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句子 欧洲的恐惧与悲伤



     在有关欧债危机连篇累牍的报道中,我读完了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感觉大多数专家学者对于欧债危机的分析局限于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以来最近4年的欧洲债务问题,很少看到有人追溯10年以上谈论欧元本身的制度问题,更少有人沿着欧洲历史的轨迹来分析今天。显然,我们需要有更长远的历史眼光,否则容易犯机械论的错误,用幻灯片和显微镜来割裂欧洲历史的完整性,转而单独谈论欧债危机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

  今天的欧洲不是在二战之后的一片废墟中生长出来的崭新文明,欧元也不是这个新欧洲面临的新问题。自君士坦丁堡最后一次沦陷之后,欧洲各民族始终在斗争、争执、竞争、协调和探索中努力重建一种能够在全欧洲范围内保障“和平、繁荣与尊严”(Peace, Prosperity & Pride)的新秩序,700年来这种努力屡遭挫折,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欧元区问题实际是欧洲各国重建新秩序过程中遭受到的最新一次挫折。因此,我建议关心欧债问题的人,都仔细地循溯欧洲历史的脉络去寻找问题的根源,这样的话,你也许会认为今天的欧债危机是一部2000年前就已经开启序幕的衰亡史的最新章节。从这个意义上讲,《罗马帝国衰亡史》是有关欧债危机最完整,最冗长的前传。

  公元二世纪,经历了两安东尼治后的罗马帝国,已经把古代希腊所创造的先进文明用一种罗马共和国特有的秩序和机制发挥到了繁荣的顶峰。克劳迪乌斯皇帝进行了一次官方的人口统计,当时承认并接受罗马法律的罗马公民约694.5万人,含他们的家属一共约2000万人,此外还有属地自由人4000万,奴隶6000万,帝国总人口约1.2亿(另有估计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有2.3亿人口),拥有44个军团,约37.5万士兵。帝国的疆域面积从安东尼边墙和北部边界达西亚到阿特拉斯山和北回归线的宽度超过2000英里,从大西洋海岸到幼发拉底河的长度超过了3000英里,帝国位于温带中北纬24°到56°之间最美好的地区,面积不少于160万平方英里,其中大部分是肥沃的土地,地中海简直成了帝国的内湖。从凯撒越过卢比刚河到君士坦丁堡陷落,名义上罗马帝国一共延续时间约有1500年之久,期间虽然没有一个血缘相续的王室,但是帝国的名称、政治格局,疆域,法律和文化基本维系。这曾经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帝国,其衰亡史其实就是一部欧洲的分裂史。

  我曾经感到惊异的是,如此庞大而繁荣的帝国在其盛世中保持了不扩张的对外政策,唯一新接纳的帝国行省是不列颠省,而且还不包括苏格兰地区。帝国的疆界止步于现在仍然依稀可辨的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之间的一道石墙。据说这个政策是奥古斯都留下的,后来的罗马皇帝很少有好奇心和扩张欲去违背这个原则。这片世界上最温和、最富足气候条件下的土地的主人,轻蔑地看着边境以外“冬天饱受暴风雪侵袭的阴沉山区,神秘烟雾弥漫着的无名湖泊和寒冷凄凉的草原,以及一群光着身子的野蛮人在无边的森林中追逐着一群数量相当的野鹿”。我不知道现代英国人看到这段描述作何感想,受到同样鄙视的还有“住在日耳曼森林和沼泽中好斗的野蛮民族”。

  根据当时历史学家的记载,“罗马的名字在地球最边缘的民族中也受到了极大的尊敬,最凶悍的野蛮人也常把他们之间的争端提请罗马皇帝裁决;还有些外国使节以成为罗马子民为荣,提出愿意归顺罗马,却遭到了拒绝。”据说屋大维在留给元老院的遗嘱中规定:“对于那些擅自越过罗马边境进攻野蛮人并占领新领土的罗马将军的惩罚,应该远比当他未尽职守而从边境野蛮人的侵袭中败退时所得到的处罚严厉得多。”

  完整体制的维系

  古代罗马帝国全力防守和捍卫的边境线其实保卫的是一个完整的体制,这个体制能够为包括罗马公民在内的上亿人口提供一种无可替代的东西,我想不出一个比公共商品(Public Goods)更好的词来表示。凡是能够提供“公共商品”的国家组织形式,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帝国。古罗马所拥有的一切辉煌告诉我们她曾经是一个这样的帝国,其作为帝国的核心凝聚力和存在理由的公共商品包括而不限于这些内容:

