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框架 公共政策研究框架内民意与舆论、网络民意的关系辨析



     1 民意

  民意的概念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网络民意概念得以衍生的基础,要厘清民意与舆论、网络民意的关系,首先要对关键概念进行准确地界定。

  民意(public opinion)一词起源于西方国家,但是何为民意的权威定义,却向来在学术界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在辨析民意和相近概念的异同并且继承吸取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了便于探讨公共政策框架内网络民意与舆论、网络民意的关系,笔者从公共政策的视角考虑,将“民意”定义如下:民意是社会大众对涉及公共政策的某一社会问题或现象集中表达出来的具有多数一致性和时间上的持续性、并具有对社会问题或现象本身及公共政策产生强烈影响趋向的意见、态度、情绪和干涉意愿的总和。

  2 民意与舆论

  舆论。“舆论”一词在我国历史久远。“舆论”作为固定搭配的词组,则最早见于《三国志·魏·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甘惜分主编. 新闻学大辞典[M]. 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37-38.]其后的诸多文献中也多次出现“舆论”固定搭配使用的情况。其中的“舆论”泛指众人的看法和意见,更多的是着眼于行为或言论的传播效果。从现在的使用情况看,舆论一词更多地出现于新闻传播学中的研究当中。

  民意与舆论的关系。民意和舆论这两个词在很多情况下是被混用的。在英语中,民意和舆论都被翻译成“public opinion”。郑州大学的张淑华博士从从词汇产生的历史和使用语境等方面对民意与舆论进行了区分,笔者认为具有借鉴意义。从词汇产生的历史来看,“民意”一词是伴随着西方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发展而来,因此,“民意从学科类别上看更多的是一个政治词汇,……,而舆论则泛指众人的看法和意见,更多地用于新闻传播学研究”。[ 张淑华. 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权利和权力的对话[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34.]从使用的语境上看,汉语里的民意和舆论是两个不同的词汇,有自己不同的语境。民意具有自己的发展方向,不可以引导,而舆论没有明确的方向,可以引导;民意指向性单一,意见集中,影响力也大,而舆论指向性不强,方向分散,观点也分散,现实影响力也相对不大。

  综合来讲,汉语中的“民意”与“舆论”含义并不一致,民意不仅仅是一般的“公众意见”,其更突出的含义是具有社会干预和社会控制意味的“公众意志”。但两者也有很紧密的关联性:舆论是民意产生的先导与基础,民意是舆论的延伸和最终统一;民意是各种舆论产生、碰撞、汇聚和达成一致的结果,具有意见上的多数优势,比舆论具有更强烈的矛盾指向性和社会控制意图,因而也具有有更大的社会干预力。

  3 民意与网络民意

  网络民意。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说“网络媒介是传统媒介的掘墓人”[ [美]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著. 数字化生存[M]. 胡泳, 范海燕译. 海南:海南出版社, 1997. 3.]。“网络民意”是民意的计算机网络方式呈现。媒介载体的变化使网络民意具有了其自身的特殊性,其特殊性的产生源于传播媒介的物质性改变,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民意获得了全新的且丰富多样的表达通道和物质载体,这种新的媒介系统赋予了网络民意与传统民意完全不同的气质。

  网络民意对传统媒介民意的影响。网络民意同传统的媒介民意相比,“个性”复杂,但变化正在发生。这种变化不仅来自媒介介质的不同,更在于由此而产生的网络民意对媒介民意的深层次结构的重大影响和变革。

  网络民意使民意表达的主体结构,从精英主导到与平民草根“合唱”。[ 张淑华. 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权利和权力的对话[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42.]传统媒体使能够参与媒体讨论和公开发表意见的人数很少,并且拥有某种“权威”的学者、专家和政府官员等又具有无可替代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网络则给平民与“草根”提供了公共参与的无限机会,使公共参与的数量结构发生了变化,大量普通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到意见表达中去,“网络民意”的表达使得“民意”本质回归。

  网络民意使民意的表达形式结构,从单向到双向,从间接到直接。首先,在表达方向上,网络的互动性实现了意见传播从单向到双向和多向共动的变革。互联网技术使民意表达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供给模式转变为依托网络的大讨论的双向对话模式。其次,在表达方式上,传统媒介民意可能是经过了“层层过滤”和“媒体加工”的产物,并非公众意见“原生态”的直接呈现,而网络民意的“过滤”环节在减少,多数情况下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直接和快速的表达民意,这就使得直接民主成为可能。

  网络民意使民意的内容结构,从单一到多元。网络颠覆了传统媒体“内容决定形式”的思维惯性,民意表达的内容结构因此而改变:网络民意拓宽了传统媒介民意议题设置的范围,使民意的议题设置从被动变为部分主动,也使得议题内容的深度和强度不断提升。[ 张淑华. 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权利和权力的对话[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44.]

  网络民意使传统民意的功能结构,使私利表达为主逐渐变为对公权力监督的加强。一直以来,我国的新闻宣传对舆论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限制性政策,公众参与媒体传播的内容多限定于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要求等微观方面,而很少涉及重大的政策问题、权力层面和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问题。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兴起赋予了网络表达匿名去责任化、便捷直接化和非理性情绪化等自在特征,而这些特征直接增强了网络公共议题与多数民众群体的相关性,所以网络民意一开始就以批判者和督促者的姿态尖锐地把注意力集中到权力运用和公共政策上,加强了公众监督公权力的广度和力度。

  4. 结语

  总得来说,在公共政策研究框架内,民意与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含义及其意见表达的力度和理性程度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是两者却在理性意见形成直至公共政策问题确定的过程中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和承接性。而网络民意是民意的计算机网络方式呈现,网络民意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但是网络民意的出现对民意表达的主体结构、表达形式结构、内容结构和功能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共政策分析框架 公共政策研究框架内民意与舆论、网络民意的关系辨析
  参考文献

  [1] 彭怀恩. 政治传播与沟通[M]. 台湾:风云论坛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2

  [2] [法]让·雅克·卢梭. 社会契约论[M]: 第3版. 上海:商务印书馆, 2003

  [3] 陈力丹. 舆论学[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9

  [4] [德]伊丽莎白·诺尔-纽曼著. 民意—沉默螺旋的发现之旅[M]. 翁秀琪译. 台湾:远流出版社, 1994

  [5] [美]伯纳德·韩拿西著. 民意[M]: 第5版. 赵雅丽等译.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0

  [6] 甘惜分主编. 新闻学大辞典[M]. 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3

  [7] 张淑华. 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权利和权力的对话[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8] 喻国明. 解构民意—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M].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9] [美]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著. 数字化生存[M]. 胡泳, 范海燕译. 海南:海南出版社, 1997

  [10] 张淑华. 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权利和权力的对话[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38.

  [12] 张淑华. 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权利和权力的对话[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13] 张淑华. 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权利和权力的对话[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004.html

更多阅读

中俄联合声明:在金砖国家框架内建设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

中俄联合声明:在金砖国家框架内建设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中国公共信用信息网 www.aaacr.net 日期:2014-5-20 来源:世界银联货币清算联盟秘书处中俄联合声明:在金砖国家框架内建设更紧密经济伙伴关系双方欢迎金砖国家机制成功发展,国际

投资分析体框架及逻辑下 债券投资分析框架

三、公司经营分析(一)公司本质:价值观和执行力我认为,一个公司就是它的价值观加上执行力。价值观,我的理解有三点:第一点是它的愿景,它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第二点它如何定义和员工的关系,第三点它如何定义的和客户的关系。这些就是价

声明:《公共政策分析框架 公共政策研究框架内民意与舆论、网络民意的关系辨析》为网友劫后余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