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话”重提之二:生死李书福(2)



李书福造车史

  造摩托车

  迄今为止,造摩托车是李书福所画的最完美的一个圆,并且成为李书福如今与人论辩能否造汽车成功时必定援引的一个例子。

  李书福常说,他是台州路桥的农民。

  这个路桥的农民,上小学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名字“李胥福”太绕口了,就给改成了“李书福”,取意为书生有福。

  李书福说,他从小就喜欢汽车。他们四兄弟的床下,全是用泥巴做的汽车,用绳子牵着满地跑。为此,他们还老挨老爸骂。

  “当然,这样的兴趣不足以让我生产汽车。生产汽车,实际上是想进入一个大的行业。”

  1984年,拿着干个体户的老爸给的两千元钱,李书福几兄弟做起了生意,开始做的是冰箱生产。几年之内,已算小有斩获。1989年,李书福在深圳学习经济管理,就冒出造汽车的念头,但是,那还只是一个构想,条件太不成熟了。1994年,李书福看见当时中国摩托车市场大量依靠进口,非常贵,决定先生产摩托车。

  让这个26岁的、天真的年轻人想不到的是,进军摩托车行业,第一道关口就是国家的产业政策。他跑到国家机械部,请求批准同意生产摩托车。

  李回忆说,机械部的大门,他进都进不去,只好隔着门,跟里面的一个在扫地的人对话。听说这个人是要来申请生产摩托车的,这个扫地的人把李书福奚落一阵子,把李书福挡回去了。

  碰了一鼻子灰,李书福回到了台州。年轻气盛的他,跑到杭州,找到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摩托车厂,跟他们搞合作。

  怎么个合作方式?“无非就是花钱向他们一张一张地买合格证。生产一台就给他们几百块钱。”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将近十年。1998年,国家机械部才留意到他们,在让他们兼并台州一家负债6000万的国企之后,正式批准了吉利摩托车生产权。

  通过造摩托车,李书福带着吉利集团跻身全国民营企业前四强,每年为国家创造上亿的税收。迄今为止,造摩托车还是李书福所画的最完美的一个圆,并且成为李书福如今与人论辩造汽车能否成功时必定援引的一个例子:“当时很多人也不相信我们会生产出摩托车来。结果全中国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就是吉利搞出来的,后来所有的摩托车厂都学我们!”

 “旧话”重提之二:生死李书福(2)

  吉利摩托车走上发展正轨后,李书福觉得造汽车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第一辆车是“奔驰”

  那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奔驰”迄今还躺在李书福的工厂里。

  李书福一个人想造汽车,和其他三兄弟商量。“出于尊重我的考虑,董事会同意可以试一下,但不能投太多。投一些钱进去,准备先期亏一亿元,行或者不行,基本苗头就出来了。走一步要成一步,我们败不起呀!”

  董事会通过造汽车的决议后,李书福首先在内部选拔人才,看谁懂汽车。他挨个翻摩托车厂员工档案,发现三个人是汽车厂来的工程师,李书福如获至宝,立即把他们三个人叫到自己的小办公室里。坐定之后,李书福说:“我想生产汽车。”此话一出,三个人不由得呆了。李书福壮他们的胆:“没关系,你们别多想,也别多说了,你们照我的思路去做,失败了也没关系,大不了,就是把钱花掉了。”

  连李书福在内,这四个人就是吉利汽车最初的核心力量。

  李书福那段时间到全国各处跑,看个体户怎么造汽车,看汽车院校怎么造汽车。在见识了各方“汽车疯子”之后,李书福也有了大胆想法:用玻璃钢,造“奔驰”。李书福买了好几辆奔驰来研究,又从香港托人买回奔驰的零配件……1996年,李书福造的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奔驰”下线。

  “用红旗底盘和发动机,上面壳是玻璃钢复合材料,做出来以后,跟奔驰320一模一样,非常漂亮。”提起这第一辆奔驰,李书福至今还很兴奋。那时他开着这辆“奔驰”在台州四处跑,又在电视台打广告,结果还真的有不少人前来问价。

  但是问题紧接着就来了,主要是玻璃钢容易变形,不是今天这里翘起来了,就是明天那里歪了。——用玻璃钢花小钱做大事,这条路走不通。那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奔驰”迄今还躺在李书福临海的工厂里。

  这之后,李书福决定还是采用传统工艺,一切按照别人成熟的工艺、平台、技术、零配件来生产汽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造出的车的质量。于是,李书福带着三个人,跑到上海汇众汽车零配件公司去请教专家。那次经历让李书福现在讲起来都很生气。

