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奥义书译者序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巴鲁克自传(珍藏版)》 译者序



   译者序

一位白手起家的犹太富翁,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股市投资者,一位开拓崭新领域的风险资本家,一位辅佐威尔逊、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从而被美国工商界誉为"多位总统顾问"的政治家,总之,一位在华尔街和华盛顿叱咤风云的人物。

将这些集于一身者唯有一人,他就是巴鲁克。巴鲁克活在美国投资界人士的心中,无论流传数十年的《股票作手回忆录》还是近期出版的经典畅销书《漫步华尔街》(此书中文版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和《对冲基金风云录》都有对巴鲁克投资理念的引述和赞赏。

巴鲁克之所以成为巴鲁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喜爱思考、善于思考,并基于思考形成判断,依据合理判断毫不迟疑地实施行动。

"我并不聪明,但我喜欢思考。无数的人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来,只有牛顿才问为什么。"巴鲁克在别处如是说。然而,巴鲁克20岁出头刚在华尔街打拼的时候,并非喜欢思考的人。因为精力充沛,因为雄心勃勃,他在最初的几年里急于取得成就,常常通过保证金交易赌一只股票上涨或下跌,根本不做深入思考,多次遭遇痛心疾首的挫败。

一次又一次通过信用交易进行投机操作遭遇挫败之后,巴鲁克终于痛定思痛,领悟到思考和基于思考的判断和行动如何重要。于是,巴鲁克说:"我开始养成一个习惯,一个从此永不摒弃的习惯──就是分析自己为何失败,认清都在哪些方面出了差错。随着我在市场上操作的规模越来越大,我后来把这个习惯做得更加全面深入。每当我操作完一次重大交易──尤其当市场形势已转向萧条时,我便抽身离开华尔街,到某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能够回顾所做的一切,检讨在哪些方面出了纰漏。这时候,我绝不会寻找借口原谅自己,心里只思虑着要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

巴鲁克主要思考两类问题。一是思考关于某只证券、某个市场、某种经济形势的事实。有人说巴鲁克一直是投机大家,但巴鲁克给投机者的定义是:评判未来并在未来情形出现之前即采取行动的人。他认为,要成为这样的成功投机者,有三件事必不可少:

第一,你必须获得关于某个形势或某个问题的事实;

第二,你必须就这些事实所预兆的前景形成判断;

第三,你必须及时行动──免得为时已晚,再行动已于事无益。

巴鲁克所定义的投机者和他身体力行的投机者正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者。听消息、随大流的短期投资者,因市场下跌无可奈何而长期捂住投资的所谓长期投资者,却在不折不扣地投机。

就投资股票而言,巴鲁克说,业余投资者多半对股票所属公司了解得不确切,对公司所处行业、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和赢利能力、未来前景所知甚少。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公司管理层的智慧和品格。他宁愿投资善于经营管理而资金较少的公司,也不愿去碰拥有大量资金而管理人员却很糟糕的公司。由于个人能力和其他条件所限,要了解很多必须了解的事实很难做到,因此巴鲁克认为,个人投资者"不要买入太多不同股票。最好仅持有几只可以持续关注的股票"、"不要试图做个万事通,什么投资都想做;要坚守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不时地重新评估所有投资,看看不断变化的情况是否已改变这些投资的前景"。

杰出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所撰经典著作《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此书中文版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后不久,林奇接到一个电话:"我是奥马哈的沃伦·巴菲特,我刚刚读完你的书,我非常喜欢。"林奇著作的主旨在于:业余投资者作为消费者在日常消费中会发现经营表现良好的公司,进而全心研究公司的有关情况,便可能发掘出大牛股;而身处某个行业的业余投资者更有可能较早地发现业内优秀公司;因此业余投资者的投资业绩完全有可能胜过专业投资者。巴菲特说,投资不是简单地购买股票的活动,而是一个理解企业商业模式和内在价值的过程。对于难以理解的"新经济"公司,巴菲特拒不为新经济大潮所动,但对于自己能理解和持续关注的股票却长期持有,如吉列、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百威啤酒等,他40余年来投资的股票总共仅有20余只,而正是这些他了解的为数不多的股票让他成了"巴菲特"。林奇和巴菲特建议和恪守的投资策略与巴鲁克不谋而合。其实,这也是常识,买股票好比嫁娶,你不了解、不能了解那个人,跟他或她能结秦晋之好吗?

巴鲁克思考的另一类问题就是人性。他是人性研究爱好者,经常在当时华尔街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常光顾的华尔道夫酒店观察、研究人性,也曾拿100万美元的保付支票做人性实验。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股票市场实际上可称作总体反映社会文明的晴雨表。股票价格以及商品、债券等价格会受到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一切事的影响,但是这些发生的事在证券市场又并非以无人情参与的方式表现出来。股票市场产生波动,所记录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类由于人性对这些事件做出的反应,是无数的男人和女人如何感知这些事件可能会对将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换句话说,股票市场就是人,是人在努力阅读未来。正因为人类具有这种孜孜阅读未来的特性,股票市场才变成一个戏剧化的竞技场,人们在场上拿他们相互冲突的判断进行较量,让他们的希望与恐惧相互竞争,用他们的优点和弱点彼此对抗,以他们的贪婪之心与理想抱负进行比拼。

