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创立表演工作坊,台湾著名演员李立群接受专访:“林怀民的作品



     7月20日,李立群身着一件T恤套长衫、一条绣着红色小樱桃的大短裤,出现在广州“方所”书店:是为新书《李立群的人生风景》而来。衣着随意,态度大方,端杯水,李立群往台上一站:“今天讲座的题目叫《这一夜,我们和李立群说相声》,但主要是,我们一起聊天。”台下数百观众,放眼望去大半是年轻的戏剧爱好者,提出或当下的戏剧问题,或具体的表演问题,热切地把李立群围住。李立群像是把讲座当做了相声,讲起话来或走或立或蹲马步叉腰,就是不往凳子上坐。谈到什么问题,非把台下的粉丝们逗笑了不可的。

  一开篇就是自嘲:“今天在下写了一本书,台湾版叫《一个演员的库藏记忆》,内地出版的时候有人跟我建议说叫《李立群的人生风景》。”李立群的表情看上去很无奈,“‘人生风景’我觉得也不错,有点浪漫,但其实并不浪漫。”(还没人笑),“你不觉得这本书的名字起得不浪漫吗?我觉得《库藏记忆》比较老实。”……台下笑声一片。

  作为台湾著名舞台剧、相声演员、影视演员,著名剧团表演工作坊的创立人之一,李立群从1995年离开表演工作坊来到大陆拍摄电视剧迄今,演出2000余集。数十年来,舞台剧演出40余出,900余场。戏约这么多,却鲜有媒体问他近期电视剧的工作,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他现在和当年的舞台剧。

  李立群大学念的是航海专业。毕业前夕,李立群接触到中国青年剧团,对话剧产生浓厚的兴趣,遂加入该团。退伍后演出舞台剧《一口箱子》。后来参加华视演员训练班,因为得到邓育昆与陆广浩的赏识,从此进入电视圈。1981年以《卿须怜我我怜卿》获得金钟奖最佳男主角。按李立群的说法:“我不小心,一出道就红了,我用的是本名,连艺名都没来得及取。”

  演艺工作之余,李立群仍然喜爱剧场演出,在兰陵剧坊认识了赖声川;当时他与李国修正在构思一个相声演出,两人邀请赖声川加入,创办表演工作坊。表演工作坊成立之初,赖声川还在上课,每天下午放学后往李立群家里奔,三人经常埋头创作到深夜。通常是李立群头一天想到什么,第二天讲给他们听,听的人哈哈大笑就算成了。要是他们觉得不好笑,李立群就继续想,直到想到他们能笑为止。

  “那时候我们说学逗唱什么都不会,我们的老师就是几十卷相声带子,我们专心地听,仔细地、自以为是地去解剖里面的喜剧规则。”当时他们偶然间听到魏龙豪的一次演讲,觉得很受启发,回来后给自己的相声创作定了几条规矩:第一,不能有任何一句话让别人听出来我们是抄袭的,第二,一定要想办法在一分钟之内让别人笑,如果一分钟内没有人笑,这段绝对不能用—这是表演工作坊的创作主旨,当时他们并没有理会“说学逗唱”等规则,就埋头做自己的事。

  三个人在李立群家折腾了3个多月,弄出来这部《那一夜,我们说相声》。1985年,表演工作坊推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以全新的相声风格,得到全国观众的观迎,也确立了表演工作坊的地位。第二年,表演工作坊推出《暗恋桃花源》,获选为中国话剧百年十大名著之一。而李立群在戏中饰演的老陶,也成为他演艺生涯中不可磨灭的角色。

  “在《那一夜》的时候,是我跟李国修的影子最多,到了《这一夜》的时候,就是我跟金士杰的影子多。”1989年,李立群与金士杰共同演出《这一夜,谁来说相声》。此后,李立群又演出单口相声《台湾怪谭》,创立了全新风格的相声表演方式。

