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分析与展望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分析与展望

主持人:

各位朋友,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光临我们的第七期中关村论坛,经常参加我们论坛的朋友都知道,中关村论坛基本围绕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每一次都能引起大家高度的重视,也有非常热烈的氛围。我们中关村论坛主要围绕这么一个主题来谈,在科教兴国实施战略中,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不管是党政领导,科技界、经济界,包括社会方方面面,都引起高度的关注,创新成为非常热烈,响亮的话题。

今天晚上非常荣幸地请到,我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李京文先生。李先生主要是从事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包括生产率,经济形势方面,在资源环境方面,在重大的工程方面,大家都知道长江三峡还有南水北调超大型的项目,李先生做了分析论证,提出可靠的数据论证。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大型的项目才有可能进行下去。李先生在国内的经济界是一个权威,不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学委员会的委员,同时也是俄罗斯科学院的院士,国际生产率科学院的院士,李先生在科技界、经济界都有影响。

李京文:

非常高兴请我来参加这个大会,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举办的这个论坛,除了感谢以外,还要表示歉意。上个礼拜我答应要来讲,我以为感冒今天就应该好了,可是我会做经济预测,不会做医疗预测,预测没有做好,这两天还没有完全好,嗓子还不太好,今天讲的,如果讲不清楚的,请大家原谅。

创新这个问题,大家都做了很多研究,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也没有做太多的准备。我提供了一个稿子,将在这里陆续放出来,字小了一点,不太清楚。我讲的时候,由于时间所限,我不照着念,挑其中重要的讲一点,简单的就跳过去。

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创新将会出现一些什么新的特点,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有些什么对策,这是国内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特别是青年学者、青年专家。因为,未来是属于你们的。

毛泽东同志在40多年前,在莫斯科,当时还是青年,跟我们讲话的时候,讲了非常著名的几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就是“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属于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几句话应该说是真理,对当时青年是正确,对现在的青年当然也是正确的。所以,21世纪肯定属于在座的学者和专家们,21世纪的中国是靠你们来建设的。所以,我想你们更加关心中国如何通过创新来发展,来壮大、来强大。

今天我就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创新”这个名词应该说在国外,我们国内过去没有用创新这个词,我们过去有创造、创意,各种各样类似的名词都有。但是,创建、创始、创举、创造等等。创新这个名词,能够在科学上运用,应该归功于美籍的澳大利亚人“熊彼德”,他首先把创新这个名词用于经济学,在“熊彼德”在他的分析里,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现在许多人都把创新、技术创新,当成一个自然科学,就是中国讲的科学技术。实际上,它的创新不是技术概念,是经济概念,是一种新的科学、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永志于商业,用于经济生活,这才叫创新,是一个概念。但是,科技界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但是现在国内已经形成一个习惯,科技指的就是自然科学,一门技术,是中科院的范畴。历届的政府报告我们多次提讲,大多讲技术,怎么发展,然后在精神文明建设里面,顺便讲一句要发展社会科学。有一年最惨了,前面讲要加强治安,要打黑扫黄,后面讲加强社会科学。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就多次提意见,过去都没有见效。

今年的总理政府报告,“十五”规划里面变了,把社会科学放在了科教兴国里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里面,也就是地位上成了科学技术。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院长吴大尤到大陆访问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人发明“科技”这个字,是非常大的遗憾,他的意思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简化叫“科技”,然后又把它理解为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把社会科学排除在外,这是一种遗憾。所以,顺便澄清一下,在座有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我觉得丝毫没有降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大作用,他们应该都包括在科学技术的概念里面。

对技术创新,对创新这个概念,现在经过了多方面的研究,有很多解释。我在这里不做更多的解释。我只是指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创新包括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这是我今天要强调的。

第一,观念的创新。第二,技术的创新。第三,制度创新。第四,管理创新。当然还可以加上别的创新,比如组织的创新,从内容来讲,有政治的创新,金融的创新等等。不管怎么样,创新应该贯穿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人类之所以经历数百万年的社会,到现在的工业社会,是日益强化的结果,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观念,新的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等等层出不穷,信息的产业和信息的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新的制度、新的文化也不断发展,制度跟文化不断更新。因此,创新应该说是当代的主旋律,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相信不相信它,这个社会是在飞速发展的,而且发展的速度在加速。

