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 免费模式 共生崛起 构建产业发展模式



     ——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峰会纪实

  5月28日,以“共建名酒产区,同塑世界品牌”为主题的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峰会在酒城泸州隆重举行。此次峰会由四川省工商局、四川省社科院、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泸州市工商局承办、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郎酒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协办,云集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中国白酒金三角,是2008年由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白酒产业战略构想,其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国酒文化,打造中国的“波尔多”国际品牌,让川酒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四川绵竹市和黔北的泸(州)—宜(宾)—仁(怀)拥有集气候、水源、土壤“三位一体”的天然生态环境,为酿制纯正优质白酒提供了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环境。当前规划的“中国白酒金三角”位于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生态区,核心区位于最佳酿酒纬度带的长江(宜宾-泸州)、岷江(宜宾段)、赤水河流域,孕育了“泸州老窖”等诸多中国著名的白酒品牌。

  白酒酿造是微生物运动过程,其质量与温度、湿度、海拔、土壤、空气等有密切关系。而这些就是地理资源,是无法搬走的,具有不可复制性。而且,白酒每一种香型有一典型的代表,每一种酒和产地、气候带、水源、土壤关系很密切,还有勾兑技术、包装、宣传、秘方这些因素,所以一种酒的产量和销量好,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

  显而易见,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形成,是基于全球酿酒产业发展模式的先进经验,白酒生态酿造的独特优势,以及地理相连、生态环境相似的天赋异禀,因此成为白酒产业区域发展模式的垂范和标杆,给予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和启迪。

  正如一位与会嘉宾与《东方酒业》交流所得:中国白酒金三角,以国内视度看,它了无价值,但以国际市场视野看,它却意义非凡;在当下看,它了无意义,但从未来看,它不可限量。这不仅因为它是基于生态酿酒基本理念而构建,区域内的企业可以凭借产区品牌走向国际,不断放大产业规模,更因为它以生态酿酒的产业特性为基础,构建了“品牌→企业→区域”一体化的产业共生发展模式,将生态酿酒的特性和功能进一步放大,构建了全新的生态化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

  然而一个传统的民族产业走向国际,道路之曲折、坎坷、漫长,不仅需要产业主体——企业、协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需要政府的鼓励与扶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精英人士群策群力,对于中国白酒金三角这一区域共生产业发展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从这一角度讲,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峰会的召开,对于白酒生态酿造理念的突破和发展。

  因此,《东方酒业》尽量撷取会议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头号支柱产业

  泸州市市长刘强:在去年11月份召开的泸州市第七次党代会把泸州市未来5年发展确定为“156战略”。1即一大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5即“五个”翻番:全市生产总值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番,固定资产投资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6即六个战略重点: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构建大枢纽,繁荣大文化,推进大开放,改善大民生。总之,我们要把泸州建成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长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川黔滇渝结合部区域城市。而这一切又与白酒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泸州既是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著名的白酒生产基地,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2011年,泸州市白酒产量115万千升,销售收入达467亿元,利税总额115亿元。在发展白酒产业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塑造,坚持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的基本方向。白酒行业前四强企业中,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和酱香典范“郎酒”均在泸州。泸州白酒行业中,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3个,四川省知名商标28个,四川省名牌产品22个。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也提前两年迈入百亿元行列,并成为国家级信息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我们以酒为引领,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名酒名园名镇名村,全力打造千亿白酒产业,力争2015年全市白酒产业销售收入突破一千亿元。

  莫让一颗老鼠屎打坏一锅汤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张玉敏教授:商标在市场运营中非常重要,它是企业商品质量的担保,也是企业信誉的载体。而企业的产品质量、商业信誉和服务态度,最终集中在两项:一是商标,一是商号。

  中国白酒金三角是一个地域品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必须注重品牌打造,必须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地域品牌的特性——集体性,它的优势在于溢出效应和带动效应,只要这个品牌叫得响,区域内的企业都会跟着沾光,都会共享这个地域品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但它也有弱点,一旦某家企业除了质量问题,必将殃及企业,导致一颗老鼠屎打坏一锅汤。

