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酒 “贵州酒之殇”再议



  前言

  2003年,笔者以“贵州酒之殇”为题,就贵州酒存在的问题,从产品、体制、品牌等诸多方面,粗略地谈了一些关于贵州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文章一出,深受全国媒体的争相转载。2008年9月12日,再次接到《遵义》杂志记者的电话,要求再次转载该文。我以为,这篇文章较2008年以来,有些问题或许出现了新的变化,但贵州酒的问题依然存在。如果不能正视贵州酒存在的问题,贵州酒未来发展的方向将出现新的偏差。

  2008年9月13日,笔者再次与贵州醇酒厂厂长鄢文松先生就贵州酒的未来和发展,进行了相当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原本只有一个多小时的约谈,我们却最终谈了约4个小时。其中,关于贵州酒的问题,鄢厂长直言不讳地说:“贵州酒陷入了一个新的浮燥阶段。具备不具备酱香酒酿造的酒厂,都一窝蜂地搞酱香型酒,将葬送贵州酒多年来难有的后发优势。殊不知,真正大曲酱香酒,不是离不开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就酿不出,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酱香酒必须经过5年以上时间的储藏,是很多酒厂根本缺乏资金支持做酱香酒的实力”。------,仅此而已,笔者决定就“贵州酒之殇”这篇文章,结合2008年以来贵州酒的一些新变化,以“贵州酒之殇再议”为题,作适当修改!

  贵州酒多么一个响亮的名字,带给贵州多少财富,现在很难说清楚。细细品酌贵州酒,正如贵州醇酒厂鄢文松的广告所言:“贵州好山好水出好酒”。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贵州酒就在全国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国酒茅台”到老八大名酒之一的“董酒”、从“习酒”、“鸭溪”、“湄窖”、“贵阳大曲”、“怀酒”到现在的“青酒”、“贵州醇”、“小糊涂仙”等,这些曾威慑一方的“贵州酒名片”、这些曾带给全国各地消费者尊美享受的“贵州名酒”,在经过时间洗礼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结局,难以与“贵州酒”这张口碑相符。若大的“贵州酒”军团,放眼全国白酒消费市场现已经难寻几家身影。倘若没有“国酒茅台”的孤军奋战,贵州酒陨落的结局将会变得很惨;倘若没有“国酒茅台”,也不会有今天茅台镇酿酒业的“蠢蠢欲动”和“浮华繁荣”,慢慢地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贵州酒就是茅台酒。

意识之殇

  观念陈旧和意识滞后,是导致贵州酒整体市场竞争力不断趋弱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目前来贵州酒企业的市场意识还是有了,但品牌意识却远远没有到位。品牌名称上的游戏“沽名钓誉”或模仿抄袭把戏、品牌塑造手段上的雷同或相仿、品牌广告创意上的贫乏,严重制约着贵州酒强势品牌的建立。笔者深有感触地是,从2001年10月起就为传播贵州酒品牌专门设立了《贵州酒》特刊,但时至今日没有几个酒厂意识到贵州酒整体品牌传播的优越性,殊不知经销商为全面了解贵州酒而手持《贵州酒》则是极大的便利,它的最大作用在于建立一个传播平台,以整合方式将各酒厂的资源联成一体,以打造贵州酒整体品牌形象,进而不断建立单个品牌形象。

  另外绝大多数酒厂目前仍然局限于做短期销售量,而缺乏品牌长远规划,于是跟风或抄袭就成为他们做足短平快的主要手段之一。比如说,在茅台酒厂集团习酒公司成功推出“小豹子”后,与“豹”有关的动物酒名一哄而起,并伴有绝大部分的“侵权行为”;自2002年“影视大鄂”邓建国炒红“赤水河”后,当年就特别流行带“赤水”二字的酒名,不管它有没有个性价值或合不合消费心理习惯,只要能靠的都已经出来更有甚者,只要当地某一种酒好卖,不管青红皂白做起假酒赚个熟人不好意思来,如此而来企业自我个性品牌又从何而来? 

