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金:“均瑶”不会恐慌



2004年12月11日,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现场,新上任不久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与我们相遇。我们一眼认出他来,十分随和的他,神情显得坦然大方与我们交谈。 

  “近段时间,我抛头露面不多,接受媒体采访更少。”一见面,王均金就直言快语对我们这样说道。其实,在王均瑶在世之时,王均金一直就在“均瑶”背后踏实地做事,不为媒体所了解也是事实。

  作为“2004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嘉宾的王均金被邀请前来参加年会,许多人对他并不十分熟知,一眼认出他来的并不多。参会的当天,随同王均金一道参会的另外一位是他带来的一位助理,年岁显然要比其大。接过递给我们的名片,这位姓“蔡”的助理,名片上除印有“均瑶集团公司”外,与王均金名片有所不同的是下方多了一行字——均瑶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当天,均瑶集团董事长的王均金,神情很好,看不出一丝倦意,说话沉稳而有序,给人的印象:随和之中透出一股勇往直前的锐气。

  将继续收购大厦集团

  王均瑶去世之后,11月,均瑶集团便发布公告宣布,均瑶集团选举王均金为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据说,当时均瑶集团高层决定仍将继续履行对大厦股份控股,并对大厦集团国有股权进行收购。这一点我们在见到王均金时得到证实。

  自从王均瑶去世之后,均瑶集团便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均瑶的去世,作为一家在国内有着许多投资项目,集团格局将会有些什么新的变化?各种猜测在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地产生。王均金告诉说:“在处理完均瑶后事一周之后,均瑶集团新的董事会就在上海集体亮相。”

  董事会随后公布已选举王均金为董事长兼总裁,选举王均豪为副董事长的结果。这种组织架构的集体亮相,有传媒报道是“后均瑶时代”的开始。

  当我们问到均瑶集团是否将继续完成对大厦集团股权的收购时,王均金十分慎重地介绍说,“集团将同时履行公司对除大厦集团以外的全体股东进行要约收购的义务。”话语之间,王均金对此充满着自信。

  2004年7月8日,均瑶集团就曾与无锡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均瑶集团将收购大厦集团的股份并导致间接控制大厦股份56.88%的股权。鉴于该协议已触及要约收购义务,均瑶集团已于2004年9月发出收购要约。当时,均瑶集团注册资本2.4亿元,股东为王均瑶、王均金和王均豪三兄弟。此前,同为均瑶集团副董事长的王均金和王均豪,还分别兼任均瑶集团总裁和置业投资公司总经理职务。另外,在2003年8月,均瑶集团就已参加了对无锡大厦集团的竞标,并于2004年4月被无锡方正式确定为战略投资者,迈开了“借壳上市”的第一步。这是均瑶集团目前公布的信息。

  据王均金介绍,此次收购主体为下属企业“上海均瑶集团”,而非“均瑶集团”。收购标的是大厦集团90%的股份,转让价格为2.42亿元,在收购过程中,均瑶集团已经向社会公布信息6次,由于此次收购涉及上市公司大厦股份(600327),现已进入要约收购阶段,预计2005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收购工作。

“均瑶”不会 “恐慌”

  王均瑶去世之后,作为均瑶集团下一步该如何走?管理层会不会产生断层?对于这些问题和各种坊间的猜测,王均金能否上任担负起并开创“后均瑶时代”,更加让人关注。

  针对以上的问题,面对几家媒体的提问,王均瑶沉着地回答说:“10多年前,自己一直就跟大哥王均瑶一起在打理集团的事务。”当我们问及他主要负责哪一块时,他意外地回答:“几乎整个集团的具体管理事务我一直都在介入。”同时,他又补充,“关于投资方面主要是大哥负责,我只是主要负责具体事务”,“只是我没有抛头露面罢了。”王均瑶特别强调地说到。

  “我们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均瑶的核心组织,许多决策都是要经过这个团队来分析,集体来决定公司的走向。”同时,他加重语气地说:“均瑶的管理层不会产生断层。”

  “均瑶走后,面对这样一种大的局面,‘均瑶’会不会感到恐慌?”面对这样的问题,王均金笑了笑,并认真地反问道:“我们咋会产生恐慌呢?”他强调说。

  “‘均瑶’首先是一个团队,许多战略决策都是由这个智囊团来决策和操作完成。”话语之中透出一种特有的透明和真诚。

  对于“后王均瑶时代”的均瑶集团的发展,以及今后的路如何走?王均金没有正面回答我们提问,只是在介绍公司组织构架后表示,以“胆大包天”闻名的均瑶集团,今后还将“以航空、乳业和置业为主业,同时涉足资本经营”。同时,王均金郑重地表示,将“均瑶”品牌打造为“百年老店”的目标是不会改变,未来“均瑶”将以“组织创新、价值增长、专业管理、稳健发展”作为经营方针。当我们问及目前均瑶集团的经营现状时,王均金透露:“目前均瑶集团的主营业务发展顺利,企业资金流良性运转,2004年公司盈利约在1.2亿元左右。”

