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战争标语的语言特征研究



     一、战争标语的概念详述

  战争标语,指的是在战争这一特定环境下诞生的标语口号。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从古代以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的代表的农民战争,到近代中国对抗各国入侵的革命战争,直至现代国共两党一决胜负的解放战争,战争在这段广袤的历史长河里书撰着中华文明刻骨铭心的记忆烙印。于战争时期诞生的标语口号,曾发挥着其不容小觑的作用。它们以简洁鲜明、朗朗上口的语言特点大幅度地在民间进行广泛传播,各类型深入人心的战争标语不仅具有动员传播的效果,更通过标语字里行间蕴涵的政治诉求向民众宣传思想,打下坚实广泛的群众思想基础。

  战争标语服务于战争,一场战争,可能具有不同的目的,如军事目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等,它们相互关联,融为一体,但战争根本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也是战争的本质[1]。战争本质、战争目的对战争标语有深远的影响。如在辛亥革命时期,由于主要目标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所以那时的标语表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战争时期的标语口号受到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全面影响,正是各种多元因素的相互影响,造就了战争标语独具特色的语言特点与功能作用,下面,笔者将对该时期标语的语言特点与功能作用作具体分析。

  二、战争标语的语言特点

  1.战争标语的内容表达特点

  战争标语的主要内容分为:第一,提出战争目标。战争标语为广大人民群众表明了战争的目的,使得战争目标明确、敌我战线清晰,群众为了统一的目标奋斗。如“打到帝国主义”这一口号明确揭示了战争的目的是打到帝国主义,表明了战争敌人是一切帝国主义,使得战争目标明确、团结士气,这个口号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口号之一。第二,表明战争方式。战争标语可以为人民群众指出科学的战斗方式,避免错误的、盲目的牺牲。如,“枪杆子里出政权”,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主席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指出党今后“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党对革命认识的重大进步。第三,鼓舞士气。好的战争标语对于鼓舞军民士气、团结军心、争取群众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产生于1930年,针对党内有部分同志存在对革命形式认识不清,对革命未来持悲观主义色彩,毛主席引用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帮助党内同志认清形式,鼓舞了广大革命战士的士气,这句标语也成为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在革命战争年代,常常是“兵马未动,标语先行”,军事标语起到了明确战斗目标、认清战争道路、鼓舞士气、瓦解敌军、争取群众的良好作用。

  2.战争标语的语言写作特点

  (1)文字简洁、通俗易懂

  战争标语面对的是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战争标语具有内容简洁、通俗易懂的特点。

  战争标语将战争目的、敌对势力、战争方针大高度概括,简明扼要,这样对于取得对大众认可、宣传军队的战略和政策有着突出的效果。因为简短才易记,才在群众的接受心理上具有优势;因为简短,才能突出主旨,将最主要的政策、思想告诉大众。我军历史上的标语一般都具有简明易记的特点。红军时期“穷人不打穷人”“优待白军俘虏”等标语,言简意明,一看就懂,很好地体现了言简意赅的特点。

  战争标语一般少用专业性术语或不规范简称,以防产生歧义或表意不清而影响宣传效果。浅显通俗的文字容易使受众产生亲切感、认同感。

  (2)富于韵律、朗朗上口

  战争标语口号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朗朗上口才有利于传播和流传,实现理想的宣传煽动效果,因此标语口号一般讲究音韵协调,音节匀称,讲究押韵、平仄、节奏;为了通俗易懂,增强感染力,常用比喻、借代、对比、对偶、串对、回环、顶针、比拟、排比、双关等修辞手法。富有韵律、朗朗上口的特点能促进人们口耳相传,实现“知”的人际传播,“情”的相互感染,促使人们达成“一致意志”而行动起来。对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个体而言,也有利于较快使他们自身达成“知”、“情”、“意”三方的互动统一。如:“内出国贼,外抗强权”。

  (3)鲜明的时代特征

  标语展现着时代的脉搏,反映着时代的心声,并服从服务于不同时期的政治斗争。标语要以鲜明的时代性吸引人,激励人们参加或者支援战争。如:五四时期的争取民主和爱国运动,标语带有明显的爱国主义色彩和,著名的五四标语为“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这些口号反映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反映出人民想要迫切解决这些矛盾的心态。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反对日本侵略,呼唤民族觉醒的活动成为最重要的时期,标语也体现出这一时代特色,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以及近年来,在平江起义旧址发现的抗战时期标语,“提出攻击精神,洗刷怕敌心理”,“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国的罪人”,“任何战争,得到民众帮助的一定胜利”,“共存为国牺牲的决心,则胜利必属于我”,这些标语鲜明的指出了时代特点,指明战争的重心,为推动统一战线的建立、振奋军心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4)极强的煽动性言语

