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零售业变革 中国零售业发展路向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零售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使零售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行业,而且对整个流通业乃至经济运行方式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变化和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国内零售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1990年的8300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26843亿元,年均增长18.4%,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

    2.连锁经营方式成功导入,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式购物中心等新的业态形式层出不穷。近几年连锁经营在大中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很快,并受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普遍认同,1997年底,全国各种形式的连锁公司已达1000多家,经营门店15000多个,连锁企业实现销售逐年提高,1997年增长40%。1996年上海、北京、广东连锁企业实现的销售额占当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6.7%、4.1%和3%。

    3.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被零售业率先采用,并向整个流通业传播。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配送平台等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应用,使商业活动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引发了国内以流通社会化、现代化和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革命。

    4.零售业作为流通的最终通道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和主导化趋势开始显现。1995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已连续3年超过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国内市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经济增长由原来的投资驱动、生产导向逐渐转向消费驱动和市场导向,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作用增强。

变革的社会经济背景

    中国零售业的变革,从总体上看反映了国际零售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也有其自身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轨迹。应该说,中国经济的转轨、居民消费的转型以及零售业的改革开放等因素孕育和促成了零售市场的种种变革。

    首先,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解放。国内经济经过近20年的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状态,工业消费品、主要农产品及大多数生产资料先后步入买方市场。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消费品供求关系的改善都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中国居民生活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1978年至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由405元增加到6048元,年均增长18.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从138元增加到1930元,年均增长17.3%。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由1985年的52.3%下降到1997年46.4%,进入到国际上认可的中等生活水平;农村由57.8%下降到55%。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其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上海、北京、广东等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要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适应这种变化,许多新的业态形式应运而生。

    另外,国内零售业的改革起步较早,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发展较快。到1996年底,全国零售商业网点1396万个,比1990年增长60.3%。其中,国有商业网点、从业人员、经营额比重为1.8%、11.4%、27.6%;集体商业网点、人员、经营额比重为4.8%、12.9%、19%;私营、个体和股份制等其他社会商业网点、人员、经营额比重为93.4%、75.8%、55.3%。零售行业的竞争机制已初步形成,加上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开办合资商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力地促进了零售业单一成份、单一业态的改变。

变革的发展趋向

    从发展角度看,中国零售业的变革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跃人口(即人均年收入800美元以上居民)数量的增加,国内零售业今后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变化的节奏会进一步加快,内涵也会更加丰富。从宏观上把握,其主要趋向是:

    ○ 零售业由原来主要偏重数量扩张,转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带动质量、效益、规模全面增长的发展战略

    由于市场容量的急剧扩张,前些年国内零售业的发展一是主要偏重于网点、营业面积和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二是偏重于大型单体百货店的发展。加上零售业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偏高,效益的增长主要靠销售增长的拉动。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及消费需求的变化,这种增长模式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尽管百货店在目前国内市场销售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几年百货店营销费用增加,销售增长趋缓,利润水平呈下降趋势。据原国内贸易部信息中心统计,1997年全国249家大型商场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实际增长5.2%,实现利润比上年下降0.6%,其中有一部分百货商场出现亏损。与之相比,近几年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方式的超级市场、便利商店、仓储式商店销售增长很快,尤其是合资开办的麦德龙、加乐福、万客隆等大型超市销售一直呈较高增长态势。这表明,国内零售市场依靠传统百货店单一业态的数量扩张已出现结构性、区域性和相对的市场饱和,零售业实施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已摆上日程。

    零售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提高零售企业经营的规模化和规范化程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流通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发展连锁经营是企业对经营方式的选择,应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使优势企业通过竞争成为龙头,带动国内连锁经营的发展。同时,国家在宏观政策上也会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企业加快发展。

二是要加快业态结构的调整。1.对在城市繁华商业区盲目新建大商场在宏观上要给予引导和控制。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百货店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业态结构和商品经营结构的调整。位于主要居民区和城郊商业中心的百货店应积极拓展食品超市业务,并逐步转向大型综合超市(GMS),以获得新的发展空间。2.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鼓励发展综合性超市、便民店、便利店等。3.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和发展大型仓储式量贩超市,实行会员制,主要为中小商业网点、社团法人、宾馆饭店提供货源。4.要积极发展专卖店、专业店系列,以满足个性化和品牌消费的需求。

