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风流的诗词 文化园里结硕果 “古贝”逢春竞风流



     ——纪念古贝春集团建厂60周年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多年来,古贝春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深挖酒文化内涵,将其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文化软实力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硬实力的提升,在品牌、文化方面创造了一系列全省乃至全国“第一”,集团总部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风景如画,人文气息浓郁,令各界人士刮目相看。如果说古贝春公司是武城的一张名片,那么古贝春的名片就是它的企业文化。

  文化基因植古贝

  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始于1978年的“古贝春”创牌时期。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产品包装非常简陋,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所以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必要在产品包装上花费太多人力物力,更别说赋予产品文化魅力了。而企业决策者张子文却有着超人的胆识。他首先请中国美术学院设计了一个至今独一无二的三角酒瓶,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1981年8月,他又进京请曾任中国书协主席的舒同为古贝春题词,舒同先生听了张子文的汇报,品尝了古贝春酒以后,借着兴致挥毫泼墨,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古贝春赞》:嘉樽古宴诗兰陵,晶盅今席话武城。醇香甘洌神州誉,古贝之春运水中。这首《古贝春赞》立即被制作成标签贴在古贝春的“三角”瓶上。美酒、奇瓶、佳作再配上遒劲圆润的舒体字,使古贝春酒名声鹊起、供不应求。从此,古贝春开始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古贝春人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被马季的学生尹宝生(武城县政协原副主席、后受聘成为我公司文化顾问)带到了北京,时任中央广播说唱团团长的马季得知情况后,希望到武城酒厂实地采风创作……1980年夏,马季带领姜昆、唐杰忠等中央广播说唱团成员来到武城酒厂,一边采风,一边创作,还在厂里搭建了简易舞台进行了现场表演,在当地引起巨大轰动。从那以后,马季、姜昆、李文华、唐杰忠、冯巩、刘伟、田华、谢添等著名艺术家多次来公司采风创作。古贝春借助文化的魅力很快在鲁酒之林独树一帜,引得各界名人纷纷前来参观。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挂满了臧克家、乔羽、吴祖光、唐国强等名人的题词,现在,这些题词已经被珍藏在古贝春酒文化馆里。古贝春人“团结实干、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也渗透到每一个古贝春人的血液里,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1996年,周晓峰董事长开始执掌古贝春集团的“大印”。当时,国外早就已经不新鲜的“企业文化”一词刚刚开始进入国内一些企业管理者的视线,大部分人对此还很陌生。周晓峰董事长却在一开始便提出了一系列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包括“质量第一、管理为本、思想先行、效益至上”的企业宗旨、“爱岗敬业、团结实干、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企业精神和“高标准起步、超常规发展、创国优名牌、办大型企业”的企业方向,并以这些精神理念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企业文化建设。从此,古贝春公司步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快车道。尤其是在2007年以后,以成立“文化中心”为标志,开始了规模化、系统化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在规模、效益成倍扩大的同时,也成为了“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造了多项山东白酒企业第一,有的甚至堪称全国白酒企业的首创,赢得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道德花开遍地红

  古贝春公司一直是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沃土。现如今,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的新风尚又在这片热土上不断书写着新的华章。

  今年3月6日,该公司警卫员张宝昌在下班途中捡到一包“定亲礼”,内有价值万元的首饰、现金等,他冒着春寒在路边等了1个多小时,终于等来了失主。9日,失主手捧锦旗来到公司表示感谢,锦旗上书“拾金不昧、品质高尚”。

  ……

  多年来,公司党委联合工会、团委等部门将道德文明建设融入到平时的工作实践当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新老厂区各基层单位先后设立了40个宣传栏,展示“厂务公开、文化活动、书画天地、党团建设、劳模风采”等内容;在生产车间,“质量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的标语随处可见;广泛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答”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员工的文化生活,而且成为了选拔人才的途径。

  通过多种灵活的方式,该公司将企业文化逐渐深入到车间每一个角落,在每一个员工心里扎下了根。多年来相继涌现了县级劳模3人,市级劳模4人,省级劳模3人。2004年,新厂灌装车间被团中央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2010年6月30日,公司多功能厅里,正在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会”。16位公司青年后备人才分别与三位德高望重的技术权威结成师徒,三位师傅不但拥有高超的技术,而且为人谦虚正直,是大家公认的道德楷模。通过这样的形式,在公司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一大批科研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在公司的科研一线担当领导职务和技术带头人,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给公司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像一根根顶天的柱石,支撑着古贝春这座大厦。

  工业旅游展风采

  作为山东省白酒企业第一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古贝春公司拥有山东省第一家酒文化馆——古贝春酒文化馆。游客至此,可以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了解古贝春艰苦奋斗的发展史和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品尝醇厚甘冽的陈年佳酿,颇具专业素质的讲解员还可以带你游览整个厂区,观赏诗酒大道、百诗苑、酒仙山等人文景观,深入到大型机械化酿酒车间和酿酒师傅攀谈,感受“江北第一酒城”的魅力……

  古贝春公司的工业旅游建设始于2007年。在这之前,通过多年的企业文化建设,该公司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为保护并发扬古贝春的历史文化,企业掌舵人周晓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修建古贝春酒文化馆的设想,并于2008年秋天竣工对外开放。以此为开端,公司成立“工业旅游办公室”,由文化总监李宽云同志亲自挂帅,进行工业旅游的建设,并进行了一系列人文景观的修建,将酒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一个风景如画、和谐统一的生态园区。现如今,古贝春酒文化馆已被命名为“全省科普教育基地”。

