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方振宁:中国馆是一个非



     第13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年展”)于8月29日至11月25日在威尼斯举行,本届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方振宁携五位参展建筑师和艺术家的作品亮相威尼斯。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第五次以国家馆的形式参展建筑双年展。

  与往届一样,中国馆的地点仍在军械库的处女花园,主题为“原初”,这次展出了五件由建筑家和艺术家,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观念性装置作品。方振宁表示,这不只是中国建筑界,即使是艺术界,也是前所未有的首次展出此类呈现为极简主义风格的作品。

  本届双年展的总策展人是英国建筑师戴维·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他改造的柏林新国家艺术馆曾为他赢得卓著的国际声誉,而对极简风格的创造性应用也是他的标志之一。奇普菲尔德为本届双年展定下“共同基础(Common Ground)”的主题。

  “共同基础”这一概念,是希望此次双年展能够展现出一种有活力、相互联系的建筑文化,在建筑所涉及的精神与物质领域提出讨论。方振宁解释,中国馆用“原初”这个概念来呼应“共同基础”,是在精神与物质两个层面中,深化和扩展了“共同基础”这一概念,它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并超越中国的现实,试图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抽象思维和哲学思辨,作诗意的解读和呈现。“原初,可以说是对自然的追溯,对物质基本构造的解读,但是,如果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会发现,我们所说的原初,实际上是追溯心的初衷。”在方振宁看来,“从零开始一并考虑方案在处女花园实施的可能性”,这可能也是他的方案从诸多中国馆方案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原初”,就是“原先”和“初始”。根据这一主题,本届中国馆五位参展者王昀、魏春雨、邵韦平、许东亮和陶娜带来了五件装置作品。

  合作是挑选艺术家的前提

  时代周报:这次挑选五位艺术家,他们的共同点在哪里?

  方振宁:他们能够合作,通过他们的作品展现“原初”这个主题,因为“原初”又是跟共同基础吻合的,主要是考虑这个共同点。第二个方面,是有建筑师、灯光设计师、艺术家,成分是多元的。第三方面,考虑到北京的建筑师,也考虑到地方城市的,像魏春雨就是湖南的,灯光设计师许东亮原来是学建筑的,后来改做灯光设计了。陶娜虽然是艺术家,但原来是学建筑的,后来改学艺术了。他们有不同的身份,以及作品的丰富性,这些都是考虑的因素。

  时代周报:哪个是侧重点?

  方振宁:这个很难说,看做的情况了,后来拿许东亮的作品作为海报也是考虑到视觉效果,而且他是最先做出来的,其他人的作品当时还没有成型,这都是根据现实的情况考虑的,不是先想好排位的。

  时代周报:最后出来的效果怎么样?

  方振宁:我觉得比当初设想的要好,因为当时我们设想完之后就画了效果图,但效果图缺少空间感。比如王昀的作品放到空中花园是镜面的,如果放在美术馆里,反射的是美术馆的天顶、灯光,现在在室外反射的就是天空,效果非常漂亮。而且下雨的时候会有水滴滴在上面,也有虫子落在上面,就会呈现出作品的丰富性,天光颜色的饱满度就不一样了。像邵韦平作品《序列》,有一定的长度,20多米,90多片,是磨砂的玻璃,打了光之后,在很暗的油库空间里,就像一条白色的玉雕龙。其实我们当时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龙,可是观众都觉得很像中国龙,因为每个断面都是不一样的。许东亮的作品,本来是LED的光,在很暗的金属油库中就显得特别突出。魏春雨是黑色的不锈钢,它的造型和摆放的方式都跟油库的陈列保持了一致性。陶娜的作品也比原来画的效果好得多,因为它是以金属板作背板,前面是一幅像马赛克的磁铁,可以拿走,拿走之后画面就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这些拍出照片来,就像一幅很厚重的油画,是效果图表现不出来的,当然比原来想象的效果好得多。