  笔者不禁要问,这是难道仅仅是受短期利益所驱吗?我认为除了受利益上的驱动外,很大部分存在意识上的“偏激”和认识的“短视”,没有看到自我品牌培育和壮大,是提升企业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或许人很对“小糊涂仙”在贵州茅台镇赚了大把大把的“钱”往自己的口袋里装有点蠢蠢欲动,但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小糊涂仙”是在坚持、艰苦、一贯中以品牌为己任的“造牌运动”的积极意义和市场效应。以“茅台镇”为例,由于大多数酒厂都是从做基酒到做代加工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加上地处偏僻山区,受信息交流和环境因素的制约,至今没有几个酒厂敢大胆尝试经营品牌。究其根源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即小富即安,严重制约着企业再创新能力的发挥和无法接受塑造品牌过程所要面临着的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市场风险大等。

  2002年1月11日,茅台镇某酒厂与广州某公司共同合资成立一家酒业有限公司。广东某企业以现金5100万元入股,控股51%,而茅台镇某酒厂则以酒厂实物入股49%,共同出品XXX酒。原本来白酒业天作地合的一次大动作,却在2002年7月26日就被《赢周刊》惊爆出两家公司合作已经搁浅。事后广州某公司的总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双方意识上的差距和认识上的分歧,是导致一庄不低于云峰酒业在贵州投资规模的合作,在短短的半年后接短命夭折的最终因素,主要表现在双方没有完全寻找到能被市场认可的品牌模式,在生产导向型经营意识与品牌导向型经营意识中出现严重碰撞所致!

  首先是对资源认识不足、品牌观念陈旧。一方认为自己拥有茅台镇原产地的基酒资源,并且认为这种基酒资源有无限的升值空间。但资源优势并不一定代表市场优势,并且自从小糊涂仙大规模地使用“茅台镇传世佳酿”之后,各白酒企业纷纷跟进,茅台镇的保护性措施,直接使用品名来递延品牌资产实行掠夺性开发已经十分困难。但品牌策划是以产品资源为基础,从基酒资源唯一性的特点出发;另一方面则认为资金与意识可能是其最大的资本。他认为资源实际上构不成绝对的优势,相反,在当今比较浮躁的市场环境下,品牌策划的意识可能更加重要。

  任何一个品牌的成功一定是潜在品牌资源整合获得的结果,而正确地认识资源并学会扬长避短是应对市场的正确策略。首先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基酒资源是培育健康白酒品牌的基础,这一点对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来说不能不高度关注,并且活跃的产品研发能力也会为品牌的成长预留巨大的发挥空间。茅台镇三个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品牌资源”,给消费者的感觉就是出好酒的地方,企业要在茅台镇迅速成长为像“小糊涂仙”的品牌,不单要利用好“茅台镇”三个字的品牌辐射效应,还要利用好地处茅台镇,因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历史沿袭下来的传统酿酒工艺,共同成就了“茅台镇”三字的资源优势。但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品牌意识对所有的茅台镇酒厂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好酒也怕巷子深”,没有很好的品牌支持,再好的产品也很难形成市场优势;没有一定的资本做保障,再好的品牌和资源仍然是一堆没有价值的“土矿”,惟有将“土矿”经过提炼,才会有“黄金”的价值呈现。“小糊涂仙”以资本为后盾、以先导的营销思维为驱动力,走了一条成功的终端营销制胜之路,为日后的全国知名提供了条件;“乡巴佬”凭借一个极具个性和挑逗性的品牌和先进的品牌意识,通过踏实的经营获得了成功。

体制之殇

  贵州酒的核心力仍然集中在国有性质这一块。包括“贵州茅台”、“贵州醇”、“青酒”、“董酒”、“鸭溪”、“珍酒”、“习酒”等全国知名品牌。“贵州茅台”盘活“习酒”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解决贵州酒目前低迷的状态,首先要彻底解决贵州酒企业的体制问题。机制不灵活、体制僵化,严重制约着贵州酒企业的创新发展。作为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国有酒厂,目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转换企业机制,包括国有资产所有人或出资人,必须搞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权力过分集中并非好事,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人,当前任务是授权,只有让企业享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智慧和资源优势。从目前看,贵州酒企业尤其是大的酒厂,面临的问题就在于体制创新问题。

