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功能转型:从工业制造业到服务业



     以城镇化率超过50%为标志,我国城市化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全国各地上演的“新城运动”似乎就是最好的注脚。与以往热衷于大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不同,这一轮的城市扩张大都以扩建、筹建CBD为口号;在产业发展上则以吸引服务业为目标。学界认为,我国已进入城市功能转型期,开始追求附加值更高的服务业发展。不过,如何做好城市功能转型却成难题。在近日举行的“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相关论坛上,《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现将主要观点与读者分享。

  方向:有利于服务业发展

  转型应该回归城市本意

  《中国经营报》:城市化被视为我国未来20年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冯奎:建国后,我们国家提出要将城市的消费性、服务性的功能转变为生产制造功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当前,大家一个普遍的共识是,现阶段很多城市到了功能转型的时候。

  现在,从东部到西部,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大家普遍感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总结起来,这些困惑包括,到城市功能转型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转型?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做好规划?这些规划包括空间规划、土地规划、未来发展规划等等。规划完成后,我们应该如何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推动规划的实施,引领城市功能的转型。

  黄平: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回归城市的本意。城市其实包含了两层含义,一个是城,一个是市。城,就是一个人口聚集的地方,也就是一个装人的地方;市,所谓的商业为市,也就是一个做生意的场所。城市就是要装人,这个地方要能提供人们生活的基本服务,然后还能有利于人们的商业活动,这就是我对城市本意的理解。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基础条件都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城市功能肯定也要不断地发生变化。

  从我从事的工作来说,城市规划工作现在的发展趋势已经变得越来越社会化、多元化,越来越需要在规划工作中体现一种包容精神,否则就难以应付当下城市转型的现实需求。

  沈迟:我的身份既是一个普通市民,也是一个城市规划师。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很清楚政府是如何决策城市化的,也知道政府打算如何应对城市功能转型,我的感觉有两个,一是政府不要干预太多,二是政府应该摆正位置,就是最大的服务商的角色。

  《中国经营报》:过去,我国从一线城市到县城都在建设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可以说走的是一条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的道路;现在,不管大、小城市都在筹建、扩建CBD,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似乎也成了城市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如何从产业的角度看待城市转型?

  黄平:我想重视发展服务业是对于城市本意的回归,因为城市的本意就是为了人。

 城市功能转型:从工业制造业到服务业
  同时,重视发展服务业是我国现在的一个国情,或者说是当前城市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这里面有两层含义,首先,在我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后,当我们发现成千上万的产业工人从事的事业,在全球化的产业分工结构当中,还比不上好莱坞的一个梦的时候,这成为一种必然的反思。我们在做规划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现在还是有很多的地方追求大片大片的工业园区,但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创造的财富远远弥补不了在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其次,从我们的国情来看,服务业投资门槛较低,自主性较强,因此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成为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另外,我们应该如何推进服务业?从我接触到的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领导们的认识来看,大家对于服务业的定位有一种忽高忽低的感觉,不知道应该如何发展。现在的潮流是大家都想追求高端的服务业,盲目地过高地定位、追求服务业的发展。我还是认为,不管是为个人服务的传统服务业也好,或者现在所谓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好,一句话,还是要回归到为人的本意上来。

  冯奎:过去很多地方都讲“工业强市”,所以不断地搞规划,不断地建园区。但这些园区主要还是通过占有大量工业用地,搞生产制造业,是一种外延扩大的发展路径。东南沿海的一些地方,没有了建设用地,就去填海造地。伴随着工业用地外延式扩张,是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一些传统产业的产值在全球市场占到30%、40%,甚至70%、80%。但要看到,我们只是在生产制造环节具有绝对的数量控制地位,在设计、研发、品牌、销售这些服务业环节上并不占有优势,而恰恰是这些环节的利润比较丰厚。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全球分工体系的框架下重塑我们的城市,对服务业的定位也要重新考虑。

  沈迟:我们在给西北一个城市做规划的时候,8年的时间里换了好几个市长,城市规划第一轮修编的时候,我们跟当时的市长汇报,对方说工业安排得太少了,必须把工业这块增加上去;过了两三年我们再去汇报的时候,当时的市长又说,你们怎么给我们这么多工业用地,我们的工业发展得已经够快乐,我们需要更多的房地产和绿化用地。城市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需求。

  我的体会是,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产业的发展和转型也有自身的规律,政府应该减少干预。对于服务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搬走那些阻碍服务业发展的障碍即可。

  规划应人性化、细节化

  《中国经营报》:在城市功能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城市规划与产业升级转型的协调?

