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法德和解 《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第3章 法德从对抗到和解 第



      美国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说:“美国霸权的基础,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和它的核威慑力量扩大到包括各个盟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元的命运就是美国的命运。1

 美元一旦占据霸权地位,就很难被撼动。这让美国获取了丰厚的收益和无数嫁接在货币强权之上的各种资源,这种收益和资源当然来源于利益受损者。

 那些利益受损害的国家,会一直默默忍受吗?

 当然不会。

 最先挑战美元强权的是法国。

 1945年11月13日,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1958年12月22日,戴高乐再次当选,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无论是在法国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在自己的盟友还是在对手眼中,戴高乐主义已经成为法兰西民族精神的象征。

 戴高乐在其第一总统任期内就坚持以下三点:法国在世界政治中拥有发挥重大、独立作用的权力;国家干预,即法国国家发挥重要作用的某种凯恩斯经济政策;在国内反对共产主义。后被称为著名的戴高乐主义。如果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也可以说,戴高乐主义的核心内容就是两点:第一,法国必须拥有使自己能够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实力;第二,法兰西民族必须具备使用这种实力的坚定不移的战略意志。由戴高乐一手缔造的第五共和国,其后的历届总统都要经过舆论的评头论足以筛出里面有多少“戴高乐主义”成分。蓬皮杜是“现实的”戴高乐主义,德斯坦是“新潮的”戴高乐主义,密特朗是“社会党色彩的”戴高乐主义,希拉克是“新的”、“经济的”戴高乐主义。

 很多人都知道,戴高乐让法国退出北约的这段历史。

 戴高乐认为法国在北约中充当了“驯服角色”,建议在北约内建立美、英、法三国执政的领导体制,以争取法国得到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是,这个建议遭到美国的阻挠,经过长达三年的讨论最终不了了之。于是,戴高乐从1959年开始采取报复措施:法国把地中海舰队从北约撤出,拒绝美国在法国领土上储存核弹头,迫使部署在法国的美国轰炸机群撤往英国和原西德,拒绝北约空防一体化,从阿尔及利亚撤回的法国部队不再交由欧洲盟军司令部指挥,法国大西洋舰队撤出北约,从盟国海军参谋部撤出法国军官……

 这些措施使法国逐步有限地脱离了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1966年2月21日,戴高乐最终迈出了令世人震惊的一步,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在1966年3月7日写给美国林登约翰逊总统的信中,戴高乐说他不仅要重建防务主权,还要通过驱逐美国军队和飞机以恢复法国的领土和领空。2

 1958年重新执政后,戴高乐将美国和苏联同样看作霸权国家,认为这两个大国的实力、对立和争霸威胁着全世界。3

 把美国放在与苏联同等的位置上,可以看出来戴高乐对美国的态度。事实上,戴高乐总统几乎很少表现出对美国的好感,而且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这种情绪,甚至在约翰肯尼迪的葬礼上,戴高乐与美国新任总统林登约翰逊在外交方面闹过僵局──戴高乐拒绝拜访林登约翰逊总统。1964年9月,戴高乐出访拉美10国,却故意冷落美国。《纽约时报》这样写道:“戴高乐总统在半年内第二次访问拉美,却拒绝访问华盛顿,这会使法美关系继续恶化。”4

 戴高乐对美国更大的威胁,则是他在对抗美元霸权方面的立场,这一点比军事方面的不合作,更让美国恐惧。

 戴高乐的财政部长吉斯卡尔德斯坦公开谴责美国通过无限制发行不断贬值的美元钞票,到海外进行大规模投资,从中谋取巨大利益。

 戴高乐公开指责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称“美国正准备接管世界上所有的经济、金融、军事和政治网络,这种入侵像泛滥的河水一样到处扩散”;“没有金融独立,就不会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现在是推翻美国统治,获得我们自己独立的时候了”。

