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的差别 从ASTD全球大会看中美培训行业的差别



     “那时既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时既是充满智慧的年代,也是充斥着愚蠢的年代;那时既是拥有信仰的时期,又是怀有疑虑的时期;那时既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那时既是充满希望的春天,又是布满绝望的冬天;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既拥有全世界,同时也一无所有。”

  没有任何一句话能像狄更斯作品《双城记》中的这句名言更好地描述培训专业人士对目前中国培训行业的看法了。换言之,中国培训行业在不同人的眼中可以被描述成不同的状态。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中国的培训行业,我们可以通过与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最领先的美国培训行业进行对比,找出中国培训行业的差距,进而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快速提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2012年5月,作为《培训》杂志ASTD参会代表团的随团顾问,我又一次参加了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举办的ASTD全球大会。ASTD大会作为全球培训行业最高水平的盛会,集中展现了美国及全球最先进的培训理念、方法、工具和技术。通过这次参展,我认为中国的培训行业与美国培训行业相比较,有七个方面的差别最为明显。

  美国的“国际化”VS中国的“乡土化”

  尽管经济不景气的乌云笼罩在全球各个国家的上空,2012年依然有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位同行参加了本次盛会。其中33个国家和地区以组团的方式参加ASTD全球大会。中国(包括大陆、香港和台湾)以12个代表团,接近150人的规模参加了本次大会,是所有参会国家中组团数目最多的(尽管人数不是最多)。这一方面表明了来自各个方面的中国培训专业人士对本次大会的重视与期许,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培训行业还缺乏能够团结各方力量的强力组织。

  来自全球各地的培训同行在学习最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方法的同时,也把美国最优良的培训产品和服务带往世界各地。因此可以说,美国的培训产品和服务通常是“美国制造”,“全球输出”。甚至有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的咨询(含培训)行业是美国最大的国际贸易盈余行业。反观中国的培训市场,通常是“全球输入”,“本土消费”,很少能够发现可以输出的、获得国际认可的咨询和培训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培训行业拉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后腿,造成了很大的国际贸易“赤字”。

  美国 “厚”和“重” VS 中国 “轻”与“薄”

  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9年时间里,我一直从事与培训与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工作,从中深切地体会到美国培训行业的深厚积累和博大精深。本次ASTD大会中,也体现出了浓浓的“厚”与“重”的味道。

  首先,ASTD全球大会已经连续举办了67年,其运作模式及服务非常成熟,堪称我所参加过的所有大会中服务和组织最好的一个。

  此外,大会上的每一场主题演讲或讲座都能够引人深思,令人大开眼界,参展商的每一种产品和服务都给人以茅塞顿开的感觉。所以,对每一位参加ASTD大会的人而言,用“收获颇丰”来形容参会感受一点也不为过。

  而背后支撑这种感受的恰恰是美国培训行业的“厚”与“重”。例如,今年大会最受瞩目的演讲者非吉姆·柯林斯莫属。作为多本《纽约时报》畅销书的作者,他的著作《从优秀到卓越》和《基业长青》广为中国读者熟知。这位一生专注于研究企业是如何成功的大师带领一支庞大的研究团队不断推出新的成果,这次带来的是《选择造就卓越》(Great by Choice)。会后,吉姆·柯林斯的一些看似质朴的观点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卓越领导者的本质是谦虚”、“是否有好运气或坏运气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对待好运气或坏运气”、“中庸的别名是慢性的不持续性”。而支撑这些观点的坚实证据是他和他的团队二三十年来进行的大量企业实证研究。反观中国的培训行业,很少有人愿意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不懈地做某项研究,进行专业的深厚积累和沉淀。我们显得比较“轻”、“浮”和“薄”,在很多专业内容上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一般掠过。

  美国看重“里子”VS中国注重“面子”

  ASTD大会从主题演讲、讲座到参展商,呈献给参会者的内容既丰富,又质朴实用。你可以在大会上见到培训领域内全球最权威的专家,他们都很平易近人,很乐意跟你近距离交流,因为他们深知成功靠的是扎实的专业积累,而不是“摆谱”、“炫耀”或“炒作”。

  此外,ASTD参展商所集中展示的每一个产品和服务都很“朴实”,鲜有华而不实的概念炒作。大会上,许多中国同行所熟知的知名培训产品和服务,很难想象会是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展台上展示,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其专业厚度和吸引力。

 中美教育的差别 从ASTD全球大会看中美培训行业的差别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培训行业显得有些过于急功近利,过多地追逐名利,而不是沉下心来提升专业度。这造成很多产品和服务包装得很好,但很少能够“接地气”,即很难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也许恰恰由于产品和服务内容的“轻”与“薄”,使得中国培训行业不得不通过炒作和包装来掩盖内容的空虚和专业的肤浅。

  美国的“原创”VS中国的“山寨”

  几乎每一家ASTD的参展公司都有自己的深厚积累以及独特的产品,体现为有配套的专著、方法论、流程及强化培训效果有关的软件、评估工具、工作辅助工具等。此外,许多产品和服务经过欧美成熟市场的多年考验和打磨,已经确立出自己独特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形象。即使规模非常小的参展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也做得非常有特色。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培训行业在核心知识、方法论、理论和模型研究方面极为欠缺,所以造成了大量培训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度过高,“山寨”版不断涌现。