巴鲁克认为群众永远是错的,他说:"有两件事对心脏不利,一是跑步上楼,一是顺着人群奔跑。"由于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希望与绝望、像小米诺鱼一样喜爱群游,人们往往集体走向疯狂,股市牛角持续上顶,但不断推进的牛市背后的预期上涨思维若突然被某个事件折断,很多人又会变成裸泳者,随着熊爪不断下抓,人们往往悲观失望,以为好时光永不再来了,从而踏上步履维艰的漫漫熊途。而巴鲁克在华尔街经历最初几年的青涩苦痛后,常常逆势而为,反向操作。巴鲁克有个雅号叫"1929年崩盘前卖出股票的人"。其实,从1928年美国股市开始加速上扬、投机之风越演越烈时,巴鲁克因坚守"永远不要随大流"、"东西价格足够高时,我就卖出"的行动原则(股价便宜与否的参照标准,按当今说法就是对历史的、现在的和预期将来的市盈率这种最重要指标进行评估的结果),便开始卖出股票。巴鲁克对人性研究得很透彻,他知道人们无论试图做成哪件事,似乎总会被情绪和情感驱动着做过了头。所以,当希望高涨之时,他总是告诫自己:"二加二仍然等于四,谁也不曾发明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到没有任何付出却可以有所收获。"但是,当市场多次出现一片萧条、股票变得如出一辙地便宜、人们提心吊胆不敢介入时,他又会提醒自己:"二加二依然等于四,谁也不能让人类长期消沉下去。"巴鲁克思考人性的心得与近几年来西方学界和投资界热情关注的行为金融学两大研究范畴之一的心理偏差完全一致。行为金融学认为,人性中存在根深蒂固的心理偏差,从而导致行为偏差,如羊群效应、处置效应等,而这些行为偏差又对证券定价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十奥义书译者序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巴鲁克自传(珍藏版)》 译者序
巴鲁克对事实和人性的思考同时又是结合在一起的。他认为寻找事实的工作非常困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证券市场中,任何形势的相关事实来到我们面前时,都是透过一重人类情感的帷幕。因此,投资者始终要面对一个问题:就像解开盘缠错杂的绳结一样,需要分清哪些是冷冰冰的确凿的事实,哪些是人们对待这些事实时展现出的热烈情感。投资者厘清事实之后,应以事实为依据,冷静、思路清晰地进行操作。

世界是复杂的,因此无论你如何努力思考事实也不免犯下错误。巴鲁克认为,如果你发现事实与先前了解的不相符合,就要迅速接受损失,干净利落地处理损失。任何人都不能做到一贯正确。实际上,要是某个投资者在一半时间里做到正确无误,他已达到很不错的水平了。十次中即便有三四次正确,如果对于已出现失误的投资具有快速止损的意识和行动,他也能赚到很多钱。人性也是复杂的,所以即便巴鲁克是身经百战的投资者,也犯过重大错误。譬如,虽然他20多岁基于对事实的清晰思考和准确判断,冒着人身遭受伤害的危险对抗股市大佬,赚到了第一桶金70万美元,但是,因为一位好友在咖啡交易中是首屈一指的领军人物,又具有人们求之不得的商业判断力,30多岁的巴鲁克便轻信好友而参与巴西咖啡交易,这次交易让他损失了七八十万美元。

巴鲁克通过叙述亲身经历的挫败,希望其他人可以从他的错误中获得有益的启发。但他说:"我又必须坦白,对于我可以给出的任何建议会有多大效果,还是有些怀疑。不管怎样,只有当我们自己也犯下同样错误,那些错误的教育意义才会充分显现出来。"毕竟,了解正确理念与实践正确理念之间有着巨大鸿沟,人们不经历鏖战和挫败也很难真正掌握正确的投资理念。然而,孩童固然是在跌跤中成长起来的,事先了解哪儿容易摔着、怎么容易碰着,至少是有提醒意义的。

巴鲁克自传共有两卷,本书是第一卷,也是与第二卷完全独立、自成一体的一卷。本书主要叙述了巴鲁克的成长经历、在华尔街的成功与挫折、他的投资哲学和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他叙述的这些或者点到即止的小故事,或者细致描述的交易实例,令人读来兴味盎然。本书也涉及巴鲁克在华盛顿的政界经历,但多半透着他在华尔街的历练对他在公共生活中的影响。巴鲁克自传第二卷主要讲述他在华盛顿担任公职和数届总统顾问的经历,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叫Baruch: The Public Years。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1225.html

更多阅读

马斯洛人性管理经典 《马斯洛论管理(珍藏版)》 推荐序

     37年之后   太让人惊讶了,一本刚卖完首印数就踪影全无的书,在销声匿迹了37年后,又不声不响地闯入了人们的眼帘,引起了几乎所有人的关注,这些人中有众多的马斯洛迷,也有一些恍惚记得在研究生课程中听说过这个名字的人,以及那些

声明:《五十奥义书译者序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巴鲁克自传(珍藏版)》 译者序》为网友以梦为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