  从标语口号的定义看,“标语和口号是用来张贴或呼喊的带有纲领性和鼓动性的句子。社会理想之寄寓,政治主张之张扬,奋斗目标的确立,心中激愤的宣泄,最直接最热烈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呼口号。而标语,则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的口号”因此热烈的情感性“宣传鼓动”是其本质内涵。朱自清先生也认为,标语口号是“以激动情感为主,作用在‘顿’,跟所谓‘登高一呼’,‘大声疾呼’也许详尽些”。

  战争标语更是具有极强的煽动性,这是这是由战争的目的所决定的,战争的目的在于“争取胜利”,战争标语因此具有了采取清晰的诉求,如“打到XX推翻XX”、“暴动”、“革命”等,战争标语的煽动性为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提高军队的凝聚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战争煽动性还必须与特定宣传对象的切身利益相契合,使得煽动特定对象为某一现实目标中断正常的生活,不顾生命危险立即投入战争或者为追求某一长远目标准备做长期艰苦的努力。

  3.战争标语的语言载体特点。

  (1)战争标语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

  战争标语的载体包括口号、传单、图片、新闻传播等。由于出现在战时,这样的非正常情况下,标语载体多种多样、形态各异。如,新中国成立以前,共产党,在反“围剿”战争,出现石壁标语、桥板标语、墙体标语、立柱标语、横幅标语、布告标语、渡船标语、车体标语、竹片标语等。其中,中共最有特色的标语之一是“竹片标语”,即,把竹片剥得光光的,在小竹板上写标语,写好后再涂上一层桐油,放在河流或小溪里,让水漂走,有的在竹片上面插一面小红旗。这种小竹板做的宣传品,可以漂得很远,对战时宣传中共军队有很大的作用。

  (2)战争标语的语言载体具有现代化特征

  在以往的战争时期,“贴标语、造谣言”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实物为载体,现代战争出现了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大量运用,战争要素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战争的直接交战空间逐步缩小、战争的相关空间不断扩大等特点,战争标语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标语的载体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标语更具有“攻心”、“直达”能力,标语和其他宣传品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到达敌方,如在音频传播、网络上进行传播、空投宣传单等;由于印刷技术的发达,以及人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也出现了“T恤”标语,人们把标语穿在身上,已表示对这一标语的支持。“T恤”标语受到了从平民到模特明星青睐,反应自己的呼声和立场。

  三、结语

  战争时期的标语口号,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它们简洁易懂,朗朗上口,不仅具有丰富的暴力美学元素,更融合了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多种要素。更重要的是,战争标语通过自身的语言特点,展现出强大的宣传动员功能与政治导向功能,契合了大多数民众的心理需求,赢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战争标语在中华文明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发挥的重要作用将被深刻铭记于历史长河之中。

  [1]百度百科“战争”.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战争标语的语言特征研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4324.html

更多阅读

论舞蹈艺术的作用 天天艺术舞蹈视频

 【摘要】舞蹈是一项艺术性极高的项目,它的艺术蕴含要素包括历史、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广发展舞蹈事业,使舞蹈艺术的功能在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更大的发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

中国古代抽象艺术的美感心理特征 抽象类的特征

陶东风一宗白华先生曾以“太虚片云,寒塘雁迹”(语见沈灏《画尘》)形容艺术的空灵境界(《美学散步》第62页)。这实际上也是中国古代抽象艺术的极致:茫茫的太空中飘渺着丝丝白云,空旷的寒塘里掠过片片雁迹。“太虚”、“寒塘”是空,而“片

她说:艺术的来源是消遣

她说:艺术的来源是消遣刘震云德累斯顿的地标性建筑,是位于易北河畔的圣母大教堂。最大的博物馆是奥古斯特二世建成的茨温格尔宫。教堂也好,皇宫也好,皆是巴洛克式建筑。墙壁,塔身,已被岁月烟熏火燎成黑色,似有百年千年的历史。但同行的德

介绍两位献身敦煌艺术的优秀女画家 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

介绍两位献身敦煌艺术的优秀女画家经纬中国文化报2013年9月23日以“临摹敦煌壁画的第一位女画家”为标题,发布了敦煌文艺出版社于2013年8月出版一本名为《奔向千佛洞》的新书,书内主要讲述我国第一位临摹敦煌壁画的女画家-----邵芳

声明:《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战争标语的语言特征研究》为网友开心的岁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