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昭宁:布局的执行是个难点



     此次《规划》明确提出,将突出工业地位。对于此定位,曾昭宁深感欣慰,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产业经济和区域发展的学者,曾昭宁针对西安工业的发展现状,多次呼吁加大工业投入。

  “一个大都市,仅靠服务业是无法支撑其产业体系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要有发达的工业体系支撑。”

  相对于其他副省级城市,西安市工业绝对总量规模偏小,这也是西安的经济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处于落后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几年,西安对工业的投入开始增大,这次规划更是突出工业地位,西安的产业发展思路值得肯定。”曾昭宁说。

  深入问题

  城市经济导报(以下简称 城经报):你曾经支持和参与过多个和西安工业相关的课题和规划,觉得西安市目前的工业主要存在那些问题?

  曾昭宁:前几年我曾做过一个工业方面的课题研究,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西安市工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工业相对规模偏小。当时的调研结果显示,从1980年到2008年,西安在人均GDP从706美元到3514美元的28年里,工业比重不仅没有迅速上升,相反,工业产值比重从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980年的54.1%降至2008年的33.9%,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降幅竟然高达20.2%,令人震惊。

  第二个问题是,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少,市属工业企业力量薄弱。一个城市规模以上企业的多少直接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大小。我们那次调研发现,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902户增加到2008年的934户,在四年时间里仅增加了32户。而且尤其是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西安规模以上企业934家中,中央企业占6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81.45亿元,省属企业7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41.48亿元,14.7%的规模以上中央、省属企业完成了52.8%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可见,尽管地方企业数量占绝对优势,但西安工业经济对中省企业依赖程度较大,这样严重影响了西安市工业经济总量的迅速增加。

  第三个问题是大多数产业集群还处于发展初期,规模相对较小、水平较低,竞争优势不明显,大多数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性不强,特色不鲜明,县域工业园区力量薄弱。集群内分工协作水平低,产业配套能力和水平不高。大企业、大集团“孤岛”现象明显,中小企业集群有待壮大。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由于体制机制的障碍,工业资源融合度低。首先,西安市军工优势资源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不足。西安属于全国军事装备最强的城市之一,具有仅次于北京、上海而居全国第三的综合科技实力。但由于传统计划体制的条块分割,这些科研技术和军工实力大多集中在央企、中央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手中,特别是军工产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度远低于重庆和四川,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其次,“块块分割”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开发区与当地政府之间的矛盾,影响工业资源的调整搬迁。

  城经报:那针对这些问题,你有何建议?

  曾昭宁:从大的方面讲,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全局,坚持走西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加大实施“工业强市”的力度,工业发展的着力点为“四化”,即“工业结构高度化,军民产业融合化,工业发展集群化,工业布局合理化”,提高工业在GDP中的比重,以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优化促进工业总量的跨越式发展,以此带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

  从目前制定的《规划》来看,这个思路比较清晰。

  改革难点

  城经报:根据目前的产业布局,你觉得未来实施的难点是什么?

  曾昭宁:解决国防军工与地方经济、军品与民品的融合及开发区与当地政府的协调等问题是一个关键点,也是一个难点,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

  其次,工业布局的执行我觉得是一个难点。比如2002年12月,《西安工业振兴计划》中曾设想将陕重汽、比亚迪和陕飞三个汽车项目在空间上聚集在特定的区域内,组建西安汽车工业城,形成集群效应。但是实际的结果是,陕重汽与比亚迪是一南一北的格局。

  因此要防止西安各类各级开发区利益驱动下自成体系的产业结构同构化现象出现,避免不利于专业化园区的形成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对区域优化布局而言,工业资源存量的调整难度最大,核心在于调整好经济利益关系。我建议西安市成立由市长、政府职能部门和专家组成的权威机构,统筹安排,协调合理布局。做到“富规划,穷开发”,并以立法的形式树立规划的绝对权威,克服政府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级各类开发区利益驱动下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乱抢项目和自成体系倾向。

  工业资源的整合配置必须无条件地服务于总体布局规划,决不允许规划服从于招商的现象继续存在下去,这方面政府要加大干预力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6916.html

更多阅读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胡继连,教授、院长、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资源与环境经济、产业组织与管理主要学术成就1.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资源配置机制的转换及水权市场的建设与管理研究”(20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吉林大学留学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东北最好的经济学院了,前身是是著名的吉林大学经管学院,现任校友省委书记最多的大学学院。第一部分 政界杰出校友 刘鸿儒 原央行副行长,证监会首任主席 经济学院首任院长王家瑞 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

声明:《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昭宁:布局的执行是个难点》为网友东风寄千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