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人的需求 《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 第一篇 需求心理学 第一章 为什



      人类是雌雄异型动物,雄大雌小,所以男人多喜欢“矮女人”,少喜欢“高女人”;反之,女人多喜欢“高男人”,少喜欢“矮男人”。如此,男人找不到老婆,往往是因为个儿太矮;女人找不到老公,往往是因为个儿太高。

 然而,人类的男女不仅在营养和体力的分配上有差异——男高女矮,而且在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上也有差异——男强女弱。所以,男人多喜欢“弱女人”,少喜欢“强女人”;反之,女人多喜欢“强男人”,少喜欢“弱男人”。如此,男人找不到老婆,往往是因为钱太少;女人找不到老公,往往是因为钱太多。如此,男强女弱的格局造就了男人和女人的情感模式:男人喜欢“小女人”发嗲,女人喜欢“大男人”发威。

 友情一旦升华,就成了爱情;爱情一旦凝华,就成了亲情——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除了“孩他爹”、“孩他娘”。男人和女人之间相处,会因融洽而产生积极的吸引型情感状态,比如牵挂、依恋和恩爱等;也会因隔阂滋生消极的排斥型情感状态,比如冷漠、厌弃和怨恨等。

 爱情需求是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满足在男人和女人之间追求积极的吸引型情感状态和避开消极的排斥型情感状态的欲望。

 爱情需求的行为动力机制:趋爱避恨(趋乐避苦)。

 

 为什么男人爱“貌”,女人爱“财”

 男人常常会因为一个女人的美丽而爱上她,尽管她很贫穷。在众多世界童话中,“灰姑娘”的故事最为人津津乐道。现实世界,一个又一个王子相继迎取了平民女子,成为挪威王妃、丹麦王妃、日本王妃……约旦王后拉尼娅,是各大时尚杂志全球美女排行榜的常客,被誉为“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世界最优雅的女人”。她来自一个普通的巴勒斯坦家庭,父亲是一名儿科医生,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

 女人常常会因为一个男人的富裕而爱上他,尽管他很丑陋。于是,美女纷纷嫁给了富豪,比如,李嘉欣、叶玉卿、金喜善……最为典型的是林青霞——曾经的港台第一美女,在历经20年和秦汉的恋爱后,毅然决然嫁给相貌平平的富豪。

 男人爱貌,女人爱财,为什么?

 动物主要靠营养维持生命,并养育后代;人类主要靠财富维持生命,并养育后代。动物养育后代的营养主要由雌性来提供,人类养育后代的财富主要由男人来创造。爱情需求源于繁育需求。所以,在满足爱情需求的过程中,两性地位的高低取决于两性为繁育后代所作贡献的大小。如此,生命存在着一个审美定律:为繁育后代付出较高代价的一方拥有对异性外表的选择权。

 于是,在动物社会,雌性是审美主体,雄性是审美客体;在人类社会,男性是审美主体,女性是审美客体。男人,常常通过相貌的美丑来评判女人;而女人,往往根据财富的多少来评判男人。在爱情上,感性的女人很理性——注重男人的财富,理性的男人很感性——注重女人的外貌。

 香港Just Diamond钻戒的一则广告显现了这一情景。

 图:一颗大钻戒,一颗小钻戒

 文案:女人专利#31:

 用最聪明的方法操控relationship(关系),时松(大钻戒)……时紧(小钻戒)。

 女人喜欢根据男人所赠礼物的贵贱来操控与男人的关系,时松时紧。台湾地区太平洋时代房产广告说:“爱,就是让她成为1700平方米私人森林城堡的女主人。”北京保利·百合花园房产广告说:“给她爱,给她一生安稳。”这爱、那情,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朋友是酒肉做的,夫妻是米面和的。

 人们常说:“女为悦己者容,男为己悦者穷。”作为审美主体,男人倾向于要一个己悦的——如果不能娶一个爱你的女人,那么一定要娶一个你爱的女人;作为审美客体,女人倾向于要一个悦己的——如果不能嫁一个你爱的男人,那么一定要嫁一个爱你的男人。如此,男人才能为女人倾其所有。

 

 为什么“专情”要被神圣化,“多情”要被妖魔化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对大雁的生离死别。一天,金代诗人元好问路遇猎人用网捕雁,一对大雁一只落网被杀,一只脱网逃了,但逃了的那只悲鸣哀号久久不肯离去,最后“竟自投于地而死”。于是,被狠狠感动了一下的元好问,买下双雁合葬一处,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雁丘词》。

 类似的一幕也发生在人间。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开始沉没。因为救生艇不够,只能女人上去,男人留下。当年,美国“梅西百货”创始人富豪施特劳斯无论用什么办法劝说,他的太太罗莎莉就是不愿上救生艇,她说:“多少年来,你去哪我去哪,我现在去你去的地方。”说完,罗莎莉把救生艇上的位子让给了她的女佣,并脱下毛皮大衣甩给女佣:“我用不着它了!”最后,这对夫妇手挽着手蹒跚地走到甲板的藤椅上坐下,等待着最后时刻的来临……为此,人们在纽约为他们修建了一座纪念碑。

 从繁育需求的角度来看,爱情分为两种类型:专情型和多情型。专情型,即“对一爱情”,一夫一妻制是双向的对一爱情。专情型动物雌雄同型:在体形上雌雄大小相同,即在营养和体力的分配上雌雄一样,比如大雁、河狸。多情型,即“对多爱情”,一夫多妻制,丈夫是对多爱情,妻子是对一爱情。多情型动物雌雄异型:在体形上雌雄大小相异,即在营养和体力的分配上雌多雄少,比如海象、猴子。