 戴高乐不仅用富有激情的演讲向美国宣战,而且,采取了实际行动。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有一个规则:外国中央银行随时可以将其持有的美元兑换成黄金,这一点是美国最怕的。因为,在把美元推向霸权宝座之后,美国的赤字已积累了巨额的美元债务──超过200亿美元,当时美国国库中虽然拥有160亿美元黄金,但其中120亿美元按照法律规定要为国内通货提供支撑。如果其他国家把美元兑换成黄金,金汇兑本位制将被摧毁,这必然会威胁到美元的地位。

 法国充分利用了这一规则,不断把美元兑换成黄金,以此表达对美国滥用储备通货体系的不满,法国认为,正是该体系导致并加剧了法国的通货膨胀。196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法国分别购买了4 500万美元、9 700万美元的黄金。1963年前两个季度,法国兑换的黄金都超过了上亿美元。1965~1966年年末,法国在其储备中增加了15亿美元的黄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5

 另一个数据表明:1958~1966年,法国平均每年兑换约400吨黄金。到1965年,法国的官方黄金储备重新超过了德国,恢复了其传统的黄金储备优势地位。6

 从表面上看,法国的做法只是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把国际贸易顺差转换成另一种财富形式,但问题在于,如果法国兑换的黄金数量太大,就会在事实上对美元形成直接的冲击。众所周知,美元当时是以黄金为基础的,随着大量黄金流向法国,美国货币的价值基础无疑也就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这对美元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的危害。

 戴高乐不仅命令自己的政府把美元兑换成黄金,还邀请其他国家学习法国,将持有的美元换成黄金。如果这种势头持续下去,仅法国一个国家,就有把美国的黄金买尽的危险。早在1958~1961年,美国就流失了约合54亿美元的黄金,按照这种速度,10年之内,美国的黄金将流失殆尽。

 法国偏偏还拉着原西德一起这样做,这就更令美国人头疼了。法国和原西德的联盟,虽然并不具备迫使美国改变政策的军事、政治实力,但其经济实力,更准确地说是货币实力,令美国不安。因为,原西德和法国储备中的美元比任何国家都多,如果它们共同提高美国商品的关税,其国际收支盈余将会继续增加。原西德和法国就可以借助其强有力的收支头寸和巨额美元储备,耗尽美国的黄金储备,并打击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动摇美元的基础。7

 此时的原西德与法国,的确建立并保持着一种很友好的关系,具备一起向美国挑战的潜力。1958年9月,原西德总理阿登纳访问法国。这是原西德政府首脑战后以来首次会见戴高乐,鉴于戴高乐过去对德国的强硬政策,阿登纳怀着“极难谅解”和“深感不安”的心情去见戴高乐。但是,会谈结果使阿登纳非常满意。两国领导人确认了一个共同的看法,即德国和法国必须结成紧密的友谊,只有法德之间的友谊才能拯救西欧。这种看法,最终被确定在会见结束时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公报称:“我们确信,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之间的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

 从此,戴高乐同阿登纳频繁接触。1963年1月22日,两国在巴黎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从此开始了人们所说的“巴黎-波恩轴心”。戴高乐积极推动法德合作,并以此为欧洲建设的基础,其目的是想通过合法的形式,凭借法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明显优势控制原西德。这一方面是因为担心德国重新崛起称霸,另一方面是想拉住原西德并充分利用它的经济优势来与美国抗争,以及在德国问题上(当时国际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争取更大的发言权,以提高法国的地位和作用。

 原西德之所以接受这种姻亲式的法德关系,是因为德国的地位需要法国政治军事力量的支持。阿登纳也不掩饰他对美国保护可靠性的怀疑。但是,德国需要法国的支持,更离不开美国的支持,所以,尽管德国也对美国的政策有看法,但还是不能接受戴高乐的对美政策。

 法国联德抗美的目的并未达到。原西德的领导人甚至强调,如果非得在美国和法国之间做出选择,他们宁愿选择美国。

 在批准法德合作条约时,原西德联邦议会在条约前边加了一个巩固德美关系的序言,以示与戴高乐的对美政策相区别,避免法德联合抗美之嫌。到1963年10月艾哈德接替阿登纳后,原西德与戴高乐在对美政策上的分歧更加明显,使刚刚确立的法德合作关系进展维艰。直到1966年年底,原西德组成“大联合政府”,由于看到美国在欧洲已采取一种收缩姿态,才认为有必要加紧改善法德关系。8