 

○ 在市场格局上,由原来以城市市场主,转向城乡市场并重,大力培育和开拓国内广大市场

    广阔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东南亚金融危机促使中国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发掘自身的市场潜力。中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1995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今年国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但目前农村销售仅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40%左右。相比之下,农村市场开拓的余地还很大。另外,城乡市场有很强的继起性和互补性,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扩大市场发展后劲。因此,零售业在继续发展城市市场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市场,培育和开拓这一新的增长点。

    就消费水平而言,我国虽然市场总量大,但人均消费水平是较低的。目前我国在世界上仍属低收入国家,人均收入远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居民基本消费在全部消费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种情况即使在进入到小康阶段,也不会很快改变。消费水平的提高,在我国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这表明,近期内工薪阶层、大众化消费仍是市场的主体,零售业主要还是面向大众化服务。

    同时也要看到,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在持续发展,许多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领域正在形成。城市市场要注重开拓以家庭住房、轿车、家用电脑、电讯用品为中心的新的消费领域。

    农村市场,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市场进入普及期。开拓农村市场,关键是要加强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市商业机构、配送中心的建设,并以此形成对农民消费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以及对农村零售网点在商品配送、维修服务、信息引导等方面的支持能力。同时,在农村商业网点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个体私营商业的作用,形成社会化的销售网络。

    ○ 零售业对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产销关系、银商关系孕育着新的突破

    随着市场化程度加深,商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及商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产销关系、工商关系发生积极变化:一是商业凭借自身的"中间品牌"和市场网络优势直接进入消费品工业领域,通过收购、兼并、控股重组部分消费品生产企业,形成以商业为主导的产销一体化经营组织。二是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为手段,建立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与商业销售紧密联接。三是与旅游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结合,拓宽经营销售领域,探索消费信贷方式。四是实行买断经营,上海华联、联华两家超市公司已率先采用这种方式,一次性买断上亿元商品,在全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标志着中国零售业已突破传统的"代销制"和售后结款的销售方式,大胆采用了代理制和经销制,一方面增强了商业的经营风险和竞争力,同时也开始探索零售商与制造商的联盟关系。

○ 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进一步加快

    目前国内大多数商店采用的仍是进销一体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今后为适应顾客需要,会逐步转向以卖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实现单品管理、进销分离的模式。这就需要信息、采购、配送、销售管理等整个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尤其是一些关键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采用显得尤为迫切。

一是继续推进商场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除硬件推广外,加快商业应用软件、商业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是当务之急。为此要重点解决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的问题。

二是加强物流系统建设,提高技术含量。这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热点。大企业特别是连锁经营企业,可以采取自建配送中心,或委托批发、仓储企业代办配送业务。中小企业要走共同配送的路子。生鲜食品主要方向是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配送中心。另外,整个社会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支持,加强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总体规划。

三是要加快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员工的素质,特别是经营决策、管理层的人员素质。

    ○ 零售业的市场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并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零售业属于竞争性行业,政府会更加放手地发展个体、私营、股份制等商业所有制形式,以增强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国有小型商业企业要通过出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调整,大型零售企业也要加快公司制度改造步伐,形成资产主体多元化的,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今后发展方向看,零售商业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资产重组,流通资源优化配置势在必行。

    从企业组织看,一方面会形成一批经营规模较大、竞争实力较强,区域性发展的零售企业集团。这些商业组织凭借自身实力,采用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结合的方式,会有力地带动零售业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中小商业企业仍是零售市场的主体。国家对中小商业企业的发展持鼓励方针,需要通过特许经营、自由连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等方式,增强其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零售业的发展需要流通秩序的规范化。重点是加强行业管理,逐步建立行业协调机制,形成行业规范及进入许可制度,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今后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会大大增强。

    同时,要通过政府的法规保证各类商业成份的平等竞争,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鼓励跨地区商业经营组织的发展,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经营。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对流通产业政策、消费信贷政策等的研究,为零售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作者为国家经贸委市场流通司副司长。本文是作者在香港总商会98年6月4日举办的中国连锁经营政策与状况研讨会上的演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744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全球零售业变革 中国零售业发展路向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为网友可这一步的距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