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峡高清纪录片 “发现大三峡”人文篇之巴人三叠(中)



     在古代,盐是商业利润最高的紧缺商品,中外皆然。二千多年前古罗马军队发的军饷,就是被士兵装在皮囊中随身当货币携带的盐,在那个食盐紧缺的时代,盐是可以充当易货的“第二货币”。通观人类文明,盐都在其中产生过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也使得今天的英语词根中“盐”与“薪水”无法分割。

  逐盐而居、为盐而战

 大三峡高清纪录片 “发现大三峡”人文篇之巴人三叠(中)
  战国中期的巴、蜀、秦、楚之间,展开了一场长达三百多年的合纵连横,彼此结盟、背弃、争战的历史。许多专家深入研究后发现,在这三百多年里,巴国经历了数千次战争,平均每年要发生上十次甚至数十次大小战争。一部巴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完全贯穿的战争史,以至于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巴人“善战”甚至“好战”的印象。

  导致连年战争的主因,还是争夺盐资源。巴人“好战”,其实是争夺与保卫盐泉。战国时的巴楚战争,楚人由东向西逐渐深入峡江腹地,巴人不仅经历了内部为争夺盐泉而发生的连年战争,更一直应对楚国对盐泉的觊觎。

  纵观廪君巴国疆域的扩充史,不难看出其武盐立国的轨迹,秉承先人采卤、制盐、贩盐安身立命的古老传统,为达到完全控制三峡地区盐的生产与贩运,自廪君始,巴人逐盐而居、为盐而战,巴文明以军事为其核心,巴人一直尚武剽勇,征战不休,也是有其历史缘由与传承的。巴国的军队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联盟军,为前锋部队,巴人戴着百兽面具,跳着巴式傩舞冲锋陷阵,史载巴人“歌舞以凌,殷兵大溃”。战后受封子国,巴人因此被称为“虎贲”和“虎士”,“虎贲”一词并成为汉以后皇家骁骑卫队的专用名称,汉朝设立过“虎贲中郎将”高级武将官职。巴人从汉高祖担当前锋平定三秦时,刘邦对巴人的锐勇也十分激赏。可以说,一部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的巴国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巴人的战争史,巴人也许是世界上惟一用战争书写历史的民族。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和南朝范晔著《后汉书·西南蛮夷列传》中,都说到巴人首领廪君务相(又称巴务子)率部开疆拓土,沿夷水(清江)西迁,记述巴人乘土船向西溯清江,至水穷处弃舟登岸到达“有鱼泉出”的盐阳和盐水。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地质勘察,探明川东渝鄂西一带的岩盐资源赋存于三叠纪中部的嘉陵江组和巴东组,地面出露层位除城口、巫溪外,沿江展布大部是侏罗纪。长江两岸的较高山脉,如铁峰山背斜、齐岳山背斜(在利川)、方斗山背斜(形成云阳多处盐泉)等出露层是三叠纪。地质的抬升使得三叠纪中部的含盐层上升到大山的上部或腰部,雨水从地表渗透到地下,顺裂隙进入盐层,溶蚀盐体后,又顺底部裂隙流出,与地下水混合后,流出山下地面,形成自然盐泉,且分布川东鄂西各地。这种独特环境,使得这里的先民们能够及早发现和利用盐泉资源,成为我国井盐的发源地。

  控制该地的母系氏族首领盐水女神(即当时的地方母系氏族首领),向武力强大的廪君务相表态说:“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同意,盐水女神就每晚自荐枕席来和他同居,暮来旦去,去时“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廪君不从她的统战,仍伺机射杀了她,夺取了她的领地独控盐资源。这是巴人与盐的首次结合,却充满了武力、谋杀和血腥。

  盐资源在那个食盐短缺的年代,可以充当立国的财政资源。渝东峡江一带向来是出井盐的地方,近年国土资源部的调查有岩盐储量达300亿吨以上,在那个金属工具短缺开凿深井困难的年代,地表有多处自流盐泉的渝东峡江地带,一直是多个部族与方国争夺的热点。最早夺取和控制渝东盐泉这一资源的巴人,由清江溯源到利川,然后沿发源于齐岳山(又名都亭山、七曜山)东的乌飞水(大溪的古称)转进,进入瞿塘峡出口南岸的汇流处,再顺长江而下,来到今鄂渝交界处的巫山一带活动并建都。为纪念家乡夷水(清江),巴人建立的首个都城被命名为“夷城”,地点大约在今天的重庆巫山一带(大溪以下40公里,另有一种说法认为夷城在恩施) 。