  日本馆同一题材两次获奖

  时代周报:如何看待日本馆赢得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

  方振宁:他们做得还是不错的。但问题是日本馆两次得奖,都是同一题材,这有点奇怪。比如一九九几年是阪神大地震,策展人把阪神的废墟都搬到日本馆去了,那次获奖了。这次是“3·11”大地震,也是这样的,我不知道评委是怎么考虑的,大概是年代久远,大家把以前的事情忘记了。

  时代周报:不少评论认为这次双年展比较关注现实,所以获奖作品有这方面的考虑。

  方振宁:我不评论。终身成就奖是Alvaro Siza Vieira,他是葡萄牙建筑师,获得终身成就奖是理所应当的,他是德高望重的建筑师,获得了普遍的尊重,这不涉及现实主义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波兰作品获奖,那个作品就是房间里空荡荡的,几乎什么都没有,只是在墙壁上安了几个喇叭,这更接近于纯粹艺术。我觉得评委会给他奖是有个人倾向的,比如他自己喜欢极简主义风格的设计,选了这种带有极简主义意味的作品。俄罗斯的获奖作品是用二维码,做得很好,我觉得这也不是现实主义的事。

 第13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方振宁:中国馆是一个非
  时代周报: 《纽约时报》评论,“这届双年展仍然把建筑师定位为生产者,只是多了些美学意义上的附加价值,而不是参与管理城市和社区的决策者。”

  方振宁:这个我不评论,它的评论带有偏见,我再去评论它的评论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我们只谈我们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中国馆工作每届都很被动

  时代周报:如何看待中国建筑师历年来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的表现?

  方振宁:中国馆每届都不太一样,我们没有参加多少次,但中国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因为我们每次选出策展人的时间都比较晚,时间都不太够,很匆忙。比如现在,日本已经选出明年的策展人和参展艺术家了,我们还没开始,建筑展到最后也是一点时间都没有了,都到截止日期了,所以我觉得中国馆每次都比较被动。我在想为什么中国馆总是这样,这个事情是可以改变的。

  时代周报:历届策展人呢?

  方振宁:很多人都想获得策展人的位置,这对他未来个人的发展、提升知名度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有的时候很遗憾,让你搞不清楚这个策展人是怎么被选出来的,因为他的资历、专业领域跟策展也没关系,而且有些人根本没有经验,不仅没有国际策展经验,甚至连国内的策展经验都没有。所以我觉得选择策展人的时候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应该是一个有知名度、有丰富经验的策展人来担当国家馆的策展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策展包括展览的全部内容,包括怎么应对媒体,怎么制作画册,怎么评选艺术家,怎么解决赞助资金的问题,怎么和建筑师、组委会、承办方协调等。

  时代周报:这一次策展情况怎样?

  方振宁:我们这次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吵架,这个话说出来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之前每次都会吵架,艺术家或者建筑师之间会有矛盾,特别是跟现场工人的矛盾,有些不礼貌的问题,出言的问题。这次当地服务人员说这是最好的一次,没有发生这样的矛盾,这就跟策展人有非常大的关系。一是参展艺术家的素质,还有就是策展人如何协调其中的关系,这一点很重要。

  时代周报:有没有不足之处?

  方振宁: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国内厂家做出来的东西,拿出去之后因为偷工减料,最后坏掉了,第二天就要全部加固。像这种态度,走到哪里都不行。比如印T恤衫,我拿到的东西是一次性的,碰到水就掉颜色了,这就说明厂家、制作者的责任心在这个国际场合里都暴露出来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4257.html

更多阅读

第四届中国国际仙人掌及多浆植物精品展 仙人掌科植物图鉴

2013年9月15日-9月22日,“第四届中国国际及精品展”在北京植物园举办。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家及山西,山东,天津,上海,武汉,郑州,厦门,杭州的仙人掌多浆植物协会;厦门,上海,南京,华南,深圳,重庆南山等植物园参展,是参展国家、地区最多的一次展览。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邀请函 外经贸人才交流大会

回祖国发展 圆创业梦想——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留学人员展区百名海外博士深圳各区考察活动邀请函尊敬的广大海外学子: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CIEP)将于2015年4月18-19日在深圳举行。该大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外国专

声明:《第13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方振宁:中国馆是一个非》为网友烛影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