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 浅谈新形势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前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作为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针对性,它可以使学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理解和牢记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大学生健康成长。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学对人才的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寻找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本科院校思政理论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维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只是注重知识的讲授,将理论形成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枯燥的知识点来记忆,对学生的感性因素缺乏视觉和记忆上的刺激和满足,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剥离了知识形成过程与智力因素的内在联系,逐渐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严重摧毁了学生的额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虽然很多思政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一定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方面开展了一些互动活动。但是,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却不高,即使有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也只是应付了事,缺乏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这种互动活动中往往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1.2 信仰危机思政课堂的出勤率严重下降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生面临的严重的信仰危机。从本质上来讲,这种现象是由我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体系断层而产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学校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青年思想上的影响已经日渐缩小,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上的理解不能通过实践来理解和发扬,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思想理念的教学内容。虽然思政课堂仍然是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基础,但其所占的绝对性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已经日益削弱。因此,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缺乏思想上的正确认识,只单纯的将这门课程作为不得不学习和掌握的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出勤率严重不足。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 浅谈新形势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1.3 教学内容与具体实际相脱离,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同感

  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理论化程度较高,教材内容过于宽泛,缺乏一定的实践来辅助教学。在教材的体系建设中,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系统全面性,而忽视客观理论存在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没有从社会问题和矛盾方面入手,其政治性和知识性的兼容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这种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的现象,导致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持消极的态度,以能逃就逃的敷衍态度对待和学习,思想政治课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感。此外,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不断发展的社会问题和实践无法同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教学中基本都是结论性的理论知识,而可以给学生以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太小,严重制约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2.加强本科思想政治教学效率的措施

  2.1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摆脱被动听课的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政教师可以在课上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以辩论或演讲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论点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因此,思政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育的思想限制,以课堂讨论、演讲和辩论等多种形式来辅助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思政教师应该尽量简要的强调知识点,而将其转向现实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积极思考课堂上遗留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将各自的观点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并在这种思想碰撞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思想见解,强化探究意识,使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得到增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2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觉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高等院校思政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觉悟。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意义。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引入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倡导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亲身实践,使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发现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逐渐形成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堂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3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落实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实践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思政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出一系列选题,让学生以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并在调查报告的数据基础上,为教学实践的验证提供有力的证据。同时,教师还可通过组织研讨会、演讲、论坛等方式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并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建立校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通过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社会实践教育合同或协议的方式,保证按计划接纳学生参观、访问、实践,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真正做到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结束语: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本科院校的思政教师只有坚持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政知识,最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感兴趣且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郑金州.陶保平.孙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2]严唤梅.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山西.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

  [3]侯桂莲.关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前沿.2006.03

  [4] 毛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的实效探讨[J].吉林教育,2008,(34):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945.html

更多阅读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也许你参加过各种调查或者被调查,即使你没有参加过调查,那么你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有什么看法吗?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课题组就“当代大学生就业”进行问卷

声明:《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 浅谈新形势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为网友今年励志当学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