  国有资产所有人或出资人到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想唯一的出路在于彻底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国有资产出资人只是投资者,而不是经营者。从目前看,几乎所有的大型酒厂都面临体制老化的问题。或许山东出售“孔府家”的例子值得贵州酒去学习和探索,作为当地政府,不在于是不是持有某个酒厂的资产控制权,关键在于这个酒厂能不能愈来愈大并不断为当地政府提供税收。

|!---page split---| 

品牌之殇

  品牌意识薄弱、品牌传播手段粗犷、市场行为畸形,是贵州酒品牌之殇的最大“痛处”。

  不要否定事实,更不要不承认弱点。尽管全国白酒行业在品牌营销上都显得十分幼稚,但我们比起四川酒来说不能不相信事实上的“差距”,尤其是我们拥有“国酒茅台”和“国酒之乡”这两张金字招牌,居然全国性的品牌越来越少,这也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对老牌贵州酒而言,品牌老化严重制约着贵州酒的发展,市场占有份额愈来愈低。贵州酒有两张“中国老八大名酒”牌,但时至今日,却只有“国酒茅台”笑傲酒市。

  笔者曾谈到过,由于大多数酒厂在当地都曾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好县长先得办好酒厂”,促成了国内白酒厂在特定时期内空前暴涨,几乎每个县都有酒厂,于是政府主导下的经营思想一贯奉行,到今天仍有部分国有酒厂的厂长不是在做企业,而是将厂长当“官”做,进而一些特权思想、灰色经营方式或多或少还存在部分酒厂,如此说来要赶上经营方式灵活的私营企业、合资企业才怪。透过品牌卖断为特点的经营方式,为什么会出现一个酒厂会贴牌多个近似的品牌?我想只能用一个国际流行词来回答:“没有遵循严格的品牌管理”,但是不是真不懂得品牌管理吗?不,而是受了部分“特权”行为的影响,除了企业本身受体制制约外,不按市场游戏规则出牌的“延伸”,为日后主导品牌的越来越不值钱埋下“祸根”。

  对新生代品牌而言,提起贵州酒消费者难以数出几个诸如“小糊涂仙”这样在全国知名的牌子,是不是真的贵州酒就不行了呢?但为什么云峰酒业与众多地地道道的茅台镇当地的酒厂,同样处于茅台镇却能打造出全国知名的“小糊涂仙”呢?姑且不谈“小糊涂仙”是否沾了“茅台”的光,但云峰酒业以策划和品牌强行入市,值得所有的酒厂思考。说句实在话,本地的酒厂比广东云峰酒业和云峰酒业的老板黄维松更懂酒和更懂得在茅台镇酿酒所aihuau.com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相反的是一个几乎是白酒门外汉的云峰酒业却创造了惊人的业绩,在全国打响了“小糊涂仙”品牌,在贵州掘进了数亿元的“黄金”,然而本地的酒厂却至今没有几个在全国叫响的品牌,这不得不说是品牌意识上的短缺和品牌经营上的短视。 

  谈起品牌,很多人会用一个产品名称或注册商标来定义。从理论上看,品牌的定义其实很简单,即实现产品区隔的个性化符号。要实现产品区隔,就必须有个性化的区隔特征,包括独特的产品质量、个性化的品牌特征、独特的品牌文化和独特的品牌价值等。 

  优秀的品牌是一个企业市场建设中活的灵魂。一个企业要树立全新营销观念,首先要确立以品牌为导向的营销核心战略,因为品牌是一个公司最为宝贵的资产,是沟通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的桥梁,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品牌支持,厂商双赢只能是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

