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诞生教学设计 一种设计风格的诞生

 电影的诞生教学设计 一种设计风格的诞生


     时代周报发表过一篇专访设计大师原研哉的稿件,原研哉在回答记者赵妍提问的时候说过一句引人深思的话:“设计应隐隐透出批评的味道。”通常我们会认为,设计是一个行业,这个行业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批评是为了什么?

  手边的《纯净时代》是时代周报创刊四年来版面的合集。这是一本有态度的书,它的版面设计与以往常见的报纸版面不太一样,它有所取舍,有所追求。说它是一本有态度的书,是因为它这些简约而有力度的设计风格似乎有话要讲—对纷纭复杂的信息,它选择、突出、放大、变形、组合……总之,司空见惯的世界在时代周报的版面上有些不一样了。这些版面设计传达了什么?它究竟想说什么呢?

  在这些精心挑选的版面旁边,有设计者的内心独白。第36页,在《先有移户渠,再有沙湾县》的版面旁边,有一段这样的话:“有时候我们的设计者对于素材的多和少都很头疼,是谓不知取舍,那么像这样对称的版面设计,也可以是选择之一。”

  设计,我们日常接触的更多的是家庭装修。设计者要满足的是客户自己也不太清楚的要求:巴洛克还是洛可可?请问有什么区别吗?想要再豪华一点?那么为什么要豪华?设计者有的时候成了欲望的研究者。

  报纸的版面设计,面临的是文字编辑与读者两种需求。同样是36页,《中越海上谈判 25年苦求破局》文章下面是一个巨大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是图编专门找来的特大号望远镜,在版面上被美编放到四栏,突出了政治家“苦求破局”的心情,以及作者对政治家高瞻远瞩眼光的殷切期许。换一个普通的设计,也许会放大一个普通的望远镜,那么,版面的呈现很有可能让人觉得设计者的思路有些低幼。其实,今天随处可见的报纸版面上不是充斥着放大了的手枪、嘴唇和它们背后毫无意义的“构思”吗?《纯净时代》的批评可能就蕴含其中吧。

  时代周报文化部不定期会出摄影版,39页就有《刘香成:记录中的时代巨变》,像刘香成这样的大师级摄影师,他的作品如何在报纸上呈现?我们看到版面被放到最大的图片是穿着军装、戴着墨镜的三个年轻人,过时的军装显然是过去时代的象征,墨镜突出了年轻人对新世界的渴望。放大的墨镜本身也在提醒读者:摄影师通过镜头、读者通过报纸在看他们,他们也在穿越时空看着我们。我们在版面旁边还看到这样的文字:“这个版面其实有它的缺陷,右上角的小图如果不用会更好,版面会更透气,现在看来它应该有更好的排列方式。”

  《还原乔布斯:孤独、任性的孩子》是纪念乔布斯的版面。远远看上去,文字被剪裁成苹果的形状。高质量的稿件与版面设计者的用心以及冷静大图中年轻的乔布斯,一个不同以往的创新者的一生呼之欲出。不可多得的版面具备了一种品质,带来与网站阅读完全不同的体验。仔细阅读这个版面,读者会对报纸这个历史悠久的特殊行业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回到原研哉,他曾说过:“设计并不是‘物’的设计,而是‘事’的设计。”版面的设计就是针对新闻故事的近一步加工,是对新闻事件的设计。这是一种与读者打交道的特别方式:它敬业、有态度、没成见、力图将对事物的深入思考无声无息地传达给你。

  在《纯净时代》后面部分,有外国媒体优秀版面的选载。有些版面更自由,更大气。我在想,设计这种属于生产观念的行业,不同于生产实体商品的行业,它有一套规律需要国内的从业者去摸索。希望走在国内较为前沿的《纯净时代》能够保持锐气与勇气,抓住这个机遇。我相信观念产业的发展速度会远远快于其他的产业,也许一个行业的霸主一夜之间就诞生了,其他的竞争者需要用很多年去学习、领会、挑战它的地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7247.html

更多阅读

《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课的教学设计 细胞生物学教学视频

《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课的教学设计本节课可以说是高中生物的绪论课。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本模块,甚至整个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本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来展开教学的,对于系统、生命系统

一个新课型案例:《解析几何序言》的教学设计

任念兵发表于《数学教学》2014年第11期笔者参加了第六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展示活动的上海赛区的选拔,比赛课题是一种新课型——序言课,包括立体几何序言和解析几何序言两个课题.笔者通过上海赛区选拔后,就以《解析几何

声明:《电影的诞生教学设计 一种设计风格的诞生》为网友玥號娶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