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创作要求 有容乃大------关于水彩艺术的创作和思考



     1.大水彩的实验性

  水彩画已经经历百年,近年来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受材料和观念的限制,水彩在各艺术院校中,还是常用于基础课程训练,或者仅是用于搜集素材和为创作所用的小稿。

  从近年来展出的水彩作品来看,一些画家在创作中逐渐地失去了水彩创作的本意,作为学院派的主流艺术家们显然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但是要把水彩艺术真正强大起来,显然还有一段路要走。

  首先是涵盖领域的问题。美国未来主义学家托斯勒把人类历史概括为:“文明发展的三次浪潮”。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那么原始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材料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一直伴随着艺术的发展。[1]材料的进步促进了水彩艺术的发展,在理论不断的建设和完善的前提下,水彩已经到了需要自我革新的阶段。大水彩自然就成为了实验性的课题。

  所谓的大水彩,是指充分运用材料媒介,创作中 “不择手段”, 在强调形式语言多样性的同时,寻求与文化视野的碰撞,形成“大”观念的融合。

  2011年的第二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艺术展上,鲁迅美术学院的水彩作品展现了多种实验性的可能,一些布条、纸屑等有机材料被用于创作,材质上的运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英国皇家水彩协会会长大卫也说:在中国,我见到了水彩艺术的希望。因为他看见了一批专心在研究水彩的艺术家们。也正是在这次召开的研讨会上,大水彩成为了广泛被关注的话题。

  以大水彩的设想而进行实验和实践,其突破是最明显的。材料的广泛使用把水彩带进了新的研究领域。事实上,大水彩并非是为了颠覆传统水彩,正相反它是为了水彩的发展和未来。其目的是使水彩的艺术形式不再单一,在众多实验和实践中摸索出新的表达形式,形成独有的水、色艺术。

  2.注重文化根源和思想性

  广义上说,水彩是指以水为媒介调和颜料作画的表现形式。有些人也把中国画和水彩画相提并论,并试图证明中国的水彩画早于欧洲,这样的比较证明毫无意义。我们说水彩要注重文化根源性,但绝不是这种论证出来的根源。

  中国的水彩画有它的局限性,起步较晚,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是中国的文化根源并不因为水彩画何时起步而受到影响。

  抛开狭隘的民族情结,正视中国的文化艺术,它所包含的文化习惯、文化审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文化根源正是朝着艺术“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文化根源性的背景下,中国元素、哲学思想等等中国力量同样催动着水彩艺术的发展。

  中国元素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基因,它受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当一个国家强盛起来,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文化的软实力自然被关注,这是附加给艺术的生命值。中国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的艺术被关注,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元素的分量随着国家的崛起而成为文化标志。

  水彩画传入中国后,渐渐被中国化,这种淡化和重新赋色正是文化的吸收和吐纳过程。大水彩的形成是文化被吸收后重新绽放的新力量。我们说,水彩创作只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同其他创作一样,表现的是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作品的好坏优劣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高度。

  思想性依旧是大水彩的脊梁和支撑。我们习惯于把艺术作品和作者本身的修养联系在一起去看待,这是中国式的艺术模式,也是艺术创作的本末。

  重视传统,强调写生,提炼水彩的“中国味”,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哲学智慧,形成民族风格特色鲜明的绘画语言。作品很多时候成为艺术家对外的一种宣言、宣示,艺术家要表达的思想体现在画作中,而思想局限性已然成为作品价值的镣铐。当明白艺术与思想的同步性后,技法在很多时候就会让步于思想。

 水彩创作要求 有容乃大------关于水彩艺术的创作和思考
  艺术家的思想、修养,是一个老话题,普遍认可却是见解各异。大水彩的思想性在于更多的去思考未来。以我的理解未来除了实验性外,还存在大水彩的思想的构建和完善。

  大水彩需要更多的学者去挖掘和研究水彩历史,西方的或者是东方的,同样也需要立足当下而更远的去看待水彩发展。在众多的水彩研讨会上,水彩如何去发展仍是个焦点话题:有些艺术家觉得水彩的发展和普及性有关;有些艺术家则期待更多的艺术学院能参与到水彩艺术的建设中来;也有些艺术家认为学院派水彩在目前的艺术环境中是最具实力和最有希望的,以此来提升水彩艺术作品的品质等等。这就等于把大水彩提高到了新的研究领域,其未来肯定会受学院艺术的影响,发展也会因注入新的血液而提速。

