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渗透式”教学在生物课堂的应用



     “渗透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出路之一,也是一种符合时代需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内外知识的渗透,以形成立体性知识结构;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以加深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注重能力的相通性,以培养创造型人才。

  1.学科内知识的渗透和综合

  教师要因势利导,善于给学生提出问题。生物学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归类和整理,使知识完整化、网络化,从而达到学科内各知识点的渗透和综合。例如,职业高中《生物》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与“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的内容,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两个极其独立的知识板块,然而只要我们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前后两块知识点之间有着许多的联系,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代谢是建立在细胞的化学组成和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上的。从生物学整体的角度来思考,诸如此类的知识相通点并不少,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挖掘联系点,在教学中,注意对这些不同知识板块中的雷同点进行合理的渗透,使学生客观地、科学地认识生物界。

  日常教学中,由于受课时的限制,教学过程难以面面俱到,所以,教师除了要注意知识的渗透和综合外,还应该注意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对学生进行方法和思维的科学引导,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寻找和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更好地达到渗透式教学的效果。

  2.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和综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 长期以来的单科课程设置,造成了一位教师只能教授一门课程的纯专业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对其他学科的内容避而不谈,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该科知识时的单一性和狭隘性,使各学科之间缺乏应有的有机联系,这也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根本原因。而渗透式教学正是要求教师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重视扩展知识面,重视学科间的渗透和综合。

  在中等专业学校或者职业中学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生物学只是这个体系的一个子系统,但又是一门边缘性、实践性和整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即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交叉渗透、相辅相承的关系。虽然不同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知识体系不同,但它们遵循着相同的认知规律,在研究方法上有许多共性。在众多的交叉学科中,生物学与物理学、化学有许多知识交汇点,如:生物新陈代谢章节中涉及到的能量转化就是理、化、生三科知识的交汇点,物理的功和能、化学的电解、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ATP的形成等都有着能量的转化过程。同时,教材中渗透着许多物理学和化学的知识:“物质的主动运输”“根的向重力性”“叶绿素吸收光能”“水分的蒸腾”“内环境的稳态”等分别与物理学中的力学、光学、热现象、压强等知识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NA的分子组成”等又与化学的有机、无机知识有关。教师应抓住这些知识交汇点,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把握渗透的度,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化学知识,对相关生物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梳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力度。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渗透式”教学在生物课堂的应用
  “施教之法,贵在引导,妙在开窍。”与教师相比,学生在单科知识的学习上,是被教者,处于劣势,但在全面了解和知识综合的基础条件上常常是有优势的,利用所学各门课程的知识来解决某一问题,对他们而言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调动和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综合意识,正是渗透教学的目的所在。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迁移,互相渗透。另外,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是与其的阅读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密切相关的,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即互相影响又互相交叉。因此,让学生学会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既有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渗透,也有助于21世纪中国人才科学素质的提高。

  3.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渗透和综合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当今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许多与生物学有关的科技成果迅速在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广泛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实施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有意识地关注生物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关注与课本知识有关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资源、能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生物科学绿色食品、克隆技术等,并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些前沿的科学研究与生物学基础知识渗透结合,使学生即了解其研究的前沿,感受到生物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又学会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如:在“绪论”的生物学前景教学中渗透“细胞工程对农业、医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物计算机的开发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影响;生物芯片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的最新生物科技资料;在“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中渗透“世界人口的增长应采取何种策略?;计划生育的手段、措施与优化人口素质的关系”等研究性课题;在“生态系统”章节的教学中渗透“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保护;沙尘暴的源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发展经济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怎样解决”等问题的讨论,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阅报、上网、电视、广播、参观、社会实践等手段进一步了解信息,拓宽视野。

  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和现象,用自己所具有的能力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现代意识,提高社会素质和科学素质;让学生学会关心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树立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点,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社会和环境具有双重性的影响,培养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职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3480.html

更多阅读

时频分析在工程中的应用 应用泛函分析教学视频

时频分析在工程中的应用在传统的信号处理中,人们分析和处理信号的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方法是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及其反变换构建起信号时域与频域之间变换的桥梁,是信号时域与频域分析的基础。但是以傅里叶变换为基础的经典分析方

初中生物教学随笔 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一,把激励带进课堂,上好每一课。俗话说:信其师,亲其道。怎样施展自己的魅力,让学生信服你,从而喜欢你的课。开学第一课,总是向学生阐述生物学习的意义,列举几年来自己所教学生高考生物科的优异成绩,鼓励学生认真听从我的教导,严格遵守生物课上

教学案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案例

摘 要 在目前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多数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讲授式、灌输式为主,较少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学生少有独立思考、亲身实践,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相对不足。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声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 “渗透式”教学在生物课堂的应用》为网友橙色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