  史载多次巴人征楚,走的就是远古长江南流清江的这条便利水道。楚人为防范巴人顺江而下、倏忽来去的进攻,还在清江下游的长阳建立了扦关、捍关。由清江溯源入大溪再进入长江三峡的这条转进水道,也是当年巴人与中原大国行盐贸易的主要通道。因那时巫峡到西陵峡滩多水急,古代巴人的一叶小木舟在枯水与洪水季节时,很难在大江湍流的峡江上出入,多迂回从瞿塘峡口南岸的大溪舟行向南转进清江,再沿清江直出洞庭湖平原。大溪入长江口,因此兴旺了一座大溪古镇。

  出土制盐器具多以亿计

  凭借部族的剽悍武勇与因控盐而富可敌国的经济实力,巴人以武盐立国建起了一个奴隶制方国,慢慢占领并控制了长江西陵峡以上到重庆以下的一千多公里的峡江区段,经多年不断的征伐与开疆扩土,巴国疆域达到“东至鱼复(今重庆奉节、巫山),西至棘道(今四川宜宾),北接汉中(今湖北竹山县,秦岭南麓一带),南及黔涪(今贵州北部)”,控制了渝东、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历史上的“灵山十巫”最后大多并入了巴国,巴人巴国一时强大到成为合并巫臷、压倒楚蜀的大国,连春秋初年时的楚国也听命于巴。

  起于清江流域的白虎巴并非巴最早的起源,有一说巴人主源原居汉水中上游,也就是说庸巴可能是巴人比较早的一个强大方国和来源。还有一支散居在湖北松滋公安石首到湖南岳阳一带,这支巴族以著名的“巴蛇吞象”典故里的巴蛇为图腾,被称为巴蛇族,考古学家任乃强先生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中认为巴蛇族“其都邑曰巴丘,今湖南岳阳北城陵矶是也”。与楚曾有过一场血流盈野、尸积成山的大战,是为巴陵古地名的来历。巴蛇族失败后退入湘鄂西,后与灭国后迁到湘西北的庸巴融合,称大庸(今张家界市)。

  巴人的长相清秀,丹凤眼、锛额头是族群特征,据说相对于平原地方的人身形稍矮小,善用舟楫,精于渔猎与治水,熟悉制盐,性格倔强、尚武剽勇,有春秋义士的勇烈诚信,也不乏游走于强邻间守拙自保的智计诡诈。常璩(生卒约公元291-361年间,东晋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人)著作了一部被《四库全书》列入史部载记类、近人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之一”的古历史、地理、人文著作《华阳国志》。据《华阳国志·巴志》载,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巴国出过一位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将军巴蔓子,他的事迹基本反映了巴人的这种典型精神特质。

  巴蔓子生于东周末年的临江城(今忠县),战国末期,巴国大将巴曼子向楚国借兵平息巴国内乱,许诺以川东三座盐泉所在的城池相谢。平乱后,巴蔓子不忍国家失土让城,以自己擅作主张巴国不能兑现,割了自己的脑袋交给讨要城池的楚使致歉谢罪。楚王被这种忠勇感动,叹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为!”城池也不要了,还以上卿礼葬其头。后人为纪念其忠诚,改巴蔓子出生地临江为忠州,也是现在忠县名称的来历,忠县现有巴蔓子的“将军坟”,据说是巴蔓子的衣冠冢。光绪版《利川县志》称:“巴国将军蔓子自刎,葬其身于都亭山,”史志载的这个地点在今利川白羊塘的古坟陵。同治版的《利川县志》记载“楚葬巴蔓子首于荆山之阳,巴葬巴曼子身于与金字山相望的都亭山”。

  另一名巴人将军也体现了这种忠勇。后汉三国时期巴郡太守严颜抗击入侵的刘备军,不幸在偷袭张飞夜营时被张飞设伏所擒,面对叫城被他偷射一箭险乎丧命的三国名将张飞的暴怒,发出“我三巴但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豪言,从容请死,使得向来有“敬爱君子、不恤小人”的张飞倒身下拜,严颜被感动,从此归降先主,成为蜀汉顶梁柱,后才有作为黄忠副将,一起在定军山抵抗曹魏大军、斩杀夏侯渊的骄人战绩。

