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桥梁坍塌 哈尔滨塌桥的民意回复依然在路上



     在经历了近一个月等待之后,9月19日,哈尔滨方面对曾引起舆论极大关注的“8·24”塌桥事故进行定性,塌桥为交通事故,直接原因为货车超载。

  结论终于出来了,你信吗?不管你相不相信,反正这是专家组认定的结果,反正这是官方最终发布的信息。有了这两种身份保证,扔出来的结论,旁边可以挂一面小旗,上面写着两个字——“权威”。

  权威的旗帜在风中飘扬,下面站着的,是无数瑟瑟发抖的民意。因为,对这样的权威,再难挑战。更何况,权威很高傲,往往也不屑于再去继续接受民意挑战。

 哈尔滨桥梁坍塌 哈尔滨塌桥的民意回复依然在路上
  于是,我们看到,在哈尔滨认定塌桥为交通事故之后,又招致一些质疑声音,为何不解释更改原来桥梁结构原因?正常行驶为何能定性为交通事故?桥梁设计是否存在缺陷?然而,你可以继续问,我可以暂不回复。民意在等待,回复在路上。这路到底有多远,可能就像永远有多远。

  现实不就是这样吗?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算起,5年来,全国共有37座桥梁垮塌,其中13座在建桥梁发生事故,共致使182人丧生,177人受伤。在官方的事故原因回应中,除杭州钱江三桥塌陷事故承认“存在质量缺陷”外,其余均对桥梁质量问题做了回避。

  要么没有质量问题,要么不谈质量问题。不谈质量问题,也就没有质量问题。没有质量问题,自然也就不用进行重大问责。反正,就车辆超载、洪水暴雨、年久失修、日常管护不到位这些一路通吃的说法顶着,而且打着专业与官方的权威旗号,民意也就只能在路上被继续拖着,拖到筋疲力尽,最后选择放弃。

  倒也不是说,那种权威就一定不公正,那些民意就一定是正确的。问题只是,如果一种所谓的权威,连起码的公信力都没有,只能让民意不停怀疑,还要这样的权威有什么用?更何况,很多权威,也根本经不起常识考验,也是被事实一次次验证,那不过就是权力谎言。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也就不能低估民意的智慧了。

  有智慧的民意不被重视,没公信的权威堂而皇之,这种民意与权力的博弈,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生态。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说:“别玩捉迷藏,现在大家都不傻,网民尤其聪明。”很遗憾,在现实中,与民意捉迷藏,玩“躲猫猫”的游戏,却成为危机公关的惯常手法了。

  事实上,现在一些公共事件发生后,相关权力玩弄文字的功力越来越强,相关回应可以说都是精雕细刻,为的就是带来一种云山雾罩的效果。除了玩弄文字,还要玩弄数字。房价物价高了老百姓不满,连相关统计也都乱了,不同部门给出数数,这些年可以说是打成一片。当然,也有些权力不玩弄文字或数字,只是一脸傲慢,让民意等待,就是不回复。

  有多少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多少探询无果的真相,有多少未能满足的权利,有多少制度改革的期待,就有多少民意在路上。比如,不久前,一场车祸让人们意外发现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戴着十多块名表,然而,申请公开这位“表叔”工资这种可以轻易回复的民意,也得在路上一天又一天。回过头来再想想,这些年,我们曾经看过的太多热点事件,到最后不就是有太多都成了“断头新闻”,有开始没结局,让民意一直在守望,回复一直在路上。

  哈尔滨塌桥的民意回复依然在路上,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回应也莫不如此。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不应该让太多的民意回复在路上,那样,就必然会让整个社会为民意支付更大的资源代价。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必须消除一张令人生厌的面孔,那就是权力伪饰,愚弄民意。不能对权力祛魅,民众也就不能活在真实中,吁求的公平正义与权利福祉,也就难以实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4229.html

更多阅读

哈尔滨红肠的前景 哈尔滨红肠的做法大全

近阶段,十力品牌在为一家红肠生产企业做咨询,使我有机会认真的了解了一下红肠。众所周知,哈尔滨红肠就是哈尔滨地方文化的一个名片,是哈尔滨的特产。而哈尔滨这个特产是源于俄罗斯,准确的说是独联体的立陶宛——红肠的发源地。作为地产

声明:《哈尔滨桥梁坍塌 哈尔滨塌桥的民意回复依然在路上》为网友烈酒孤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