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工作意见 发改委 发改委出台大豆《意见》,动了谁的奶酪



引语: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9月3日,发改委网站全文刊发了。有国内大豆压榨企业的朋友问我如何看待《意见》的出台。我告诉他,《意见》的出台,对内资压榨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这份长达万字的文件让一些身处困境多年的中国本土大豆加工商看到了一丝希望。

但《意见》出台,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脆弱的豆子

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大豆产业似乎已经成为扶不起的阿斗了,中国的大豆产业,也似乎只能成为一根鸡肋,食之无味,但又实在不能舍弃。

 前期工作意见 发改委 发改委出台大豆《意见》,动了谁的奶酪

《意见》显示,2007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高达3082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且未来国内大豆仍存较大的供给缺口。另一方面,一些大豆油脂加工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导致产能过剩,行业竞争趋于激烈。这样的环境,再加上自身加工链条短、自主创新能力低等原因,中国的内资大豆加工企业日子更不好过,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加工能力为1000吨/日以下的小型加工厂,目前半数以上处于倒闭、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而这些大多是内资企业。

《意见》中显示的压榨能力严重过剩,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产、加、销产业链较短,应该说是目前国内大豆产业问题的最突出表现,但事实上,外资上游原料、中间加工、下游销售对大豆产业的盘踞,加之占据国内80%大豆压榨能力,大豆原料逾70%的进口依存度,表明大豆定价权早已旁落,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毫无发言权可言,大豆的命脉实际已掌控在外资手中。|!---page split---|

亡羊补牢,悔之晚矣

发改委《意见》的出台,把促进大豆发展提到政策的高度来调控,应该说是比较及时的,也能够看出高层对大豆现状的担忧,以及对大豆危机引发的国民经济隐患有了正确的判断。

《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大豆油脂产能盲目扩张——单个大豆油脂加工企业(集团)大豆年加工量达到全国总量15%以上的,原则上不再准予其新建和扩建大豆油脂加工项目”。设15%的上限,显示了发改委调控外资继续膨胀的决心。显然,对于国内食用油市场外资垄断者来说,新政策绝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同时,虽然发改委以前曾对媒体透露的,也是让民族油脂企业最期待的“动用一部分国债资金扶持民族油脂企业发展”等措施,《意见》并没有提到,但可以预见下步发改委必然会加大对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显然,《意见》的出台,是对内资压榨企业和重点龙头企业的一种激励。

但中国大豆油脂市场的问题由来已久,产能过剩的局面已经形成,短期内将难以改变。加之,多年来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油脂加工能力过剩、内资比重偏低等问题已成,要想改变国内大豆产业的困局,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应该说2004年“大豆危机”应该是这项政策出台的最好时机,现在发改委出台《意见》,是否属于亡羊补牢,究竟对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有何影响,效果如何,值得商榷。 |!---page split---|

多元构想,或可破解危局

如果我们悉心留意,会发现《意见》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大力发展国内大豆生产,积极引导油脂加工企业走原料多元化的加工道路,增加油菜籽、花生、向日葵、山茶等其他油料品种的产量,提高油料综合自给率”作为aihuau.com指导思想;07年,国办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文件),也加大了菜籽、花生等主要油料的扶植力度,这是否意味着下步国家将进一步在发展大豆产业的同时,向花生、菜籽等主油料实现政策倾斜,是否会将油脂多元化纳入了破解中国食用油危局的战略之中。

下表,或许更能说明些什么问题:

中国主要油料作物亩产量、产油值、价格、经济价值表

目前,国内的花生、菜籽产量已分别接近1500万吨,基本与大豆持平,但花生、菜籽的出油率和单产量都明显高于大豆,比较效益明显。

多油并举,走多元化原料供给道路,提高自给,或应该成为下步解决中国食用油战略安全的合理化道路。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夏鱼,男,现供职于国内某知名食品公司,三年营销经历。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移动电话:1377061867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6079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前期工作意见 发改委 发改委出台大豆《意见》,动了谁的奶酪》为网友海和鱼私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