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道德经》:越无私心越成功

 《活学活用道德经》:越无私心越成功


系列专题:《活学活用道德经》

透点提醒大道理谁都懂,成功的关键是在细节上寻求突破。

越无私心越成功

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原著实录《道德经》第7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经典解读西汉《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先人而后己者也,天下敬之,先以为长。”

北宋王安石《老子注》说:"圣人,无我也。有我,则与物构,而物我相引矣。万物,敌我也,吾不与之敌,故后之。"

北宋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说:“圣人谦下,不与人争先,而人自然尊之;圣人不争,不与物为敌,而物莫能害之。”

明释德清《老子道德经解》说:“不私其身以先人,故人乐推而不厌。”

近代学者陈柱《老子集训》说:“圣人治国亦如此……喻如有宝器然,私于一家,则出于一家之外为失矣;私于一国,则出于一国之外为失矣;若私于天下,则将安所失乎?此圣人所以无私以成其私也。”

说文释义圣人甘居人后反而高居人前;不贪权势反而地位稳固。

老子认为,一个人没有私心,反而能成就大私。在《道德经》第七章,老子用天道推演人道,他认为,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并非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存在。圣人也一样,以公为先,所以生前身居高位,死后名垂千古,反而成就了大私。

活学活用老子认为,无私反而能成就大私,这看似矛盾,其中却有某种玄妙的逻辑。

《圣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耶稣带着弟子在山上讲道,听讲的信徒有好几千人。到了吃饭的时候,有的人有食物,有的人没有。耶稣让弟子将仅有的7个饼分给大家吃。那些有食物的人受到感化,也将食物献出来,与大家分食,最后大家都吃饱了。后来,人们都传说:耶稣用7个饼,让几千人吃饱了。

“用7个饼,让几千人吃饱”,这是何等超凡的能力!这是何等大的功劳!可是立下大功、享有大名的人并没有在物质上付出多少,也没有在体力上付出多少,他只是无私而已,结果反而成就了大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这话,确有道理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7810.html

更多阅读

《活学活用道德经》:用正当手段实现私利

系列专题:《活学活用道德经》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谓得老子后而先、外而存的神髓,他本人的经历也是由大公达至大私的范例。他推己及人、先人后己,深得部下拥戴,坐镇北部边陲十数年,令匈奴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一

《活学活用道德经》:追求完美的工作品质

系列专题:《活学活用道德经》过了不久,三洋公司又发明了“三洋冰箱门”。传统的冰箱门内侧都是平板式的,没有被利用起来,而且,冰箱门关上以后,采用的是用插销扣紧的方式。冰箱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合缝不严的弊端,既影响保鲜效果,耗电量

《活学活用道德经》:不轻视每一笔小钱

系列专题:《活学活用道德经》她又说:“一份小小的问候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真挚和诚意,使他人感到温暖。人与人之间渴望沟通和交流,而这些细小的方面是最能体现出你的那一份心意。”显然,奥尔布赖特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人与人的关系不一定

《活学活用道德经》:不轻视每一件小事

系列专题:《活学活用道德经》如何得到小人物的拥护呢?方法很简单:尊重他们而不轻视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损害他们。贾谊曾说:“故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从古到今,凡是轻视小人

《活学活用道德经》:不轻视每一个小人物

系列专题:《活学活用道德经》说文释义天下难事,一定要从易处着手;天下大事,一定要从小处努力。老子以辩证的观点,看到了难易、大小的变化规律,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转化的要点,往往取决于当事者的态度:问题容易解决时听之任之,等到

声明:《《活学活用道德经》:越无私心越成功》为网友不雨花犹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