100年前,人类一辈子可能不觉得小时候跟老的时候社会有多大的变化,而到我这一代,就已经深深地发现,我们青少年时代的社会,跟现在的社会简直是不可比拟。我们,当时有电影,是黑白电影,而且一般人都不能看到。那个时候,没有机会坐车,我第一次做坐火车,是解放后,我从中学考上,当时还不是全国通考,是大区通考,考上中南最好的学校武汉大学,从广西出发,坐火车,那是第一次坐火车,硬座非常差,从广西到武汉,要走两天两夜,买不起卧铺,就钻到椅子底下睡觉,当时,觉得非常幸福。现在就不是了,现在要坐就坐飞机,而且要坐好一点的。那个时候的电灯、电话,就好一点,现在电灯、电话都普遍了。所以现在变化大。到你们那个年代,我肯定相信,你们这一代的变化,包括你们自己的变化,你们所处的环境,社会的变化,而且要巨大得多,而且变到什么样,现在还很难预测。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在创新,如果,我们自己不努力主动的创新,肯定会被社会所淘汰,一个国家肯定就会落后。所以创新的重大意义,这里也不多说了,我这里引用了钱大凌的一张表,是按照人工的收入划分的社会发展的七个阶段,二、三、四、五是工业化阶段,第六、七是完成工业化,或者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状态,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和科技进步在经济中间的比重。从这张表可以看出,综合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到后面越高,到了人均生产总值2100到3360的时候,综合生产率的贡献就到了50%,经济增长率到了50%。到了人均3300以上,就到了更高一点。这只是当时他的计算,现在比那个时候还要高。这里解释一句,有很多研究这个比我知道的多,但是很多没有研究这个,就不太清楚。比我知道的多,但是很多没有研究这个,就不太清楚。

很多杂志都报告,科技贡献率多少,要提高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其实到现在为止,科学贡献率的程度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也是研究这方面的。科技技术的贡献,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科学技术是多种多样的,作用于经济发展,又是形式多样,很难进行综合归纳、类比和测算。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而且什么叫科技进步?在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和经济学家里面的概念就不一致。

按照我们的测算,我跟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的系主任“乔白森”合作综合生产率,也就是科技的贡献率,我们测算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是负数,整个数字从科学测算的方法是负数,这个数字是中国第一次,就是80年代第一次公布对中国的科技进步的测算。改革开放以前,这个数字公布以后,遭到了许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的反对,说你们是诬蔑我们,我们贡献不大。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几十年也搞了很多技术革新、技术进步,我们搞了万吨水压机,我们制造了原子弹,那么多的科学发明,怎么能说是负数呢?

我跟他们讲,我说你们别着急,我这是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计算。国际上测量科技进步,不是测量哪个技术发明,在哪个经济利用中间创造多少价值,不是这样计算的。是用综合要素生产率来测算的。我们过去只讲劳动生产率,综合要素生产率是讲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生产工具,中间投入原材料能源等等,他们生产率的加起来平均就叫综合要素。而综合要素生产率怎么计算出来的?是经过许多科学家反复研究,最后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经济学家“索罗”提出的“余字法”,因为直接测量测量不了,怎么办呢?就把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资本的贡献扣掉,土地的贡献扣掉,劳动力的贡献扣掉,剩下的就是科技进步的贡献,就是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正因为这也是它的主要贡献,因此得了诺贝尔奖。

世界上的诺贝尔奖金在80年代主要奖给两个学科,这都是我曾经主要从事的两个学科,一个是数量经济学,另外一个是搞模型要素测算。技术进步,科技进步的测度,叫科学技术综合生产率测算方法,用它来实际计算美国的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因而得了诺贝尔奖。所以,世界是承认这个方法的。中国过去没有用这个方法来测算,用这个方法测算结果是改革开放前,我们资本投入很大,劳动力投入很大,把这些贡献都扣除以后,他们两个贡献加起来超过了美国、日本。所以,科学技术表现不仅没有贡献,还是负数。

我们经济学家对科技进步概念的理解,跟自然科学家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理解,比如说,一个机床,原来一天加工100多零部件,现在可以加工300多个零部件,它的功能提高了,它的速度加快了,其它的指标,技术指标都提高了。在自然科学家来看,是科技进步。飞机原来由一小时飞500公里,变成飞1000公里,自然科学家认为这个是科技进步。但是,我们社会科学家看的时候,不是用这个指标,我们要看科技进步,什么叫科技进步?单位投入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过去提高了,叫科技进步。比过去要是降低了那是科技退步。如果一个机器效率比过去提高了一倍,但是用这个机器的成本投入要增加两倍,那不叫科技进步。因为,社会从你这里得不到什么实效,就得到一个虚名,你投入多了两倍,现在得到的效果增加了一倍,挺好听,但是人民得不到实惠,人类得不到实惠,社会得不到实惠,这不叫科技进步。所以,我们说的科技进步的本身,必须从社会角度、经济角度来考虑。我这里所指的技术创新的概念不是纯技术的概念,是社会经济概念。必须由社会经济所得到的效益来衡量,并不是所有的新问题都是创新,这只是一个总的概念,概念并不一定对,只是跟大家商榷。

