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导论26章答案 《可怕的市场周期:频繁的同步泡沫与同步崩溃》 第1章 导论



     一个上升的市场,依然可以带来现实的财富,这反过来又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政府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早已就绪。在意志坚定的政府手里,其功效不容怀疑。然而,为什么政府竟然决定不动用它们,理由足足有上百个。1

──J. K.加尔布雷斯(J. K. Galbraith),1954年

世界市场是同步的,较之过去,它们更容易产生泡沫,也更容易一溃千里。为什么呢?

直到2007年3月,我才意识到,世界市场是死命地紧紧抱在一起的。一周前,全球股市遭受了"上海惊奇":上海证券交易所跌了9%,引发了世界各地的混乱。当天下午,华尔街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突然在短短几秒钟里跌了2%。市场这一轮漫长又平静得不自然的时期结束了。

我在《金融时报》的纽约新闻中心看到这一切,试图琢磨出它的意义。股市震荡后再度上涨,但人心惶惶。货币市场也正处在大变动当中。

我焦急地看着彭博终端(这是一套让金融专业人士访问"彭博专业服务"的计算机系统。用户通过"彭博专业服务"可以查阅和分析实时的金融市场数据并进行金融交易。──译者注)。屏幕上显示着当天标准普尔500指数(美国股市的主要指数)每一分钟的波动。之后,我又把日元对美元的汇率逐分波动表调了出来。乍一看,我还以为是自己输入错误,这份表跟标准普尔完全一样。

若非事情太过凶险,本来倒也有趣。旧的一天过去,新的一天在焦灼中翻开。我们在新闻中心里看见屏幕上的两份图表蜿蜒出了完全相同的轨迹。每一回标准普尔上涨,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就涨,反之亦然。这到底是怎么了?

 算法导论26章答案 《可怕的市场周期:频繁的同步泡沫与同步崩溃》 第1章 导论
关联性强到这般地步,实在太不自然了。"上海惊奇"之前的年份,日元和标准普尔完全是独立移动的。它们是全世界两个最透明的市场,一直由完全不同的人进行交易,人们买进卖出日元的原因各不相关(为了做生意或去旅行),买进卖出美国股票的理由也截然不同(那得看美国企业传来的最新消息了)。但自从"上海惊奇"之后,统计人员发现,标准普尔的任何波动,足以解释日元40%的波动,反过来也一样。由于它们原本不该存在任何共同之处,这也就意味着两个市场都没有获得有效定价。但事实上,这两个纠缠的市场是受同一批投资者使用同一批投资热钱推动的。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在我写本书的时候(2010年年初),市场比2007年年初关联得更加紧密了。美元表和美国股市表再度变得无法分辨,商品和信贷价格之间继续固执地紧紧挂着钩。

我们现在知道,"上海惊奇"标志着至少80年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拉开了序幕,全球经济在2009年陷入自由落体状态,这是一场真正的全球性经济崩溃。

定价无效的市场推动着这个可怕的进程。如果货币的走向受投机的抬升和打压,定会扭曲全球贸易关系。如果汇率使得商品太便宜或太昂贵,自然会危及各国政府对本国经济的控制力。石油价格太高,可以让全世界陷入不景气。食品价格走极端,意味着有数十亿人将挨饿。资金涌入新兴市场,加剧了它们的通货膨胀,动摇着它们的经济,而全世界如今都依赖着这些新兴市场的高速发展。如果信贷对借款人先是太便宜,之后又太昂贵,繁荣注定无法持续,崩盘随之而来。而对投资者来说,倘若所有的市场都同步波动,风险管理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无处藏身,一旦市场一起垮塌,每个人的退休金计划都要遭受冲击。2008年10月的一个星期里,全球退休资产的价值缩水约20%。

照理说,这样的大灾难会把投机从系统里筛出去一阵子,但它显然没有。而这又意味着,新一轮的同步崩盘迫在眉睫了。

我希望能在这本薄薄的小书里解释世界市场何以变得同步,怎样形成泡沫,如何一起崩盘,又如何一起反弹,以及该采取什么措施预防将来出现新一轮的同步崩盘。在此过程中,我还希望为试图应对此种局面的投资者提供些许指点。

投资泡沫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们根源于人的心理。市场受贪婪和恐惧的相互作用所推动。每代人总要摊上一回贪婪压过恐惧的时期,这时,不理性的泡沫就出现了。而当钟摆荡回恐惧那一端,泡沫破裂,市场崩盘。

历史带给我们的例子,至少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郁金香热"。那时,富裕的荷兰商人掏出自己一生的积蓄买回一支郁金香球茎。之后,随着投资者迷上了到新世界寻觅财路,出现了英格兰的南海泡沫、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再之后有运河泡沫。维多利亚时代有美国铁路股票泡沫;20世纪20年代,在汽车这一激动人心的新技术带动下,出现了美国股市泡沫。

但过去这几十年,泡沫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1980 年,黄金形成了一波泡沫,破了;1982年,墨西哥和其他拉美国家的债务遭受了相同的命运,1994年又来了一次;1990年,日本股票冲上巅峰,旋即崩塌;之后又来了斯堪的纳维亚的银行股;1997年亚洲"小虎"们的股票跌到了谷底;2000年,互联网泡沫爆发,紧接着网络潮烟消云散。2

有人说,世界经济造出"过热"局面来是可以理解的。1950~2000年,世界见证了德国和日本复兴、"冷战"和平结束、新兴市场崛起。这些事情在1950年似乎全不现实;与此同时,不断增多的年轻一代把钱抛进股市。也许,20世纪末的泡沫与黄金时代的那一轮也没什么区别。