  而正确认识和处理地域品牌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系,也是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重要内容。首先,龙头企业品牌是打造地域品牌的基础。中国白酒金三角之所以引人注目,因为这一区域内有“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著名品牌。而当地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到达一定高度之后,就必然带动区域内企业的品牌提升。

  因此,打造和管理保护中国白酒金三角这一地域品牌,企业、协会和政府必须联合起来,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详细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企业严格自律,对自己的商品质量负责,严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等损害地域品牌的不法行为。

  除此之外,还有积极申请国际注册,大力进行广告宣传,还要下大力气研究、挖掘中国的酒文化,让文化提升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品味和价值,惟其如此,中国白酒金三角才能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地理品牌区域共生崛起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通过四年的建设和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这一品牌从无到有,从有到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在经济量化指标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而因为这一品牌的日益提升,更多的相关利益方可以思考如何更好地通过共生方式实现更多的多赢。推动白酒金三角的正力量越来越强,阻碍白酒金三角的负力量越来越弱。此消彼长下,这种共识的达成必定会更大力度、更长时间的推动白酒金三角的建设。

  首先,必须要在共生价值观的共识上下工夫。客观上来说,如果只看重国内的白酒市场,那么作为拥有“茅台”、“五粮液”、“郎酒”、“泸州老窖”的这金三角地区合作推原产地的意义会削弱。要走向国际市场,那么原产地的价值就凸显。为了这一大战略考量,对于各方而言必须有舍小利求大略的合作精神共同来推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建设。

  其次,一定要确保白酒生产的质量,避免金三角以规模为名造成企业良萎不齐。这一方面要推进白酒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解决企业分散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必须加大白酒行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要严厉的技术标准提高金三角区域白酒的质量水平。

  再有,要考虑到白酒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对于金三角地区而言,产业的选择要慎重,一定保护好酒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不宜发展一些资源型、能耗型的工业产业。除开白酒整个产业链外,可以集中在旅游、文化、物流产业方面。

  最后,发挥金融工具对金三角建设的作用。金三角建设需要资金支持,除开传统的银行贷款外还创新金融支持方式。一方面,金三角区内名酒企业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沱牌曲酒等已经是上市公司,要发挥好上市公司融资平台的作用,更多的募集资金。另外一方面要大力发挥PE、VC等作用,既吸引各种外面的私募股权基金直接对接企业,政府也可以通过设立酒业发展的引导基金,吸纳更多的外地基金绕道进入。还有一个方面可以创新融资模式,探索利用窖藏酒进行资产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助力白酒产业发展。

  世界公认的最优蒸馏酒产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中国白酒金三角位于公认的全球最优最大的蒸馏酒产区,这是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的稀缺资源。它是世界白酒的发祥地、世界白酒的“珠穆朗玛峰”、“泉眼”、焦点、标杆、谷地。因此,中国白酒金三角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酿造的白酒及其形成的白酒文化品牌特征突出。

  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品牌,是一个区域概念、集群概念、整体概念,是荣誉、是价值、是效益、是品质,必须有内部的合约、制度、机制,形成“名酒联合体”,有共同的价值观、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可以相互参股、构建中国白酒金三角股份公司或管理机构,组成“名酒军团”、上升到国家战略、带动国家形象和文化的辐射与传播,让中国的价值观真正走向世界!

