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业:缺乏企业家精神的恐惧



  平心而论,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传播业,PFT品牌实验室发出“中国传播业缺乏企业家精神”的论点,确有泼冷水之嫌。但粉饰太平显然只能够让我们欢愉一时,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其初衷是因为恐惧,对中国传播业缺乏企业家精神引领的恐惧。没有人比我们更清楚,这样下去会多么危险。  

  5种企业家精神的缺失  

  尽管今天中国传播业的主体构成是典型的民营企业,但这个行业对企业家精神的整体性匮乏,却让人触目惊心。根据PFT品牌实验室的观察,中国传播行业目前最为缺乏以下5种企业家精神——  

  清晰的战略眼光:无论是理论还是企业实践,清晰的战略眼光都是考量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标准之一。目前中国传播业的现实并不容人乐观,很多公司领袖不仅没有为企业制定清晰的战略,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正道也没有。“中国传播公司里有一半的生存方式是靠人情”,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评价。看来,托关系、走门子、跑路子,或许就是这些公司领袖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  

  持续的创新能力:企业家需要创新精神,当然这种创新应该是有准备的和前瞻性的创造,是建立在不安于现状、不断地打破常规这样的基础上的。但目前中国传播业的大多数公司,在创新方面表现令人堪忧。比如目前中国本土的传播机构,理论工具或方法论的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并没有几家公司站出来,表示出要自主研发的决心和动作。  

  强烈的责任感:不少传播公司尤其对其客户和员工缺乏责任感,这依然与该公司领袖是否有企业家精神密切相关。对客户缺乏责任感的典型表现,便是一味地取悦于客户,哪怕客户的判断出了非常明显的错误,也会为了得到所谓的“生意”,不惜按捺住自己的真实想法,曲意赞美客户的意见并忠实地执行。这种刻意逢迎的态度,也许能创造一时的“双赢”局面,但此举对和谐而健康的客户关系建设,却是最大的伤害。对员工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则主要体现在工作强度大、学习机会有限等方面,某些品性恶劣的公司,甚至以跟员工签定带有“霸王条款”式的合约而沾沾自喜。 

  建设坚强有力的团队: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早已不是英雄主义的时代。一个公司优秀与否,更多地要依仗团队的战斗力。但中国传播业却是另外一个景象,众多公司似乎都是“一个人的企业”,企业领袖大多如超人一般,个人能力很强,名气如雷贯耳,但他却不能在企业里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团队,而是扮演一个孤胆英雄,在前进的路上踯躅而行。  

  直面困境的勇气和耐心:经济学家认为,每个公司无论有多么杰出,都会面临困境。根本没有哪家公司会长盛不衰,保持完美无暇的记录,关键是要有走出困境的能力。而中国传播业的某些公司领袖,在这方面的表现令人所望: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行业每年都会有不计其数的公司倒闭,不排除竞争激烈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如此之多的数量,仍然让我们有理由确信,他们缺乏直面困境的勇气和耐心。这些人在退缩面前的迅速决策,既让人钦佩,也让人不屑。   

 

  企业家为7种人让位  

  PFT品牌实验室认为,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是血肉相连的,这正是我们对中国传播业坚持批判立场的关键。企业家并不是一个持久不变的职业状态,而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动之中的职业选择。那种认为企业主就是企业家的观点,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泯灭了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主,根本就没有资格站到企业家的行列中来。而目前在传播业大行其道的7种人,大都是这样的角色。  

  策划大师:在中国传播业活跃着这样一批人,他们作为公司的创业者,极其看重自己策划大师的角色,如果能有一块类似“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专家”这样的金字招牌就更好了,不管它是自封的还是N年前获得的。反正他们整日以此装点门面,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四处招摇。有心人曾做过统计,目前打着“十大策划大师”幌子的传播组织,至少有几十家之多。这中间的玄妙旁人很难洞悉,但不知道是心虚还是因为别的原因,这些公司在自身宣传中,总是耍宝似的以“XXX是谁”、“XXX做过什么”来反复提醒公众,仿佛忘了自己已经天下皆知了。看来,大师某些时候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愤青:愤青无疑是可爱的,但让愤青来执掌一个企业,不知道还能不能可爱起来。不过看起来他们的日子还过的不错,对名牌也很酷爱,喜欢将自己装扮得特立独行。他们要么戴着夸张的首饰,要么有着荒诞的头型,要么歪戴着一顶帽子做“思考”状,要么手中拿着一颗手雷做“爆破”状。总之,他们是中国传播业缤纷之一角,虽有作秀之嫌,但只要能真正提供给客户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倒也无伤大雅。但要让他们来做整个传播行业的扛鼎力量,实在有些难堪大任。  

  文化掮客:也有这样一个群体,作为名义上的“企业家”,事实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文化掮客。一个很容易洞察的痕迹是,他们的公司在传播主业上乏善可陈,倒是通过博命式的炒作,捧红了一些质量平平的书籍。就如同科利华当初疯狂炒作《学习的革命》一样,他们热衷于此道,并且乐此不疲。  