  游览古贝春工业园,游客可以乘坐观光车或步行沿“诗酒大道”而行。“诗酒大道”长800多米,流水轻轻漫过“书页”状的花岗石流入水槽,形成两条人造瀑布,“书页”上刻有古往今来500多首与酒有关的名诗佳句。“诗酒大道”两旁伫立着40尊“酒星雕塑”,包括杜康、李白、怀素、武松等历史上与酒有关的名人有幸入选,他们或醉态可掬,或金刚嗔目,或凝目远望,或低头沉思,形态各异。在“诗酒大道”的尽头,有一座高24米的人工山拔地而起,山上建有“和谐亭”,亭名由著名书画家范曾书写;山中埋藏着四层酒库,名曰“酒仙洞”,洞名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书写;山名曰“酒仙山”,由中国书协原主席沈鹏书写。山上种满了各种果木,到了秋天瓜果飘香,鲜花簇簇,被称为“鲁西北第一山”。游客至此,可进入酒仙洞探寻洞藏美酒的藏身之处,感受世外桃源般的清凉与惬意,或可登临山顶,俯瞰公司全貌,将公司大气磅礴的美景尽收眼底。

  另外,灌装车间现代化的生产线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机械化酿酒车间,游客可以观赏到408个大型窖池,感受气势磅礴的“麦海金浪”;储酒罐库里一个个容纳400多吨白酒的巨型不锈钢酒罐林立其中……这些现代酿酒企业卓尔不群的风采同样是公司工业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工业旅游项目建设的高歌猛进,使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2010年的参观人数比2009年增加了8700多人,而去年参观人数比2010年增加了1万多人,达26000多人,1400多批次,且参观人员的身份也趋于多样化。其中有各级领导、业内专家、作家、诗人、摄影家、学生及大批古贝春经销商和消费者等等。

  文化传播传美名

  公司决策层认为,企业文化对内要凝聚人心,对外要有效传播,才能被大众认可,从而了解古贝春,信任古贝春。所以,在推进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他们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对古贝春的企业文化进行了广泛传播,打造了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企业形象,让古贝春企业文化美名传扬。其主要内容是出版公司刊物和举办文化活动。

  1、出版公司刊物。

  《古贝春报》。1996年创刊,成为了宣传古贝春企业文化主要阵地。至今已经连续发行15年,发行地区遍及全国各个省份,曾5次被评为“全国酒行业优秀企业报”。

  出版企业文化书籍。自2006年至今,公司先后出版了《揭秘》、《春之声》、《古贝春散文选》等9本企业文化书籍,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2、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1)、多年来,公司组建了包括“古贝春锣鼓队”、“古贝春秧歌队”、“古贝春书画院”、“古贝春艺术团”、“古贝春京剧社”在内的五大艺术团体,每年到附近县市巡回演出,受到广大群众交口称赞,公司内部还定期举行“三八节”、“五一节”文艺汇演,给广大职工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

  (2)、2010年6月至今,古贝春公司分别成功举办了“古贝春杯”、“古贝元杯”和“国蕴杯”三届全国酒文化楹联有奖征集大赛,共收到全国各地1万4千余幅楹联作品,三次大赛的获奖作品经国内知名书法家书写,已经结集出版,对于传播古贝春酒文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公司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中国楹联文化企业”。

  (3)、古贝春公司自2002年起,已在德州市举办了九届古贝春酒文化节。酒文化节期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封坛大典、大型综艺晚会,消夏晚会、品酒大赛、民间文艺展演、焰火表演等。马季、韩红、李谷一、冯巩、毛阿敏、董文华、孙楠、蔡明等数十位演艺界明星登台献艺,成为德州市人民每年翘首以待的精神大餐,是德州市文化活动之翘楚。古贝春酒文化节对推动地区文化交流,繁荣运河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使古贝春的企业文化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5322.html

更多阅读

描写燕子的诗词 鱼儿悬宝剑的意思

描写燕子的诗词.鸟,翅膀很长,尾巴像张开的剪刀,羽毛黑色,嘴边羽毛和脚部呈橘红色,腹部白色,喜欢在民居房的角落或民居房的灯泡上方用泥和树枝搭窝。燕子、别名拙燕、观音燕。 额、喉栗色,且侵入胸部,胸具 不完整的黑色横带,下体余部白无条

转载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图解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妙不可言...原文地址: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图解)作者:毕竟是书生左:西方人 右:中国人 1、表达个人观点【点评】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角。“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

有趣的英国文化习俗

闲来无事,将个人感兴趣的一些文化习俗做了点小研究,发现英国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英国风俗,我总结一下,与大家分享这些有趣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时刻也都能感受到各种有趣的英国风俗。  英国人喜欢下班后到酒吧喝酒,就像广东人喜欢到

陆游怀唐婉的诗词 陆游唐婉钗头凤

陆游怀唐婉的诗词:1151年春,二十七岁的陆游到绍兴禹迹寺游玩,在沈园邂逅唐婉。其时,唐婉已改嫁,唐婉夫妇设宴招待。席间,二人感情的波涛在胸中翻涌,却默默不语,相对无言。酒后,陆游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在沈园的粉壁上题《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

声明:《竞风流的诗词 文化园里结硕果 “古贝”逢春竞风流》为网友谢了荼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