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开发的苏州样本——专访苏州工业园组织人事局人才开发处



     近年,苏州提出“人才强市”战略。苏州工业园十分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园区人才拥有量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人力资源排名中,一直名列第一。园区2010年底有64万人,平均年龄29岁,其中大专以上人才达22万人,留学生4,000人,外籍人才接近20,000人。

  2011年,苏州的GDP已突破1万亿元,目前苏州经济正处在深度转型升级的新时期。为探究人力资源在苏州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中国新时代》杂志记者一行3人于2012年5月初来到苏州,专访了苏州市工商联合会邱良元副主席、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潘瑜处长、苏州国际科技园招商部副总经理马迪、苏州市高新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心王澜副主任。本期刊出的文章是对苏州工业园潘瑜处长(以下简称潘瑜)的专访,其他专访文章将陆续发表。

 苏州工业园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开发的苏州样本——专访苏州工业园组织人事局人才开发处
  人才招聘途径

  《中国新时代》:苏州工业园在部署人才战略方面,采取了哪几种人才引进方式?

  潘瑜:园区一直把人力资源看成是一种资本。我们十分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在人才引进方面,现在已经形成一个系统的人才引进途径 ,其中包括校园招聘、自身人才体系建设、利用人力资源公司招聘、海外招聘等方式。

  《中国新时代》:校园招聘是各地区、各企业都使用的一种招聘方式,你们是怎样进行校园招聘呢?在校园招聘方面你们有什么特点?

  潘瑜:过去,我们苏州市高校少,因此,从2000年开始,就在全国高校做巡回式的校园招聘。为了让校园招聘不走过场,园区把招聘前后事宜安排得非常紧密,园区会在全国37所国内高校里设奖学金,每年投入两百多万美元。然后园区出面,带着相关企业到高校进行针对性招聘。招聘得大学生多了,校方自然非常重视。

  园区去年一年吸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有将近7,000人,各个方向的专业上都有。招来的大学生很多来自名校,除了苏州大学,像西安交大苏州研究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这些都是我们省内比较好的一些大学。南京大学在全国排名第三,东南大学也是在全国二十强之内的高校,而且它有几个王牌专业,像微电子、建筑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另外,像中国科技大学因为位置在合肥,相对经济不如苏州发达,所以它整个建制的研究院都在园区。同时,中科院所有搞软件方面的都在这个园区,这和苏州工业园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

  《中国新时代》:一个地区高校的多少,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培养人才的能力。现在苏州的高校建设情况怎样?

  潘瑜:现在已经有不少高校了。我们园区从2006年就开始建立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专门设立了科教创新区,主要通过与各大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培养人才。高校以研究生院、研究所或者以大学中一个学院的形式到这边来开办一个分部、分所或者分校。西交利物浦大学就是由西安交通大学与利物浦大学合办的四年制大学,现在已输出3批优秀毕业生。为了打造国际化的优秀人才,目前园区正在和伯克利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戴盾大学进行接洽。

  其实我们在国内也有很多合作的高校,包括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现在,东南大学的软件学院已经搬到科教创新区。目前,这些大学一年有五六万的生源来供应园区内企业的需求。因为要让园区走得更远,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教育培养体系,这是我们的共识。

  《中国新时代》:我们了解到,在苏州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公司为苏州聚集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一点与国内其他开发区有所不同。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潘瑜:引进人力资源公司,发展人力资源产业,这主要是招商工作的需要。很多来到园区的企业,首要条件就是要我们做几个系统化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这方面人力资源公司很有优势,所以,我们就引进了一批人力资源公司,像日本天博、 FESCO苏州公司等人力资源企业都入住我们园区。到目前为止,园区的人力资源公司已达到三四百家,形成了支撑园区发展的强大人力资源产业。在园区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一直鼓励引进人力资源公司,因为园区领导明白,光靠官方的中介机构,或者地方上的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会受到很多区域限制,所以,像FESCO这样可以在国内许多城市联动的人力资源公司一直是园区发展不可获缺的。FESCO苏州公司的总经理魏益明把业务目标锁定在服务于高端客户和高端人力资源上,而这部分人才是园区非常需要的,也是供不应求的。FESCO苏州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经过两年低谷期,业务量就开始迅速增加。尤其这两年,他们先后成立了FESCO苏州昆山分公司和新区分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对我们园区和苏州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新时代》:苏州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引进外资一直在我国开发区中位居前列,这自然会涉及到引进外籍人员,甚至引进外国专家的问题,在这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

  潘瑜:为了吸引外国专家进入苏州工业园,园区出台了多项政策。例如,凡是达到引进人才计划要求的外国专家,他们的子女在苏州可以享受到内地同等待遇,并且每名在苏州工业园国际学校上学的子女可以享受教育津贴1万元,分两年发放。这些措施解决了外国专家的后顾之忧。其实老外选地方很挑剔,他们为什么不住在苏州古城区、苏州高新区,或者其他地方?原因是苏州把CBD建在了园区,园区的现代服务业越来越发达,环境也很适合他们。目前,园区里外国人已近2万人。

  《中国新时代》:我刚刚看到你们的宣传册上说,重点引进科技领军人才,他们入驻会有哪些优惠政策?

