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3)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恶性疾病带来的恐惧

  癌症、艾滋病、禽流感等恶性疾病的产生和传播给人们带来了恐慌。当孩子看到亲人的异常现象和痛苦以及接受到一些危机性的信息时,都可能出现恶性病恐惧。

  ★适度恐惧和刺激的益处

  适度体验恐惧有利于孩子成长

  儿童心理学专家、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健兴认为,受刺激时产生恐惧、焦虑和紧张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心理活动,适当刺激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能够锻炼他们的承受能力和胆量。相反,没有体验过恐惧感受的孩子,长大后容易胆小怕事,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广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李晓晨说,人都有追求刺激的本能,良性的刺激能够激发人的潜能,孩子也不例外。只是孩子的心灵毕竟还很幼嫩,且缺乏鉴别力,不同的孩子对恐惧的接受水平也不同。老师、家长以及社会都需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引导。

 第33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3)
  进口大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赢得了越来越多孩子甚至大人的喜爱。片中出现恐怖的魔幻场面,引起很多中学生强烈的兴趣。他们说:"这部片子太好看了,真刺激!"然而,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说:"影片中的那个坏巫师瓦德蒙、三头狗,还有穴居人一出场,儿子就被吓得直往我怀里躲,真不该带他来看这么恐怖的片子。"

  怎样看待适度恐惧体验呢?我们认为,要分年龄阶段适度体验,5岁以前的孩子显然很不适合进行这种体验,即使小学生看这样的电影,也应该由家长或老师陪同观看,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在有保护感的情况下观看,进行适度的锻炼。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或者中学生来说,《哈》片中出现的惊险刺激场景虽然会使人感到害怕,但他们已经有了防御和接收能力,剧情中影射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孩子在受到刺激后如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这种刺激就是完全有益的。

  刺激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我们都熟悉"狼孩"的故事,一个具有正常大脑的婴儿,由于在生命之初就脱离了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当他重返人类社会后,无论怎样精心培养,也无法形成正常的心理。由此可见,婴儿心理发育,依赖于人类社会的各种刺激,婴儿在与人和物的接触中接受到各种刺激,促进了心理的发展。

  这些刺激的种类繁多,有光、声、气味、冷热、地心引力等。刺激可分为愉快的、不愉快的和中性的三类。愉快的刺激给人带来快乐、满足和安宁,行为上表现得积极、自信。相反,不愉快的刺激令人不安和沮丧,行为上表现得消极、退缩。最后一类所谓中性的刺激,一般并不引起情绪情感的反应,而主要是提供认知和信息,如一张桌子对孩子的刺激,使一个孩子认识它,形成对桌子的概念和用途的认识。这桌子便是一个中性刺激。我们通常会认为,愉快的刺激和中性的刺激对孩子心理发展是有益的,多多益善,不愉快的刺激越少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适量的不愉快刺激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不愉快刺激中也分良性和恶性两种刺激。我们应该尽力避免儿童遭受恶性刺激的伤害,而不愉快的良性刺激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比如生活条件稍差一点的学生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要付出更多一些的劳动和创造。这是一般现象,但这种情形对孩子才智、体魄,以及挫折耐受力都是一种锻炼。

  ★恐惧行为的矫正方法

  解除恐惧心理的四条建议

  第一,当孩子害怕的时候,切勿责备、嘲笑或愚弄孩子,骂孩子是胆小鬼、吓唬他不许哭,都不是好办法。正确的做法是向他讲明事情的真相。当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被你一语点破,他就会相信你的力量可以保证他的安全,恐惧感自然随之消失。

  第二,不能一味躲避、隐藏,要正视害怕对象的存在,找到合适的防护措施。害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应当经常给孩子讲些常识,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孩子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心境自然平和。父母还可以帮助孩子对可能发生的困扰做好心理准备,比如放炮时拉开一些距离,自然张开嘴巴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23.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声明:《第33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3)》为网友愿为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