  从“胆大包天”的包机行动到“一杯牛奶强健一个民族”;从投资三峡“光彩事业”到建设上海、宜昌两个均瑶国际广场,王氏三兄弟由老大牵头三位一体,休戚相关,同舟共济,从包机创业到均瑶过世从不分离。其实在1991年7月,王均金与王均瑶共同开创了包机的事业。这是我们在交谈之后得到的关于他的个人信息。

  “1995年,均瑶集团在温州创立时,我担任集团的副总裁兼均瑶航空服务公司的总经理。1999年,为了均瑶集团的长远发展,我们把集团总部迁入上海,在人才、信息和其他资源方面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王均金对我们这样讲道。

 王均金:“均瑶”不会恐慌

  “均金”不再 “陌生”

  在新近的一期《中国企业家》杂志上刊出的理事会名单上,王均金的名字出现在常务理事会之中。据了解,在王均瑶去世之后,作为《中国企业家》杂志的社长刘东华亲自参加王均瑶的告别议式。《中国企业家》杂志不惜版面给予特别报道,表明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对王均瑶这位温州的企业家的亲切缅怀。我们了解到“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王均金应邀前来参加,也是对《中国企业家》杂志深情的、积极的回应。在此次年会上,作为中国知名企业均瑶集团新的掌门人——王均金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野。

  王均金,生于上世纪60年代,长在温州苍南。上海交大MBA研究生在读。从1991年就担任温州天龙包机实业有限公司经理;1993年又担任温州天龙包机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4年担任温州均瑶天龙包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95年担任均瑶集团副总裁和均瑶集团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担任均瑶集团副董事长、总裁;2003年担任均瑶集团副董事长、上海均瑶集团公司总裁。王均瑶健在的时候,王均金就一直是伴随着大哥一起创业打拼。

  跟王均金面对面交谈,给人的印象是落落大方,思路清晰,说话有理有节。“从王均金的待人处世方面,很多地方承传了王均瑶随和真诚的风格,有让人过目不忘之感。”一位曾见过王均瑶交往的媒体朋友对我们说道。

  12日上午,在“200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分会场现场,一场主题为《地产风云——优势企业联盟与新金融运动》专题论坛上,身为董事长的王均金与中国地产界重量级的人物坐在一起,此时的王均金依旧显得十分沉稳,其表现也让到场的企业家们刮目相看。

  作为均瑶集团,尽管主业涉及航空、奶业,但在置业方面近年来也有后发优势,对于地产置业,王均金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在温州这么大冲击的、在全国各地的炒房团,有没有用信托合法的形式来进行房地产的投资?”场内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主持人将这个话题交给王均金作应答时,身为均瑶集团新掌门人的他,针对提问,快速整理思路,并认真坦诚地答道:

  “温州有一个好处就是企业之间相互信任,这一点比较好。另外,像温州的民间资本很足,确实如你所说的,这个企业打一个电话,账上有没有钱,调个几百万、几千万,可能不用借条就已经过去了。它促使了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是‘草根经济’的劣根性,但它确实又推动了温州民营经济互相帮助、互相拉扯,温州这种例子很多。”

  “信托需要有诚信体系作为前提,温州人本身有诚信体系建设;而且我认为,诚信体系就是相互信赖,如果一个人在这个圈子臭了,他就没有办法混下去。”言语之中透出智慧。

《在地产风云——优势企业联盟与新金融运动》专题论坛上,王均金的回答思路清晰,话语之间,手势的有力运用,更增添了说话的分量。许多在场的企业家和媒体朋友,看着这位血气方刚的企业家,在发出热烈的掌声之后,仿佛人们又在发自美好的祝愿,这就是愿王均金在接下来的事业开拓中,一路顺风,一路好走!

  原文刊载于2005年第1期《经营者》杂志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3073.html

更多阅读

量子评超女 文瑶--不会喊冤的女子 徐文瑶

网上说成都人有才华,我型我秀就是很多成都人实力超强,超级女声的成都三甲更是验证了这句话.如今宇春,靓影,何洁已经走入了6强并且还有继续走下去的势头. 所以,也许很多人会说,如果文瑶和家妹晋级全国大赛也不会轻易被淘汰,会进十强

六爻预测:近期石家庄不会有灾害性地震

昨天到今天,电视上一直在报道汶川地震的事情,接到几个朋友的电话,问我石家庄是否也会闹地震,我打卦看了,答案是没有灾害性的地震,会有有震感的地震,但是不会造成有生命财产上的大损失,财物上的小小损失会有一点。卦象分析如下:起卦方式:电脑

帅过头:台湾房地产不会跌

帅过头:台湾房地产不会跌马婉珍随着央行启动房市信用管制措施,房市陷入胶着状态,而第2屋的贷款条件趋严以及取消宽限期等2大抑制手段,更是投资客缩手的主因,不过,投资客自有因应之道,他们虽然短期内保守观望,但长期仍看好房市,此外,投资客纷

杨神经告诉你:癌细胞根本不会扩散和转移!!!

杨神经告诉你:癌细胞根本不会扩散和转移!!!记得在十多年前,我曾经狠狠地抽了西医一个响亮的耳光。那个嘴巴——文章标题叫做“血液不是那样循环的”!副标题是向全世界的医生叫板,十多年来没有任何一个医生敢与我做这个实验。尽管如此,我感

声明:《王均金:“均瑶”不会恐慌》为网友我是不是不够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