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不是全部 《人山人海》 “追凶”不是全部



     去年,《人山人海》在威尼斯斩获最佳导演奖银狮奖。国内媒体和观众几乎是在一片茫然中记住了导演蔡尚君的名字,时隔将近一年,《人山人海》终于公映在即。导演蔡尚君和编剧顾小白、顾峥再回顾起写这个故事的过程,反而是当初细细密密地讨论了很多关于社会的“务虚”命题。在一个传奇的叙述之外,他们更希望观众能看出深层的意思来。农民故事和底层图景只是电影的第一个层面,主题也许也需要观众更“务虚”地想一想。

  当然,蔡尚君提到了“票房”:“我希望票房好,因为任何一点好都会超过我的预期。”

  从新闻原型到电影主角

  2008年,媒体纷纷报道贵州“五兄弟追凶”:因为警察没有及时抓捕杀害幺弟的凶手,几兄弟自发追凶最终将凶手押给了警察。新闻刚出来的时候,蔡尚君和顾小白就说过这个新闻可以改编电影。《红色康拜因》之后,蔡尚君开始捣鼓自己的第二部电影,编剧是老朋友顾小白和顾峥。一开始他们相中了一个城市里的底层故事,做小说改编电影。项目进行了半年左右,改编并不太好,加上其他原因,最终搁浅。这时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当时的那则新闻,决定重起炉灶做电影改编。

  在搜集到几乎所有的新闻报道和不停地聊剧本之后,编剧们还是决定去一趟新闻发生地—贵州六盘水。贵州原本就是一个相对偏远的省份,六盘水则是偏远的偏远。2009年夏天,蔡尚君、顾小白、顾峥三人到了六盘水的猴儿关乡,直接去找新闻里的“老三”代成富,采访了一个星期。去之前,他们三个做了将近 200 个问题,包括家庭构成、经济状况、人际关系、子女教育情况、周边村落的地貌等方面,蔡尚君形容是“类似人类学或是社会学的调查报告”。他们甚至还试图去到监狱里采访凶手,但没有成功。尽管很多隐秘的事情他们仍然无从知晓,但是至少探访解释了他们的许多疑问,也建立起对六盘水那个环境的质感把握。

  在没接触当事人的时候,几位创作人员像普通读者一样,更感兴趣的是故事的传奇性,经过七天的采访,他们发现事实并不像一般人想象或者新闻里呈现的那样。“五兄弟追凶”就夸张了,主要是老三代成富和老五代成军,而老三代成富也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农民形象。

  顾小白说:“一开始会觉得这个人是那种一根筋似的勇敢的人物。但是见到他之后会发现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对社会的了解比城市人都清楚。”所谓的“千里追凶”,当事人完成的方法就是悬赏。代家兄弟早就知道凶手是谁,就不断见凶手周边的人,跟他们说,如果你给我提供线索,我就给你一两万—在山里,这是一个不小的诱惑。最终抓到凶手那条关键线索也是他们花一万块钱买来的。

  蔡尚君这样形容人物原型老三:“他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入木三分,他是一个老江湖。这是一个奇迹,也就是这样的人能做到,因为他懂得民间的生活法则。”顾小白则进一步点出了“民间生活法则”的所在:“他对目前这种以利益为主的社会关系还是看得比较准的,他知道现代人需要什么。在找凶手的时候他也会有判断力,知道有些线索是来骗钱的,他是很聪明的一个人。”

 外表不是全部 《人山人海》 “追凶”不是全部
  对导演和编剧来说,更有启发的一个点是,老三是一个在外面闯荡过的人,他很多年前就外出打过工、开过车、跑长途看仓库,什么都干过,自己也做过小生意。最后回到家乡开过矿,出了事,把钱都赔光了。这种状态在蔡尚君眼中是个“失败者”:“他是一个生活的失败者。出来打工的人,都是为了有一个好生活,但凡能改变命运是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他回家开矿失败之后,就开了个‘摩的’拉点人过活,基本上就是偃旗息鼓、认命的一个人,知道也闯不太出来了,岁数也大了,自己也不是20多岁的小伙子,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这个人物就是当下最普通人群的一个代表,具有代表性的一员。”