  美国的“专业”VS中国的“业余”

  美国培训行业的专业主要体现在产品、服务及培训管理人员的专业上。专业的价值表现在各种问题都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可以极大地提升工作绩效。整个ASTD大会上有很多很好的、专业的讲座。对我来说,参加讲座有三个学习目标: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专业理论和先进方法、培训效果评估的最先进方法、绩效改进技术的专业理念和方法。我几乎达成了所有的目标,并且可以把这些内容迅速地应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来。

  在每次ASTD大会召开的前三天,ASTD都会安排专业培训来提升培训管理人员的专业度。众多学员参训的目的不在于讲师的授课风格是否吸引人,绝大多数都是被课程的专业度或讲师的专业背景吸引。上课时没有课前课间调动气氛的劲歌热舞,也很少在下午上课时出现做一个游戏来防止犯困等题外内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讲授专业内容和进行练习。反观国内,培训课程仍然重在“形式”,强调要让听众听得有趣、有意思,而不是专业。

  此外,中国培训从业人员的专业经验不足,无论是从事培训采购还是供应,都比美国同行年轻许多。更让人担心的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仍然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足够多的培训专业人才。

  美国的“完整” VS中国的“局部”

  很多人对ASTD的参展商所提供产品的质量和多样性感到吃惊。与往年一样,今年参展商的产品和服务覆盖培训行业的整个产业链,从内容提供到学习管理系统,从打印机到苹果手机的各种应用,甚至可方便携带的白板,应有尽有。这些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商除了包括大量传统意义上的咨询和培训公司外,还包括培训与发展的高等教育机构(Ashford University、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Denver University, Maryland University, Strayer University等)、培训专业书籍的出版商(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McGraw Hill、Pfeiffer等)、行业/专业协会(AMA、ANSI、Association for Financial Professionals、SHRM、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等)、研究中心(HRDQ等)、专业杂志(Training Magazine、《培训》等)、评估工具供应商(Assess Systems、Herman International、Hogan Assessment Systems、Persona Global、IPAT等)、移动学习产品供应商(Skill-Pill M-Learning、Train by Cell等)、调研问卷公司(Kenxa、Questionmark、 Scantron等)、工作辅助工具的公司(Express Train)、专业培训道具公司(Trainers Warehouse、RSVP Design、Kagan Publish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专业培训办公用品的公司(Athenaeum International、Spectrum Industries等)、培训人才的猎头公司(Clarity Consultants、The Training Associates、Taleo等)、提供网络会议/培训平台的公司(Citrix Online、Adobe Systems 、Omnipress等)和专业培训翻译公司等。这些服务提供了培训行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知识、技能、工具和系统。在中国培训行业中,就很难看到这么完整的产业链和如此独到的产品。

  美国的“规范”VS中国的“散乱”

  ASTD大会展示出来的规范,是由于美国有民间的专业化组织在协调和促进整个培训行业有序发展,以及整个行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尊重。这些民间行业组织包括ASTD、AHRD(美国人力资源开发学会)、SHRM(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等。

  在整个ASTD大会上,我几乎没有看到任何两家公司提供的产品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位专家或每一家公司都有独特的理论、鲜明的特色和定位。整个培训行业处于有序竞争的状态。反观中国培训行业,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专业积累,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同质化产品,整个行业的竞争处于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状态。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差距和行业协会的建立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尽管中国培训行业与美国的培训行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而是要奋起直追。以上对比的目地是期望把美国的培训行业当成一面镜子,照射出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改进的方面。这种比照并非是说中国培训行业在所有方面都不如于美国。事实上,在某些方面,我们不仅不弱于美国同行,甚至强于他们。这些方面包括:从业人员强烈的求知欲望、勇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和观点、浓厚的商业意识、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潜在的行业发展机会等。其实,美国培训同行也会经常感受到来自中国同行的追赶压力。2007年,美国著名人力资源开发专家,宾州州立大学的罗斯维尔(William Rothwell)教授就提出如下观点:尽管中国在培训行业仍然是追赶者,但很快中国极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美国,成为培训行业的“趋势设定者”(Trend Setter)。期待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7013.html

更多阅读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在世界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中国出口连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现在已是第二大贸易国。日渐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正在崛起中的贸易大国的崭新形象,但也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国际贸易

谈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医学科普的重要性

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就必须把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切实强化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育科

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 中职学生现状分析

中职教育是对中国历年来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和改革,国家为发展中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中国中职教育,开始到现在,都是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然而,当前却存在着制约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因素,必

中美室内设计教育发展的比较 室内设计发展前景

中美室内设计教育发展的比较从世界范围上说,室内设计有三个主要的分布区域: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在欧洲,室内设计仍然是建筑设计或艺术装饰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欧洲,室内设计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在北美洲,以美国及加拿大为代表,室

声明:《中美教育的差别 从ASTD全球大会看中美培训行业的差别》为网友战犯心上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