  表演工作坊创立的第11年,赖声川接下超级电视台的电视剧合约,李立群因为反对这种过于商业化与太过快速、表面的表演方式离开表演工作坊,来到大陆拍摄电视剧。大陆拍摄的17年,是沉默的、孤独的,李立群始终认为:“回味得最多的是在表演工作坊的那11年,那时每天的生活就是排戏之后回家,然后演戏再回家,所有的应酬交给赖声川,不断创作出表演工作坊还不错的戏,那段时间是幸福的。”

  直至2011年壹戏剧大赏,李立群终于与赖声川再相见—自离开表演工作坊时隔16年,还没走到昔日伙伴跟前,李立群眼眶已经湿了。和赖声川的故事讲至此,李立群自嘲般地对记者说,“当我拉着李国修的手感慨万千地朝赖声川走去,本来就快哭了,中途遇见剧院的领导打声招呼,我这才收住了眼泪。”在那次的照片中,重新定格了昔日表演工作坊的三人离散多年之后的笑容。

  “让观众看到你的百孔千疮”

  时代周报:你一直片约很多。

  李立群:我不选戏和不挑戏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的,不是因为现在不得已来大陆混口饭吃,主旋律又不能接,因为主旋律不让台湾和国外的演员演,一直到这两年我才演了《创业年代》,还有《娘要嫁人》,蒋雯丽演的大戏,如果不放开这些戏我们是演不到的,但是除了主旋律的剧之外,剩下的剧很少,所以我们更不能挑、不能等。但是我真正不挑戏不等戏的原因是因为我个人的诠释,我很年轻的时候就这样想了,所以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好选的。

  时代周报:戏也有好坏之分。

  李立群:但是有的时候也要选的,一起来了两个戏,这个给的钱多,那个给的钱少,但是钱少的剧本非常好,甚至好到可以不计较钱,那就少赚一点去接一个好戏吧。演好戏有一个好处,就是你的百孔千疮会比较少让观众看到,观众也舒服一点。可是有的时候让观众看到你的百孔千疮也是应该的。我觉得一个演员不要太藏着掖着,太藏着掖着到最后反而是没本事。

  时代周报:你曾经说过大陆的电视剧发展是比较滞缓的,主动性不够,现在还这么觉得吗?

  李立群:大陆的电视剧当然是受环境影响,没有什么好谈的。孔子说君子可欺而不可罔,你可以骗我,但是不能让我被骗了还要装作不知道。

  “林怀民的作品,我看不到诚恳”

  时代周报:你曾说过很喜欢《海上钢琴师》,有没有想过以后也接一部这样的戏?

  李立群:十年以前想过,现在再也没有这个幻想。

  十年以前我在想,我演了这么多年戏,也是一个工匠,像砍柴的,也像送报的,干了这么久了,我才50岁不到,要不要期待一个电影,将来能够杀到国际影展去。但是现在再也不这样想了,而且再也不上当了。

  时代周报:万一有这样一个机会摆在你眼前呢?

  李立群:现在想都不去想。以前还会想,还会想我演给你们看看,现在反而规规矩矩地演电视剧。最近我推掉一个台湾艺大的学生导演的戏,题材很棒,剧本还不够好—我心想如果我去了就完了,我要一边当莎士比亚,一边当演员,一定会很累,六天一定拍不完。我当然关心台湾本土的导演,但是要关心就要从很早关心,如果当他已经成为魏德圣的时候就不要去关心了,他就是他了。

  时代周报:现在台湾的导演有对你提出过邀约吗?比如像魏德圣这样的?

  李立群:没有,连侯孝贤那些也很少,我跟孝贤关系很好。有一段时间他们都没有戏拍,我们常常在台北射箭场碰面,没事的时候大家就在那里喝啤酒、聊天、射箭。后来当大家都有电影拍,忙起来之后,就动辄两三年不见,只拍过杨德昌的电影,拍过张翼的电影。

  时代周报:那你觉得侯孝贤为什么没找你演?

