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命运的事例 《阳光心态》 第一章 塑造阳光心态的原因 心态决定命运



     小孩六七岁时开始模仿父母或邻近人的行为并建立基本价值观,由此可知孟母三迁的理由。如果那时活在"文化的贫穷"下,这个孩子长大后90%会变成穷人。而活在"贫穷的文化"中的孩子,长大后90%变成了富人。

大部分穷人最欠缺的是"耐性"。一个美国教授做了一个实验:在华盛顿州的一个小学里,共有234个男孩,年龄7~9岁,要他们做出选择:一是立刻收到10美分;二是到中学毕业离校时得到10美元。

到1980年时,这234个男孩都进入了社会,当年选择10美分的男孩中有65%属于贫民阶层,他们之中只有35%成为中产阶级,反之当年选择10美元的男孩中有30%属于贫民阶层,而70%却成了中产阶级。

为什么那些选择10美分而放弃中学毕业后收取10美元的人长大后大多数仍然贫穷?因为虽然毕业时能收获当时收获的100倍,但他们没有耐心等几年,同时对学校的信心不够。这是文化上的贫穷。

何谓贫穷的文化?这些家庭虽然贫穷但是父母相信"利他主义",十分愿意帮助比自己更穷的人,他们的行为使自己的孩子从小便养成对金钱的正确价值观;愿意帮助别人,可是自己能力有限,因此渐渐懂得努力学习本领以后能够多赚一些钱,以便有能力帮助别人。也因此养成"承担责任"的性格及影响他人的能力,因为他愿意帮助别人。

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时便喜欢交朋友并愿意承担责任,照顾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最后使自己事业成功。

同样是贫穷却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前者令孩子变得短视,不信任别人而最终继续贫穷下去。后者令孩子养成关心别人,肯负责任的性格而成功,对于这一点中国人叫做"积福"。

心态就具有这么大的力量,从里到外影响你,心态决定命运。好的心态有助于成功,差的心态毁灭自己。身心相互影响,思想决定了我们的身体如何反应,心理是人类行为的主宰,健康的心理产生健康的语言和行为。如果一个人语言积极向上,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内心充满阳光,如果一个人语言尖酸刻薄,总能鸡蛋里挑出骨头,我们就怀疑他的内心阴暗潮湿。

什么是健康?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有七个方面的标准:智力正常;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心境良好;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正常;主动适应并改造环境;人格健全统一;心理发展符合年龄特征。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以下标准:

·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了解自己,有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心态决定命运的事例 《阳光心态》 第一章 塑造阳光心态的原因 心态决定命运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不脱离周围的现实环境。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能适度发泄和控制情绪。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发挥个性。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恰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人有九类基本情绪:兴趣、愉快、惊奇、悲伤、厌恶、愤怒、恐惧、轻蔑、羞愧。前两个兴趣和愉快是正面的,第三个惊奇是中性的,其余六个都是负面的。在这九类基本情绪中,两类是好的,六类是不好的。由于人的负面情绪占绝大多数,因此人不知不觉就会进入不良情绪状态。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塑造阳光心态,把兴趣和愉快这两个好情绪调动出来,使大家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中。比如说,我现在不高兴了,我就想办法把积极的情绪例如兴趣和愉快调动出来,就像从衣服口袋里把它们掏出来一样。想让哪个情绪出来,就能自如地把它调动出来。

心态影响能力的发挥,影响生理的健康,最终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有一个人跟我说:"我们科室的人素质太差。"过些天又说:"我们单位的人素质太差。"你要靠周围的人存在,当一个人抱怨周围人都有毛病的时候,就是自己有毛病了,就是自己要调整心态的时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5123.html

更多阅读

品《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不惊》 道德经十三章

作者 / 张维彬老子·《道德经》·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

声明:《心态决定命运的事例 《阳光心态》 第一章 塑造阳光心态的原因 心态决定命运》为网友沧海桑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