  编剧们忽然想到,“追凶”这件事,对这样一个人来说,是一个重新出去看看的机会。“他原来在外面,10多年前在外面打拼过,所以他心中还是有很多希望和向往的,但是他的岁数和情况已经没有办法再出去了。弟弟被杀导致他有个机会可以再出去看看。就等于一个人陷入一种生活之中,不太自由了,所有人生都被确定了,突然有个机会他可以重新开始一下了。”顾峥这样描述这种心理。

  当然,这不一定是当事人的想法,但是编剧们决定把两兄弟合成一个人,变成陈建斌饰演的主角“老铁”,把他往自己总结出的心理方向推进。而现实故事中 “悬赏追凶”遭遇的各种传奇基本上被舍弃了。

  不止是“农村现实”

  在现实中,代家兄弟跑到柳州,抓回了犯人,却被指行为违法。媒体密集报道之后,贵州省公安厅说他们是“见义勇为”,要奖励他们5万元。蔡尚君他们去采访那会儿,代家兄弟抱怨还没拿到钱。

  而在电影中,男主角老铁一路追凶,最终来到了一个黑煤窑,黑煤窑里矿工暗无天日的境遇让他愤怒。在故意安排一个未成年矿工无法出工之后,老铁炸了黑煤窑。

  新闻原型确实经历过黑煤窑,他听说凶手可能在黑煤窑里就去找过,但是没有找到凶手却意外遇到家乡的一位长辈,因为在外打工没能出人头地所以没脸回去,这位长辈也诉说了自己在黑煤窑里非人的生活。这一段最终被发挥成了一个关键段落。

  编剧们选择“煤窑”,是因为故事需要一个极致的环境。最终完成故事结局写作的顾峥说:“我们对煤矿也不熟悉,但故事需要一个极致的环境,正好煤窑符合这个条件,大家都能相信。”

  《人山人海》让男主角骑着摩托车一路追凶,沿途经过的都是偏远地方、遇到的都是各色农民或者农民工,看见的都是他们的困境:重庆密集的民工工棚、陶虹饰演的底层女性面对旧情人和亲生儿子的无奈、内蒙古穷困的小旅馆、监狱一样的黑煤窑。这种设置一般会被认为是“现实主义”描绘。加上蔡尚君此前的作品《红色康拜因》就是将目光对准甘肃一个偏远的农村,有很多关于农民进城问题的展示,人们很容易认为编剧和导演在着力做“现实主义”,甚至有观众谓之曰“中国当代农村版《摩托车日记》”。但几位编剧都认为,这只是表象。

  顾峥和蔡尚君都没有农村生活经验,顾小白也只是有过县城生活而已。顾峥强调:“这种电影都是在谈我们对社会、世界的看法,都是借用这个东西。”顾小白则将“农村现实”这种理解称为“第一个层面”:“通过他的经历,展示中国当下,展示人们的生活困境和他们的命运,这是不会绕开的,但这只是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但是如果只讲一个阶层的事情,不如拍一个纪录片有力。我们当时想做的是对所有人内心的一个隐喻,不光是讲底层的。”

  顾小白提出一个命题:“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我身边,大多数人不会像他那么做的。这是这个电影想探讨的。”

  男主角老铁的“寻人之旅”被顾小白看成了“经历”和“给自己交代”的命题:“老铁在寻人的旅程中有遭遇,带给别人很多遭遇,有很多抉择。这里面我其实想讲一个人,尤其是在目前,不管是城市里还是乡村,不管是白领还是矿工,他会面对很多现实的压力,人性里失去了很多单纯的东西,我们生活了五年十年之后,做过好事做过坏事,最后怎么面对自己,怎么给自己一个交代?”