  这对于有着“国酒之乡”美称的贵州酒来说,注重自身品牌建设,立足于品牌的长期战略和整体推进,通过整合产品结构体系和市场结构体系,狠抓产品质量和机制创新,竭力塑造“国酒茅台”世界品牌形象和建立贵州酒强势品牌群,显得至关重要。当前贵州酒应着力提高强势品牌群的竞争力,提高贵州酒在整个白酒市场的竞争力。但事实上贵州酒无论是在市场占用率上,还是在产销量上,比起川酒和并不占先天资源和品牌优势的山东酒、安徽酒来说有点差强人意,原因就在于贵州酒整体品牌老化、新锐品牌竞争力不足。除了茅台在全国市场有较大销售驱动力外,老一代贵州名酒,或已经完全退回本地市场,或暂时消沉于市场外;而像“小糊涂仙”这样的全国性新锐品牌太少,难以形成整体规模竞争优势。

产品之殇

  在产品上,贵州酒面临三大问题:第一、昔日的名优白酒能在全国市场上有销售的愈来愈少,惟有国酒茅台在支撑着;第二、是“贵州出好酒”这块“金字招牌”正被少数不应大局利益为重的人“抹黑”;第三、贵州酒整体产品结构性不合理,由于品牌老化,产品长期一贯装潢、市场销售量不断下降。 

  产品是企业与品牌的代言人,质量是产品的市场通行证。质量不稳如人之不纯,再好的质量不符合消费者需求,亦如海市蜃楼,只会炫耀一时,瞬间消失。做酒既要保持传统,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有所变化,更要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消费者爱喝的酒才是好酒,消费者的满意就是我们唯一的质量标准。消费者对“贵州酒”的总体印象是“贵州出好酒”,这种好是贵州酒多年来以一贯稳定的质量口碑捍卫的结果。没有及时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是贵州酒竞争力削弱的产品因素。尤其在包装创新和市场营销创新上,一贯的包装风格还视为是老字号,陈旧的营销观点还被一些缺乏创新思维的企业美称为“坚持传统”,如此这些都是导致贵州酒品牌老化和市场竞争力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营销之殇

  透视当前白酒营销现状,不难看出白酒营销的特点:功利性营销的掀起,经销商缺乏营销战术、盲目跟风营销、概念营销盛行等。贵州酒也未能幸免,从目前白酒业营销竞争只停留在竞争战术的肤浅层面中走出,陷入了同质化营销的泥泞里。笔者认为贵州酒在营销层面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长远营销规划,重视战术运用轻视战略谋划;第二实战型营销人才的短缺;第三企业缺乏有效的营销人才激励机制和创新营销思维;第三在营销管理上奉行“拍脑袋”式的粗放管理,缺乏对整个营销过程中细节上的执行和监督力。

  其实固有的营销法则并非已经完全过失、消费者也并非完全不忠诚于白酒产品,只是他们的营销方法,他们的营销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现实需求和消费者个性而已!在当今白酒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形势下,企业唯一出路的就在于如何创新自己,如何从营销深层次的创新中去寻找与别人不同的差异,利用个性化的营销思维来发掘个性化市场机会,用个性化营销手段来赢得个性化的竞争优势。营销转型与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其本质在于一种理念、一种企业经营战略的提升和转移,而不仅仅是通路或销售方式的变革。古井由传统销售走向现代市场营销,必然以营销为动力,以顾客满意为方向,时刻注意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以变应变,变中求活。

  营销的竞争归结两大竞争,一是优质的、稳定的、高效的营销人才链的竞争,二是优质的、稳定的、高效的分销供应链的竞争,而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动。所以酒类企业要实现营销创新,首先必须对营销人员队伍进行创新,包括改进营销人才进退机制、优化人才组合、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要求营销全员要从“卖酒”的思维中逐渐转变成“服务经销商卖酒”中来,强化营销队伍的执行力、创造力;其次就是花大力气改造客户、改造经销商。酒卖得好不好,不能完全怪罪于酒厂没有广告支持、产品没有新意、终端促销缺乏等,与经销商的态度、思维、实力、管理能力等都有着极大的关系。发展优质客户,将经销商的理念趋于酒厂一致,形成厂商共同服务一个市场的合作理念,群策群力,携手共进。

