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文化景区门票 汾酒文化学(之十三)



     李般木 名重西陲

  ——李般木与汾酒文化

  《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一书中曾写到:“1949年6月下旬,西安军管会曾派西北长官公署参议杨干丞到武功联系……6月下旬,我兰州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罗杨实派李般木前往陕西,争取一一九军起义。7月中旬,李般木到达武功,正逢战役开始,战斗相当激烈,策动未果。李般木也随该部撤到天水。……7月下旬……解放军一兵团王震司令员通过李般木、康君实转递了致王治岐、蒋云台的信,用扶眉战役后的现实,教育和说服蒋云台。使其定下了弃暗投明的决心。”

  文中提到的李般木就是著名书法家李般木。

  李般木,原名李驾,字般木,甘肃省武山县人。生于1914年,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新疆书法家协会主席、顾问,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新疆昆仑诗社副社长、铁道报社总编。

  李般木先生自幼勤奋笃学,喜爱诗、书、画,深受老师厚爱。因父母早逝,家境贫寒,纸墨笔砚无所供给,承国文老师不断解囊相助,方能继续读书、练字且成绩卓越。后又追随汪剑平先生。汪剑平先生是当时陇南知名人士,并辗转于兰州、西安,后归天水。几十年间,日常磨墨拖纸、读书、作诗、写字,李老耳濡目染,颇受熏陶,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文人。

  李般木先生有丰厚的古诗词底韵,并滋养了他的书法艺术;他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也提升了诗词创作品味。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李般木先生的书法立足传统,追求碑与帖,古典精神与现代意识、技巧法度与文化内涵完美结合,笔法娴熟老到,苍劲挺拔,雄浑大气,沉稳刚健。他的书法作品参加了全国第一、二、三、四届书展,全国著名书法家邀请展,同时在天津黄崖关长城碑林、黄河碑林、翰墨碑林等几十处都有刻碑。毛主席纪念堂、周总理纪念堂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博物馆,国内、海外友人对他的作品多有收藏。出版有《李般木诗书画集》。

  李般木先生留给杏花村汾酒厂的作品,是他的一首自作诗:“清明细雨杏花村,美酒名篇迹可寻。每恨频年西域客,汾河万里系诗魂。”

  李伯实 一默如雷

  ——李伯实与汾酒文化

  画坛也如江湖。有的画家如神雕大侠郭靖、独臂大侠杨过、笑傲江湖令狐冲,声名显赫,独步天下;有的画家则如岳不群、左冷禅,处心积虑,不择手段,削尖脑袋往上爬,欲做画坛盟主,号令天下;而有的画家,则如少林武僧,身负绝世武功,却默默无闻,淡泊一生。李伯实当属后者。

  李伯实,又名秉诚,1924年生于北京,1943年入北京古物陈列所临摹古画,1947年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学习,同年入中国画研究会,1954年入荣宝斋古画摹制室。他幼年随吴镜汀、吴光宇先生学习山水、人物画。在人物、山水、花鸟画方面均有造诣,尤为突出的是婴戏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失现实主义的创新手法,“气韵生动”、“传笔有神”,具有独到之处。作品有(摹)宋?赵佶《雪江归棹图》藏故宫博物院,(摹)宋?赵龙眼《九歌图册》藏辽宁博物馆。曾出版过《百子图》画集。

  在李伯实的履历中,有两件事情名垂青史。一是临摹古画。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地临摹古画有两次。一次是1300年前的隋文帝时,把隋以前的一些名画,找人临摹。这种画叫做隋朝官本,流传到后世。一次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当时供职荣宝斋的国画大师董寿平组织的。1953年,董寿平提出要和隋朝官本一样,把最出名的、最要紧的古画临摹出来。这次大规模的临摹,共完成了100多幅传世名画的摹本,现在故宫陈列的就是临摹本。

  李伯实早在1943年开始,就在古物陈列所临摹古画。1954年,又被董寿平亲自选拨到荣宝斋,参加了这次有历史意义的临摹。由李伯实完成的摹本主要有:宋?赵佶《雪江归棹图》,藏故宫博物院;宋?赵龙眼《九歌图册》,藏辽宁博物馆。

  李伯实在国画方面的另一个成就,是关于百子图的创作。百子图,一般也叫作百子迎福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特定含义。由于百子图含有大或者无穷的意思,因此把祝福、恭贺的良好愿望发挥到了一种极至的状态。在礼仪之邦的中国,上到古代的皇帝、士大夫,下到普通文人、平民,都愿意在喜庆、甚至平常日子用上它,因为大家相信,愿望好的结果一定会好。李伯实所绘《百子图》,整幅画卷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气氛。以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孩童稚趣的心理和天真可爱的面貌。可以说,李伯实独辟蹊径,选择了一个很冷门的创作题材,并发挥到了极致,必为传世之作。

  李伯实为汾酒厂创作的作品为《浔阳送别图》,题材取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歌《琵琶行》。作品大气古雅,充分体现出先生在中国画传统方面的深厚功力。

  马 亚 当年小荷尖尖角

  ——马亚与汾酒文化

  在杏花村博物馆收藏的书画作品中,大部分是当时已经成名的书画家创作的。也有少数作品,作者当时才刚刚出道,没有什么名气。但现在已经成为书坛的风流人物。当代著名书法家马亚就是如此。