  自恋的工作狂:工作狂并且自恋,至少不应是多么好的一件事。自恋到极致的话,甚至会有“施暴”的倾向,比如在某些传播公司,老总如果加班,则全公司员工必须无条件奉陪到底。由此可见,该公司如果有企业文化的话,必然也是一种加班文化。诚然,工作狂某些时候尽管也意味着一种可贵的战斗精神,但毋庸置疑的是,自恋的工作狂不仅已有走极端之嫌,而且对建设健康的企业文化和公司精神,会有很大的伤害。

  呼风唤雨的能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最特殊的地方是因为他们拥有某方面的稀缺资源,无论是政府、产业方面,还是专家、明星和媒体,他们都能呼风唤雨游刃有余,从而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进行整合和利益交换。这些人的能量无疑很大,客观上也能满足客户的某些需求,但这种模式注定了“能人”们无法在企业里凝聚人心,因为所有的成功都已经与员工无关。更关键的是,“能人”们如果不能迅速转型,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只能充当传播行业里的一个匆匆过客,因为资源总有消耗殆尽的那一天。  

  狂妄者:这是一群自命不凡的人,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超人式的能力让人“不能不吃惊”:比如某传播机构老总声称,在他的帮助下,A客户的销量同比提高了120%,B客户的销量则增长了3倍,C客户的招商效果提升了6倍等等;又比如某公关公司老总豪言,要做本行业的垄断者。志向远大倒不在话下,只是他们仍然算不上是企业家,因为他们不仅欠缺基本的诚信,更欠缺的是企业家的务实精神。  

  小业主:小业主并不代表我们对规模经济的膜拜。实际上,我们应该明白,所有的参天大树,都是从一棵幼苗开始,而所有今天的企业明星,都有过草创的艰难时期。但中国传播业的问题在于,“三四个人、五六条枪”这样普遍的企业实力,仅仅是外在的表象,更可怕的是作为公司领导人的小业主心态,他们如同投资于一处房产或商铺一样,静待着升值的喜讯。他们从不愿意冒险,一旦遭遇困境,他们会迅速脱身。

  企业家需要“自己选择自己”  

 传播业:缺乏企业家精神的恐惧

  真正的企业家如何才能在传播业大量涌现?企业家的外部进入显然是一个办法。但中国传播业的“企业主”们加强自我修为,无疑更为重要。专家们认为,企业家精神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它难以用一些指标(如体力、学位和经历等)来定义出来,所以不存在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的市场。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不能“买到”的,企业家的出现,大多数都是一个“自己选择自己”的结果:即通过创办自己的企业来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企业家的成长是一个在正规制度之外、需要依赖自我发现并通过锤炼才能涌现的过程。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经济学界的一项研究,就推断出一种所谓的“典型企业家的个性特征”。该研究表明,真正的企业家通常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他们与公司的对手截然不同。根据这项研究,企业家的这些共有特征包括以下内容:

  61548; 积极地追寻目标;推动自己,同时也推动别人;

  61548; 寻求自治、独立;非常有个性;

  61548; 精力非常集中,不会脱离目标;

  61548; 快速行动,通常不会迟疑;

  61548; 保持距离,并保证客观性;

  61548; 期望团队里所有人成为自信的、意志坚强的人;

  61548; 追求简单、实际的解决方法;

  61548; 能够理清复杂事物,并发现本质的和重要的问题;

  61548; 愿意承担风险,包容不确定性;

  61548; 提出明确的观点和价值观;做出快速判断;

  61548; 能犀利地发现错误,并予以迅速的修正;

  61548; 对结果和其他人有耐心,抱有“只管去做”的心态;

  61548; 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传达信心。

  原载:《传播》杂志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2038.html

更多阅读

冷水:论雷锋精神的实质

  冷水:论雷锋精神的实质  1、序言  在中国大陆,雷锋这个名字绝对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每一个具有行为能力的中国人,就一定知道雷锋。可以说,雷锋是中国二十世纪最有知名度的人物之一。如果要选编一份中国二十世纪的知名人

林左鸣: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深入思考

      2013年7月5日,林左鸣先生《用企业家精神点燃时代引擎》新书发布会暨“企业家精神”研讨会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举办,本刊代表与数十家媒体一道参加了会议。该书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企业家精神的关系,强调要加快实现中

企业家精神的价值 企业家精神的“九拷问”

     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在全世界最高,而倒闭破产比例在全世界各国也属最高。可以预计,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几十年。目前,全世界最不稳定、可变系数最大的企业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民营企业主素质普遍不高、缺乏

企业家精神是什么 董事会是反企业家精神的吗?

     董事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从本质上说,是为了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制衡、监督和科学决策机制,营造一种民主的决策文化。民主意味着企业领导人要礼贤下士、从善如流,听得进去反面意见,懂得妥协和让步。从字面上看,董事会的这些关

伦理审查委员会的作用 禅宗伦理对建构日本企业家精神的作用

     日本是一个很难定位的国度,在明治维新之前它也是一个被列强瓜分的对象。日本的门户跟中国一样是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的,因此在明治维新前它并不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但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极其迅速地实行了国家资本

声明:《传播业:缺乏企业家精神的恐惧》为网友大爷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