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析



     前言:教材是体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教材管理面临着课程改革、学分制应用、学校规模扩大、专业更新调整等一系列考验。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和创新,传统的教材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高要求,高校教材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 新形势下高校教材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现行的教材管理运行机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机制本身缺乏一定的活力。学校每年会按照在册学生的人数对教材进行统一的订购、购买、下发的基本操作模式运行,这种对教材实行计划管理的方式,使得教材管理部门只是简单地发挥其行政管理的智能,没有体现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对教育成本没有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这种管理模式与教材管理者的经济效益相脱离,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使教材的编撰、出版、供应等环节相脱节,最终导致教材的闲置积压或者买不到想要的合适的教材,这种教材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现今教材建设的新形势。

  1.1 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高校应遵循市场竞争机制的法则,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材以及高效优质的服务。但是,当前许多高校对于教材管理队伍的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在编人员较少,教材管理人员学历不高,工作能力有限,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工作效率低。教材管理部门负责人在选定教材时,往往只是按照教材征订目录上的名称来对教材进行相应的取舍,很多时候造成订购的教材版本陈旧,与学生现今的实际教学不适应,不考虑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订购价格过高的教材。另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好,而且教材的订购周期较长,甚至课前都不能落实教材的状况时有发生。

  1.2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教材管理模式落后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也呈现多样化的选择,相应地使用的教材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加,但是,现今大多数高校的教材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校甚至还存在靠经验进行传统的手工管理,从而影响学校教材的供应工作。

  2. 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实施对高校教材管理工作重要作用

  网络信息化的实现,让人们可以及时的掌握国内外教材研究、建设和规划的信息。对国内的教材信息以及发达国家的教材建设特点、发展趋势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种形式的管理手段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最新教材,同时,还可作为教师编写新教材的资料库,引进外版教材实现双语教学。另外,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还可以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相关学校的教材建设和规划管理人员,拓宽制定教材规划的视野。

  教材的市场信息是多样化的,各种书店系统和出版社系统以及各类图书代办站等等,这些都是能够提供教材的市场。高校教材管理人员要根据本校的课程特点和专业方向,对各出版社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从中寻找和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为学校的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的实施提供优质的服务。

  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还可以为教材建立一个公正的评价信息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中肯的评价,并为教材的选用提供有力的参考。同时,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资源需要实现信息共享,尤其是在学分制实施之后,学校的教学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对时间的要求更加严格,而且办公费用较高。为此,许多高校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校园网,并依托校园网采取不同的现代化教务管理系统。

  3. 实施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与时俱进,创新教材管理理念

  新形势下,高校的教材管理人员应该摒弃传统的旧观念带来的思想限制,重新树立适应经济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新观念,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对教材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选择。院方教材管理人员要对市场的需要进行定期的研究和调查,适应市场的变化,要有强烈的经营意识,搞好学校的教材建设,保证教材能够及时地为师生提供相适应的教材。另外,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教材供应链,用市场的手段来强化教材服务。还可通过开设经营性书店,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购买教材,很好地解决采用学分制后教材发放困难的问题。

 高校信息化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析
  3.2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实现教材的科学化管理

  高等学校可以通过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的形式,指导学校的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教材管理和专家组织在教材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作用。积极组织和邀请教育教学专家来校对本校教材工作和建设进行研究、咨询,尤其是在教材的选用、课程以及工作改革等方面认真听取专家意见。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要健全教材的推荐与选用的认证制度,积极推荐使用优秀教材,防止教材选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尽量选择高质量、价格公道合理、符合学生需要的教材,确保教材选用的质量。

  3.3 建立高效教材管理信息网页,提高教材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高效教材信息网对高校广大师生来说是必要的,通过信息化的实现,师生可以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流,并可通报教材的使用情况和质量信息等相关内容,让师生对所用教材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3.4 利用网络资源与教材供应商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教材的购买离不开与教材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建立一个学校与供应商之间的互动信息交流平台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平台的实现可以对教材进行实时的查询、征订以及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工作,为学校减少人力资源和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材管理人员从事教材供应工作计划要准、选用要优、供书要快、服务要好、价格要廉、帐目要清,通过网络信息化建设在教材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实施,赢得广大师生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敏霞.基于校园网的教材管理系统[J].微型电脑应用,2004(1).

  [2]施菊华.新形式下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教育探索,2006(3).

  [3]杜志源,刘刚,王永智.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库性能优化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947.html

更多阅读

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日益发展,随着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平等对话、师生互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逐步形成……,面对这一切,教师必须重视调整和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结构以适应“通才”和“通识

声明:《高校信息化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析》为网友完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