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方式 财政救企业的正确方式



     近日江西省新余市政府准备用财政资金为亚洲最大的光伏企业赛维的债务进行兜底,其中一笔5个亿的信托贷款甚至已经得到财政资金的支付。此救助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且呼声近乎一边倒地认为,动用纳税人纳税形成的财政资金去救助一家企业于理很不合,于法似无据,不仅会产生极大的财政负担,还会对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正当性产生不良影响—尤其赛维还是一家民营资本控股的在美国上市的企业。

  实际上,政府不能干预市场,财政资金不能用于具体的某一个企业并非绝对。经济周期来临,经济形势不好,那些支柱性的企业遇到了经营困难,这些困难单靠企业自身很难克服,政府动用资源帮助企业克服暂时的困难,并非市场经济完全不允许的,而是世界普遍的行为,是包括美国这样成熟的市场都存在的政府行为—尽管从来不乏争议,但也经常可以看到有积极效果的例子。可以用“国进及时,国退恰当”来总结。

  2009年4月30日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宣布破产,由美国政府和意大利汽车公司菲亚特接管,这是一项当时饱受争议的援助计划。当年美国政府计划是否向克莱斯勒注资时,《华尔街日报》的民意调查显示接近85%的投票者反对政府兜底克莱斯勒。有读者表示:“让他们破产好了。既然他们这些年来一直生产一些蹩脚的高油耗车,那就让市场来决定(他们的命运)好了。”

  但援助克莱斯勒的计划仍然按照国会的议案进行了,在长达2年的救助计划之中,美国政府一共投资了125亿美元的现金(基本是以股债组合的方式进行操作),获得了9.8%的股权。2011年6月美国政府将剩余的6%的股份转让给菲亚特后,宣布全面退出,美国财政部获得了大约5.6亿美元的收益。就在美国政府宣布退出克莱斯勒救助计划当日,奥巴马就在克莱斯勒CEO陪同下参观了一家位于俄亥俄州的克莱斯勒汽车组装厂,美国媒体说奥巴马此次中西部之行极力吹捧美国汽车行业的复苏,以此证明救助计划的成功。

  但这样的救助计划在中国也许比较难以实施,这不必说破产保护法这样的有助于深陷困境之中的法律制度,中国还显得相对薄弱,就是美国国有资本的一进一退的交易,中国各级政府包括此刻已经援手的新余市政府恐怕都难以做到。因为在这项救助计划之中,美国政府完全是资本家利益的代言人,美国汽车业在2011年全面复苏的好处竟然只给了企业,还是外国的企业获取,而不让民选政府从复苏之中获得起码的经济利益。而按中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政治账和经济账并行的计算方式,是真看不懂美国政府行业困难时介入,行业复苏时为什么要退出?

  这可以计算一笔简单的账。

  美国财政资金基本都是以发行国债方式募集的,虽然各种期限的债券票息不同,一般而言国债的利率水准是以十年期为基准计算资金成本的,救助克莱斯勒的两年里,美国政府支付的125亿美元的资金成本不低于5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忙活两年实际只获得了0.6亿美国的净收入,资本回报率大约是0.4%。这个回报率之低下,还没有考虑到为了将这些资金能够花到克莱斯勒的身上,还要支付大量的审计费、评估费、律师费、尽职调查报告费和其他专项行政开支(比如专家论证、国会辩论等等)。若是细算,美国政府在这项账面盈利的投资里,从国家预算的整体角度很可能是亏损的—要知道美国咨询费和人工费是全球最高的,在一项高达125亿美元的投资里,6000万美元是不经花的(美国IPO募集125亿美元的资金,差不多要支付3%左右的各种中介费达亿元以上)。更不用说和实际继续拥有克莱斯勒股权可能获得的利润相提并论了,因为继续持有股份的获利空间巨大是显然的。

  首先假如克莱斯勒重新IPO上市,即使按照目前通用汽车6倍的市盈率计算,美国政府持有的股权届时减持的投资回报翻倍不成问题。假如这事情发生在中国,从投资受益的角度,美国政府就必须解释它为什么不等到上市后再顺理成章地在二级市场减持?这会子把股份转让给外国公司菲亚特不是利益输送是什么?是哪一位政府高官和菲亚特有极其密切的私交?财政部长盖纳特能解释吗?但可惜的是美国媒体那么喜欢这样的热闹,却听不见多少怀疑的声音?

  而这账还远未算完。2011年美国汽车业风生水起,三大巨头的销售量重新占据市场前三。克莱斯勒一季度净利润为1.16美元,是2006年来最好的水平。因为它尚未重新上市没有公开相关数据。我们按通用汽车的今年一季度股本回报率47.16%的一半来计算,美国政府假如不退出,资本回报率也将超过0.4%的50倍。里里外外美国政府如何解释它此刻的退出的确是个难题。这要是发生在中国,国有资产贱卖论的帽子,无论如何都是要奥巴马政府戴上的。可是传统上比中国更害怕民调的美国总统好像一点担心都没有,相反奥巴马在各种场合都对能够成功退出救助计划而欣喜。对比克莱斯勒的救助计划,还没有开始大规模救助,还只停留在一笔欠款兜底的赛维事件,我们到底应该思考的是什么呢?是困难时需要政府进,还是经济好时就需要政府退出?要回答清楚,恐怕不太容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9174.html

更多阅读

科技创新优秀企业 优秀企业的创新

      我们根据过去IBM全球CEO调研分析结果以及实际经验而总结的观点是:创新远未消亡。相反,那些利用产品、运营和业务模式创新在竞争中真正脱颖而出的优秀企业,创新势头强劲。生成、控制和利用创新的能力会成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

声明:《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方式 财政救企业的正确方式》为网友记住爱要深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