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靠剽窃出名 被诉剽窃局未了 同花顺风光难继



     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得” )的一纸诉状,将上市即满三年的同花顺(300033.SH,全称浙江核新同花顺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

  11月22日,同花顺被迫停牌。当日,有媒体报道,万得已向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同花顺侵犯著作权,要求同花顺立即停止侵权并索赔人民币9920万元。11月27日,同花顺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作品抄袭,万得旋即回应称,同花顺的公告内容“抵赖”。同花顺何日复牌尚不可知。

  被万得控诉“抄袭”与“抵赖”的同花顺,乃国内证券信息业第一股,其董事长易峥被指有着深厚且神秘的北京关系,公司大股东易峥、叶琼玖、于浩淼、王进均在公司上市之初即身家过亿。

  上市之初的同花顺,曾有着非常亮眼的成绩,但行至今年,其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掌门人易峥的身家大幅缩水,公司近日又陷入了作品侵权的剽窃“罗生门”,可谓时运不济。

  同花顺于2009年12月25日在创业板上市,是创业板推出后第二批上市的企业,上市首日开盘价高达74元。当时正逢创业板的火热时期,同花顺的发行价达到52.8元,市盈率92.57倍,创当时市盈率新高。其共募集资金净额8.4亿元,超募资金5.9亿元。

  2010年3月11日,同花顺涨至100.1元(当年4月8日,同花顺股价复权最高达到119.3元)。同花顺实际控制人易峥的身家,达到24亿元。此后,同花顺股价一路走低,到今年11月21日,同花顺股价报收12.3元,相比最高价,已经暴跌近80%(复权后),易峥的身家仅剩6亿元。如果没有意外,被万得起诉严重侵权的利空下,同花顺复牌后股价仍将继续走低。

  同花顺发家史

  同花顺董事长、总经理易峥,北京人,1970年出生。1989年,易峥考上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工业自动化控制专业,此后一直在杭州扎根。

  易峥所学专业,跟软件、证券毫不相干,但是靠他在北京的特殊人脉,早在上学期间,易峥即开始创业,而第一桶金,来自当时刚刚兴起的期货。

  2001年6月19日,《国际金融报》曾刊发一篇题为“易峥涅槃重启核新”的文章,介绍了易峥早年创业的一些经历。这是易峥与媒体的第一次交流。

  文章介绍,1993年,易峥还没毕业就遇到了第一个挣钱机会,杭州工商银行底下的一家证券公司找他编个证券分析软件。易峥专门租了办公室,找了三四个人正儿八经做起软件开发。这笔生意总共花了3万元,而“收入只有四五百元”。易峥由此进入软件开发行业。

  1994年10月,也即毕业第二年,易峥以25万元现金及价值15万元的固定资产出资40万元,合作伙伴叶琼玖以现金出资10万元,共同设立了同花顺的核心公司杭州核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万元,住所为杭州西湖区教工路47号三楼。此时,易峥刚24岁。

  杭州核新成立不久,易峥就通过开发期货软件,赚到了第一桶金。“到1995年的时候,我记得我们四个人就挣了一百多万。”易峥回忆。

  “易峥的朋友中有不少做期货的。那段时间,每天晚上易峥都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这让很多人对易峥的北京关系颇感神秘。易峥称,“多的帮他们赚了几百万,少的也帮忙赚了几十万。”

  当时核新推出的期货交易分析软件叫“龙虎榜”,通过该软件可以了解其他交易席位的交易情况。按照《国际金融报》的报道,当时每套软件价格高达12万元。核新就此在软件业立足。

  2003年,杭州核新引入新的股东,即现在的同花顺董事、总工程师于浩淼及董事、技术总监王进,两人都系易峥的浙大校友。此后,这四人在同花顺的核心地位一直未变。同花顺上市后,易峥、叶琼玖、于浩淼、王进分别直接持有同花顺36%、12%、6%、6%股份,叶琼玖、于浩淼、王进三人还通过上海凯士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有同花顺15%股份)间接持有不少股份。

  2007 年 10 月 10 日,同花顺前身同花顺有限将车牌号为浙B-J7295 凌志300 型车转让给叶琼玖,转让价格为2 万元。《招股说明书》称:该车辆购于2002 年,原价为 60 万元,5年时间累计折旧58.2万元,账面净值为1.8万元。60万元的车子,叶琼玖仅用2万元就占为己有,颇令人诧异。两个月后,同花顺有限整体变更为同花顺。