  早期巴人的另一支在清江源头盐水等地逐盐而居,顺郁江下彭水郁山(今重庆境内,《黔之驴》故事发生地),夺取由距今5000年左右的濮人(苗族的祖先)开发的天然盐泉郁山伏牛山盐泉。

  另一支巴人溯清江支流忠建河向南到今咸丰县境,再沿冷水河、大河入阿蓬江,再折向西南到达今贵州的黔江、湖南的酉阳境内,再进入彭水。彭水郁山自夏商时期起至春秋战国年间,都是巴国最重要的产盐区和经济命脉。川东鄂西井盐的重要性,一直持续直到清朝末年。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祯还曾耗银2万余两,对乌江支流郁江和乌江进行整治,就是为了方便从水路接运从深山古盐道过来的利川盐入黔,也曾有官府下令不准革井溪出盐以免影响云阳盐销路的事情。

  据有川东鄂西的盐泉后,巴人开始煮卤为盐,用土舟沿峡江运盐济楚、蜀,这二国也成了巴人重要的物资交换来源。

  1997年到2002年间,考古人员对忠县中坝遗址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获得惊人发现:在忠县县城北6公里、总面积5万平米的台地上,出土了大量与三星堆文化同时期的尖角杯、圜底罐等巴人制盐器具,其数量多以亿计!这是巴人主要的制盐基地遗址。

  巴人被称为“无粮无织”却衣食无愁,这些物品虽然都不是峡江地域所盛产,但他们可以通过当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盐,来向邻国换取自己所需的其他物资。巴人控制的盐资源也开始在大国政治与商贸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盐巴”一词就是明证—很长一段时间盐被称为“巴盐”,后来称为“盐巴”并一直叫到现在,虽然现在的国人甚至包括绝大多数巴人后裔土家人,已经不清楚“盐巴”一词的来历典故,但巴即是盐,盐即是巴,这是当年的巴国、巴人留给中原大国的深刻印象。

  “鬼城”酆都之吊诡

  强邻楚、秦对这种战略物资极为垂涎觊觎。为争夺巫郡和巴国领地所拥有的天然盐泉以及土地、森林、峡江水道,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曾多次爆发巴楚之间的“盐巴战争”。史载楚国曾多次穿越三峡天险攻打巴国,巴国也时不时从清江峡谷长驱东下,打到过楚国的腹地洞庭湖甚至郢都城下(见《华阳国志·巴志》载:“鲁庄公十八年,巴伐楚,克之……鲁哀公十八年,巴人伐楚,败于郢” )。

  在巴楚900年的交锋史上,占着地利的枭勇巴人,让强大的楚人吃过不少亏。但最终因国小族弱,在长期的对抗中几次大败仗吃下来险乎灭国。在丢了清江下游的松滋、长阳后,楚人在松滋、长阳设扦关、捍关防范巴人沿清江下袭。再后来逐渐转变为沿江西上主动攻击,夺取清江流域进而夺取长江南岸的盐泉。然后就开始从南北两岸西进和北上夹击巴国腹心地带。文献记载的“僖公二十六年楚人灭夔”,最终导致了“夔巫诸峡其人半楚”的战略被动局面。

  到战国中后期,已经吞并了长江中下游甚至据有淮河流域一些地方的楚国,以其强大的实力、凌厉的军事攻势,不断沿江西进。巴人经营的重心,开始被迫不断向长江中上游和重要支流作战略转移。

  公元前377年,楚国出兵攻巴,首先攻占的就是清江流域的夷水(今恩施)—巴国东部的第一道盐泉所在地。巴国联络蜀国反击,企图夺回盐水的控制权,却以失败告终。此后祖居发迹之地长江南岸、清江流域一直陷落楚人之手。直到秦灭巴楚后,巴人才又悄悄回到这片热土。

  公元前361年,楚师又沿清江而上西进,兵锋直指黔中,夺取了巴国在长江南岸的第二道盐泉—伏牛山盐泉。

  公元前339-329年,楚威王兵锋直指巴国在长江北岸的最后一道盐泉—巫溪宝源山盐泉,占领了今巫溪、巫山一带,将其置为巫郡。至此,巴国主要盐泉之地丧失殆尽,失去了经济支柱的巴国奄奄一息。随后,楚威王乘机攻陷巴国都城江州(今重庆)和北面的垫江(今合川)。巴国君臣不得不到北面群山深处的阆中再建新都。