  马亚,1963年生,江苏徐州人。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自幼随父亲马奉信先生习书画,书法师从尉天池、潘良桢先生。作品曾获江苏省首届美术节银奖、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一等奖、全国首届大字书法展银奖、全国三、五届楹联书法展铜奖、2004年国际书画展日本国际博览会协会奖、荣登《书法》2005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 2006-2007徐州书画传媒创作大奖。作品曾入选国际书法展、全国五届书法展、第二、三、四、六、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展、世界华人书画展、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全国首届草书大展、首届国际草书大展、全国扇面书法展、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全国书法精品工程500人书展、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书展、中韩书法展、中韩书艺家协会交流展、韩中书艺动向展及60余次省、部级书法展;《书法》、《当代水墨》、《艺术品鉴》等作专题介绍;在《中国书法》、《艺术百家》、《美术与设计》、《文艺研究》、《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等发表作品、论文。作品收入《中国书法艺术大成》、《江苏书法选》、《江苏书法五十年》、《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集》等专集;出版有《21世纪当代艺术家——马亚书法作品》、《来自可染故乡的书画名家——马亚》、《怀素自叙帖》、《石门颂》等专著。

  马亚现为徐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篆刻家”。

  收藏在汾酒博物馆的马亚书法作品,创作于1987年,是一幅草书。尽管是刚出道的作品,但已初具规模。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先生曾这样评价马亚的书法:“其草书用笔果断劲健、沉着痛快,显现出一派阳刚大气。书法最可贵之处,就是在用笔、布白中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与精神,而马亚的作品总能给人一种苍坚跌宕之势和雄豪激越之情。其书体势峻险峭丽、幻变多姿;行气布白虚实分明、自然顺畅;通篇生机勃勃,颇具大家气度。”而从马亚的这幅作品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种大家气象。

  作品书写的内容是唐代诗人王涯的《春游曲》:“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赵梅生 赵家杏花村

  ——赵梅生与汾酒文化

  汾酒博物馆收藏有四幅以杏花村为题材的中国画代表作品:关山月的《清明诗意图》、吴冠中的《小小杏花村》、江文湛的《三春酌酒图》、赵梅生的《杜牧诗意图》,被称为“四家杏花村”。

  这四家中,只有赵梅生是无门无派的,没有师承渊源。岭南画派巨擘关山月笔下的杏花村,雍容、大气;吴冠中笔下的杏花村扑面而来的是他一贯的吴氏风格;江文湛的杏花村是剑走偏锋,从竹叶酒入手,闲适空灵;到了赵梅生笔下,画的风格充满现代气息,清新而有韵味,雄健而又犀利。这幅画是赵梅生1993年、时年68岁的作品,却好像出自青壮派之手,很有活力。

  赵梅生,1925年出生,山西闻喜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太原画院副院长。他生于贫寒,历经战乱,一波三折的人生阅历使梅生胸中自有风景。但他学画的际遇并不好,从师学艺的美妙时光,只持续了短短数年。赵先生幼年即醉心于四处涂鸦、剪刻皮影,引起了塾师赵耀庆的惊叹。老师找来带插图的图书,引导赵梅生临摹。不久,日寇入侵的战火燃起,赵梅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日子,做过劳工、进过纱厂。十六岁时赵梅生当上了一所难童学校的教师。一安定,他便欣喜地拈起画笔,教起孩子们美术来。墨香萦怀二十余载,从小学、中学到中专、师范,赵梅生在讲台上站得生了根;从素描、漫画到油画、水墨,他那灵动的画笔伸到了一个接一个崭新的领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赵梅生的画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但赵梅生发现自己的基本功与科班出身的相比还很差,于是发了狠:“一个科班读下来不是要四五年么?那好,我就用四十、五十年上一次“自修科班!”

  “太阳发光有聚光点,我的聚光点是什么呢?”赵梅生琢磨许久,找准了主攻方向——花鸟画。于是,在建国初期尚为温饱奔忙的人们眼中,赵梅生成了“有钱的护花使者”,时常留连于花间,还隔三差五地买回一大捧花。看多了,闻久了,赵梅生把花种到了心里——“现在,什么花是怎样吐芽、抽枝、结苞的,我闭起眼睛都看得清楚。”

 汾酒文化景区门票 汾酒文化学(之十三)
  以山西人老实巴交、下苦功夫、笨功夫的执着劲儿,赵梅生的自修科班一修就是50年。李可染说,对待中国画传统,“要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而赵梅生是以自然为师的,他对于大自然是“用最笨的功夫打进去,用最猛的心气打出来。”我国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鲁慕迅先生这样评价赵梅生:“老人家80多了,画的不老,不旧,不陈。他的画如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艺新、格齐、法异。赵先生这个年龄是画花鸟画最好的阶段,一个人的才气和功夫都到了一定的程度,到了非常自如的阶段,有厚度,有力度,更有味道和内在的美,赵先生称作新写意,我认为他将有一个艺术更加升华的晚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7623.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学人翻译 《中国的经济制度》中译版(之六)

中国的经济制度(十二之六)张五常著·译第六节:县制度的佃农分成中国的经济改革可分阶段看。第一阶段大约从一九八○到邓小平退休的一九九二。这阶段的发展,主要是从以前的等级排列权利转到以资产界定权利那边去,以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从经济角度看红党蓝党 从安排角度看经济缺环(之三)

还是回到土地使用的例子去吧。传统的经济分析,着重于土地,以农业为主,土地与劳力是两种主要的生产要素。古典学派着重于租值与工资的厘定,是收入分配与宏观经济的起点。到了新古典学派,有数学的协助,边际产出下降定律容易处理,资源使用有

博客营销经典谋略(之三):博客终端法

  导读:很多人所说的博客营销模式只能说是企业产品的市场切入模式,还要依托一些传统的营销资源来达到影响经销商和终端的渠道资源,因为诸多的渠道终端中的商业人员因工作原因是很少有博客的,否则是难以大幅度地影响、启动市场。  

声明:《汾酒文化景区门票 汾酒文化学(之十三)》为网友峩想要旳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