  大水彩的思想在独立的水彩语境下,需要有相对独立的思想。作为创作形式的存在方式,要充分去发挥水彩固有的艺术特点。正因为如此,形式的多样性和思想的多元化是大水彩的根本文化基因之一。

  3.大水彩的坚守

  21世纪的人文精神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术界就已经展开“论战”。上海学者发起了中国学术界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就波及了全国。

  在文学界,王晓明等学者提出了“人文精神危机”的问题[2]。很快,危机感得到了普遍认同,有学者认为痞子化的趋向已是一种客观存在。虽然真正在嘴脸上成为痞子的还为数极少,但精神世界里的‘痞’……已不能不说是相当普遍。[3]学者们呼吁人文精神的回归。

  但人文精神的讨论并非由此而终,更多的学者参与了论战,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对“人文精神”一词作了考证,结论是:中国原本没有人文精神,讲人文精神的高扬,岂非戏谈?[4]王蒙则认为痞子是解决“伪崇高”的手段,他甚至调侃中国从未有过人文精神,他说:“既然从未拥有,何来天长地久。”同时他认为“人文精神”还没有在中国登堂人室呢,又怎么说得上所谓“人文精神的失落”? [5]

  由此可见,所谓的人文精神是个体人格还是社会人格的讨论,中国的人文精神是否弱化应取决于占统治地位的话语权。也正是这一时期,艺术界的真、善、美在质疑中重新构建,融入了新的时代理解。

  那么,现代的水彩艺术家应该养成什么样的修为呢?艺术家的思想是历史造成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很多时候,艺术家都必须坚守自己的思想。黑格尔说,把一个人的思想作为指导性的思想,那么每一个个体就不会有自己的思想了,其结果是整个民族思想的退化。也就是说,艺术家应该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强调个性。坚持具有独立人格、不随波逐流的思想,同时坚守着艺术研究的边界。

  作品是艺术家创造的结果,当作品去体现艺术真理时,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作品所要展现给别人的不是事物真相,而是去表达事物的本源。真理是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无蔽状态,真理是存在之真理。

  大水彩要求艺术家坚守的是个人的独立思考,思考立足于自我的本源,或者是文化的本源,追问或者是质疑可能存在的缺陷和迷失。我们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大水彩的美和艺术提供了更直观的形象,它所表达的是一直类似于自我思考加工过的“真理”。当水彩仅是作为作品媒介而存在,那么它就已经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而我们要表达的是思考过程中的各种出现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更多的作品将提高思想性,传统与现代在此环境下和谐共存。

  “大水彩”的提出,不仅仅是可界定的范围不断扩大,而且还可以围绕水彩学科而展开研究领域的思考。材料技法的应用往往早于理论的研究,它所带来的新机遇影响着理论的构成,在现代材料技术快速进步的当下,水彩独立并丰富起来有了更大的前提。

  大水彩的艺术坚守,需要坚守水彩特性,通透、轻快、湿润是其他画种难以实现的前提,也正是大水彩需要坚守的领域。现代很多水彩艺术家,染指学科并非单一,他们带来了更多层次更多文化的艺术营养,水彩艺术也由此而丰富起来,使大水彩成为了可能。但是就作为水彩的生命而言,艺术家们此时却要认清坚守的意义,它可能因为之前的经验和偏见而影响当下的水彩艺术的发展,所以它更需要独立和自由的思考,一旦失去了这些,水彩艺术就难以健康持续的繁荣和发展。

  大水彩的艺术观点,也许并不成熟,但仍然希望得到众多水彩艺术家的支持。艺术家们在各领域的创作中,摸索着前进的动力源,使之成为中国的乃至世界的水彩艺术。

  参考文献

  [1]李世萍.综合绘画材料—新视觉[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9

  [2]周刚.认识、提升中国水彩艺术的品质[J]艺苑,2006.06

  [3]海德格尔.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4]朱维铮.何谓“人文精神”[J]探索与争鸣,1994.10

  [5]王蒙.人文精神问题偶感[J]东方,1994.0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337.html

更多阅读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关于修身修养★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口乃心之门户。口里说出的话,代表心里想的事。心和口是一致的。★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诗歌【将进酒】如此酣畅,其情感人肺腑淋漓尽致,

声明:《水彩创作要求 有容乃大------关于水彩艺术的创作和思考》为网友风华三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