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豫韵的文化区域是 豫酒的“文化化”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以这种视角看豫酒,也可以说:一部豫酒史,半部国酒史;一部豫酒史,半部河南史!

  河南是中国酒的发源地,豫酒的酒祖酒宗文化地位举国举世公认。仪狄、杜康造酒始于河南,宋河道教文化、仰韶文化、殷都文化、大河文化、平顶山应国文化等都与造酒有关,宝丰、张弓、赊店、皇沟、富平春等河南名酒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舞阳县贾湖酒陶具的发现,更是将人类酿酒史提前到了距今9000年前,也使贾湖城成为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酿造酒类的古人类遗址。安阳殷墟、妇好墓和平顶山应国墓出土的大量酒器酒具,昭示了商周时期中原酒的鼎盛期。到了唐宋时期,特别是在宋朝,作为正统文化代表的中原酒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成为公认的国酒。可以说:豫酒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河南人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如何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在新经济新消费时代如何以新文化的力量推动豫酒复兴和崛起?如何重新打造豫酒版块整体文化形象及其“国酒”地位?却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感悟和实践的具有使命性的重大课题。

  一、 豫酒的“文化化”是一种历史使命

  在中国酒已经度过作坊酒、工业酒、广告酒、渠道酒、品牌酒时代,进入以知识经济社会为特征的文化酒时代的大背景下,在豫酒经历了“一度辉煌,二度彷徨,三度青黄”而进入全面复兴的重要历史阶段,作为最具文化血统的豫酒既面临着最佳的文化商机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

  近年来,关于豫酒文化价值的两种极端论值得引起注意并加以矫正。

  一种是呼吁豫酒要摆脱历史文化束缚的“文化阴影论”或曰“文化包袱论”。持此观点的人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简单的把历史或历史文化等同于文化,从而在文化理念和经营理念上步入了大大的误区。可笑的是,有些人(基本不是河南人)一边指点豫酒要丢弃文化包袱,一边却到处挖坑掘墓,在那里制造伪历史伪文化,欲与豫酒历史文化试比高;可悲的是,一些河南人也被此种论调弄得晕头转向,似乎对自己(豫酒)的文化基因和血统也不那么自信了,甚至不以为荣反以为“次”了,甚至对我们酒祖酒宗文化的宣传也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实际上,很多豫酒企业并未将豫酒的文化优势善加发挥发扬光大。殊不知,豫酒文化一是要传承一是要创新。既不能只传承而不创新,也不能谈创新而忘传承。

  一种是所谓“消费者只喝好酒不喝酒文化”的“文化虚无论”或曰“文化无用论”。持这种论调的人一定不知道什么是酒文化什么是文化酒,甚至不知道什么叫“酒”。酒是文化的产物更是文化的载体。尤其在文化酒时代,我们不仅不能鄙视文化,也不能单讲酒文化,而应将酒文化提升到文化酒的高境界,以文化化带动品牌化。

  我认为:中原酒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种独特性、稀缺性和权威性的品牌资源,我们不但不能“忘本”,还要高高举起豫酒文化复兴的大旗,将其发扬光大,继往开来。同时,我们还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理清文化思路和经营思路,对豫酒文化进行科学定位,把豫酒的文化重塑或豫酒的新文化运动当作一项重要的工程来抓,以进一步的“文化化”带动豫酒的品牌化建设。

  二、 豫酒的“文化化”应突出“酒道酒礼”文化之魂

  茶有茶道,酒有酒道;酒是礼的产物,也是礼的载体,可谓无酒不成礼、无礼不成酒。煮酒则论道,唯酒可载礼。

  相对于酒祖酒宗、酒源酒根文化而言,酒道酒礼文化才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豫酒文化的灵魂和精髓。自甲骨文记载开始,古往今来的中原酒器酒具、酒肆酒坊、酒会酒宴、酒歌酒令等,无不体现着厚重的中原酒道酒礼文化,这才是我们应当研究、传承并发扬光大的豫酒文化的根本。

  白酒权威沈怡方先生在借鉴“茶道”文化基础上,高屋建瓴提出了打造“中国酒道文化”的战略新主张,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沈老所倡之“酒道”,是一种礼仪、形式和方法。正如“茶道”以茶为媒,诠释一种生活礼仪、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一样,人们在观色、闻香、品鉴酒的过程中也可以怡神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哲理、感受文化魅力,成为一种集感官与精神、“天”与“人”合二为一的高品位享受。“酒道”体现的是酒文化的精髓、酒文化的核心、酒文化的灵魂,是对酒文化最好的弘扬与传播。“酒道”的场所,就是“酒道馆”,是展示和弘扬酒文化的“道场”。那里既是一个文化场所,也应该是一个品酒、饮酒的饮食场所。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应早于茶文化。然而酒文化流传至今,其祭祀、壮军威、仙风道骨的一面,已渐行渐远。在酒从奢侈品降为生活必需品的同时,其精神的、感情的、礼仪的功能在扩大。需求决定着发展,因此,我们现代的生活,需要一种酒文化的新观念。“酒道”文化便应运而生。“酒道馆”是满足人们品酒、饮酒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新事物,应该大力促使其创新和发展。

