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长征精神 “两种精神”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阐释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1]。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配和领导下,我国在经历了外国势力在政治,经济,甚至战争上的强势打压和肆意剥削以及无情侵略的情况下,我们奋起反抗,驱逐侵略者,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民族精神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民族自强的历程体现了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指引下、凝聚下所散发出的强劲力量。由此可见,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在任何时代、任何时期都是需要继承和弘扬的,高校承担着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在高校文化的传承创新中融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教育可谓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然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以便更好的促进高校文化在传承创新“两种精神”中发挥更大作用,具体体现在:

  在当今各国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相互影响冲突中,如何建设既具有特色又符合当今时代标准的高校文化,以及如何在众多文化中选取有用之处弥补和完善现存文化的不足,我们就应当秉承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历史标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把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以此为导向,不断引领新时代的爱国青年为实现伟大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民族精神是高校文化建设完善的导向。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是一种价值的标杆,在关键时刻它可以引领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与自强,在和平时期它可以引导我们以诚实守信、脚踏实地的作风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主动抵制金钱至上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之风的侵蚀。社会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高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价值引领中必须有所建树、有所动作,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深入的引入到高校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民族精神是高校文化建设完善的价值标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来建设和完善的高校文化可加强高校师生的爱国情结,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激励他们努力工作和学习,以此来报效祖国,从而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任务重担——民族精神是高校文化建设完善的最终追求。

 传承长征精神 “两种精神”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2.时代精神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社会中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它包含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它还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方向,并且引领这个时代的潮流,是一个时代综合面貌的体现和反应。

  所谓改革创新就是改掉旧的、不合理的、开创新的事物。我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之所以能够血脉不断,文明不衰,生机勃发,同时又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并且能够在改革开放的30年来,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能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原因就是在于我国通过这30年来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既不同与外国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并在此基础之上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社会结构调整、民生、医疗、卫生,教育等问题实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富裕和谐生活。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首次把改革创新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可以看出在时代精神的价值体系当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只有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才能实现跨越,跨越,再跨越。

  同样在如今日益发展的时代中,高校文化也应追随时代潮流,跟随时代节拍,吸取新的文化,谋求不断创新,努力完善自我,决不能墨守陈规,不求变化,否则就只会导致落后,毫无新意。因此,毫无疑问如果以这样的文化来对高校师生进行教育和宣扬,只会使得他们眼光短浅,思想落后,并不能吸收先进文化,对于他们个人发展都十分不利,乃至毕业后进入社会都没好处,因为一个不具有时代、先锋文化底蕴的人,思想必然是保守和停滞不前的,并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快节奏的变化,就如同井底之蛙,势必会被社会淘汰,由此可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建设和完善高校文化时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主要在于:

  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能够促使高校文化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尤其是理念上的转变,从而能够促进高校文化建设进行不断的自我审查,在吸收、消化的同时去除落后观念,填充新鲜的文化理念和提高文化建设的思维纬度,不断适应时代所赋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时代精神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生命线。

  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能够促使高校文化形成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在氛围的影响下,高校文化建设才能顺利的开展并取得如期的效果,大背景、大氛围能够不断激发高校师生,使他们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谋求发展和精于自我的提高。这种时代的潮流激励作用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强心剂。

  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能够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在方式、方法、主攻方向上更加坚定,在方式上就是要求高校在传承中创新文化,在创新中传承文化;在方法和主攻方向上要求高校要善于寻求变化、善于寻找时代的精神特点,把弘扬创新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代精神是高校在传承创新文化建设中的试验场。

  “两种精神”是民族智慧和时代发展的结晶,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应该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中轴线,既要培养爱国的有德之人,又要培养有才的创新之人。两种精神完美结合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用之人。高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高校文化建设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从高校自身角度出发来推动和践行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9676.html

更多阅读

艺术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陶瓷艺术品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层次已从原来的形式美感转向现在的文化意识。从过去的为装饰而装饰提高到对室内设计的艺术风格、民族文化特色的追求以及意境的创造。艺术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具有不可

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和作用 共青团性质是什么

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和作用一、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性质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党组织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高校团员青年根本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是高校团员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

声明:《传承长征精神 “两种精神”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网友二源未来的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