下面讲创新的第一点,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源泉。谁来创新,“熊彼德”当时就强调,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这个提法基本是正确的。当然除了企业家,别人也应该能创新,它只能说是主体,主要的一部分。企业家也好,科学家也好,都是人,人是有思想,是由思想观念所支配的。所以,一切的创新都来源于人们观念的创新。观念不创新,就很难有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凡是非常兴旺的社会,都是人的观念飞跃的时候。中国最基本的时代,叫春秋战国,当时的思想很活跃,带来的是全国第一次大统一。带来的是,文字的统一,货币的统一,交通工具的统一等等,各种技术标准的统一。应该说,那个阶段观念的活跃,观念的创新,带来了制度的创新,群雄割据,分散、混战到了统一的国家。使得那个时候的发展奠定了中国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为什么欧洲这些国家都分裂为那么多小国,一直到现在还要搞欧洲统一。先是贸易统一,现在搞货币统一,今后慢慢其它方面也要统一。中国几千年已经统一了,他们最主要的是在以前没有人把文字统一,语言文字都是一个小国一个样。咱们中国要是没有当时的统一文字,也是一大片小国。现在北京人讲话,上海人未必听得太懂,上海人讲话我们听不懂,广东人讲话,四川人也听不懂,如果这个语言没有一个统一的语言做保障,整个社会就会变成很多的小国。小国就会被击败。

为什么瓦解苏联?就是要把它瓦解,他变成46个国,就对付不了美国。所以,瓦解苏联是美国的目的,早就有的策略了。现在要瓦解中国,也是固定的策略,首先支持台湾分列,西藏隔离等等。只要把中国分开,你就没有办法,你只能乖乖听他统一。原来说南斯拉夫不大,但是,他是统一的联盟。一瓦解,成长成黑山,5、6个小国,马其顿几个都很小。

去年我到莫斯科参加了“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前景”,它指的是后社会主义国家,邀请的是原来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比较快的、比较好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有一些发展快一点,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朝鲜没有被邀请,越南也去了,不管它叫的合不合适,我们还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他叫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后一个阶段。

中间有一个世界银行的代表,指责克罗地亚,克罗地亚是南斯拉夫分裂出来的国家,克罗地亚讲他们经济困难,讲了很多悲观的看法。世界银行代表上面发言了,他是法国人,他的观念中间很重要一个部分,中间表扬了中国,你们怎么老叫困难?中国也困难,但是人家中国就发展起来了,现在很大,发展很快,克罗地亚自己不好好干,就等着人家来援助你,你们几个发展不好的,社会主义发展不好,就是自己不好,自己不想办法,说了一顿。克罗地亚经济所的所长不服气,又上去发言,发言是很低调,说我们做的不好,中国有中国的计划,我也没有去中国,我也不知道中国是怎么搞好的,但是我们国家太小,我们确实没有办法。要我们改革也好,要我们进步也好,我们没有什么力量,把我们国家已经分解了,我们战争中损失多少,原来说要给我们多少援助,都没有给我们,我们没有要求通过别人来援助,但是,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损失,答应给我们的钱应该给我们,会上就产生了争论。我就很同情克罗地亚,那么小的国家,没我们省那么大,就是一个区,叫你活就活,叫你死就死。

我觉得,在人类历史上,如果说中国没有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观念的大进步,中国今年也很难说。当然欧洲也是,没有文艺复兴,没有当时十五六世纪,十六世纪当时的一些科学家研究的成果,包括牛顿、伽利略这些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使欧洲进入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的复兴,欧洲的发展,今天欧洲恐怕也还在发展中国家。所以,观念创新是很重要。观念创新的重要性列了三条:

第一条,观念是知识链条的结合部,人们大脑的工作可以说它所获得的东西分成五个层面。第一是信息,第二信息加工变成知识,知识的提炼形成观念,观念的精华就成了理论,理论的精华是智慧。在结合链条里面,观念恰恰在中间,前面是知识和信息,后面是理论和智慧。所以,观念是从信息转化为智慧的一个关键要素。

第二,观念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灵魂。我们说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有它的特性,或者说都有它的个性。个性由什么决定?个性就是它的灵魂是什么,也就是它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特性。而且一个人的观念,虽然是很抽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会产生巨大物质条件。俗话讲,两军相遇,勇者胜,这是《孙子兵法》讲的,这个很正确。两个人打仗,一个小个跟一个大个,小个打不过大个,但是小个如果有拼命精神,大个也有点害怕,如果小个害怕,大个肯定就上去打一顿。