  这中间巴多次反攻,几次复得盐泉之地,但楚也多次反攻,重又夺占。到战国晚期时,楚国已蚕食占领了大部分三峡地区。巴国重心被迫不断向峡江上游迁移,据《华阳国志》记载,巴国曾数迁其都,最终迁到离原来都城夷城(今巫山)以上700多公里的涪陵一带,重建都城“枳”。后来还在酆都(今丰都)、江州(今重庆)建过都。前三都均位于长江边,巴先王陵所在地枳(今涪陵)也在长江边,而最后一个都城却在川东北的阆中,是秦灭巴时巴国都城所在。

  周显王时期,因西与蜀、东与楚的百年战争,北面的强秦也时刻觊觎着想吞并巴国据有的膏腴之地,以武、盐立国的巴国经与强邻多头长期对峙的战争,国力开始变得衰弱。楚襄王时楚国曾经灭过一次巴,降封巴王之子为铜梁侯。但巴人残存的势力仍据有一些边远的山地,坚持抵抗并复国反攻,不断收复失地。秦惠文王时期的秦国为征伐中原,开始与秦国大后方的巴、蜀通好,楚人因此一直没能彻底消灭巴国。

  到公元前316年周慎王五年秋(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开明王朝的蜀国内乱,蜀王起兵讨伐其弟苴侯,苴侯投靠了同宗巴人。想趁机吞并蜀国的巴为此邀强秦一同出兵伐蜀。秦惠文王遣张仪和司马错领兵,从石牛道伐蜀。蜀王在葭萌关拒敌,被打败后蜀王逃遁至武阳,为秦军追杀所害。其相、傅及太子退至逢乡,后战死于白鹿山。

  史载秦灭蜀后,带兵的司马错、张仪贪巴盐之富,归国途中趁巴不备挥师剑门关,攻入巴国都城阆中,捉了巴王归秦。那时巴国的重心在江州和阆中一带,在与入侵的强敌经大小数十次惨烈战斗,丢失了无数城池和大片土地后,巴人剩余的十数万军民撤到酆都据险而守。经连番激斗,付出高昂代价的秦军攻入酆都时,巴国的首领们和十余万军民却在一夜间消失了踪迹,留给他们的是一座真正“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空城,这历史难解的吊诡,使酆都自此赢得“鬼城”之名。

  有一种说法是酆都城地下有一条不为今人所知的横贯长江底、连接南北两岸的溶洞,通往江南岸的雪玉洞(《中国国家地理》评选出的世界六大最美洞穴之一)等溶洞群,巴人是从城中隐蔽的地下洞穴穿越长江,悄无声息地从江南遁向酆都对岸东南方向的祖居地清江峡谷。不然难以解释巴人最后十余万军民为何集中聚守在酆都却突然失踪?那就是集中全力作最后一搏,万一不行了还有条隐秘的最后退路。

  “楚王与神女梦交相会”

  在秦赵恩怨中,夺取当时赵国领有的在今山西境内的解池盐泉,是重要的战争动力。解池是春秋早期北方多国仰给的重要食盐来源。也是先灭赵还是先灭楚的秦廷“北上南下”战略之争的重要选择。

  到战国末年秦要东出扫灭六国、先安西南大后方灭巴、蜀时,多年被秦营造的无暇南顾假象迷惑的楚国,已趁机夺取巴都枳(今涪陵)以东地盘,差不多完全占领了巴国峡江地区的所有盐泉。在秦楚大国对峙态势下,楚人不准向秦地行盐,这样对峙了八年(公元前316-308年间)。秦国这时领有的巴、蜀、汉中三郡人民克服不了缺乏食盐的痛苦,迫使秦国不得不举十万大军浮江远征。直到从楚人手中夺得安宁盐泉与郁山盐泉,建立黔中郡后,才初步解决了盐荒问题。

  公元前279年(时为秦昭王三十六年,楚顷襄王二十年),楚国调集大军向秦国所控的巴国旧都“枳”大举进攻,夺回了郁山盐泉。秦人再次感受到了盐荒的压力,不得不再一次展开争夺盐泉的战争。楚集中兵力保盐泉所在之地,其余尽皆放弃。秦一直奈何不得楚。

  在楚国围攻巴的枳都时,却因大军西征国内空虚,秦将白起于前278年春从楚国东面的韩国方向,起兵突袭楚国并攻入郢都,烧绝夷陵道(西陵峡入川栈道),断了楚国西援峡江的道路。秦国蜀郡太守张若也同时发兵,顺江而下夺取了楚国的巫地和黔中。