 很明显,在对抗美国的态度上,德国与法国的态度是不同的。德国认识到,自己的发展需要借助美国的力量,并不想对抗美国。因此,在与美国博弈的过程中,德国大部分时候看起来都是摇摆不定的──当然它有基于自身利益的深谋远虑,一直是法国在与美国孤独地作斗争。

 但是,历史往往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踌躇满志的戴高乐对抗美国的计划,却由于内乱而告终结。

 在重新执政的最初几年,戴高乐通过发行公债的办法,缓和了法国的通货膨胀,稳定了货币;减少行政费用开支,提高商业税,解除官方对商业的控制,使国民生产总值逐年上升,国家的黄金和美元储备增加。随后,戴高乐抛出了一个又一个计划,想使法国的经济强大起来,但都没有成功。到1967年情况急剧恶化,失业增长率急剧上升,工厂关闭或开工不足,工人和职员纷纷举行示威和罢工。1968年5月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和工人运动,使戴高乐的威信急剧下降。9

 1968年2月,已经成为戴高乐主义文化所憎恶的形形色色法国青年乐园的法国南特尔大学,摇滚乐、汉堡包及由口服避孕药带来的性革命,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学生要求取消男女学生的宿舍隔离,戴高乐说“学生同居是绝对不准许的”,并且取消了只要通过中学毕业会考任何人都可以自动升入大学的权利,制定了择优录取的入学办法,引起南特尔大学学生更加强烈的不满。学生们步行约19公里来到巴黎,占领了巴黎大学,随后演变成一场暴力事件。5月6日晚,在与警察的对抗中,400余名学生受伤,200名警察被送进医院。

 警察的暴力行为震惊了巴黎市民,他们公开站在学生一边。两万名学生和他们的同情者聚集在凯旋门,政府全面瘫痪。随后,暴力事件进一步升级,370人受伤,近500人被捕,100多辆车被烧毁。警察与巴黎人民的关系受到严重也许是永远的破坏。法国全国舆论大哗,矛头直指政府,法国总工会组织了大罢工,25万游行者高呼口号,要求戴高乐辞职,10年来还是第一次有人公开要求将军下台,口号中还有“10年──受够了!”“戴高乐该进博物馆了!”工会组织对他们鼓动起来的罢工失去了控制,学生们仍然在寻衅闹事。10戴高乐被迫宣布下野。

 戴高乐的下台,使得对美元的激烈攻击宣告结束。戴高乐的现代化政策促成了青年反叛运动的诞生,这些反叛的年轻人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表示怀疑,并对社会稳定提出了挑战。戴高乐成了自己成就的牺牲品。11

 79岁的戴高乐下野后,拒绝享受离任总统的薪俸和住房,只带走了两个常年使用的书柜,他按新书柜的价格付了款。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12

 二战后法德和解 《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第3章 法德从对抗到和解 第
 随着戴高乐的离世,法国孤独的抗争宣告结束,美国人长出了一口气。但是,戴高乐对美元的对抗,却成了很多国家的表率,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到1971年,由于美国经济衰弱,美国的黄金储备已无力支撑日益泛滥的美元。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停止用美元兑换黄金,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随后,欧共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宣布实行自由浮动。1973年,随着固定汇率制度的垮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让美元摆脱了黄金的束缚,更加随心所欲地通过美元强权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饱受美元洗劫之苦,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危机,如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等等。

 美国主导的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注定要成为国际货币不断恶化的根源,迫使欧洲人追寻更加独立的货币体系,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1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6784.html

更多阅读

点评《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

前两天竟然发现包里还有100块钱书票,可能时间太长了,实在想不出来哪儿来的,所幸还没有过期!昨天就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女儿挑了两本,一本《IQ水果蔬菜贴纸》10.80元,另一本《智慧涂色》8.80元。我也挑了两本,一本《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

声明:《二战后法德和解 《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第3章 法德从对抗到和解 第》为网友秀不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