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步入国学管理大道:让管理脱下洋装》
儒家正是通过“修己”而达到“安人”的目的,其中,“修己”与“安人”体现了个人管理目标与组织管理目标相统一的辩证关系。个人管理逐步实现从自律到自觉的飞跃,通过推己及人实现组织的目标。所以,就把仁更加系统地上升到管理高度的“仁政”上来,通过推行“仁政”,最终达到实现“大同”的理想社会。古人认为“政者”实际就是“正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尽心上》),其实这和道家个人管理目标的“内圣外王”有着异曲同工之意。 关于修身的作用,近代西方的管理学也多有品德成功论的论述。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乔登(David Starr Jordan)说: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养自己具备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没有正常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看来,要想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就必须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越来越强调职业生涯设计,无论是做一个平民百姓,还是做一名管理者,都要作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于是各类成功学以及励志的图书纷纷出来。其实无论怎样设计人生,首先是要考虑正人先正己,诚如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论语·颜渊》的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如果剔除其包含的封建内容,古代先哲“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思想中所提倡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完全可以用在管理工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