  李立群:他们不用我是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孝贤的电影里面不需要我这样的角色,要不然就是觉得没有安全感,因为我们已经演了这么多年戏,有一套主观的习惯,他如果要用的话要怎么扳过来,他可能不愿意花这些沟通的时间,但是就很可惜了,其实我很愿意沟通,我敢赤裸裸地颠覆自己,我在电视上颠覆过自己很多次了。

  时代周报:什么样的颠覆?

  李立群:我演《春光灿烂猪八戒》,已经把它当成一个很烂的漫画在演,我演《绝代双骄》的时候把它当成卡通来演。一个演员敢这样演,就代表能够丢掉以往的自己,这就是颠覆。但是说起来简单,没有几个人敢这样演,我就这样演,又不赔钱,也许导演可能会赔钱。(笑)这样演过之后才知道把过去的自己丢掉之后,才能知道不孤独或者孤独的感觉到了什么地步,才能再走下一步。

  时代周报:我觉得你挺有艺德的,每年都回台湾拍舞台剧,其实舞台剧也没有什么钱赚吧?

 曾创立表演工作坊,台湾著名演员李立群接受专访:“林怀民的作品
  李立群:我演舞台剧的原因不是为了艺德,我是为了把一年多来在电视剧上消耗殆尽的表演能力,透过舞台剧的表演方法再找回一点。很多老演员说演舞台剧是很过瘾的事情,但是我演了上千场舞台剧从来没有感觉到过瘾,我们完全不是为了过瘾才去演舞台剧。

  时代周报:你当然也看过“云门舞集”的作品?

  李立群:很早就看过了,但是不要问我这个,我对它没有太多好意见,我不像一般的台湾人。

  时代周报:你是不喜欢那种表现手法是吗?

  李立群:不谈,我不想伤害别人,我觉得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林怀民所有创作出来的作品,我看不到诚恳,这是最可怕的问题,这是我自己的见解。但是你不可否认,它是台湾早期文艺界的盛世,使台湾的文艺界从荒凉变得不太荒凉,也许他是无心插柳,但是总而言之它很重要。

  赖声川的舞台“越来越电视化”

  时代周报:赖声川现在导演的剧,都有不少影视明星来演绎。

  李立群:我不敢看,他每次推荐我去看我都推托掉了,我看不下去。但是我们又是老朋友,真的患难过,精神内在互相换过帖的,只是没有拜把而已,我们一辈子就算分家都没有脸红过,就不好意思说。只是说他的舞台好像越来越电视化了,有一点这个味道。

  时代周报:相比你们一起创作的时候很不一样了?

  李立群:赖声川、李国修和我,我们三个人当年真的是患难与共。我们这一辈子演了很多不值得一提的戏,而那时创作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却让很多人津津乐道。在这个戏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两个都没有赖声川重要,赖声川可以跟其他两个人做出来一个东西,但不见得比我们好,因为集体创作直接取决于参与演员的创造能力,这也是莎士比亚前期跟后期剧本差那么多一个可能的原因。我想,赖声川前半段跟后半段的东西怎么会差这么多,因为他的演员换了,他主要发展的演员换了一批,所以东西出来就完全不同了。就像我们离开了表演工作坊,现在的东西就完全不同了。

  时代周报:能不能评价一下表演工作坊这些年来的发展?

  李立群:它曾是我一手创立的,我不忍心去批评它。我当然希望它峰回路转,改头换面。哎呀,(笑)说漏嘴了,说希望它“改头换面”也是一种批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9211.html

更多阅读

言出必行,人无信不立 言出必行 行之必果

言出必行,人无信不立孔子曾经多次谈到诚信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丧失了做人的起码的资格,是不能在社会中立足的。信字,在字形结构上从“人”从“言”,讲的是言谈的诚实性,言由心出,表里一致。信字原本讲的是人在

声明:《曾创立表演工作坊,台湾著名演员李立群接受专访:“林怀民的作品》为网友颜值区总司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