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思考,快与慢》 第一部分 系统1,系统2 第5章 你的直觉有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月亮绕着地球(公)转”,“鸡有4条腿”,在所有这些表述中,你在很短时间内便接收了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读过前面三个表述后,你很快就知道前两个是真实的,最后一个是错误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判断“鸡有3条腿”是错误的,明显要比“鸡有4条腿”更容易。你的联想机制对后一种表述作出判断的速度相对缓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后一句话让你想到许多动物都有4条腿这一事实,你可能还会想到超市通常也会销售4只一包的袋装鸡腿。系统2负责信息转换,它也许会提出问题(关于纽约的那个问题是否太简单了),也可能要核对“(公)转”这个词的意思。

 想想你最后一次参加驾驶考试的情形吧。你真的需要一张驾驶执照去开一辆载重3吨的车吗?或许你学习认真,连答案在哪一页的什么位置都记得,还知道答案的逻辑关系。但我搬到一个新的州后通过驾驶考试所用的方法跟这些丝毫不沾边儿。我只是快速地读了一遍交规,希望自己能交好运通过考试。我开车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还是知道一些交通法规的,但一旦遇到不知怎样回答的问题时,我只能靠认知放松来解决。如果某个答案看起来比较熟悉,我就猜测它可能就是正确答案。如果某个答案看起来比较生僻(或是非常极端),我便排除它。系统1让人产生熟悉感,系统2依靠系统1产生的这种熟悉感来作出正误判断。

 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思考,快与慢》 第一部分 系统1,系统2 第5章 你的直觉有
 我们还可从图5中得知,如果某个判断是基于认知放松或认知紧张作出的,那就一定会造成错觉。任何能使联想机制运行更轻松、更顺利的事物都会使我们心生偏见。想让人们相信谬误有个可靠的方法,那就是不断重复,因为人们很难对熟悉感和真相加以区别。权威机构和营销商都深谙这个事实。然而,心理学家发现,你不必完整地重复某件事情或某个想法,即使只说一部分,人们也可能相信你的话。经常看到 “鸡的体温”这个短语的人会更容易接受“鸡的体温是144华氏度”(或其他随便什么温度都无妨)这一说法。只要熟悉其中一个短语,就会觉得对整个陈述都很熟悉,也会因此对陈述内容信以为真。如果你记不清楚某个陈述的来源,也无法将其与自己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时你就别无选择,只能跟着认知放松的感觉走了。

 假设你需要写一则能让接收方相信的消息,当然,这则消息是真实的,但人们并不一定相信它是真的。此时,你完全可以利用认知放松来帮助自己,真相错觉的有关知识也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来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

 这些建议总的原则是,任何缓解认知紧张的做法都会对你有所帮助,所以,你首先应该让字迹更清晰。请比较下面两个陈述句:

 阿道夫·希特勒生于1892年。

 阿道夫·希特勒生于1887年。

 上述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希特勒生于1889年),但实验显示,第一句话更容易使人信服。其次,你的信息应该印刷在质量较好的纸上,并且文字和背景间的反差要达到极致。如果你使用彩色字体的话,亮蓝或大红的文字会比绿、黄、灰蓝等色调更容易让人相信文字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聪明睿智,那么说话时就言简意赅吧,能用简单句的时候就别用复杂句。在研究生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说的是很多教授眼中那些最令人难忘的词汇。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丹尼·奥本海默(Danny Oppenheimer)反驳了这些学生的说法。在一篇名为“不切实际地运用华丽辞藻的后果:使用长句毫无必要”的文章中,他指出用浮夸的语言来表达熟悉的概念是一种智商低下、可信度差的表现。

 除了应该保持消息简洁外,还应使其易于记忆。如果可以的话,将你的想法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人们会更容易相信你的话。在一个多次被引用的实验中,受试者阅读了许多他们并不熟悉的格言,例如:

 危难时,敌人团结。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另一些学生读到的格言版本则是没有什么韵脚的:

 危险团结敌人。

 再轻的击打也能放倒一棵大树。

 承认错误就相当于得救了一半。

 由上可见,押韵的格言比没有韵脚的格言显得更加深刻。

 求受试者通过两份经纪公司的报告去评估几家虚拟的土耳其公司的发展前景。每家公司都有两份相关报告,其中一份来自一家名字上口的经纪公司(比如 Artan),另一份则来自一个名字很拗口的经纪公司(比如 Taahhut)。两份报告有时会持不同意见。观测者能采取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两份报告进行综合评估,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相比名字拗口的经纪公司的报告,他们更相信名字上口的经纪公司的报告。记住,系统2是非常懒惰的,它不愿付出努力。如果可能的话,消息的接收方会离所有需要付出精力的事物远远的,包括名字复杂的信息源。

 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得意忘形。如果你的信息是明显荒谬的或是与接收方已知的事实相左,那么即使你把高质量的纸、鲜艳的颜色、押韵和简单的语言全都用上,也很难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做这些实验的心理学家并不认为其他人是愚蠢和容易骗的。他们认为,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受系统1所产生的印象指引,但我们通常不知道这些印象从何而来。你怎么知道某个陈述是否正确呢?如果信息富有逻辑性、与你所持的信念或偏好有联系,或是源自你信任和喜爱的信息源,你便会有认知放松之感。但问题在于,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导致你感到放松,包括字体的清晰度和优美的韵律,你无法轻易找到这些感觉的来源。这便是图5带给我们的信息:放松或紧张之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难以将它们理清。虽然这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人在备受鼓舞时,就能克服一些导致真理错觉的外在因素。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系统2都会采纳系统1的建议,并继续运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8288.html

更多阅读

高智商6大特征,你的宝宝有吗? 高智商的人的行为特征

高智商6大特征,你的宝宝有吗(图片来源:资料图)智力与智商智力又称智能,是指有目的地活动,合理地思考,能够有效率地处理环境的个人之综合的能力。它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素

不管与你的路有多苦 不管明天的路有多苦

不管与你的路有多苦最近特别喜欢听那英的歌,尤其是她98年的专辑《征服》,感觉整张专辑的基调就是难以名状的伤悲,每首歌都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像主打歌中唱到的:终於你找到一个方式分出了胜负输赢的代价是彼此粉身碎骨外表健康的你心里伤痕

声明:《思考快与慢读后感 《思考,快与慢》 第一部分 系统1,系统2 第5章 你的直觉有》为网友往昔似梦如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