80年代,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发布了新思维,提倡政府之间的观念,不讲意识形态,共产党不讲意识形态。尼克松1988年就出版了一本书,就是预计1999年,按照这样的发展,苏联必然瓦解。美国可以不战而胜。他这个预言,尼克松还是有水平的。因为,当时的情况是什么呢?当时戈尔巴乔夫的声明,政治立场应该摆脱意识形态的狭隘偏见,争取国家间的关系,非意识形态化。而尼克松在1988年说的,我们跟苏联的竞争是军事、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的。美苏之争,根本在意识形态。苏联想要传播共产主义和毁灭自由,和美国要毒死共产主义的传播,要传播自由。因此,尼克松说,如果我们学会遏制竞争和谈判,三者相结合,我们将在1999年之后,有能力取得真正的和平。一年以后,美国著名的国务卿叫郭尔基斯金,叫21世纪共产主义的诞生和死亡,1999年不战而胜,相互影响,在解决意识形态中间,在观念的斗争中,戈尔巴乔夫偃旗息鼓,刻意不战,毫无斗志,做了一厢情愿的美梦和美国和好的美梦。在尼克松那边,战旗高举,气势凌厉,志在必胜。他们都是两个方面的代表,到91年11月25号,苏联就比他们提前预测了8年多,提前瓦解了。这就所谓有没有斗志是不一样的,当然观念只是一个方面,如果没有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光是有观念支撑也是不行,要把观念付在实际当中。

这两年普京就有点变化,前几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节节败退,俄罗斯解体也可以说是历史上的悲剧。就因为外国人在那里做了一次广泛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其中有几个问题很意思,你认为你这辈子里面哪一个时期很好?60多岁的人说,是突尔聂夫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恰好是戈尔巴乔夫和尼克松的话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和平的年代,国内很安稳。那个时候很多人不满意,那个时候太平稳了。现在又回来了,又不一样,认为生活最不好的是什么时候?是叶利钦时代。就是他们革命以后的十年。所以,观念上的创新也好,观念上的退后也好,确实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人的进步,一个人对自己前途的估计,对自己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

拿破仑讲了一句著名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都不是好士兵”,人人都当将军是不可能的,如果连想都不敢想,这个士兵也当不了太好,必须要有一个上进的目标,要争取,才可能成为一个好士兵,是取乏不上。

第三,观念是确定战略目标的价值取向。你要定一个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取决于你的观念,你的目标是什么?所以,有一句名言最重要不是把事情做的正确,而是要做正确的事情。首先要选好,哪些是正确的事情,你将奔哪个方面做正确的事情。所以,观念的创新,在当前来讲,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要。刚才,我念尼克松和布尔金斯基,尼克松有一句话很逗,在《超越和平》这本书里有一段,说共产主义否认人在上帝,但是他们至少为他的人们提供了某种东西去信仰,在几代人的时间里,成千上万的人抱有这样一个信仰,就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而现在我们应当提倡什么样的信仰来取代它呢?它最后回答,要提倡宗教的复兴和家庭的价值观念,来取代共产主义。这句话对我们也是有启发,我们文化的革命以后,曾经信仰上受到一些冲突,现在如何坚定我们的信仰,现在中央提出“三个代表”作为一种新时代的信仰,一种追求的方向,也是为了适合新的时代,让大家在观念上有一个统一,有一个认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做得好。

观念创新还应该有许多观念,包括市场观念,资本观念,知识观念,知识有价值的观念,知识要有更新的观念等等,这里就不多讲了,材料里面写了一些,需要可以用一些,还有竞争的观念等等。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概念,大家接触很多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知识创新的概念,做了界定,我归纳起来有六种。

第一,认为技术创新是新产品、新工艺的创始,是他们的引进和开发。

第二,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首次商业化的运用。

第三,认为技术创新包括发明构思产品设计,设置生产和商业应用等所有环节。

第四,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从新思路的形成,到向市场推出适销产品的整个过程。

第五,强调以新的技术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并获得最大的企业利润,也就是技术创新。

第六,认为技术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或者是对企业、产业的生产函数做出某种改变。这几种解释都有道理,基本上分为两派,一种是指窄派,一种是宽派,在商业上的第一次应用,你有一个新产品,有一个新技术,就不是技术创新,这可能是发明,也可以是创造。但是这不是新的技术。你把第一次技术首先用来在市场上推销,在商业上运用,在市场上创新,这就叫做发明。第二类宽派,就是把从你的构思、设计到制造和销售的产品,新的技术,就是创新。这个过程也可能是首次,但是也可能是你模仿别人或者是受启发做出来的。

比如,某些技术在广东用了,北京也可以用,发明创造第一个叫发明,第二、第三个都不能叫发明。技术创新,凡是从设计、构思、到新产品出来,这都可以叫技术创新,就是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这就是宽派。

