?(2)

 第9节:名字算什么?(2)


系列专题:《认清贸易真相:贸易打造的世界》

  那时候,没有商标,消费者不受法律保护。在"买主自行小心"(意味着买主对所购商品的品质自己负责)的原则下,卖方的个人信誉和消费者检测品质的能力,是惟一的保障。销售受限,买卖双方的关系为私人关系。

  随着大型公司针对大众市场制造商品,设立营销、广告网,情况开始改变。伴随着19世纪的工业化,公司能够生产大量外观相差无几的商品。真正的生产者是不知名的工人;挂名生产者是公司。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在广大地区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变得有利可图(以前只有奢侈品可以),购买者分布的范围越来越广。一家公司在几个地方开设工厂,于是产品和特定地方失去关联。

  当然,这意味着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关系不再是私人关系。产品是以公司之名,而非以生产者个人之名,为消费者所知。大众市场是从每次交易中获取小额利润,而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公司致力于供应同样的产品,满足继续购买他们产品的消费者的需要。要达到这个目的,不仅需要好的产品和好的价格,还需要标准化的品质(因为这个理由,洛克菲勒取名"标准"石油公司,其他许多早期集团替公司取名时也用到"标准"或"通用"这样的字眼)。

  19世纪,包装、装罐日益普及,消费者越来越经常购买基本上看不见内容物的产品。为了确定内容物,他们不得不信赖包装上的信息,特别是公司名字。如果公司想让消费者信赖产品品质,就得保护自己的名称,免得被仿冒者、造假者鱼目混珠所伤害。这种不具人格性的商业关系,要求人信赖这样的生产者:即那是一家家喻户晓的公司,有商标来代表它,但该公司的产品是哪个人所制造,没人知道。换句话说,法人公司的兴起,意味着真正个人生产者的名字变得极不受重视,公司名称则变得至高无上。

  遗憾的是,对最早期的大型制造商而言,有些首开先河创立商标者,信誉并不一定受到肯定。以迷人瓶子、花俏名称吸引顾客(有时含有致命成分)的成药,不只在卖产品,同时还在利用人希望药到病除的心理来谋利。那种药品的宣传巡回演出,是最早的广告形态之一,其目的是兜售成药、秘方。这些药利润通常非常可观。但公司本身通常不讲信誉,一旦产品名声变臭,他们就到别的地方,换上不同的名称,照卖同样的产品。

  投下大量资本的大公司,禁不起随意抛弃原有的名字。他们得保护自己的名字。正如今天所常见的,当时提倡自由竞争的企业,不得不求助于州政府,以防止自己公司的名称被竞争者侵害。1840年代,美国几个州第一次保护商标,1870年,根据宪法保障版权、专利权的条款,国会通过第一个商标注册法。但最高法院以商标不同于版权和专利权,推翻这一立法:"一般的商标不必然与发明或发现有关……在普通法里,商标的专有权产生自商标的使用,而非单单商标的采用。它不依赖‘新奇、发明、发现或任何的脑力劳动成果‘。它纯粹建立在抢先采用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0908.html

更多阅读

第9节:人能资源特性(2)

系列专题:《直击管理靶心:追求效果第一的管理》  三、时效定律个体人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既不能过期开采,也不能提前开采;既不能零存整取,也不能提前透支。对于人能,只有现实已经具有了,才可以开发利用,不可能做到“先用后还”的透支。

第9节:肆打谁?这是个问题

系列专题:《战国历史的职场启迪:我的战国我的策》  肆打谁?这是个问题  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所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

第9节:“相当不错”的问题(2)

系列专题:《买单:我们到底消费的是什么》   如果品牌和标识仅仅是符号,没有含义,那么挑选服装系列——或任何东西——就成为一件理性的事情。那么这里可能有4个或者4个半因素需要考虑。其中之一,当然是价格;另一个原因是方便;第三是质量

第9节:年轻,没有失败(5)

系列专题:《10位精英教你读大学:读大学怎么读》  记得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这么一段:  士兵许三多被分到红三连五班的时候,班长老马对他说:我给你一个建议,快给自己找个想头,要不在草原上会闷出病来的。  许三多问:想头是什么?   

第9节:你想什么就会吸引什么(2)

系列专题:《左右你成功的吸引力法则:魔鬼成功学》  电灯的发明也不是偶然的。托马斯·爱迪生在年少时学了电的基本原理。他意识到,这种奇妙的能量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用途。爱迪生注视着当时人们所用的蜡烛和汽灯,他觉得它们实在是

声明:《第9节:名字算什么?(2)》为网友自戀患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