  做给愿意琢磨的观众看

  威尼斯获奖,对于几个主创来说都是意外惊喜。顾峥听说蔡尚君带着电影去威尼斯了,电话里跟他说的是:“参展已经很好了。”颁奖那天晚上他干脆没等结果,直接睡觉了。半夜一点顾小白打电话告诉他,获奖了。

  获奖是意外,这部电影最终走到公映这一步,也是让不少电影人都跟着高兴的结果。既然要公映了,就不可避免地有人要问票房的问题,蔡尚君直接回答:“我希望票房好,因为任何一点好都会超过我的预期。小芝麻榨大油这种情况更少,有奇迹很少。希望我这个电影能够找准与观众对应的口味。”他提到了同样在威尼斯获奖的《桃姐》在市场上的成功:“一般中国电影十年才出一个奇迹,我觉得《桃姐》就是个奇迹,做得非常好,我觉得也是一种信心吧,这样的电影还是有人看的,宣传和档期也很好。”

  《人山人海》的上映也想过档期的问题,要不要躲开强势对手,但蔡尚君琢磨琢磨就8月上了:“你要是害怕,哪一天都害怕,其实一半的人是自己把自己给吓住了,每天都有大片你没法躲,我觉得是听天由命的。”顾小白反而不是很在乎:“《红色康拜因》后来也公映了,最后跟没公映一样。票房什么的我没有考虑。”

  这部电影看似在讲底层,提出的命题却似乎都是给精英的,或者至少不是给底层的,有人说这是“排斥大众”,顾小白说:“所有有想法的小说电影,不能说它排斥普罗大众,但是是给一部分愿意琢磨的观众看的。三大电影节那些电影,大众喜欢吗?这部电影不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不是《蜘蛛侠》,不是那种定位。”

  《人山人海》筹备的时候经过了大量的讨论,从人物、主题,到最后电影的质感和样态,用顾小白的话说是“经过了无数次的论证”。不管观众最终能否接受,顾小白和顾峥都觉得对自己的工作可以有交代了。他们都提到“新意”这个共识。顾小白很自豪:“我们三个人没有像绝大多数国产电影那样—不管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轻而易举地就把这件事做了。虽然这部电影有不足,但很多方面是有冲击力和新意的。这是目前华语片比较缺的。”顾峥则把目标放得更高:“搞艺术创作都是一个比赛,跟同时代的人比,也是跟历史上所有作品比。想要赢或者有别的可能性,你要有新意,要有不一样的东西。”和《红色康拜因》不同,《人山人海》的三位主演都是明星:陈建斌、吴秀波、陶虹。三位演员人气都不差,陈建斌和吴秀波更是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红人,接下这样一部小成本且颇费周折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奔电影质量去的,陈建斌直接说接下这个电影“不考虑钱,也不考虑名”。

  争议“黑暗结局”

  蔡尚君、顾小白、顾峥,这“三人组”的工作方式主要就是聊天,一起聊出方向性的东西了,再由顾小白和顾峥分头执笔完成剧本。

  在《人山人海》的具体的人物和故事成型之前,三个人讨论了大量的“务虚”的东西:中国的现状、问题、历史……宏大的命题看似和剧本无关,但都在他们的讨论范围。最后虚的东西聊得差不多了,才开始着手做剧本。

  电影的结局里,老铁炸掉了暗无天日、给工人非人待遇的黑煤窑,这被很多人认为是“黑暗”的结局,也有人拿去套各种现实命题,诸如农民境遇、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的探讨。目前的国内公映版本中,矿工们最终被救出,老铁的生活有了新开始,看上去是“好人有好报”,但是“炸煤窑”这样的情节仍然给观众不小震撼。当时代周报记者用“结局寓意”、“主题何在”这个问题去问导演、编剧和主演的时候,也得到了各种“务虚”的回答。尽管“务虚”,也许虚中仍有“实意”。

  蔡尚君:提刀而上的能量

  你要说咱们叫一个《千里追凶》,是不是也可以呢?但是我觉得主旨还不是一个简单的追凶。追凶是一个表面上的,每个人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对应的一面,所以叫《人山人海》挺好的。改成《千里追凶》就没有美感了。《人山人海》首先是说人多,如山如海。二是人多就会势众。势是什么?就是能量,是激发增长出来的。势头在那儿,这个是引而不发的,这么多人后面的一种能量。《人山人海》后面有这样一群人汇聚成无数的势能,隐含在我们这个社会里。

