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不容缓 复礼,刻不容缓



     9月2日,瑞士国际航空公司一架由苏黎世飞往北京的航班,因两名中国籍乘客在机上斗殴,而被迫返航。对此,网民说得最多的话是:丢脸,给中国人丢脸,丢脸丢到天上去了。

  按照二十世纪盛极一时的中西文化对比研究之结论,中国人是最好面子的了,可现在,所有人都痛切感到,中国人不要脸,出门在外到处丢脸,在世界各地丢脸。

  但仔细看一下,其实都是在小事上丢脸:在公共场所高声说话,随地吐痰,不排队,不知道表达谢意等等。一言以蔽之,是不文明。

  有人解释说,中国人素质太低。这等于什么也没说。另有人解释说,是因为制度不合理,不能过上正常的公共生活。这说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有点言不及义。原因的原因就不是原因。

  略加观察即可发现,上述中国人丢脸的现象,均发生在“私人的公共生活”领域,而这领域正在古人所说的“礼”调整的范围内。

 刻不容缓 复礼,刻不容缓
  礼是什么?礼就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则。人总是生活于各种人际关系中,故礼无所不在。故在古典时代,礼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礼包括一切规则,含今人所说各种法律,狭义的礼就是今人所说的“礼仪”,礼节。

  《礼记》第一篇是《曲礼》,开篇就对礼的性质进行了简明讨论:“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  。”

  其实,禽兽世界中也是有规则的,且十分严格。道理很简单:一切群体生活都需要规则来调整成员间关系,否则必然因为也许是微不足道的缘由而冲突频仍。中国乘客在飞机上打架,即仅仅是因为调整座椅而引起。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人与禽兽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礼。人不是靠本能、欲望生活,而是在规则中生活。

  哈耶克说,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遵循规则的动物。这些规则无所不在,规定人际交往的行为模式。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的人们,对此都有所理解,明白其含义。由此,人就是文明的。

  古人所说的文就是纹理,懂礼的人面对另一个人,举手投足,进退周旋,皆有法度。这个人的身体呈现出优美的纹理,这纹理让身体充满光辉,“明”。文明的核心在礼,就在礼仪。

  反之,人无礼,必处于反乎文明之状态:野蛮。现在很多西方人就认为,中国人虽有钱,但野蛮。

  这样的野蛮不仅丢脸,而且会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曲礼》:“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道德同样很简单:无礼,则意味着人的行为彼此缺乏可预期性,看不透对方之意图,容易错判对方,作出错误的、应激性反应,并相互激化。那两位中国乘客的冲突无非因此而起。

  “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当然,礼仪很复杂,一个人不大可能完全掌握,而完全可能被置于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甚至没有想象过的人际关系中。怎么办?《曲礼》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则:“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

  你看,儒家其实坚持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平等。那些职业卑贱的人,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同样是人,同样享有人格尊严,人们就应当尊重他,以礼相待。而所谓以礼相待,就是自卑而尊人,放下骄傲,尊重对方。

  《曲礼》提出“自卑而尊人”的具体纲目:“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不可自负,不可放纵自己的欲望,不可自满,不可得意忘形。而《礼记》开篇头一句话对此做了总结:“毋不敬”。礼的最抽象、也最高原则就是“敬”,敬一切人,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对方是什么人。

  敬他人永远没错,一切礼仪安排其实都是为了让人在特定场合中恰当地表现对人之敬意。有这种敬意在心里,人就会节制自己的行为,就会善意理解他人,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冲突就会被控制在最小程度。

  当代中国社会面临两个严重问题:一方面,人们没有机会学礼。礼必须学才得知,首先在家里学,其次在社会上学。

  但伴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主流,中国丰富的家教传统几乎完全崩溃,没有了兄弟姐妹叔叔伯伯的环境,孩子也根本没有机会学礼。

  另一方面,当下的大多数国人被普遍抛入陌生的人际关系状态中:社会在急剧变迁,人们在地域上流动,在社会结构中流动。人们每天与陌生人打交道。而主流的价值观念,从物质主义的无所畏惧,到个性解放的放纵,都在告诉人们,把自己放到世界的中心,至于他人,要么与自己无关,要么是自己的敌人。这样的人没有礼之意,也即敬。

  由于文化与社会的双重结构性缺陷,当下国人普遍地不明礼,行为无礼。如此,人际交往普遍地是粗鲁的,冲突到处发生,官民之间、民众之间的诸多冲突,完全是是因为无礼。

  两千多年前,孔子呼吁复礼,今天中国人之处境比孔子那个时代更糟糕,复礼,刻不容缓。不复礼,则国民的生命是粗鄙的,人际关系是紧张的,国人的国际形象是恶劣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4964.html

更多阅读

《论语》章句辩误,之三十五:“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1章》)  

山药社区:按摩经渠和复溜,治好了我先生的咳嗽

山药社区:按摩经渠和复溜,治好了我先生的咳嗽前些时候先生患流感。流感好了以后,留下了一个后遗症——咳嗽。刚开始时他咳嗽有痰,给他做了脚部按摩,重点在肺、支气管、咽喉、胸部淋巴和化痰点。痰是化了,单咳嗽留了下来,成了干咳。继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向孔子请教“仁”的问题。孔子回答了四

玩物丧志与克己复礼 玩物丧志 卡比丘

玩物丧志与克己复礼由 风铃儿 ? 2015-01-26 14:20作者: 胡不归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商纣王之后,威德广被四海。西方有蛮夷之邦进贡了一头獒犬,高四尺有余,能通晓人意,威猛而善于和人搏斗,与当时中原之犬大不相同。当时任太保的召公奭,担心

声明:《刻不容缓 复礼,刻不容缓》为网友仅有旳回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