  第一是公民的权利。罗马公民其实与现代国家中公民的含义有所不同,一个自由人未必就是罗马公民。拥有了罗马公民身份就相当于拥有了获得社会尊重、享受养老保险、荒年领取食物配给、贸易中获得信任以及参与国家政治等一系列的权利与便利。公民身份虽然门槛很高,实际上是开放的,一般罗马以外属地的自由人志愿加入罗马军团在边境堡垒服役16年就可以带着铁券印刷的公民护照回家了。常见有奴隶身份成为公民的记载,偶有成为罗马将军的故事,后来甚至有过一个色雷斯野蛮人出身的罗马皇帝马克西明和一个犹太人担任大主教。虽然这个公民制度后来也因为财政危机而慢慢废弃,但是公民身份始终是罗马人值得骄傲的称号。

  第二是先进的文明。虽然火药、造纸和活字印刷这三大发明的应用时间晚于中国,但在他们的记载中这三大发明分别是由阿拉伯人、古埃及人和日耳曼人发明的。古希腊、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并不是灭失了,而是先后并入罗马帝国,并如同协同效应一般产生了更强大的影响力。古希腊的先进文明原本在希腊人自己手里就是各个小城邦之间斗争和炫耀的工具,而在罗马帝国则发扬光大到了极致。文化和教育的传播向世人宣示着罗马的伟大文明,而当时罗马周围的邻居们大都还处于蒙昧的野蛮时代。如果说至今还保留在罗马的万神殿和竞技场会使你震惊的话,那么君士坦丁堡第一次沦陷时被毁的文明会更让你扼腕:一座铜质的高大方尖碑,顶上有一个微微有风就会转动的女神;尼塞塔斯曾经用充满崇拜和爱慕的言词描绘他认为无与伦比的海伦雕像:她的秀美的双脚,雪白的胳膊,玫瑰色的嘴唇,令人着魔的微笑,秋水般的眼睛,弯弯的娥眉,匀称的身材,轻柔的衣裙和那随风飘动的发环——我无意鼓励大家留恋她的女性美,而是想指出这样的雕塑只能产生于一个伟大文明中特有的对人性的美好理解。

  第三是便利的设施。欧洲最早的城市化运动起源于罗马帝国在其边境地区的筑垒,此后一条沿着多瑙河的欧洲各民族国家的首都就此有了雏形。不仅仅是罗马人修路的能力强,他们还在地中海沿岸修建各种港口,海上航行能力很强,各港口之间有定期的班轮,这就为最终形成统一的市场提供了可能。现在挖掘的废墟中,发现罗马帝国的一座普通城市里往往有为商贸活动准备的公共度量设施,第三方的仓库,供应城市居民饮水的石渠至今仍然屹立,罗马帝国各个城市都为居民和附近人口提供了便利的生活设施。一个拥有广阔人口和资源的国家如果使用同一种法律,统一的标准,统一的价值体系,就一定会创造出公共商品“市场”,使人无须战争就有获取财富的可能,这就是对和平最好的激励。

  最简单的公共商品如同自觉排队的秩序,一旦被公众的自觉意识创造出来,就对每个人有利,而这种利己利他的公共商品需要社会公众的共同维护。国内法律、对外条约和城管大队都无法取代公众的自觉意识来提供公共商品。那些曾经构成罗马帝国核心凝聚力的公共商品是如何逐步丧失的呢?我猜想那是因为罗马在全盛时期缺乏外部竞争、衰落时期内部腐败和人口红利的减少所共同导致的。当代美国人认为,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在于她过分慷慨地把先进技能传授给了周边原本臣服的野蛮人,帝国外包了包括防务在内的大部分核心业务,又无法进一步领导创新,导致罗马帝国逐渐瓦解。

  条约救不了欧洲

  为什么君士坦丁堡二次沦陷以后重建泛欧新秩序的努力总是不成功?欧洲后来那些梦想建成帝国的努力都是失败的,这些失败说明民族感情和宗教凝聚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并不能指望人们在宗教信仰的感召下建立一个统一的基督教国家,而事实上,由民族国家上升为一个泛欧帝国也无成功案例,无论是欧洲的女主人法国,还是男主人德国,均未能以民族为纽带建立一个庞大的覆盖欧洲的帝国。19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主持欧洲四强签订了《维也纳条约》,法国加入条约以后也曾经一度奠定了各大国相互制衡的欧洲协同体。但这个协同体毕竟不同于罗马帝国,条约只为欧洲带来了40年的短暂和平。我由此猜想:宗教信仰、民族感情和法律条约均不足以取代公共商品来凝聚欧洲。