  这部影片能打动国际评审团的优势在于,至少做到了提刀而上,提刀而上又人多势众有它的能量所在,这个能量也传达给评审团了。其次这也是电影节对年轻导演的鼓励,所以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电影和你想要表达的世界是藏不住的,这种能量是藏不住的,就像我看一个东西不完美,但是有很强的能量。比如说树长了一个大疤瘌,但并不影响树的美,你反而觉得这个疤瘌还挺可爱的。也许我们这个电影没那么成熟,有无数个疤瘌,但是你觉得这是我想看的疤瘌,正好对上口了。

  顾小白:愤怒的震慑

  最终老铁把黑矿炸掉了,但是他救了一个小孩,那个未成年的矿工。我觉得这代表希望和温暖。炸掉矿,这讲的是一种愤怒,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愤怒才是某种希望。这也是中国的一个现状,比如微博上,你可能看到特别恶的事件发生在底层,而那些所谓的意见领袖、成功人士呢?也有让人失望的时候。有的人和稀泥,说善恶不容易分清、没有对错,这更是一种沉沦。这样变成没有标准了,很暧昧的一种状态。

  这个结局其实挺理想主义的,像一声呐喊、一个炸雷一样,给出一个答案。这类似佛教里,观音、如来是慈祥的;怒目金刚的形象是恶的、鬼魅的,那是一种震慑力。后者的力量更适合当下状态,我们不是讲恶的力量,现在是缺乏震慑力的。我们想表达这样一种力量,它看上去是恶的,根上是善的。

  顾峥:机会的不公平

  现实里,追凶的人得到了不错的结果,抓到凶手也报仇了。他本来是个默默无名的农民,突然间还有很多人来采访他。还有很多人有一样的遭遇或者更惨,其实是得不到这个结果的。

  “老铁”的原型,他原来是充满希望的,他跑出去,幻想发财,他搞过一个矿,最后被迫关了还赔了好多钱,但是同时熬过来的人已经成了富翁。他在的那个城市没什么产业,主要就是矿藏,部分人因为这个发了大财。失败者却觉得自己过了这么多年,毫无机会了,人生就这样了。你要问我主题,我觉得可以从这里理解。很多人说“不公平”这个话题,但是机会的不公平才是真正的不公平:他没有机会了。

  陈建斌:结局是个救赎

  拍片子的时候,我发现我自己越来越熟悉这个人,就仿佛我回到老家,找到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儿时的玩伴,他们可能已经面目全非了。但当我们共同生活过之后,我发现,他还是原来那个他,你还是原来那个你,只是我们年龄不同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就越来越找到这个人物,我觉得他内心里面是有一丝怜悯的,哪怕只有一丝,这丝怜悯让他可以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头野兽。结局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就是觉得他需要一个救赎,这个救赎必须要通过一个方式表现出来。这个结尾非常好,我们一致觉得这个结尾非常震撼,并且这个结尾挽救了这个角色,让他免于滑向永远黑暗的地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856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人山人海》非典型中国农民群像:如畸人畸世,

没见过的白,没见过的黑,痛感这个年代、现实社会、一片国土下真实存在着的这不太为人知晓的一面!年青一代眼中看到的金碧辉煌的皇朝和这里一天一地哦!——孰真孰假?沙发,谢分享!原文地址:《人山人海》非典型中国农民群像:如畸人畸世,如长歌当

转载 《人山人海》如畸人畸世,如长歌当哭 长歌当哭鲍宜龙

原文地址:《人山人海》如畸人畸世,如长歌当哭作者:吴秀波这部电影农民是主角,印象中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大概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老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是新闻联播里领导陪着吃顿饺子搓着手很局促的笑着。是保守的和古道热肠的,眼睛里应

雄伟的井冈山,唯美的《井冈山》 黄文忠 雄伟的井冈山歌谱

雄伟的井冈山,唯美的《井冈山》文/黄文忠  有一种歌声,它不仅刻录在光盘里,更是回荡在观众心里头,每个音符都叫人动情。  有一种艺术,它不是大腕亲自表演,而是农夫市民担纲演出,每个细节都让人点赞。  有一种历史,它不是躺在教科书里,而

声明:《外表不是全部 《人山人海》 “追凶”不是全部》为网友西红柿小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