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制造业转型战略新思维

 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制造业转型战略新思维


     “十二五”规划执行以来,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积极成效。然而总体而言,制造业增长仍未完全摆脱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受制于制造业自身及各种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转型升级的步伐沉重而艰难。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推动制造业持续转型升级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转型升级需要新思维。

  提升整合全球资源能力

  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当前,制造业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同样重要。

  供应链全球化。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和国际贸易使得供应链全球化成为必然。华为、海尔等企业已在这方面取得相当成果。华为2000年就引入IBM集成供应链管理,面向全球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统一的供应链管理部,包括生产制造、采购、客户服务和全球物流。任正非曾称“集成供应链解决了,公司的管理问题基本上就全部解决了”。供应链的全球化极大地提升了华为在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的管理能力,有力促进了全球业务的拓展。

  生产全球化,把生产建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如耐克、索尼正是通过这种“借鸡下蛋”的方式创造了辉煌。几十年来,随着各地区生产成本的变化,耐克先后把生产基地从日本、西欧转移到韩国、中国台湾,进而转移到中国内地、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继而又更为看好越南等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

  研发全球化。近年来,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呈上升趋势:海外研发的比重逐渐上升、海外研发在东道国研发体系中的作用日渐上升。我国有实力的企业要把更多研发工作转移到国外。为抢占技术与市场的制高点,应当把一部分核心创新工作首先放到发达国家。

  把握技术融合协同创新趋势

  纵观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不懈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其第一要义。由此,必须正确把握技术融合与协同创新的趋势。

  当前的技术创新已积累到一定程度,客观上需要一次爆发式的革命来实现质的飞跃。以前基本上由少量技术突破,新一轮工业革命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结合传统行业本身的技术创新通过相互映射、融合的结果,这种新的特点必然会反映在制造业。

  未来制造业成长中新技术、新产品与新产业的出现,就不再是某项技术“单打独斗”的结果。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必须注意这种多项技术的融合趋势,建立多项技术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明确各种技术与各个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合理布局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诺基亚长期是世界手机市场的霸主,其核心竞争力主要在技术领域;而三星借助手机技术与时尚艺术的协同创新效应而“后来居上”。

  善用信息化这柄利器

  当前,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正成为一种全面、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信息化成为新时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塑全球化时代国家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利器”。

  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广泛渗透,不断突破企业规模和组织界限,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信息技术与能源、材料、生物和空间技术交叉融合,不断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成为制造业的“心脏”和“大脑”,为高端制造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支撑。近年来,我国企业管理的标兵海尔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实施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与组织模式创新,进而推动海尔制造的转型升级,不但使海尔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且实现了逆势增长,尤其是利润的增幅远大于营收的增幅。

  厘清新兴产业发展路线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8%,新兴产业增14%。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应注意两个方面。

  技术路线应谨慎选择。新兴产业最大的特点是技术不成熟,充满风险。因此,技术创新应当既大胆探索,又尽量避免选择的盲目性。对大规模的投资尤要谨慎,技术的突破要立足于企业、行业的比较优势,注意与传统行业技术的衔接及带动作用。规模经济很可能不是最优的追求目标,应当视新技术的技术特性而定。

  经营路线须重市场导向。目前新兴产业企业的盈利来源上市后带来的资产溢价、工程盈利、政府补贴。少数企业获得暴利的示范作用,引起许多企业对新兴产业的关注、投入,但这并不是企业发展的最佳模式。一般来说,新兴产业在产品引入初期会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例如新能源汽车。因此,除了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商业模式,新兴产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要符合这样几个要求:老百姓得到好处,成为惠民工程;能够包容性发展,与传统产业接轨;与市场接轨,以市场化方式生存。

  衔接实业管理与虚拟经营

  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为给企业转型升级争取宝贵时间,管理必然成为企业控制成本、增强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新时期加强管理需要大胆创新。

  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管理与技术为驱动企业发展的两大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中,管理创新是基础,技术创新是核心。当今,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不但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和网络化的企业形态,且迅速改变着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商业模式。因此,信息化、网络化引发的管理变革尤为值得重视。

  将实业管理与虚拟经营相结合。作为一种高弹性的经营模式,虚拟经营对于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促进产品快速扩张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如耐克、苹果通过虚拟经营大获成功。虚拟经营必须以实体经营为基础,这其中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企业不能全部借助外部力量,须根据自身情况,控制住关键性资源,如产品设计、销售网络等,以免受制于人;任何一种虚拟经营策略的实施都要建立在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这才会有资源的整合力量,实施虚拟经营才会有可靠基础;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于品牌竞争,企业无论实施何种虚拟经营,都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波音、耐克的成功之道足以说明这一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8643.html

更多阅读

本宫不死你们终究是妃 四大转型战略: 终究要改,不如早改

      传统企业转型战略矩阵  传统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战略,应对“门口野蛮人”的挑战?  如图“传统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战略矩阵”所示:  纵轴“核心业务易替代性”,表示企业最主要的业务是否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替代冲击。 

竞合:变革时代的战略新思维

     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研究中,“竞争”通常被视为基本的出发点:市场就是这么大的一块蛋糕,你多吃一口,就意味着我要少吃一口。不过,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剧变的今天,这种战略思维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现实  何谓“竞合”  

传统采购与电子采购 传统采购方式的新思维

最佳成本国采购已成为众多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完成最佳成本国采购转型,需要包括采购企业及供应商在内的整个业务体系的相互协调。 传统采购方式的新思维 文/谢祖墀 为了在全球

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货币升值倒逼制造业转型

制造业升级转型将是中国未来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如果迈不过去,中国经济将出现重大问题,而如果能够实现转型和变革,中国制造业同样能获得新的发展优势。2010年人民币以涨势收官,2010年12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

营销战略 以动制动,企业营销战略新思维

甘熙园是民国时期南京商会会长的私家宅院,虽然当初的规模我们已不得而知,但仅凭现存的99间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正房就有八进以上,加上两侧的厢房,偌大的空间被分割成无数个自成一体的小空间,真是曲径通幽、别有天地。这是一个静心、静时

声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制造业转型战略新思维》为网友丧心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