  此刻,欧洲走出欧债危机、捍卫统一欧元的道路也不能简单依靠条约和谈判。欧洲从不缺乏条约,缺乏的是自觉执行条约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的缺失实际是欧元区缺少为各成员国提供公共商品能力的直接结果。我建议大家看看欧洲是多少个条约组成的一个复杂集团吧!欧洲理事会由47国构成;欧洲关税同盟条约包括了其中的31个国家;欧洲共同体由部分不同的30个国家构成;欧盟由27国构成,其中又有17个国家参加了欧元区条约;申根协定参与国则包括了部分欧盟国家,部分欧洲关税同盟国,部分不参加关税同盟但是参与欧盟自由贸易伙伴计划的欧洲国家,但不完全包括全部欧元区国家和与欧元区有铸币协定的国家。我的天哪!欧洲各国之间还缺少条约吗?我不指望欧洲各国通过开会和签署协定就能够解决欧元危机。

  范达尔说:“一切同盟都是从对分裂的痛恨中产生的。”我相信这句话中包含着辩证法的思想,由此我猜测一个稳定货币同盟也会因为对失控的通货膨胀的共同恐惧而得到巩固。濒临分裂的欧元区所带给人的恐惧也许能够促使各方重新达成一个短暂的妥协。从欧洲最先进文明的诞生地到当前欧元区拖后腿的麻烦之源,希腊用了2000年时间(有研究者认为今天希腊人并非古希腊人的直接血缘后代);从罗马帝国疆域外被视为懒得去征服的野蛮民族到当前欧元区的发动机,日耳曼(罗马时期的日耳曼人与今日德国人之间血缘联系可能远弱于其地名称带来的心理暗示)也用了2000年时间,这个轮回中有许多让人听起来耸动着阵阵唏嘘的穿越。这也不是苦难的希腊人第一次面临巨额债务问题,希腊皇帝,最后一任拜占庭凯撒,佩利奥洛格斯曾经因在威尼斯欠下巨额高利贷而被拘留了。曾几何时,希腊货币德拉克马是欧洲真正的统一货币,在征服者的战利品卖场上,四个德拉克马可以买一个强壮的奴隶或者四头母牛。我不知道当今天的人们讨论希腊是否应该退出欧元区重新使用德拉克马时希腊人做何感想?不管怎么样,今天以希腊为代表的欧元区陷入财政困境的各国所面对的前景不会比希腊人的祖先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时遭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屠城时的灾难更悲惨,更伤痛和更黑暗。这一幕幕的场景是穿越,还是轮回?是序曲,还是尾声?是史诗,还是挽歌?

 悲伤的句子 欧洲的恐惧与悲伤
  我把欧元看成一个公共商品,欧元的创立提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条约奠定了通货膨胀是欧元的死敌而使广大持有欧元的投资人放心。但是如果欧元区的问题迟迟解决不好,欧元就不再是凝聚大家的公共商品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欧元区的解体就有可能标示着欧洲的分裂。而解决了债务问题的欧元区会是一个新帝国吗?所谓一盘散沙究竟是人民的民族意识淡漠,还是缺乏凝聚人的全国性公共商品?“帝国”并非是一个开疆拓域的英武皇帝建立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而是一个通过提供无法替代的公共商品而凝聚周围各种力量的组织形式,而这种凝聚又反过来提升了公共商品的价值。依我看,当代的苹果公司倒有点儿像是一个帝国了。

  因此欧元区要通过提供公共商品来重新凝聚起来就只有这么几条道路:先进科技与人性的文明、高效的政府和便利的设施,受到广泛尊重和普遍保护的公民权利,这三条道路对于崛起中的中国也可能同样适用。先进的科学、优美的人文和丰富的哲学,这些条件对于欧元区国家在当今世界的地位而言,也许并不完全成立,这个新世界上有中国、美国和其他先进的国家在齐头并进;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完善也似乎在欧洲没有多大的改善空间了;因此,欧元区必须变得更统一,更集中和更高效。美国南北战争之后把许多州权上升到联邦法体系,最终有利于美国形成一个更大的统一的市场,欧元区各国是否都应该放弃一部分本国的主权,让其上升到欧盟范畴呢?

