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企业家 尊重企业创新自由度



     近年来,关于改革的共识出现弱化趋势。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所说的渐进式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直至改革走到终点,促使包括政治、经济、法治方方面面的制度不断提升。但这背后有一个隐性假设,就是在改革完成之前动力始终存在。可现在看来,当渐进式改革推行到一定时候,经济取得成果,制造出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些利益群体就会变成进一步改革的阻力,导致改革难以继续。

  从这个意义讲,渐进式改革存在内在的逻辑悖论。比如,房地产等行业已经跟“官权力”结盟,这时候要对“官权力”阳光化,在政治程序上加以制约,必然威胁到已经建立起来的官商结盟的格局,因为这会直接威胁到自身的利益。他们更愿意维持现有格局,拖延政治改革。

  动力与代价

  现在为什么退休干部更有可能提出改革诉求?这说明部分在位的一些(当然不完全都是)既得利益者,更喜欢在不阳光、不透明、不被监督的环境中行使权力。在美国也是这样,总统和其他官员都不愿看到自己的权力受限制,不会主动推动限制行政权力的改革,只是他们受到美国三权分立体系的制约,没办法。因此反思起来,渐进式改革在最初有它的道理,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由于其背后的逻辑悖论,到现在必须要改变。对中国而言改革是一个进行时。中国式渐进改革的结局如何,现在还不能完全判断。

 尊重企业家 尊重企业创新自由度
  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能成为整个社会绝对主流的共识,是因为那时日子没办法过下去了,但现在不同。相较于早期改革,经济改革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更加复杂,渐进式改革越往后阻力越大。现在的改革动力又如何呢?在我看来,最后可能难免以某种形式的经济危机为代价,触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一定是经济方面付出代价。没别的办法,人的本质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今天的中国,靠经济改革带来新增长和新社会福利增值,空间已经很小。如果其他领域的制度建设没有进一步变化,经济改革所能推动的事情并不多了。

  而且,伴随着社会发展,如今政府机构也愈显庞大,呼吁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声音渐高。有消息称,中国新一轮的大部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我认为,在全国人大体系没有真正对权力监督制约之前,不要对大部制改革抱太大希望。过去的经验是,每次部委机构改革到最后都是机构更加重叠臃肿,否则公职人员的数量也不会随机构改革越来越高。所以,首先要推动的是权力制衡机制,推动政府部门体系之外的权力制衡机制。

  这些年,报纸和其它媒体很少提到简政放权,这类词在过去八九年很少出现。说明什么呢?在缺乏制约权力扩张的机制下,政府在增加新机构,而不会减少什么机构,政府机构已经足够庞大。

  企业的注意力

  前不久有成立民企部的说法,千万不要这样。就像当年成立工信部一样,说起来很完美:为了促进电信高科技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但这个部门出来后,与其说是促进,还不如说是阻扰电信高科技的发展,因为它们推出那么多新的审批和监管程序,反而抑制了创新的灵活度和自由度,调配研发资金的举措在相当程度上,也把企业的注意力从创新转移到“跑部钱进”的路子上来。民企部如果成立,恐怕也会变成民营企业发展的阻力。

  人们出于理想化的愿望,指望成立这个部、那个委,然后给这些新部委做明确定位和分工,尽管起初的权职定位很清晰,但成立之后就没有机构去确保这些部委是否运行越位了、是否权力扩张得超出初衷了。你不能只管它们的成立,而不管之后的运行情况,不盯住它们的权限和尽责。没有人盯着它们,它们当然会不断扩权,该做的不做,而不该管的又偏偏要管。

  事实上,我们一方面在责备政府规模过大,管得过多,另一方面又过多依赖政府,担心没有政府管可能更糟。前一时期,我们做了调研,几十个学生在中国十几个省市做了大规模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人相信政府,相信政府能解决经济增长、收入差距和机会平等问题,这的确是一个悖论。一方面,对行政部门做事的满意度降到超前的低点;另一方面却把什么希望都寄托在政府身上,什么东西都要政府管起来。

  下一个十年

  作为一个概念,政府是很抽象的,人们容易相信它的万能,至少从愿望讲是如此。可是,政府在现实中必须通过具体的官员来行使权力,而官员也具备正常人的缺陷,也有自己的私心私利。我们不能把政府和那些具体官员分离开来,把他们看成两回事。

  稍微思辨一下,就很容易看到:你把资源、土地和行业的审批与管制权交给官员越多,就越对普通老百姓不利。交给政府的资源和管制权越多,就越对普通老百姓不利,越造成机会不平等、收入不平等,因为那样的社会就越要靠关系,谁跟权力有关系,谁就能得到资源、得到审批,而普通老百姓最缺的就是关系。这样一来,官员管的东西和事情越多,普通老百姓的权益与机会受到的威胁就越大。最糟糕的局面是:人们对行政部门不信任、对官员不信任,同时又要政府什么都管。

  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在于我一贯主张的土地私有化、国有企业民有化,还有征税权受到制约,根本性地实现减税、免税。通过这三方面的改革,还富于民,使中国经济朝着内需和民间消费驱动的方向转型。

  目前外需不振、消费乏力,中国经济出现下行风险。如何看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问题?应该说,现在结构性问题很严重,很多学者都意识到,结构性问题必须要改革,但是,实际情况则是结构性调整、改变增长方式进展缓慢,某些方面反而倒退了。

  中国经济以外需而不是以内需驱动,其实是渐进式改革的必然。从逻辑上讲,渐进式改革不会以产生内需的制度改革起步,而是在不改变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引进外需力量,由外需带动国内增长并松动既有利益格局。这样做就形成对外需的依赖而内需总是启而不动。而外需带来的早期增长培植了既得利益群体,增加了进一步改革的难度。因此,未来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必然要启动以“减少行政权力、制约政府权力”为目标的体制性变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510.html

更多阅读

企业创新:态度比投入更重要

  企业创新:态度比投入更重要——创新的内驱力来自以正治企  被称为龙年第一起重大环保事件的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披露后,公众对当地发展与污染治理的种种追问直指政府,政府监管确有缺失缺位之处;然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同样应当

中美航天差距 瀚海中美企业创新中心“牵手”航天基地

     4月22日,西安航天基地国际孵化器与瀚海中美企业创新中心签订跨国孵化合作协议,掀开了航天基地跨国孵化崭新的一页,也意味着航天基地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  4月22日,西安航天基地国际孵化器与来自美国硅谷的瀚海中美企业创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企业是否愿意创新,取决于创新能否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创新的动力,源自市场竞争压力、市场需求推动和对盈利的预期,因此,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要发挥市场机制激励创新的作用,提高企业的内在创新动力。  营造有利

管祥红:山寨泛滥狙击软件企业创新

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     山寨泛滥毁掉企业创新积极性  赢周刊:中国本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机会在哪?  管祥红:近几年来,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一直保持着稳步的发展,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化水

企业今后创新发展思路 培育企业创新的主要思路与途径

企业创新涵盖企业方方面面,是企业管理者等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满足顾客对产品需求的有力支撑,是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创新具有

声明:《尊重企业家 尊重企业创新自由度》为网友最寳貝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