  冯奎:工业生产主要是人面对机器;而服务业发展主要是人面对人,具有很强烈的人与人交往的色彩。我们的城市在这些方面要体现出服务功能的要求。生活、交通、工作、休息等城市功能如何有机协调,从而创造出一种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另外,服务功能的提升主要依托教育、培训,依赖于知识创造,那么在规划中要注意将公共资源向这些方面倾斜。

  王富海:在城市功能转型过程中,规划应该细节化、人性化。譬如拆旧建新的问题,很多城市老城区的产业状态可能不是很清晰,所以很多地方都在建新城,希望形成一种清晰的产业格局,但是老城区有拆不了,因为老城区存在历史的记忆和成为的问题,再建设成本很高。

  第二,以前规划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叫做千人指标,是指1000人的范围之内应该配备多少理发店、超市等等。现在随着政府职能的省,千人指标被放弃了。现在一个楼盘,一般底层是商铺,上面是住宅或者写字楼,这样为社区配套的服务业就要承担较高的售价和租金,所以以前一些便宜的商店和便宜的东西现在都已经变成高价。诸如此类的问题,政府应该关照,是否能从市场上购房,然后以低价租给社区服务业者,这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第三,过去我国城市的特色就是街道,现在我们的城市发展了,路变宽了,街却没了。在我们的城市规划里面,都是一组一组的房子,把商业形态变成了一组一组的楼盘,这其实对中小服务业者的打击特别大。另外是区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城市,25公顷的范围,高的可能有5万人,低的也有1万到2万人,整个街区的楼盘做得非常干净,这有利于社会治安的智力,但这种大尺度的城市街区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市民的生活。

  第四,城市商业生态的问题。现在我们的政策是把商铺放在商业中心、商场里,造成的结果是商业的聚集,原来的一些小企业、小商铺被吃掉了、淘汰了。这对于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491.html

更多阅读

人大附中学子成长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

20年辉煌之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发布日期:2010-05-0719:30:22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杨锐(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杨锐,1986-1991年就读于人大附中第二届数学实验班。随后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1996年北大本科(含一年军训)毕业后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采访整理/张素闻 (2007年9月采访于广州光孝寺菩提甘露坊)海涛法师1959年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传统的宗教家庭中,俗名黄荣享,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父辈家境殷实,福报深厚,自小就享受安乐与富足的家庭生活。黄

周采芹:从“中国娃娃”到“贾母”的传奇人生_真水无香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美丽的中国少女,带着满满的行囊,独自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开始了她人生中的奇遇。美丽聪慧,高贵典雅的她是英国同学眼中的“东方公主”,西方观众眼中的中国娃娃,她如一朵娇艳的牡丹绽放在戏剧舞台上,似一汪清泉流淌

转载 今日首推 贺华成/张衡:从非主流到AB站:80、90、00后亚

直接冲击50后60后70后的消费社会学观原文地址:【今日首推】贺华成/张衡:从非主流到AB站:80、90、00后亚文化属性演替与互联网投资策略作者:申万研究80后“非主流”亚文化促“视觉系”互联网迭代催生照片美化、照片分享应用火爆。80后人

病历证明客体:从他证到自证

病历证明客体:从他证到自证并非法律上才有证据问题,从日常生活到科学研究,证据问题无所不在。病历的出现,作为证据都是指向医者之外的他者,作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证据是病历最重要的功能,是给自己看的,所以病历就不可能通俗;其次作为患者与

声明:《城市功能转型:从工业制造业到服务业》为网友该笑丶你们幼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