  我选择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描述君士坦丁堡第二次沦陷的那一章的题目作为这篇读后感的标题,如果欧元区最终解体的话,其所带来的灾难性影响放在历史长河中看,对欧洲人造成的震惊和伤痛也许不亚于君士坦丁堡的沦陷。我不想牵强地提示读者建立这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我更不想鼓励大家急功近利地割裂漫长欧洲历史而只关注今天欧元区的问题。“条约,违约;新的条约,新的违约”如此这般的利益和野心在阴谋的驱动下,只会在欧洲的历史上留下悲壮的轮回和无奈的叹息。紧缩派也好,扩张派也好,他们都必须认识到紧缩和扩张只是手段,一个稳定欧洲的前景需要一个提供公共商品的平台。如果没有提供公共商品的核心凝聚力,那么任何欧债解决方案都只是用一个新条约去解决老问题的翻版,无非是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而已。

  中国应以欧洲的历史为鉴

  历史告诉我们,必须要提供人民普遍受益的无可替代的公共商品,让我们无比自豪而且更为期盼的中国崛起过程中是否也有这种核心凝聚力呢?抛开欧洲的情况不算,我们自己必须要成为某一个核心的公共商品的供应商,否则我们的GDP数字无论多么庞大,只要我们仍然享受着、乃至依赖着某个帝国(帝国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存在)提供的公共商品,我们自己就仍然是这个帝国影响下的一个邻国,以输出商品换取经济繁荣。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可与罗马匹敌的帝国吗?二战以来,美国一直向周围其他国家提供公共商品,向同盟国家提供“安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市场”,美国人最近提倡的TPP(泛太平洋伙伴计划),是否是一个意在限制某些特定国家享用“市场”这个公共商品的战略呢?

  更先进的文明,更广泛的公民权利和更便利的设施,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力量必须要着力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已经建立了广泛发达的基础设施体系;如果我们正在研发和赶追科技领先的文明成果;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去建立更全面保障公民权利的体系吧!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公平地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公民的自由迁徙,广泛可获得的社会保障,公民通过诚实努力而不是投机获得财富和尊重,只有让公民感受到他背后的国家能够为他提供这些无可替代的安全、财富和自豪的公共商品并使他最天然、最基本的人性得到舒展的时候,才能让公民自觉地全力捍卫国家体系。

  我无法预测欧元危机的走向,我也不知道欧元区各国最后是否会全力防守欧元。我所知道的是,在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她的战士和公民是会全力捍卫罗马的,这并非简单地基于爱国主义和民族情绪,而是他自己清楚地知道公民的义务,他乐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当迦太基英雄汉尼拔为父兄报仇远征罗马时,一路势如破竹打到罗马城外,3万大军在一座村庄上宿营,第二天集市上,罗马人依然按照原定计划拍卖那片已经被汉尼拔占领的土地,居然一路喊价拍出了地王价格。据说汉尼拔听到此事以后,内心对罗马的强大产生了恐惧,感觉自己已经走到了胜利的尽头,而这也确实是他命运的转折。最后的决战开始了,第一排的罗马士兵在50米开外奋力向敌人掷出长矛打乱对方阵营,然后左手挽起小圆盾,右手拔出背上的宽刃短剑,奔跑着向前冲去,他要一剑刺中对方而不会退而求其次地采用带有自身防御性质的砍斫,因为这样对敌人的杀伤命中率更高。他为什么愿意冒这个风险?因为他知道自己背后捍卫的是罗马,而自己的公民权利系于这个帝国的兴亡。如果他倒下,伙伴们会带走他的圆盾和短剑,然后转身回去,“去和英雄的心一起守卫他美丽的故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6522.html

更多阅读

大黄的作用与功效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大黄的作用与功效——简介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也是中药材的名称。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在中国,大黄主要作药用,但在欧洲及中东,他们的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作食用的大黄属品种,茎红色。气清

中国有排除万难的决心与能力:东方时事评论|2014-11-29

中国有排除万难的决心与能力 (2014-11-29)美财长敦促欧洲采取更多行动提振经济【综合消息】据媒体报道,美国财政部长杰克·卢警告,欧洲经济或将面临“失去的十年”。针对欧洲经济前景,美国财长这一严厉措辞十分罕见。杰克·卢表示,欧

天然琥珀的作用与功效 天然琥珀多少钱一克

天然琥珀简介:琥珀是史前松树脂的化石,是一种有机宝石。琥珀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

认识你自己:直面内心的恐惧-《恐惧的原型》

多年前,当我坐在法兰克福大学总图书馆阅读《恐惧的原型》(台湾版本译名)时,心中有很强烈的惊艳之感,书中分裂与忧郁人格的故事让我惘然惆怅;强迫人格的征象字字浸透着森然的凉意;而且,我不可置信地迷恋上歇斯底里人格的优点。读着读着,往

声明:《悲伤的句子 欧洲的恐惧与悲伤》为网友落叶数思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