我比较倾向宽派,因为,窄派把技术创新放得太窄了,什么都是第一次,而且第一次未必就是搞得最好。所以,应该说,新思路的实现,能够创造经济效益,就应该认为是技术创新。

最后,我归纳一下,按照自己的理解,在文章里面写了,我认为技术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以及创造性的构思和市场成功实现为基本特征,成熟性、技术活动的综合成果。也就是只要符合你是构思,而且以市场为目标,能创造经济效益的整个过程,就是创新。

技术创新由新设想的产生,研究与开发中间实验,商业化的生产,市场销售和扩散等一系列的环节来完成。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产品,也就是产品创新。新的生产工艺,也就是技术创新,工艺创新。

2、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比如说对煤炭、铁矿石有效的开发和新的利用。

3、新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4、新的需求和新市场的开拓和占领,这都是技术创新。

99年8月30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技术创新大会,最后一天通过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在这个决定里面有一个关于技术创新的定义,我念一下,他这里讲,“技术创新是指企业运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这是中央决议里关于技术创新的定义。我觉得他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也比较简洁,比我自己写的简洁。他用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等等,干什么?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产品,提供新服务,而且实现新的市场价值。这就叫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有几个特点:

1,综合性,技术创新不光是技术过程,还是技术和经济以及教育文化等等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技术创新绝对不是一个技术过程,它本身是一个技术过程,但是它是把技术和经济结合,甚至还要跟教育、文化结合的这样一个过程。

技术创新的能力,不仅仅是技术能力,而且是技术和经济、教育,以及和文化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2,系统性。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一系列的工程技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一项单独的活动,或者某一个环节。技术创新能力不仅包括技术能力,还包括决策的能力,工程的能力,生产的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包括市场的开发、生产,同技术有效运用的统一。

3,创造性。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4,技术创新和市场紧密连接的过程,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又以市场应用的成功作为它的实现目标和标志。市场从两头来影响技术创新,一头为什么要创新?就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另外,市场创新的表现,市场创新的结果是发展市场,表现市场,在市场上得到实现。所以,市场跟技术创新是两头都紧密连接的。

5,高投入性。技术创新一般都要求有较大的投入。否则,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了创新,为了技术创新,世界各国对研究开发投入都非常大。OECD的国家,研究R&D的支出,一直稳定占GDP的比重2.3%,当然在普通国家略有多。日本和美国R&D占GDP的比例是最高的,都曾经达到G%。加拿大比例稍微低一点,占1.5%。欧洲一些国家,一般都在2%以上。在表上打出了几个,表二、表三里,OECD国家,部分产业R&D产业的密集度变化,它的投入,R&D投入密集度的比例在不断上升,7981年,8789年等等,它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后面是美国跨国公司研发经费,制造业的比重,母公司占它销售额的3.3%,石油和煤炭比例就比较低一点,只有0.7%,制造业的比例高。这有很多数字,不说了。

第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这里有了什么是制度创新,什么叫管理创新,他的意义我就略过去了。反正文章上都讲了,有一点强调一下,我们国家历来重技术,轻管理。最近有些时间,才有一些转变。特别对制度,大家知道,没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根本不可能实现。比如,我们国有企业没有产权的明晰,没有管理的改进,没有组织的革新,技术上进步根本不可能实现。经济效益也不能提高。所谓制度创新,也就是用一种效率更高的,效益更高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管理创新也是,要用对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的管理制度来代替旧的管理制度。这个有一点要明确,制度创新、管理创新都是要有成本的,做什么事都要有成本,不是都可以没有成本。原来我们有一种误解,认为我搞了一个改革试点,不但不给钱,你给我一个政策就可以,这个政策里面就有钱,就是成本。所以,一个改革,一个制度的变化,一个政策的变化,一个管理制度的变化,要不要搞,主要看新的制度,新的管理方法,是不是比原来能创造出更高的效益,也就是我们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是任何制度的变化都会带来好处。

又举俄罗斯的例子,俄罗斯做了一次制度的改革,苏联原来制度并不是很完善的,计划经济体制很僵化,它的政治体制问题很多,确实应该创新。但是,不是所有的革新都是成功的,它的解体用自由经济来代替计划经济,改革用“休克疗法”一下子实现。他的代价是什么呢?是912000年,它的整个国民生产总值比过去下降了55%,绝对数下降了55%。也就是说,现在的经济总规模等于十年前,90年的43%左右。总规模下降了,不是相对的。我们讲的什么疲软,是讲的增长速度下降了,总规模是增加的。它是绝对总规模下降。所以,原来苏联的经济总规模是我们的好几倍,所以,它是超级大国,我们只是一般的大国,现在它的经济总规模也就是我们的三分之一,还有一个国家分小了。第二个,俄罗斯总的资本下降了,这个下降的规模代价是多大呢?希特勒侵略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到1945年,战争结束的时候,由于它整个经济都转到军事轨道上,又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他的经济总规模,相当于战争开始时候的一半,50%,而且不到一半,也就是它这次的“改革”,代价是什么呢?是牺牲了一多半经济成就。现在普京用很大力量,首先要使它恢复到90年去,那也不是三两年就能做到的。我们说,我们的改革基本是成功的,我们的经济总规模翻了两番还多了。所以,用成果来检验。所以说,所有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都有一个成本的控制。评估它的时候要用成本来评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科技创新必须有,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支撑和保证。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分析与展望
管理创新里面还有很多新的东西,这个不多讲了。

