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中国酒魂优酷 汾酒,中国酒魂(之十四)



     黄景涛 梦回杏花深处——黄景涛与汾酒文化

  汾酒博物馆藏有一幅《酒乡春色图》,几乎是纯写实的风格。背景是秀美逶迤的子夏山,画面表现的是80年代的汾酒厂实景。东厂大门、东厂大道、错落有致的砖混结构旧式厂房、杏花初开、绿树成荫。20多年后的今天,汾酒厂经过多次扩建已经是新的景象,但当人们看到这幅图画时,一定会勾起心里的回忆,回到那些大干快上、艰苦奋斗的激情岁月。

  画的作者是黄景涛。1929生,四川省合川人。1943年师从周北溪,学习传统技法,1947年入北碚师范学校美术科,1949年入蜀中艺术专科学校,1952年入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即西南美专),1955年毕业分配到山西工作。先后在山西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山西省群众艺术馆、山西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山西省文联、山西画报社、山西群众画报社、山西人民出版社从事美术创作、辅导、教学和编辑工作。擅长中国山水画,继承了南宋李唐画派的“大斧劈皸”的北方山水画风,创作了不少表现黄河、太行山、吕梁山的山水画作品。所作以写实为主,布局严谨,用笔苍劲,画面苍润浑厚,气势雄壮,具有鲜明的北方特色。代表作有《云岗的早晨》、《黄河颂》(合作)、《黄河之歌》、《旭日青松》、《龙门图》、《太行丰碑》、《同蒲风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他为主并执笔合作的长卷《同蒲风光》,是山西七位作家为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献礼而作,发表于《美术》杂志,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画家以极大的创作热情,讴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铁路建设的伟大成就,描绘了同蒲铁路由大同至古蒲州(今山西永济市)的三晋千里锦绣河山,画卷中黄河、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五台山等三晋名胜尽收其中。

  黄景涛是建国以后山西山水画的元老级人物,他与赵延绪、赵球两位画家,对山西国画的格局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而且在汾酒博物馆收藏的数千幅国画作品中,以国营杏花村汾酒厂厂景为题材的写实作品,只此一幅。可以说,《同蒲风光》之于山西,《酒乡春色》之于汾酒集团,都是具有传世意义的。

  孙伯翔 当代魏碑的境界——孙伯翔与汾酒文化

  在当今书坛,在魏碑书法方面,很难找出一位能与孙伯翔相抗衡的书法家。也就是说,孙伯翔的境界,就是当代中国魏碑书法的境界。不仅如此。一些评论家已经把这个范围上溯到民国、甚至清代,在这个范围内,孙伯翔仍然是能站得住的中流砥柱。

  孙伯翔,1934年生于天津武清县,字振羽,别署师魏斋主人。自幼学书,临池不辍。曾得王学仲、孙其峰指导。崇尚碑学,倾心北派,兼涉隶、篆、行、草、书作雄强古拙,形散神聚,气质不凡。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出版有《孙伯翔书法集》。

  从孙伯翔的书法历程来看,要成为一位超今人、迈古人的书法家,至少要做到四点:

  一,坚持基本方向不动摇。同清代以来众多写碑的书家相比,孙伯翔的过人之处是定位独到,定位时间早,这是需要大智慧的。他在很早的时候就确定自己迥异流俗的写碑路数,就是把魏碑的霸悍雄强推到极处,追求生、重、厚、硬、劲、拙,这种审美追求,使他同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等人写碑的取向区别开来,也比当代无数今日写碑明日写帖、今日写隶明日写草、今日跟这风明日跟那风的书家坚定和深刻。

  二,下常人下不了的死功夫。著名书法家王学仲曾经说过,在学习传统上没有人下过孙伯翔那样的苦功。孙伯翔专攻魏碑,专攻到数十年如一日、用整卡车的纸来临习造像、摩崖,这种专攻劲头,惶论当代,就是与古代的大家相比恐怕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这种专攻,使他的魏碑笔法和线条质量跟任何一个碑学大家相比,都不逊色。这样的深厚功力,使他从当代99%的那些追求短平快急功近利不下苦工夫的书法家中脱颖而出,具有了成为大师的基本条件——功力。

  三,临尽奇碑悟法门。对于《张猛龙》、《始平公》、《爨龙颜》、《郑文公》、《论经书诗》等著名的碑刻,孙伯翔反复临习,朝夕揣摩,直至达到精熟的地步。他临写的一些作品,给人的印象是:乍一看,很像原碑,但和原碑相比较,又有相当的距离,回过头来再细细品味,却发现更加像原碑。他对原碑的形态、神韵已经烂熟于心,这些碑刻的风格特征已经融化在他的大脑中,并自觉能动地在他的笔下表现了出来。这个境界,就不仅仅是功力的问题了,说明孙伯翔在苦临的同时,也在苦苦寻找出路,才能融会贯通,达到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

  四是要做个厚道的痴人。在书法界,孙伯翔的人格是有口皆碑的。他为人诚朴,正直善良。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他都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他从来不妄自尊大、臧否他人,对传统、对前人总是怀着一种虔敬之情,虽已名满天下,却从来不想制造什么“轰动效应”,而只是“想在宣纸面前搞得明白一点”。他把绝大部分精力用在对书法艺术的探求和创新中,而不用在对名利权位的企盼和追逐上。这也可以说是孙伯翔取得令人钦慕成就的秘诀所在。