  实际上,今天白酒行业市场营销要解决的问题,是包括品牌、渠道、广告、产品等一系列具体的实战碰到的困惑,既不可以完全照搬菲利普8226;科特勒的理论,也不能靠本土“营销郎中”的营销点子来谋划一个“概念突破”或“一夜走红神话”,更不能套用其他品牌成功的模式,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来自于实战不耍花架子而又适合于自己的“实效营销功夫”。“小糊涂仙”有今天的名气,不完全靠运气或“沾国酒茅台的光”,可以说它在终端营销上的执着和在细节上的认真,至今没有哪一个品牌能够比得上。

  酒厂如何从非理性繁荣营销中走出来,做到以“实效营销功夫”赢得市场。笔者认为必须抓住以下四点:第一、强化营销队伍的执行力,所有的营销人才必须是实战型人才,您的天职就是要能“卖酒”。第二、选择的经销商必须是踏踏实实做市场的,具有较为先进的营销理念、具备相应的营销能力;第三、强调每一个营销方案实用性最大、每一个营销细节都执行到位;第四,必须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市场,彻底改变原来“蜻蜓点水式”的跑马营销法则。其实只要认真观察市场上销售火爆的酒,都是一两个核心根据地市场成就了它的销售量,比如说,北京、广东为“水井坊”至少贡献了70%的销量。

|!---page split---| 

 贵州茅台酒 “贵州酒之殇”再议
茅台镇之殇

  提起贵州酒,没有人会不记得“国酒茅台”,也因“国酒茅台”的名播内外,一个盛产“国酒茅台”的地域品牌“茅台镇”也逐渐被众多酒类人士和消费者耳目能详。从地理的角度有人把他归结为“天然的酿酒窖池”,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好酒;也有人将它说成是“聚宝盆”,因为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几百家酒厂,一个看似糊涂而根本不糊涂的黄维崧,打出“茅台镇传世佳酿”的旗号,成就了今天名振四方的“小糊涂仙”。随着一个又一个聪明的“酒海淘金者”纷纷进驻“茅台镇”,各使各的“招”,好一派“酒气盈门”的繁荣景象,“影视大鄂”邓建国曾打着“弃影从酒”的“噱头”,以1105万元收购一家酒厂轰轰烈烈地进入“茅台镇”卖起“赤水河酒”来;医药大腕闫希军携“天津天士力集团”斥资5.8亿元潜入“茅台镇”,以再创中国酱香白酒辉煌,做起“国台酒”;本土的酒厂也没有闲着,“乡巴佬”以朴实、谦虚的风格和认真的态度,也名声大振;“钓鱼台国宾酒”以专注高档酱香酒的,市场影响力日益提高;百年糊涂酒业以广东佛山区域市场为核心,依托于深度区域营销战略,在仁怀白酒业中崭露头角,成为遵义“一大十星”的新星品牌;“国宝酒厂”携植物埋藏法和桑纳酿酒法精心做起“贵州迎宾酒”、“酒中酒集团”凭借“酒中酒”坐到了湖南中低档白酒消费市场的“三甲位置”上;随着茅台镇原产地保护的申请被批准,茅台镇的价值连城,其后劲不可小嘘,到时更多、更好、更大的资本将涌进茅台镇。

  但透过这场茅台镇地域酒繁荣的背后,一些致命的弱点也被逐渐的“暴露”出来,如果现在不引起相关部门和酒厂的重视,“茅台镇”三字将不再成为“茅台镇地域酒的优势”。正如笔者在“贵州酒品牌攻略”中谈到的那样,仁怀市酿酒工业的做大做强,成在“茅台镇”三字,败也在“茅台镇”三字。若是大家不珍惜“茅台镇”三字的价值规律,而肆意以“卖资源”的方式透支“茅台镇”的地域品牌价值、不重视自我品牌个性的培养,整天沉没于“打擦边球”、“搞代加工”长此下去拿什么来给“四川酒”、“山东酒”竞争?比规模、比价格,“茅台镇”的酒并不占优势,惟有的优势在于能否酿造出具有真正贵州酒风格的“好酒”和能否建立起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品牌。 

  从目前看,茅台镇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于:第一,如何净化茅台酒的发展环境,创建一个有利于国酒茅台做强、做大的公平竞争环境?第二、如何促进茅台镇地域酒品牌规范化发展?第三、如何建立地域酒的核心竞争优势?  