  这次秦国两路大军的夹击配合,终于完全占有了巴国枳旧都以下的“巴东盐泉”地区(见《楚世家》与《六国表》记载),反而断了楚国的食盐来源,迫使楚顷襄王将都城东迁至陈(今河南淮阳),去仰给淮海食盐。楚国与巴人经历了几百年战争才逐渐夺得的三峡地区,甚至连荆州以西地区,一下子全部归属秦国了。亡郢南逃到湖南避难的屈原写下《哀郢》、《怀沙》等名章后,在汩罗江抱石自沉殉国。

  《楚世家》上说,楚顷襄王失鄢、郢、巫、黔诸地只一年,公元前278年底楚军大举反攻,又复国于郢,仍据有三峡区间的盐泉,并建立了巫郡,楚人因此不再闹盐荒了。宋玉的《高唐》、《神女》两赋,就是作于这一时期。那其实是歌颂楚军复国战功和巴盐重入楚的诗颂歌赋,借峡江风俗的“盐水女神”,比喻楚人控盐和巫盐重入楚为“楚王与神女梦交相会”。在巴人入峡以前,三峡地区一直由一个或多个首领都被称“盐水女神”的控盐制贩的母系氏族所控制,不想后世真以为宋玉是在歌咏那个虚无缥缈的巫山神女呢。

  失而复得都城,但已元气大伤的楚国,终于在55年后(公元前223年)为强秦所灭。楚国败亡关键在楚怀王信用奸佞,远离贤臣,疏远坚持抗秦的屈原等。又屡出昏招,如不听屈原的联齐抗秦,却为合纵连横家张仪和身边的郑袖所惑,破坏了楚齐联盟,被秦国以和谈为名骗抓去囚禁。后秦伐楚时,齐以楚此前背盟而不肯相救。楚南公悲怆地说出了那句千古传诵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苏代在《燕策》中评论说:“楚得枳而国亡”,谓枳为巴东盐泉枢纽之地,是秦人所必争,争之不得,就不能不举国大动干戈,最终竟招致了楚的灭国之祸。

  时常在这片峡江的时空走廊中穿行,行走在著名学者唐德刚喻为中国历史缩影的“历史的三峡”中,似乎还隐约能听到巴人两千多年来躲在峡江崖壁洞中的幽幽咒骂。是报应吗?还是冥冥中另有天意?楚国因巴丧土亡都,最终再因争夺巴盐重地而招致亡国。

  秦楚战争攻入楚国都城时在位主政的秦昭王,其生母本是楚国贵族之女,因此后世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王赢政,身上也带有楚人血统。而后的亡秦者中,果真也有应了楚南公“亡秦必楚”咒语的楚人项羽、刘邦。但我想,巴人亡国的那份哀恸,一点也不会少于屈原在郢都被白起攻破抱石自沉时。这更让人体会到孟子说“春秋无义战”的真义。

  (部分内容来自赵世龙未出版作品《我们竟然百孔千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6228.html

更多阅读

高清纪录片终极收藏17 王雨涵终极完整收藏版

经典高清APE什么是APE:一般来说,APE的音质可以和CD音质划上等号。有人曾经把CD转换成APE,然后再转回成CD。经过对比后发觉前后的CDWAVE文件的MD5值居然是相同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无损压缩的性质。相信比CD体积小一半的APE格式

高清纪录片:大鲁艺

hpa738百位耄耋老人深情讲述,珍贵历史影像完整呈现。这是一代人的文化记忆,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丰碑。延安鲁艺的文艺工作者们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创作出了一大批不朽的经典传世之作,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开拓者!黄土高坡

HD高清纪录片--BBC列表 公视hd纪录片

HD高清纪录片--BBC列表-----总结BBC - 内华达州三角之谜.Ch4.The.Mystery.of.the.Nevada.Triangle.HDTV.x264.AC3.MVGroup.org - 无字幕BBC - 文明的轨迹.BBC Civilisation:A Personal View by Lord Clark (1969) 2011 AtZLIT - 英文

高清纪录片终极收藏6 终极武器 纪录片

DiscoveryChannel长久以来製作了非常多可以增长见闻的纪录片,包罗万象的内容从科技到人文以至於生态,严谨的製作态度以及丰富的知识都可以让我们对身边的环境与历史有更深入的瞭解.DiscoveryHD系列更是让广大喜欢HDTV的朋友爱不释手

声明:《大三峡高清纪录片 “发现大三峡”人文篇之巴人三叠(中)》为网友玫瑰花的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