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37节:第六章 语不惊人誓不休(8)



系列专题:《名记基础:特稿采写宝典》

  为了揭示细节的重要性,杨先生还专门做了比对性研究:

  司马迁善于选用典型细节来增强整个情节的真实感,在细小的情事上窥见人物内心的复杂世界。《战国策·秦策一》与《史记·苏秦列传》都载有苏秦为六国相,衣锦还乡,与曾慢待过他的嫂子有一段对话,《战国策·秦策一》这样写道: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史记·苏秦列传》则这样写道:

  北报赵玉,乃行过雒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匍匐,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可在这段情节中,司马迁又增加了苏秦冷笑,其嫂以面掩地而谢的细节,人物形象顿觉神采飞动,一个踌躇满志的政客,一个歆羡敬畏权贵的市井小民,已呼之即出。

  应该说,这些具体的分析和理论的归纳,对于有志于把特稿尽快提高到纪实文学艺术水平的朋友们,具有很强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一、 要处理好细节与主题的关系

  细节,是典型的文学术语,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也是新闻向文学靠拢的一个"活化石"。过去,连《新闻学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第一版)也不收录"细节"一词,近年来随着新闻表达方式的文学化和特稿的兴起,"细节"已经成为新闻界的"口头语"。

  在特稿采写中,所谓细节,是指把关系到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色等"最小单位"用文字描述下来,给读者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鲜活印象。

  如果说,主题是特稿的灵魂,结构是特稿的骨架,故事情节是特稿的血肉,那么,细节就好比是特稿的经络。因为细节的存在,特稿才有了生命,才有了精气神。

  一个好细节可以提炼出一个好主题。

  陈清贫在《我与特稿》一文中这样写道:

 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37节:第六章 语不惊人誓不休(8)
  记得有一年我在长沙和朋友陈国忠一起做一个残疾人的稿子。那时,我们杂志社发残疾人的稿件已经发腻了,读者也非常反感。记得有封读者来信是这样说的:"你们为什么不多登一些健康人的健康人生,而要一味宣扬残疾人的残疾人生呢?"

  因此,当朋友陈国忠强拉我一起去采访时,我还是颇有几分不情不愿的。

  不久,采访正式开始了,故事果然比较老套--一个不幸失去双臂的年轻人,经过顽强努力,最后不仅考上了大学,还被全国评为"赖宁式的好少年",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嘉奖……我听着听着,心里一直在说:"这发发报纸还可以,想发我们杂志,肯定没戏!"然而,后来当我听到这样一个小细节时,却情不自禁地眼睛一亮!因为他无意中讲到:他从小学时便有一个一直照顾他起居的好伙伴,两人几乎形影不离,从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后来,他考取了大学,而他那完全健康的小伙伴却没有考取!但大学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却出乎意料地对他们说:"我们怎么能狠心把你俩分开呢?"于是,大学把那健康的孩子也同时录取了!再后来,那孩子还在全国范围内被评为"雷锋式的好少年"!

  我听完了,立刻来了精神,把朋友赶到了一边,亲自开始了重新采访……后来,这篇文章被如期刊出,还上了那一期杂志的要目,标题就叫《无臂少年和他的"守护神"》。

  一个好主题,需要若干个精彩的细节来烘托、物化。杨敬东在《身家百万的九龄童是如何打造的?》(《家庭》2003年10月上半月)中写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5978.html

更多阅读

定时任务每月1号执行 第36节:第六章 执行任务不打折 (1)

系列专题:《中层培训选择:做最好的执行者》  第六章 执行任务不打折   对最好的执行者而言,一旦接受了任务,就意味着自己已经做出了庄严的承诺。  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仅都不能轻易放弃,而且还要以尽善尽美的要求保证完成任务

第58节:第六章反定位的精义(1)

系列专题:《营销组合新战略:定位定天下》  第六章反定位的精义  第六章反定位的精义  在这个以成功为第一法则的年代,竞争一直都是市场的主旋律。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的法则就是能者上,庸者下,不行您就靠边站。在竞争中,

第30节:第六章怎样沟通人际关系(1)

系列专题:《优秀员工必备的18种工作方法》  第六章怎样沟通人际关系  你没法逃避“关系”  常常有很多离职的员工抱怨,他们并不是自身业绩不好或者与老板关系不好而跳槽,真正原因是他们很难与同事相处,不想与那些平庸的同事共事,

声明:《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37节:第六章 语不惊人誓不休(8)》为网友浑身王者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