  仁怀白酒:解决贵州茅台与茅台镇利益之乱

  没有茅台酒,就没有茅台镇;或者说没有茅台镇,就没有茅台酒,这是关于贵州茅台酒与贵州仁怀白酒业利益争议由来已久的焦点。事实上,谁成就了谁,笔者以为都是不重要和不关乎要害的问题。而真正关乎要害的是背后的利益较量。

  诚然,贵州省仁怀市因为贵州茅台集团近年来的做大做强,愈来愈表现出新的区位经济优势。按理说贵州茅台集团应该获得所有仁怀市属酒厂的尊重。为什么偏偏会有关于到底是茅台镇成就了茅台酒,还是茅台酒成就了茅台镇的争议呢?不可否认的是,这一问题的焦点在于茅台镇酒与茅台酒在争夺公地资源上存在异样的立场和手段。一些以打着公地资源的地方酒厂,公然以侵犯贵州茅台酒的知识产权为卖点,大肆获取利益的做法,是让贵州茅台集团不能容忍和让渡的事实;作为仁怀白酒产业的龙头老大,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理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又为何要频频对仁怀地产白酒实施问罪?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说基于公地资源背后的利益较量。

  要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仁怀地方产业政策的整体推进和合理布局。2007年12月,贵州省作出了《关于加块和促进贵州白酒又快又好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块和促进贵州茅台积怨又快又好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为困惑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与仁怀市地方酒厂已久的公地资源分割指出了方向和出路。就仁怀白酒产业而言,离开国酒茅台这张“金牌”,其“公地资源”的影响力将大打折扣,显然不利于仁怀白酒业的整体做大做强。因为缺少了龙头企业的带动;相反,国酒茅台也同样离不开仁怀地域环境的支持。“离开茅台镇,就酿不出茅台酒”,姑且不论这话是否值得推敲。但是,有一个事实存在,那就是产品的属地概念愈来愈成为稀缺品牌的资源优势因子。

  贵州茅台,稀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独一无二的产品工艺优势,自然成就其日渐走高的价格水平和消费价值。这一资源优势,在成就贵州茅台酒的同时,应该成为贵州仁怀白酒的地域价值认知优势所在。但是这一点,却被仁怀白酒业所忽略和过度透支。几乎仁怀白酒业的所有酒厂,以短视的眼光在看待这一稀缺资源优势,带给贵州仁怀白酒业的市场认知优势和潜力,一些以短期利益为主的资源透支式经营行为,成了当前仁怀白酒业的主要商业模式。成几何倍地放大“贵州茅台镇”几个字,在仁怀白酒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事实上,消费者愈来愈对这几个字的无限放大心怀疑惧。因为泛滥成灾的结果,直接导致了“贵州茅台镇”的价值被贬低。同时,缺乏对“贵州茅台镇”这一优势产地品牌的有效保护和规范使用,山东、河北、河南、四川等地产“贵州茅台镇”的酒,大量涌入市场,某种程度上与原本“贵州茅台镇”地域酿造的白酒品牌,展开了基于价格唯一利基因子的市场较量。

  就仁怀白酒业而言,“规模小、酒厂多、品牌少”的现状与矛盾十分明显和突出。要实现仁怀白酒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必须加大白酒产业的整合力度,提高仁怀白酒业各酒厂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进而提高仁怀整个白酒业的规模化产业集中度。