  豫人尚酒更尚礼。在沈老倡导“酒道文化”基础上,豫酒还要传承、发展健康的“酒礼文化”。 礼者,礼宾、礼品、礼节、礼仪也。河南省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所早在五年前就首次提出了打造“河南文化礼品酒”的新概念。当时的省委、省政府、省政协领导还专门就打造“河南文化礼品酒”的建议给予批示和大力支持,推动了新时期豫酒酒礼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礼品酒的升级推广。。

  近几年,“酒道馆”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而作为最具酒道酒礼文化积淀的豫酒却反应迟钝。豫酒中最早开建酒道馆的要算是仰韶酒了,其“国陶酒道馆”的连锁发展模式,值得肯定。如豫酒企业都能以弘扬豫酒酒道酒礼文化为本,则豫酒文化复兴大有希望。如豫酒企业能联合开办“豫酒酒道馆”,必为豫酒文化推广之盛举。弘扬酒道酒礼文化,必将以一种文明、时尚的方式,去宣扬、布道、传承豫酒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新的文化主张去影响和熏陶新一代消费人群,为低迷的豫酒带来文化营销的新商机。

  三、 豫酒的“文化化”要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

  豫酒应在承载、表现和传播中原文化方面有所作为,成为中原文化的酒名片。中原文化是豫酒文化的大土壤,豫酒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酒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原酒业是伴随着中原文化共生共长的,几千年的中原历史文化都在酒里“泡”着;中原酒文化也无时不在传播、发展着中原文化。比如:宋河与老子道教文化、杜康、宝丰与酒祖文化、仰韶酒与仰韶文化,还有平顶山应国酒与鹰城渊源文化、安阳彰德府酒与安阳城市府都文化、叶公酒与叶姓始祖文化等等。无论是何种主题文化,豫酒无一不打上与生俱来一脉相承的中原文化的胎记,豫酒也必然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言者。因此,豫酒的“文化化”要“化”入中原大文化,要发挥其传播中原文化的使者和载体作用,要把豫酒文化产业融入河南文化旅游产业之中,其发展空间和前景不可限量。

 楚风豫韵的文化区域是 豫酒的“文化化”
  近几年的中原文化热,为豫酒的文化化提供了可乘之机。综观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归,正在成为一种潮流,由此正在形成寻根热、拜祖热、历史名人纪念热、名胜古迹旅游热、传统文化研究热、文化节会热等。尤其是近几年中原经济区关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的战略定位及中原文化在海内外的强势宣传推广,为豫酒的文化复归和行业复兴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和环境。作为中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豫酒文化,理应在历史文化研究、酒具及包装设计、酒文化礼品、工艺品开发乃至酒文化寻根旅游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 豫酒的“文化化”必须与时俱进、与市俱进

  仅有产品历史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品牌文化应是历史文化和时代文化的结合体,是产品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体,是营销文化和消费文化的结合体。文化豫酒是一个有丰富内容、内涵的完整体系,它应包括历史文化、工艺文化、包装文化、酒具文化、风格文化、营销文化、广告传播文化、渠道文化、服务文化、饮酒文化、社交文化乃至礼品、礼仪文化等诸多元素。单一的历史依赖症和文化虚无症对豫酒的文化体系建设都是有害的。在多元价值观的社会背景下,每个豫酒企业都应找准自己的品牌核心文化价值点并强化其核心文化优势建设,借历史之光而与时代接轨与市场融合与消费者共鸣。

  五、 豫酒的“文化化”要着眼于豫酒文化版块的整体发展

  要大力倡导和谐文化、共生文化、抱团文化,改变内争、内斗、内耗的现象,打造“和谐豫酒”,推动豫酒文化版块的健康、协调、高效发展,彰显豫酒的集体力量,在全国酒业格局中自成一体、独树一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6100.html

更多阅读

《一场风花雪夜的事》:真爱来袭,无关对错图

曾有传闻说海岩当年写小说时常常把自己写得半夜时分坐在床上嚎啕大哭,尽管还算是一个资深的海岩小说影视作品迷,但对以上传说我还是无法证明其真实性。但我知道,很多读者观众,当然也包括我,经常会因为海岩的小说、影视剧作哭得痛不欲生。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楚风汉韵说徐州 刘邦和项羽

有道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周末年,华夏经历了春秋战国的长期动乱后,终于迎来了江山一统的新局面。天下草创的秦帝国缺乏治理偌大江山的经验,也无前车之鉴可循。秦始皇一方面统一制度,加强集权;另一方面施行苛政,激起民怨。始皇驾

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的治疗 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的治疗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疗的方法也就不同。咳嗽的常见类型  1)肺热咳嗽:  发热咳嗽、吐痰黄稠、急躁易怒、胸胁胀痛、

声明:《楚风豫韵的文化区域是 豫酒的“文化化”》为网友那些花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