五,新世纪创新的一些新特点、新趋势。我讲十个新趋势。

第一,为什么新世纪创新要出现许多新的特点、新的趋势?主要世界在变化,出现三个化。第一,经济全球化.这个也讲了很多了,我去年发表一篇文章,叫“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企业的机遇与挑战”,我里面讲了经济全球化四大特点。第一个,全球统一市场,大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水平大发展,国际贸易在最近的30年,国际贸易年均增长里6.2%,全球经济增长率是年均3.1%,也就是国际贸易的增长率比经济增长率高一倍,所以,从65年到99年,经济总规模刚好增加了15倍,而国际贸易的规模增加了32倍。所以,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间的作用越来越的。而且,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了。原来是讲商品贸易,所以,当时叫关贸总协定,商品需要出关入关。后来发现交易的不仅是商品还有服务,比如信息、旅游、知识专利的买卖,这些都是无形的,没有通过商品,是一种服务的贸易,服务贸易这些年来发展很快,现在已经占到了世界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且它的增长速度快于商品贸易。所以,关贸总协定就管不了服务贸易了,他不要入关。因此,要改名字改成WTO。所以,国际贸易的大发展,这是一个大方面。

第二,生产的国际化,现在生产已经不是在各个国家生产完了,要通过贸易。现在干脆跑到你国家来生产,现在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还有50多万个分支机构,它的产品占了世界生产总规模的50%,占了国际贸易60%,占了技术贸易的70%,占了国际直接投资的90%,也就是说,现在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的经济,甚至控制着世界的命脉。当然,还有其它的,比如生产要素的全球化,包括资金的全球化。

现在,世界的直接投资已经接近10000亿了,金融的全球化、科技的全球化,人才的全球化,唯独劳动力现在没有太多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全国,全世界都有利,因为资源优化配制,首先有利于发达国家,有利于美国。所以日本人写了一篇文章,说当前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全球经济美国化。这句话应该说是对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斗争,其它国家,包括中国要极力反对这个趋势,要表达我们的意思,但是主导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是美国经济,因此经济全球化带来许多问题。一个带来很多好处,一个是国际资本增加了,国际贸易增加了,服务贸易扩大了,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但是也带来许多问题,穷国和富国的差距拉大。在经济全球化这几年里,有80个国家人均收入是下降了,但是还有其它几十个国家人均收入提高了。贫富差距拉达,还变成健康,有些国家的健康是改善了,有些国家健康是退化,穷人是更多了。我随便放点图表大家看一看,我就不详细念了。

第二个,知识经济的出现,就是经济的知识化,使得世界经济越来越,世界的确要变成地球村。

第三个,网络化。人类的活动网络化。网络经济是有很多泡沫,但是网络化是一个必然趋势,网络经济还是客观存在的。对我们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还起着重大的影响,网络是一个基础结构,就跟电灯、电力的使用一样,他要触及到人类的每一个角落,现在电已经触及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没有电人就很难活下去。没有电灯,电梯不开动,电视机没法看电视了等等,将来没有网络,网络化的发展,人离开网络,人就活不下去。当然,光有网络不行,网络必须建在物质经济之上。现在有些人认为,无形经济,有一篇文章,曾经有一个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呢?他提出现代化是无形的资产,非物质的资源比重比物质资源比重上升了,现代化程度提高了。我觉得这句话有点问题,我给他作者提出来,我是口头提,没有写什么批判文章。我说世界资源两个财富,一个是物质财富,一部分是非物质的,无形的财富,像股票、信息、知识,这都是无形的资源,这两部分加起来是世界真正的财富。但是,非物质的财富还建立在物质财富基础上,过分吹捧非物质财富,无形财富的作用,也是危险的,不重视它是危险的,过分吹捧也不行。