  但是,要实现仁怀白酒业规模化和品牌化,将面临诸多实际困难。首先,如何转变仁怀白酒业的“小富即安”思想,将成为决定仁怀白酒产业规模化和品牌化是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想要富,建酒厂”已经成为仁怀白酒业的“陈规”。随着茅台酒高速增长所驱动的酱香白酒热日渐高涨,仁怀建酒厂的速度异军突起,围绕茅台镇地域周围,到处可见新开工建酒厂的热火场面。可惜的是,这种以重复浪费资源的烂建酒厂,给仁怀白酒业整合带来了新的“困惑”。一方面因为仁怀白酒业普遍存在的酒厂多、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现状,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仁怀白酒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建立,愈来愈迫切需要提高仁怀白酒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快提高仁怀白酒业的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竞争力,集中资源优势,建立和培育一批具有规模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的优势酒厂;另一方面则是小酒厂频繁新生,给仁怀白酒业的整合带来了新的压力。

  自2005年以茅台酒为典型代表的酱香酒,获得几何式的裂变发展以来,“茅台镇”三个字的价值似乎愈来愈成为优质酱香酒的代名词。事实上,透过近年来酱香酒在全国白酒消费市场的风声水起,不难看出茅台镇的优质酱香地产概念效应愈来愈明显和突出,也吸引着新的投资驱动。

  但是,这股酱香热的背后,却掩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威胁”。做品牌,对地产中小型酒厂来说,愈来愈成为一件奢侈活。受整个白酒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因素影响,受困资金的中小型酒厂,在品牌塑造和提升上面临愈来愈大的困难和阻力,受名酒的整体复苏和白酒消费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增强的驱动,塑造新品牌的难度和成本显著增加,没有足够资金积累的中小型酒厂,要想通过塑造自主品牌来获得新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成长空间,愈来愈成为一种“奢望”。于是,靠卖酱香基酒则成了时下茅台镇许多地方酒厂的主要获利方式和商业成长模式。然而,这种简单且容易模仿的商业模式,很快在仁怀市所有地方酒厂中形成一种通用的商业模式,酒厂间相同的都是通过卖基酒获得短期利润,不同的是价格有高有低。如此一来,新的结构性矛盾在仁怀市地产白酒产业中日益显现出来,恶意地价格比拼,甚至为了降低价格,不惜以降低酒品质量来获得比较价格竞争优势。这让仁怀市愈来愈地产酒厂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即缺乏个性化的比较市场竞争优势和品牌竞争力,如何获得未来市场成长机会,缺乏品牌是一个事实,但缺乏塑造品牌的实力和优势,又是一个事实。在这双重实际困难之间,如何发展?则成了愈来愈多酒厂思考的话题。一些酒厂为了缓解这一压力,纷纷选择到茅台酒厂集团的各个子公司贴牌。但是,贴牌对仁怀众多酒厂来说,仍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缺乏优秀的营销管理团队,注定了在短期内难以获得快速成长。“做品牌难,不做品牌更难”,已经成为仁怀白酒业面临的最大困惑。

  从整个仁怀白酒业看,真正在全国白酒市场具有局部区域市场品牌影响力,且具有相应个性价值的地产白酒品牌,除了“小糊涂仙”、“酒中酒”、“百年糊涂”、“乡巴佬”、“钓鱼台国宾酒”、“国台酒”等少数几个品牌外,绝大部分酒厂说白了,现在卖的只有“茅台镇”或者说“贵州茅台镇”几个字。如此一来,一些因短期利益而滋生的“擦边球现象”就难以避免。这无形就增加了与贵州茅台酒在利益上的分歧,使得仁怀地方酒厂与贵州茅台集团之间的矛盾加剧。显然不利于整个仁怀白酒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如何解决仁怀白酒业当前面临的问题?笔者以为,提出并加快“仁怀白酒”整体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是必然途径所在,即加快建立和提升“仁怀白酒”集群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工业化整体步伐的加快,仁怀市依托白酒产业的做大做强,以产业集群为防线,加快其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是未来仁怀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同时,依托特色经济的发展,建立和提升仁怀地域品牌形象和竞争力,是仁怀区域经济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弱化茅台镇,主张并强化仁怀白酒整体形象,是“仁怀白酒”整体品牌塑造的核心,也是有效保护贵州茅台这一国际品牌形象的有效措施之一。这对于仁怀市本着“依托茅台、服务茅台、发展茅台”这一原则,在做大做强贵州茅台的同时,做大和做强仁怀地产白酒的必然保障。