  那个工程师见是见了李书福,但一听说他们要自己造轿车,没讲几句,起身扭头就走,也没说去哪里,害得李书福一行等了半天,才醒转过来人家压根儿不愿理自己这茬儿。“他很坏。我们也只好灰溜溜地回来了。”

  李书福又北上到一汽研究所,要求其专家支持,“研究所的领导明明知道搞不起来,但是,他们愿意用我们的经费,把这作为一个科研项目来搞。”

  解决了研发设计问题,接下来,李书福又像当年造摩托车一样,遇到没有“目录”的障碍。

  四川德阳监狱汽车厂

  有人告诉李书福,德阳监狱汽车厂可以生产一种像轿车但不是轿车的客车。李书福说:“‘像’轿车也行,试试吧。”

  1997年,一次偶然机会,李书福在浙江跟一些四川朋友吃饭聊天。李书福发牢骚说,他想生产轿车,但就是生产权解决不了,国家政策怎么这样啊。这时,有一个人说,他有一个朋友,是四川德阳监狱监狱长,也是监狱下属汽车厂的厂长。李问:“他能生产轿车吗?”那人说帮他问问。后来,那人告诉李书福:“不能,但通过努力,可以生产一种像轿车但不是轿车的客车。”李书福说:“‘像’轿车也行,试试吧。”

  李书福去德阳找到那家监狱,建议生产“奔驰”。监狱长就去了机械部申请目录,结果监狱长挨了批,回去告诉李书福,上头不准生产“奔驰”,要想通过,得搞一个不像轿车、哪怕像拖拉机的。后来,李书福把夏利改了,“把脸改得很难看,颜色也一塌糊涂,搞了几辆,让他们去上目录,这些后来果然同意了。”

  吉利和德阳监狱就这样合资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后来改叫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吉利投了几千万,占70%股份。

  李书福笑言,除了“人工开销低”这一点优势,在那个监狱办汽车厂有诸多弊端,最简单的,厂设在监狱里面,进进出出就不方便,更重要的是,让吉利这样一家民营企业和一家监狱企业制度对接,真是痛苦死了。“他们不出一分钱,而且机制臃肿,什么事情都要请示。”李书福对德阳监狱长说,要么不搞了,要么把监狱的股份全买下来到浙江去搞,但是德阳监狱开了一个高价。“我那时真是觉得走投无路了。”

  偏偏这个时候,监狱长出车祸死了。新的监狱长一上任,李书福一做工作,那边很快就答应了,把30%股份卖给了吉利。

  李书福立即在浙江临海建起了吉利第一个汽车厂。1998年8月,自主开发发动机的“豪情”下线。次年,前台州市委书记调到宁波后,吉利又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起了第二个汽车厂——吉利美日,连带买地、规划、建厂、买模具、安装调试、汽车下线在内,前后只用了9个月时间。

  李书福感叹,一路造车下来,老天多有帮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3015.html

更多阅读

未必之恋漫画全集 李书福:福特不灵 吉利未必不行

在吉利和沃尔沃这段酝酿已久的“跨国联姻”终于尘埃落定之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人物。今天下午四点半,从瑞典签约归来的吉利汽车集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相关问题回答

《商道》:对话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2)

  李书福:因为我们一开始生产汽车的话,条件非常的简陋,我们没有多少的资金去采购先进的豪华的设备,我们全部用我们自己的东西,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去设计制造所有的设备。所以很难和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发展了一百多年的汽车公司相提并论。

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 民企造车第一人 汽车疯子李书福(2)

      不过,让路风感慨的是:“说来也怪,虽然不符合规范的设计程序,但生产出来的车却还是不错(反正是通过了国家强制性安全检查),而且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跑得太快,引起了江浙交通警察的注意。豪情果然是豪情万丈。”   从钣金工开始

吉奥董事长缪雪中:与李书福在一起的日子

17岁那年,由于家境不好,缪雪中高中尚未毕业就辍学在家。同乡李书福的事业开始兴起,他决定给这个知根知底的小兄弟一次机会。那一年,缪雪中走进了李书福的冰箱零部件厂。   缪雪中在吉利冰箱厂从普通的采购员起步,3年后做到了供销科科

缪雪中:与李书福在一起的日

 17岁那年,由于家境不好,缪雪中高中尚未毕业就辍学在家。同乡李书福的事业开始兴起,他决定给这个知根知底的小兄弟一次机会。那一年,缪雪中走进了李书福的冰箱零部件厂。   缪雪中在吉利冰箱厂从普通的采购员起步,3年后做到了供销科

声明:《“旧话”重提之二:生死李书福(2)》为网友妳瞳孔有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