 对人类来说,既在营养和体力的分配上,又在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上男多女少,如此男人倾向于多情,女人倾向于专情。然而,如果在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上女多男少,那么男人倾向于专情,女人倾向于多情,比如,当年武则天和她的女儿太平公主,都有多个男宠。如果不从繁殖需求的角度而从享受需求的角度来看,那么男人、女人既可能是专情的,又可能是多情的。

 面对两种类型的爱情,人类的意志——观念做出了评判和选择,于是神圣化(褒扬)专情,妖魔化(贬抑)多情。因为人们的观念认为,对男人和女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而言,专情有利,多情有害。如此,人们极尽赞美罗密欧和朱丽叶、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专情。相反,陈世美被视为“薄情郎”,潘金莲被视为“负心女”。

 几千年来,文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们纷纷以各种神圣化的形式赞美、歌颂专情。柏拉图发明了一种美妙的说法: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东方思维和西方思维异曲同工。《尔雅·释地》里,“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因为只有一边一只眼一条鳍,一雌一雄的比目鱼只能并列着前行;因为只有一边一只眼一个翼,一雌一雄的比翼鸟必须并列着飞行。于是,比目鱼和比翼鸟成了爱情的象征。

 心理学 人的需求 《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 第一篇 需求心理学 第一章 为什
 可惜的是,世上没有如此的比目鱼和比翼鸟。对动物来说,专情或多情是本能。然而,对人类来说,专情和多情不仅是本能而且是观念:专情主义和多情主义,前者被神圣化为“忠贞”,后者被妖魔化为“花心”。

  

 

 

 趣味链接

 为什么男人喜欢“爱人”,女人喜欢“人爱”

 

 男人往往会因为爱一个女人而被一个女人爱,女人往往会因为被一个男人爱而爱一个男人。男人倾向于主动的爱,女人倾向于被动的爱,为什么?

 主动或被动,取决于审美主体或审美客体。在求偶过程中,一般鸟类的雄性喜欢炫耀器官,比如,艳丽的羽毛、洪亮的鸣叫、灵敏的动作等。而园丁鸟的雄性喜欢炫耀工具,擅长在地面上用树枝搭建一个舞场,并用色彩鲜艳的螺壳、羽毛、花朵等天然物品和玻璃、瓶盖、碎布等人造物品装饰其间,异常豪华。构筑完毕,园丁鸟的雄性便会在舞场上一边鸣唱,一边蹦跶,期待着好事来临。一旦雌性光临,雄性便会不停地叼起一件饰物,放下一件饰物,又叼起一件饰物……一一炫耀。

 雌性总是耐心地审视着雄鸟的一举一动,看不上就一走了之,看上了就留下来与之交配。之后,雌性离别雄性,单独在离舞场几百米处筑巢、孵卵和育雏。雄性则继续整修舞场,增添饰物,期待着下一位娇客。在求偶过程中,雌性是审美主体,占据着主动地位,到处寻觅,遇见雄性,或接受,或拒绝;而雄性是审美客体,占据着被动地位,原地等待,遇见雌性,只接受,不拒绝。于是,一旦交配成功,总是因为雌性主动地选择(爱他),雄性被动地接受(她爱)。

 相反,在人类社会,男人是审美主体,所以主动——总想找一个“我爱的女人”;女人是审美客体,所以被动——总在等一个“爱我的男人”。在包办婚姻的时代,提亲不是女方家到男方家,而是男方家到女方家。即便自由恋爱,也正如刘三姐所唱“山中只见藤缠树,世间哪见树缠藤”。男人娶女人,娶是主动的;女人嫁男人,嫁是被动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动物社会取决于雌性和雄性在营养传承中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取决于男人和女人在财富传承中的地位。然而,现代社会,男人和女人在获取财富上的差别越来越小。如此,在恋爱过程中,既有男方先看好女方,也有女方先看好男方。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2年4月8日报道:女性“下嫁”比例首次超过“高攀”。如今,男人显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有点娘们的味道,女人显得越来越主动——越来越有点爷们的劲头。有女人已经宣称:娶一个男人回家的时代来临了!

 这一点也不夸张。男人买房,男娶女嫁;女人买房,女娶男嫁。随着女人经济地位的提高,房产商开始把目光转向女人。长沙某楼盘的一则广告为“懂生活的女人都有一套”。长沙的i尚国际的广告为:“买房不再靠男人,妇女要顶半边天。”

 显然,在求偶心态上,因为有房,女人会变得主动——终于,可以找一个“我爱的男人”了;因为无房,男人会变得被动——算了,就找一个“爱我的女人”吧。然而,心理结构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男人住进女人的房子,会感到浑身的不舒服。

 如今,最理想的心理结构依然为:男人因为“我爱她”而“她爱我”,女人因为“他爱我”而“我爱他”。因为,男人只珍惜“我爱的”,不珍惜“爱我的”;而女人既珍惜“我爱的”,又珍惜“爱我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5684.html

更多阅读

第一次看人偶剧《猪猪侠之天使奇遇记》 猪猪侠天使奇遇记

12月9日晚小田田从学校带回来人偶剧《猪猪侠之天使奇遇记》的宣传册子,吵着田妈于12月10日带他去看,票很贵,从80元到150元依座位号价格不等,以前从没带过小田田看过类似的人偶剧,所以田妈就同意了,于星期六早上去买了门票,买了120元一张的

论文前言 《日本的复兴逻辑:大地震后的日本经济》 前言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欧洲就减少。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

声明:《心理学 人的需求 《神啦!万能的需求心理学》 第一篇 需求心理学 第一章 为什》为网友嘴巴养青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