  孙伯翔留给汾酒厂的作品是一幅对联:“人游秦晋胜地,心醉杏花酒家”。落款没有注明创作年份,应为80年代末期的作品,基本体现了他魏碑书法的典型风格,是一幅佳作。

  周昭怡 法度森严——周昭怡与汾酒文化

  在老一代的书法家中,女性比较少,能称得上名家、大家的就更少了。但是,有两位女书法家则是60年来不得不提的优秀书法家。一位是萧娴,康有为的女弟子,写魏碑的;一位是周昭怡,工于颜体。

  周昭怡,湖南长沙人,1912年生。193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中文系。后任湖南周南女子中学、长沙市十四中学等校校长。学书师法颜真卿,又学钱南园,30年代博临三希堂名家法帖以及苏轼、黄庭坚、米芾诸家,又涉汉碑及魏碑。书作以笔力雄健、气势开阔见称。所作行楷深得颜体精髓,下笔似颜非颜,以篆、隶笔法为之,横平竖正,笔笔中锋,行书以颜为骨,参用《麓山寺碑》侧锋取势,雄健而秀润,隶书则古拙遒劲,布白有致。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湖南分会主席。她的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她所书匾额、楹联遍及湖南省内外,其最著者如:《重修杜工部墓碑》、屈原祠“光争日月”、南岳“棂星门”等擘窠大字;桃花源“武陵春雪”、黄河碑林“剑门”等刻石题字;天心阁、岳阳楼、王船山祠等处木刻楹联。她的楷书《岳麓书院记》、《石钟山记》曾被出版。1986年9月,周昭怡随中国书法家代表团访日,蜚声海外。

  周昭怡学习书法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周介陶先生。周介陶是原来国民党省政府的一个秘书长,书学颜体大家钱南园,字写得非常好。周昭怡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在颜体楷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功力非常深厚。尽管后来周昭怡涉猎了诸多名家,吸收了多种营养,但一生恪守颜体楷书的法度,笔笔中锋,字正腔圆。如同她的人生,恪守自己的追求,以至于一生未嫁。

  1987年,在“杏花杯全国书法篆刻比赛”之际,周昭怡为杏花村留下了一幅她典型风格的书法作品,内容是节写北宋词作家宋祁的《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周老大概因为写给杏花村的,所以选了历史上关于杏花的名句吧。

  子夏山的文脉——古一舟、刘庆路与汾酒文化

  子夏山位于山西省汾阳境内。车出汾阳城,经名酒圣地杏花村,向北眺望,一脉远山如黛,其势嵯峨,名曰“子夏”。

  山西杏花村位于子夏山脚下。子夏山最早名为“隐泉山”,后又称“大陵山”。2500年前,孔子高徒卜子夏在孔子逝世后,到魏国西河进学,在此山中设馆教书,授业解惑,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魏文侯尊其为师,著名改革家李俚、吴起都是他的弟子。相传《诗经》、《春秋》等著作都是由他传授下来。唐玄宗追封他为“魏侯”,并改“大陵山”为“子夏山”。山上有子夏隐居之所,名为“隐堂洞”,其东有汾酒名胜“马跑神泉”。

  有人说杏花村风水好,好就好在子夏山;也有人说杏花村的甘泉,汾酒、竹叶青酒的灵气,是子夏山赋予的。我则以为,山西杏花村汾酒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国酒文化独一无二的代表,与卜子夏2500年前开创的文脉大有关系。

  以子夏山和杏花村为题材的画作,一为黄景涛的《酒乡春色图》,一为古一舟、刘庆路的《子夏山下有酒家》。画面构图在题画诗中概括的很精炼:子夏山下有酒家,酒家门前开杏花”。

 汾酒中国酒魂优酷 汾酒,中国酒魂(之十四)
  古一舟,(1923—1987)山西运城人。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拿起画笔、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在宣传画、连环画、工笔重彩画、山水画等领域均取得一定成就。他14岁参加八路军“学兵大队”,后转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投身武装斗争洪流,转战于晋东南。曾跟随“抗敌演剧队”学习艺术并担任舞台美术设计,配合演出举办抗敌画展,开展救亡工作。1947年参加晋冀鲁豫中央土改工作团。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南美术社副主任、《冀南画报》主编。1954年入中央美术学院调干进修班。后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1959年参与创作《首都之春》长卷。1980年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徐悲鸿先生曾撰文评赞他的画作。

  刘庆路是古一舟的学生,1951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北京西城区美协副主席等。擅长雪景山水画、人物画,尤其对贴近自己生活的北京胡同、四合院有敏锐的观察和表现力,他把西方注重透视、色彩的画法与中国山水画融合在一起的新的表现手法,开拓了以色彩写北京胡同的新的创作天地,形成了凝重、浑厚与灵秀的画风。1991年曾为天安门城楼绘制巨幅国画《炎黄古柏》。

  笔者以为,评价汾酒博物馆藏品的价值,不应该仅仅看重其艺术价值,而应该艺术价值与汾酒文化价值并重。如古一舟、刘庆路的这幅画,艺术价值固然不能跟大师作品相比,但是他们描绘的子夏山与杏花村酒家,自有其文化价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2119.html

更多阅读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五十四

孩子,你为什么必须刻苦学习(五十四)孩子们,我们也许会永远记住这个2013年的岁末。这时节,天空的雾霾令人心情压抑,而所谓教育制度的改革又让我们人心惶惶。最让我们关注的有两个消息,一个是英语今后在高考中不考啦,一个是今后高校将开放自

声明:《汾酒中国酒魂优酷 汾酒,中国酒魂(之十四)》为网友强乐还无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