最近美国经济开始出现滑坡,也就是前一段非物质经济、泡沫经济吹得太厉害了,现在这段时间,不管是道琼斯指数,还是纳斯达克指数,都在大大滑坡,经济在缩水,大家知道yahoo,当时他是200美元,现在他降到十多美元一股还不好卖,他的总资产,当时由于每股的钱很值钱,当时达到1000多亿美元,所以,他进入500强。按现在的股价,重新评估它的资产只有100多亿,缩的很厉害。所以,这种无形资产,像股市这种东西,既是一种发财的途径,也很容易变成发财梦。一下子股市上升,好象自己变成了百万富翁,一下股市掉下来,又变成穷光蛋。有的同志说,好象做了一个梦,做了一个发财梦,梦醒了还是穷光蛋,就是因为无形资产本身,既有巨大的力量,同时又有它的 局限性。现在的世界还是建立在物资资源的基础上,同时要发挥无形资产的作用。发挥非物质资产的作用。现在我们的吃穿住行还得靠物质资产,所以这两者不能偏废。

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界有了巨大变化,创新也得有很大的变化,创新的变化我提出了几条趋势。第一个是知识的资源成为创新的必要性。知识从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素,但是在农业生产社会土地是第一要素,劳动力是第一要素,工业社会它不是第一要素,第一要素是资本,只有到了现在这个社会,知识才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要素,这个就不多解释了。

第二,创新的动力有了变化。过去重视创新,主要动力是探索科学的奥秘,是为了追求科学。而现在的创新,明确提出是为了经济效益,或者说是为了名,为了利,这条是不可萦回的,动机也有了巨大变化。

第三,创新的周期显著缩短,出现了短周期,快节奏的创新过程和创业的运营模式。

第四,创新的成果不再是主要或者完全归资本所有者,不再全部归资本家所有。而要部分的,大部分的归知识所有者,也就是所谓“知本家”所有者,所以现在的财富拥有者,头几名都是高科技人才。这是一种新的现象。

第五,创新的机制在不断地变革。

第六,创新的组织形式不断变革。技术创新主体在企业,在出现了园区时的创业环境和产学研结合的创业环境,而且现在又出现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趋势。现在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它要搞中国本土化,它要用中国人,要按中国的控制习惯,要用中国的人才,了解中国的文化。所以,现在据说,我有一年多没有到发达国家去了,有人最近告诉我,说像加拿大,三年前我去了,当时中文就已经是世界上三大语言,第一是英语,第二是法语。因为,他有些省是研究法语的,现在中文更时兴了,他们大量培养懂中文的人,到中国发展,使它的企业进行中国本土化,给我们的企业提出新的问题,我们的优势,本土的优势可能要失去。

第七,制度创新越来越重要。

第八,风险资金成为支撑创新的经营支柱。资本的作用,资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九,管理的任务和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我解释一下,最重要的是管理对象由主要管财、管物,改为用人和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过去是管卡压的,而且主要对象,你看我们中国的总经理管一个财务处,还管一个很重要的,或者是技术处,或者是销售处,很少有总经理管培训处、教育处,都是副手管,或者排在最后的副手是管教育处,现在省里也是,管教育的都是排在后面。主要的都抓钱,管财政厅。这个跟新时代的趋势不太一致。今后,企业管理也好,公共的管理也好,很重要的要调动人,管理人的积极性,管理人的主要对象是知识分子,有知识的创新者,对知识分子的管理跟对一般劳动者的管理是不一样的,知识分子有学问、有特点,他的手段,他的生产手段在脑子里,一般工人必须要受雇于人,因为他必须有生产手段,有机器。而在新的时代里面,人有了知识,有了很强的脑力劳动能力,他可以自己搞。是你要请他来,因此新时代的企业家要善于尊重人,要把知识分子当做自己的伙伴,而不是自己雇佣的工人,要能够用理想、用信念、用感情、用制度,激励制度来吸引人,留住人,调动他的积极性。所以我觉得新时代的管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第十,创新的战略,成为引导国家和企业的重要问题,战略非常重要。

最后一点,要人才,人才越来越重要,现在世界都有很多人才,中国也是被挖的对象,我的学生很多都到国外去,我也赞成,到那儿学习锻炼。但是我希望我们对人才最后还能回国家,为国家做贡献。

另外我们国家在创新方面也有了很大成绩,今后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国家会取得越来越大的成果,而且我相信中国还将会成为我们国家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先锋和骨干。

提问:

第一,您认为中国从98年开始的政府机构体制改革,是否属于制度创新,效果如何?

第二,您认为中美两个国家的现存体制,哪一种更有利于技术和制度创新?

第三,中国企业家创新今年受到现行体制的束缚吗?