  两年后,同花顺登陆创业板,成为国内证券信息第一股。易峥、叶琼玖、于浩淼、王进四人身家全部过亿。

  “拼命三郎”易峥

  在同花顺,易峥长期保持“拼命三郎”的形象。有同花顺员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市前,易峥每天早上8时30分就第一个到公司开门,晚上则最后一个锁上公司的大门,“没有见过这么卖命的老板”。上市后,易峥应酬增多,但晚上经常还是最后一个下班。

  易峥自己勤奋,也要求员工卖命。有员工反映,易峥经常对员工训话,称“业绩好不是你们的,是行情好;业绩不好是你们的,不是行情不好”。据称易峥的宏大目标是让同花顺实现1亿美元的利润,不过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不过2.15亿元,这一目标至少目前看来似乎遥不可及。

  在员工眼中,易峥喜欢开会,而且不拘时间,想到就开。在同花顺流传着各种有关开会的段子,有时易峥晚上10时应酬回来,突然想起某事,即电话要求各部门负责人赶回公司开会,而不管这些人住在哪里。“有时紧赶慢赶到公司,会已经开完了”,“有时开到凌晨3点,第二天还要按时上班”。不少中层因此私下频发牢骚。

  有员工称,易峥还有句名言:员工不可有钱。

  2011年9月,《华夏时报》曾刊发《同花顺被指史上最抠 电话销售员工离职过半》一文,里面提到同花顺对电话销售人员的各种“抠门”做法:“年终红包是200元,但大年二十九才能发放”,“即便是在2009年末上市之时,基层员工得到的也只是人均一包10颗以内的糖果”之类。

  易峥的“抠门”,从同花顺董秘方超的离职一事中亦可得到佐证。

  2010年1月18日,同花顺上市不到一个月,方超即火线辞职,成为创业板辞职第一人。与其一道辞职的,还有同花顺监事、易峥的姐姐易晓梅(目前仍在公司工作)。方超是易峥的高中同学,2007年加盟同花顺,全程参与了同花顺的上市工作,可谓同花顺一大功臣。在同花顺员工持股公司上海凯士奥网络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方超持有0.6%的股份。

 主角靠剽窃出名 被诉剽窃局未了 同花顺风光难继
  方超何以突然辞职呢?原因在一年之后方才揭晓。2011年3月,方超向杭州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向同花顺讨要11万元的工资。

  方超表示:“卸任后易峥说能在解禁期前给我25%的收益,后来我同意以100万元的作价将自己全部上海凯士奥的股份转让给其他股东。但随后他表示这笔钱在2010年9月份才能予以解决,11月份,易峥明确表示拒绝付款,理由是怕我挟私报复,告他私订股权协议。”

  区区11万元工资还需仲裁?此事当时被看作资本市场一大笑谈。经媒体曝光后,方超与同花顺就劳资和股权纠纷达成和解,但内容不详。

  同花顺上市后,股价仅三个月就突破百元,这让易峥很有成就感。在这轮大涨行情中,不少同花顺员工亦买入了同花顺的股票。

  但好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在达到119.3元(复权价)的高点后,同花顺股价一路下跌,目前已跌去80%。这让易峥对手下十分不满。有消息称,从同花顺跌下100元开始,公司原电话销售负责人石岩、市场部负责人廖仁、金融研究中心负责人王文刚等人都被易峥冷落,原实时资讯部负责人杨瑞则已离职。但这些未得到同花顺的核实。

  同花顺上市时,易峥承诺股票锁定三年,但包括上海凯士奥在内的股东,锁定期都只有一年。

  同花顺上市将满三年,虽然市值暴跌,但叶琼玖、王进、于浩淼三位大股东至今尚未减持过公司股票,不过第二大股东上海凯士奥,已经多次减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7562.html

更多阅读

“被”删除的视频:股民同唱一首歌完整版歌词

《传说》—— 闲来静思“被”删除的视频:股民同唱一首歌(完整版歌词)这几天,上上下下、跌宕起伏的股票市场,让许多股民,尤其是新股民感觉有点惊心动魄、倍感刺激;有的甚至感觉有点心惊肉跳、忐忑不安。一瞬间议论纷纷,各种奇谈怪论蜂拥而

超日 *ST超日生死大限 被诉“违规发行”第一例

      蹊跷“应收账款”留下资金黑洞  深陷债务泥潭的*ST超日(002506.SZ),距离生死大限只有两个月时间。4月28日,*ST超日将公布2013年年度报告。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ST超日的状况并不乐观。2月13日,*ST超日发布特别风险提示

声明:《主角靠剽窃出名 被诉剽窃局未了 同花顺风光难继》为网友麋鹿恠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