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海外版区别 中国客走向海外买奶粉

 走向共和海外版区别 中国客走向海外买奶粉


    尽管因为招架不住内地同胞的扫货,香港、澳门的商家推行洋奶粉限购,早就是不足称奇的旧闻。但得知美国一些实体以及网络商场,也以同样的原因限购奶粉,还就不由得让人感到一丝意外。毕竟,相较于远隔重洋、幅员辽阔的新大陆,港澳只能算是举步即至的弹丸之地,显然不是同一数量级。这一则源自美国的消息称,目前,许多在美华人成了中国大陆亲友购买奶粉的重要源头。华人代购团批量采购奶粉,甚至瞬间扫空超市货架,为此,几家大卖场和网络商城,不得不推出5至12盒的限购令。同时该消息也称,商家解释说限购措施旨在保障其他顾客公平购买的权利,并非针对华人代购者;其次,这只是数家商场的自发行为,非政府行政命令,而且限购措施并不严格,而是大有空子可钻。比如,想突破限购数量,只要分批在不同的收银台付费即可。

  这虽然是一份影响力有限的境外中文报纸刊发的消息,而且仅例举出了两三个有奶粉限购举措的商家,显见只反映了大洋彼岸奶粉市场的小苗头而非大动向。但却真切地折射了太平洋此岸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针对深陷行业信任危机的中国奶业的又一记当头棒喝。在三聚氰胺毒奶事件余波未了,国产奶业巨头最近相继爆出丑闻的背景之下,这则消息的针对性一目了然,其新闻价值因此得以升级、社会价值也得以凸显。

  进一步探讨这些商家的限购措施,无疑对反思和解决国内食品安全困境大有裨益。按照商业常识,没有商家不希望自己经营的产品畅销,奶粉自然也不例外,所以限购之举就有违常理,显得异乎寻常。不过,将这几家美国商场的奶粉限购举措,称之为“限购令”未免有解读过度之嫌,纯属中国式表述。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商家所谓的限购如果不是促销噱头,就难免自伤,其中必有不得已而为之的隐衷。事实上,奶粉限购措施看起来至少有两点与“令”相去甚远:一是充满疑虑,似乎不能理解华人代购团这种舍近求远、蚂蚁搬家的购买行为,故而限购并不彻底,也无实际效果;二是小心翼翼,很注意限购措施的政治正确性,确保不损商誉,故而声明限购只是为了购买公平,而非歧视华人代购团。换言之,限购措施是商家面对反常的奶粉畅销现象,手足无措仓促应对的结果。充其量不过是香港、澳门奶粉限购的怪异现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一个克隆体或者镜像罢了。

  既然美国的奶粉限购现象是一种折射,一个镜像,自然就有透过现象探究本质和真相,返回克隆母体的必要。回观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现状,具体到问题频发、沉疴至今不愈的国产奶业,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在美华人代购团身后的那一群数量庞大的国内亲友,显然没有一个愿意像中国乳业协会某领导一样,愿意将自己的后代作为赌注押上,宣称“我的孙子喝的就是国产奶”。乳业协会的这位首脑称,“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是世界上最严的标准之一”。却不肯解释高标准和大头婴儿、结石幼儿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国人大量采购境外奶粉、不信任国产奶业的信息似乎一无所知,更对中国牛奶新国标在奶企操纵下大踏步倒退闭口不提。

  事实上,境外代购并不完全保险,其中不仅也有食品安全隐患,还有商路遥远环节繁琐导致的额外风险,只是在他们看来,境外采购的风险隐患相较于食用国产奶风险,微不足道而已。至此,不带奶粉境外代购实属被逼无奈的境况活灵活现,而且美国所谓的奶粉限购令,也不过是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的余波而已。追根溯源,就不难察觉,乳业之所以深陷食品安全泥潭难以自拔,无非是它在某权威人士口中的“世界上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最大”、行业领袖声称的产品“标准最严”的地方,而监管部门不断收获容忍乃至姑息甚至纵容的必然结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8742.html

更多阅读

1949年后的中国文学在海外:无法摆脱的翻译难题与政治意味

     无论是国内高调宣布签下莫言全部版权的“经典博维”—这家出版公司早年因资金问题未能及时出版莫言作品,却遇到了一个绝佳的时机—还是已经出版了莫言系列作品的上海文艺出版社,都开始抓住时机大肆宣传诺奖新得主的作品,并希

陈序:中国股票又值得买了

中国股票不冷不热了这么多月,是时候检讨应该继续空仓、轻仓持有,还是加力买入了。 虽然中国股票一般不买中国经济的账,但经济基本面还是提示了政策走向和资金流向。这是中国股市必须仰仗的。表面上看,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高盛预计20

声明:《走向共和海外版区别 中国客走向海外买奶粉》为网友屌丝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