回答:

98年开始政府机构改革,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部分,也可以说属于制度创新的一部分。应该说步子还很大,而且成绩也是很大。基本上都减少一半的人,而且机构减少了。但是,对他的评估还为时过早,因为从上到下,还没有完全解决,到市里、县里还没有动,光上面动了不管用。

第二,机构改革的成果往往要体现在下面的效果上,经过一两年,从实践上体现出来,目前看,效果不是很大。而且看来,也有一些问题。现在我发现最近机构减了很多,可是各种各样的办公室又多了起来,各种各样的这个办,那个办,据说是有些地方好几十个办公室成立起来的。所以改革还不是很坚决。

第二个问题,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客观地讲,美国现在的一些做法,一些制度是经过了长期,上百年的积累形成的,他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所以美国的技术创新成果应该说很好,欧洲不如它,日本更不如它。所以,我们对于美国的技术创新经验,它的组织,它的办法,它的制度,它的政策,我们应该学习、了解,有区别地吸收,有批判地吸收,这点不要认为美国有些话对我们不好,我们就拒绝,我们应该承认,他们有很多成功的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个问题,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束缚,原则上讲,不应该受到束缚。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应该是人民最能够发挥我们聪明制度的时代。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毕竟是年轻人,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需要不断地改革,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创新。目前来讲,虽然不断地改进,但是还是有许多方面束缚了创新的积极性。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国有企业为什么它不积极搞创新呢?除了其它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分配制度。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厂长也没得到什么好处,最多得一个表扬,实质表扬都没有。如果创新当中出一点问题,就挨批评了,那要担风险,亏损可以向国家报销,盈利交了就完了,所以制度上没有很好的激励和鼓励他们。相反我们有一些平均主义的制度,可以使企业搭便车,你们创新,创新完我们搭便车,我何必自己那么辛苦。我觉得在我们的制度方面、政策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

提问:

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改造应如何创新,创新的制度在哪些方面?

回答:

股份制改造现在已经做的不少工作,现在存在的问题每个企业不太一样,有些是真的搞股份制了。这些企业,在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上,要进一步完善,也就是它的董事会的作用,他的监事会的作用,股东大会的作用要进一步发挥,使他们进一步协调,有些是假股份制,而且包装上市,骗了很多老百姓的钱,这些应该严查。最近揭露了好几个企业,他上市时候就是亏损企业,可是省级说他三年盈利,审查,给领导部门推荐他,说它是盈利企业,到批准的单位,说审查结果说是正确的。这个问题在哪儿?我觉得应该层层追下去,应该严肃地处理。把假的变成真的。

提问:

您认为中国的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降低成本?

回答:

在企业创新过程中间,需要注意的问题比较多。有几个方面都要注意,观念,我们有些企业首先观念要注意,而且我们想想,现在为什么深圳的企业发展比较快,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深圳的企业观念就比较新。我们北方,特别是西部的许多企业,不是所有企业,有些企业很好,观念上不行,包括政府的观念也不如深圳、广东、福建、上海一些政府的观念。所以,在技术创新中间,对人才的看法,对人才的尊重,我觉得也要注意。等等,注意的东西太多了,所以一下子也讲不清楚。

如何降低创新成本?现在看来,我觉得我们现在创新成本的降低,关键在于科学地尊重。我们现在许多工作过分地强调个人的决定,首长的意志,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提什么口号就提。新官上任要提一个新的目标,新的口号,这些口号和目标有些是好的,创新的办法也是好的,可是你有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有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现在,我因为搞工程项目,工程论证的,主要是经济方面,在项目方面还是比较好,多少要召开一些专家论证,在一些政策的论证上有些方面做得很好,有时候就缺乏事先的论证。冒然就开始创新,走一半发现不对了,就退回来,有的不愿意退就硬顶下去,因为一退回来显得影响威信。我觉得降低创新成本,要提倡科学,任何重大的创新、重大的工程、重大决策,应该经过专家和有关各方面的共同科学论证,再行动。

过去有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就是一个准备阶段,论证阶段。

最后感谢大家耐心地听了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89011.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企业领导力调查:领导力是如何炼成的(2)

不同类型企业的特征比较  根据所有制形式的不同,目前中国企业可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市场基本是国有企业一统天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市场逐渐形成了三种企业类型在国内

中国企业领导力调查:领导力是如何炼成的(1)

通过对100位中国企业高级管理者长达两年的访谈研究,我们得以了解中国企业领导者在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关键体验”,并洞悉它们如何成为领导力的“催化剂”。 文·李秀娟 领导力就好像爱情,人人都知道它的存在,却很难有人说清楚

中国企业三十年:奇迹与反思

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前言:很多中国企业在过去三十年创造的“奇迹”其实不是奇迹,而是借种种不可重复的机遇、遗产和“便车”之力实现的高成长。中国企业今天遭遇的挑战,首先是因为这些因素要么消失,要么所蕴藏的能量已释放殆尽。最

声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分析与展望》为网友偿我悲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