自此以后,这个进程驶入了超车道。美国房价和美国抵押债券的泡沫(2006年开始破裂)让位给了中国股市泡沫(2007年破裂)。2008年,石油泡沫破裂,之后是工业金属、食品、拉美股市、俄罗斯股市、印度股市,就连巴西雷亚尔、英镑和澳元这些迥然不同的货币,也轮番上演泡沫大戏。之后,2009年迎来了史上最迅速的一轮反弹。来自"现实世界"的新闻解释不了这一切。

为什么市场变得这么容易产生新泡沫呢?过分热情和从众行为是人性的一部分,归咎于贪婪也挺常见。但这不合情理;因为如果是这样,那也就意味着,世界各地的人全都突然变得比从前更贪婪了。更准确地讲,是过去半个世纪里,投资者的决定里已经没了恐惧的位置。一旦贪婪不再受恐惧的牵制,投资者就只剩下过度的信心了。

我以为,这或许多亏了所谓"市场的可怕崛起"。投资的机构化,使得市场蔓延覆盖了世界经济更多的部分,不光吹出了泡沫,也让泡沫变得趋于同步。市场的崛起带来了以下几种趋势。

委托/代理分离

20世纪50年代,投资是业余选手们的游戏,纽约证券交易所里只有不到10%的股票由机构持有;如今,机构推动着每天的交易。那时候,贷款是为专业人士准备的,银行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决策;如今,资本市场取代了银行的角色。诚如经济学家所说,在投资和贷款领域,"委托人"已经和"代理人"分离开来了。而当人们替别人而不是自己的钱拿主意,他们就失去了恐惧心,愿意冒更大的风险。

从众

对这一代人而言,投资者要承受来自投资行业和客户的双重压力。这样一来,人类本来就极强的从众心理,在他们身上越发放大了。专业投资者有着强烈的动机挤进其他人正在从事的投资项目。一旦机构的大量资金在同一时间涌入了同一个地方,泡沫就吹出来了。

人多更保险

就在没多少年前,指数还是精算师团队拿着计算尺汇编出来的。那时人们认为,没有可靠股息的股票比债券的风险要高。而如今,数学模型精确地衡量风险,并揭示如何用风险换取回报。短短几毫秒,计算机就能完成必要的计算。最初确立的理论存在诸多细微差别,还提出了许多警告,但它们对投资者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冲击。它们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市场可以理解甚至可以控制,由此导致了人们的过度自信。它们还推广了多元化投资更安全的概念,这个概念鼓励人冒险,投资者蜂拥到了自己并不了解的新市场。反过来,这又进一步拉近了市场之间的联系。

道德风险

人们对20世纪30年代银行倒闭的记忆日渐模糊,银行找出了规避当时政府设下限制的途径,而且,政府最终也彻底取消了这些限制。银行变得规模更大了。政府对银行施以援手,让银行家们误以为自己陷入麻烦也能脱身,钱变得更"廉价"了。这引发了道德风险──认为冒不必要的风险是不受惩罚的。类似地,短期绩效可获得大笔奖金,长期亏损或长期业绩下滑不受处罚,这些做法都在鼓励基金经理和投资银行家去冒更大的短期风险,进一步加剧了过度自信的问题。

市场兴起,银行衰落

金融技术创新把从前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接触的资产变成了投资者不管置身何地只需鼠标一点就能下单买进卖出的可交易资产。新兴市场股票、货币、信贷和商品,从前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操作地盘。如今,它们全成了可以互换的金融资产,资金蜂拥而入,扩大了它们的市场,许多高风险资产同时暴涨,形成了同步泡沫。与此同时,原本专攻诸多此类领域的银行,却发现市场篡夺了自己的角色。它们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着手寻找新的事情来做,于是一步步地受到引诱,过度投机。

这些有害成分结合起来,使得美国次贷市场变得一塌糊涂,金融机构向毫无偿还能力的人放出贷款,接着又把这些贷款重新包装、分拆开来,这样一来,没人知道谁会在贷款拖欠时接下最后一棒,承担损失。人们对美国金融体系的信任感崩溃了,又因为市场彼此联系,全球金融也崩溃了。佛罗里达州的不良贷款,导致了全球的同步崩盘。

这里并不是要纠缠于次贷闹剧的细节。如今没人否认,复杂到了荒谬地步的金融工程(是它为金融危机奠定了基础)该悬崖勒马了。然而,要解决引发这场灾难的条件却十分棘手。它们仍然在那儿,并且涉及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有价值投资。处理这一层面的问题,会牵涉大量艰难的抉择。

首先,我认为我们需要制定规则,遏制最极端的行为。简单地说,我们必须把恐惧放回交易员和投资者心中,逼他们在投资的时候把钱当成自己的。投资行业的现行结构在鼓励甚至奖励从众行为,这种结构必须来一场彻底的重建。

市场是怎样崛起,把世界带到了这样一场同步的混乱当中呢?故事很有趣,也很长。许多主题互有交叠,我将按时间顺序对其逐一介绍。但读者朋友们要记住,泡沫根源于人的心理。它们必定会再度出现,但不见得非得像2007~2008年一样,在极短的时间里卷土重来,又在转瞬间一起破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726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算法导论26章答案 《可怕的市场周期:频繁的同步泡沫与同步崩溃》 第1章 导论》为网友静待另一片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