  正如全球五大顶级酒庄是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品牌文化名片一样,中国白酒也需要自己的白酒品牌文化名片,这就要求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范围内产生一个或几个世界级的白酒品牌文化。依托中国白酒品牌企业形成的顶级白酒品牌,建立夯实企业自身的品牌文化,继而向构建行业品牌文化升级,最终通过产业集群为路径提升中国白酒金三角整个区域的品牌文化,提升中国白酒品牌文化的价值。

  中国白酒金三角有“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水井坊”、“剑南春”、“沱牌”等一系列国家名酒,这些名酒品牌铸就了核心企业在中国白酒产业中的核心地位。这些核心企业具有典型的两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一是“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核心企业成长中的内生资源。包括由人员、资金、设备、场地、原料等组成的有形物质资源和由顾客信用、商标知名度、技术和知识、工作士气、经营方式等组成的非物质资源以及创业强度、管理经验等企业家个人特质因素和能力因素。二是“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郎酒”等核心企业的外源性资源。外源性资源和能力来源于企业与外部的互动,不能完全还原到单个企业的能力。

  中国白酒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与中国白酒金三角地理内,与其他相关企业进行有效互动所形成的资源和能力,主要表现为地理上邻近的多个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和有意识的知识共享以及企业之间特定的社会联系,其优势在于降低交易成本、专业化分工的效率、良好的社会资本以及弹性生产能力。

  中国白酒金三角的“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水井坊”、“剑南春”、“沱牌”等这些核心企业应该依托自身的白酒品牌文化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创建世界顶级白酒品牌文化,实现“单一白酒品牌文化→白酒企业品牌文化→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的白酒品牌文化”路径,推动中国白酒金三角走向世界。

  波尔多的声音

  拉菲全球副总裁、中国区首席特派专员杰拉德?高林:与西方相似,中国也有着非常悠久的酒文化和酒历史,而且早在9,000多年前就已经有发酵米酒的记录。而且中西酒文化也有许多共同点,同样具有价值观和人文主义的色彩,同样是一种生活艺术,同样讲究美酒美食,同样广泛应用于社交宴饮。甚至在诗歌领域,中西方都有酒神的艺术形式,而中国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因此,中西方不仅在酒文化领域需要加强沟通交流,而且在产业发展模式上也可以互相借鉴。

  同样作为地理品牌,波尔多是酒庄发展、营销体系、文化积累的综合。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我对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品牌塑造,提出一点建议:

  第一,依靠地理资源,保证原料质量,这是根本所在;

  第二,建立健全商业模式,保证体系健康运转。波尔多酒庄+经纪人+酒商的模式,一直促进了波尔多葡萄酒业的发展;

  第三,品牌发展过程中向奢侈品转变,确立相关公众对于文化内涵的认可;

  第四,有公信力的协会、政府组织,可以起到对内协调,对外维护的效果。

  在不同的世纪,奢侈和想象是酒的两个文化基础(《世界之酒,历史和现代性》,作者:Jean-ClaudeMartin)。在中欧两种酒文化中,社交宴饮、传统精密性、对享乐的追求是共通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产阶级对葡萄酒的认同将两种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中国白酒有自己特色,但是品牌演变的过程是相通的。这一点,应该是白酒金三角地区的优势。

  记者手记:

  正如论坛公示的《中国白酒金三角知识产权保护与协作共识》中所言,中国白酒金三角知识产权保护与协作任重而道远。“共建名酒产区,同塑世界名牌”,在中国白酒金三角历经4年之后,这一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终于统一版图,步伐一致,主动承担起走国门、走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共生 免费模式 共生崛起 构建产业发展模式
  而将生态酿酒、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共生、弘扬传统、光大文化、共塑品牌等这些白酒行业的传统话语,与知识产权保护这一极富理性的商业话语连结起来,正是这一论坛的魅力所在。

  也正如《共识》所言,促进中国白酒金三角产区建设、产业发展、产品创新,关注中国白酒金三角知识产权保护与协作是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让所有致力于和有意愿打造白酒生态优势产业的同仁们共勉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1037.html

更多阅读

当前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太阳能光伏

当前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作者:张永赞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日益紧缺,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近几年,德国Q-Cells、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等太阳能光伏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发展

苏州相城区 推进苏州相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极,我们应透彻理解文化产业的独特功能性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就如何推动相城区的文化产业获得持续性发展和竞争优势的问题,真正促进相城经济的顺利转型和文化的不断创新,将传承历史文脉和相

声明:《共生 免费模式 共生崛起 构建产业发展模式》为网友朝汐唯美似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