  万兴贵万杰8226;千策品牌&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思想8226;观点8226;方法——《CHINA酒类营销8226;研究院》杂志总编辑兼总策划,专注于酒类营销与品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致力于协助企业品牌和营销成长!在中国营销传播网、销售与市场、品牌、销售与管理、赢周刊等媒体发表酒类营销与品牌文章数篇!著有《不同于教科书的营销观点——卖掉酒的营销理由》;贵州茅台酒8226;高尔夫会员营销总策划!曾先后服务于茅台集团及“百年盛世”、“小熊猫”、“小酒保”、“贵州王”等品牌和“贵州董酒”、茅台镇“乡巴佬酒业”、泸州老窖“天意喜”、“贵州天书酒”、“贵州林城老酒”、“河南正道酒业(山西汾酒)”等;2008年荣誉服务于“贵州老八大名酒”—“匀酒”品牌整合推广、“钓鱼台国宾酒业”全国市场运营和品牌推广、“乡巴佬酒”品牌整合策划与推广、“河南正道酒业”经销商品牌再造与整合营销、“云南登鸿企业” 经销商品牌再造与整合营销、“贵州林酒”整合品牌营销等等!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QQ:609645446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9701.html

更多阅读

LOL哨兵之殇加里奥天赋加点图 s6哨兵之殇天赋符文

LOL哨兵之殇加里奥天赋加点图——简介哨兵之殇-加里奥是一个很全面的法坦,护盾 追击 控制等技能让加里奥中单或辅助都很适合,尤其到游戏后期大招配合雪人 不详等英雄更是所向无敌!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下S4赛季加里奥的天赋加点吧!

转载 史上最全的中国名酒点评懂酒之人必看 名烟名酒

酒逢知己千杯少原文地址:史上最全的中国名酒点评(懂酒之人必看)作者:济宁律师史上最全的中国名酒点评、懂酒之人必看!一、泸州老窖(高端国窖1573)第一批被评上的中国名酒,也是目前国内销量最大覆盖最广的白酒品牌之一,是浓香型白酒的代表,酒

叹《精忠岳飞》之杨再兴小商河捐躯 杨再兴能单挑岳飞么

杨再兴,贼曹成将也。绍兴二年,岳飞破成,入莫邪关。第五将韩顺夫解鞍脱甲,以所虏妇人佐酒。再兴率众直入其营,官军却,杀顺夫,又杀飞弟翻。成败,再兴走跃入涧,张宪欲杀之,再兴曰:“愿执我见岳公。”遂受缚。飞见再兴,奇其貌,释之,曰:“吾不杀汝,汝当以

评说《九天之殇》 评说资治通鉴

九天之殇九天之殇,那是怎样的期盼,那是怎样的等候,那又是如何面对的取舍????­­凤求凰,天经地义,那是创世之神的安排,是三界众生的庇护。可是,谁又会想过,转世的凰,却爱上了那肩负苍生的战神!!这是天意吗?不,这不是,这是逆天而行的;她放弃了

南海,大国之殇五.殚精竭虑、南海喋血 殚精竭虑 近义词

南海,大国之殇(五.殚精竭虑、南海喋血)五.殚精竭虑、南海喋血 --新中国为维护南海主权所进行的努力 看到南沙群岛几乎被菲越等国盗窃已尽,看到这些强盗明目张胆地盗窃我们的油气资源和其他的自然资源,国人无不义愤填膺,甚至有不少人对中国

声明:《贵州茅台酒 “贵州酒之殇”再议》为网友爱他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