  潘瑜:我们主要从国内外的高校中挑选,鼓励知名高校的教授,以及在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有技术管理方面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到苏州来开公司。国家“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金鸡湖“双百计划”等的人才,只要在苏州工业园区创业,除了可以享受国家的财政支持,还将获得创业者启动经费、办公场所、购房补贴等扶持。将这些比较完善的政策加起来,每个创业者都能拿到各类补贴,平均一个项目就有1,800万的资金支持,这些项目的评审会通过一个很完整的评审机制来操作。现在,园区的创业工程培养出来的‘千人计划’人才就有三十几个。国家级的项目引进既能带来投资,又能带来领军人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我们园区自己申报的‘千人计划’已有48个,引进在外地‘千人计划’的项目有二十多个。

  打造人才载体

  《中国新时代》:引进和培育了这么多的人才,你们如何将他们吸纳呢?

  潘瑜:人才来了,我们是要给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载体平台的,园区内建设了很多科技园、产业园。一年新增加的企业就可以达到几千家,这些企业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人才。同时,还有跨国大企业的新型项目吸引着他们,园区超过10亿的项目就有7个,超亿元的项目有几十个。而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在这里有130多个。

  对于吸纳的人才,我们鼓励他们创业,因为人才这个资源不像别的资源,不能储存。人才比较容易损耗,而且流动性较强。所以,怎么留住人才就成了每一个企业都要关心的问题。那么,从政府的角度,首先就是要搭好平台,我们一定要有足够好的平台,吸纳足够好的企业,才能够把人才吸纳进来。如今,国际科技园载体的面积已将近300万平方米,而且建设的标准比较高。现在,园区内大概吸纳了4,000名海外归国的人才。今年,我们要增加500家创业企业。事实上,早在2009年,苏州工业园就入选了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中国新时代》:那如果吸纳进来的人才创业失败了怎么办?

  潘瑜:科技人才创业肯定有风险,不然也就不叫创业了,那就是进了保险箱。我们这里有一个氛围,就是鼓励创业,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宽容失败。目前,在这些科技领军人才里培养出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了,几千万元的就很多了,他们形成规模后,又可以吸收很大一部分高端人才。

  留住他们

  《中国新时代》:您刚才提到,人才很容易流失,你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潘瑜:你说的其实也是我们很早就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们会设立人才奖励基金,每年投资2亿元对园区内优秀人才进行奖励。另外,针对科技型企业的人才,园区对本科生、硕士、博士都有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补贴。这些补贴费用每年大概有1,700多人可以拿到。为了给企业留住人才,园区规定如果受补贴人才跳槽,这项补贴就会随即取消。这些实际上是在帮企业留住人才。

  《中国新时代》:技术类的专业人才没有补助吗?

  潘瑜:对于一些非高学历的人才,园区每年都举办技能竞赛,无论学历如何,只要技术好,园区一样会给予薪酬补贴,认可技工的价值。而实际上,这类人才的受欢迎程度比普通的大学生,甚至刚有一两年经验的管理人士还高。

  《中国新时代》:最近一直在说逃离北上广,主要是生存的压力大,尤其是租房,咱们园区有什么解决办法?

  潘瑜: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虽然苏州房价比上海、北京便宜,但园区内的均价也要1万元。大学生一个月薪水3,000块,不可能买得起房。园区在政策制定时,不光要考虑到这些科技领军人才创业者,还要照顾到了各个层面上的人才。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园区自己投资建设了人才公寓,里面是精装修的酒店式公寓,新招大学生直接可以拎包入住。公寓内空调、电视、游泳池、健身中心一应俱全。普通房租价格在每月600元左右,高收入者还可以选择条件好一些的,但不论哪种,整体价格均比市场上便宜1/3。这样的人才公寓到去年年底已建了46万平米,现在已投入使用,入住人员超过1万人。

  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本

  《中国新时代》:苏州的经济转型升级早已开始,现在做的是深度转型升级,面对这一问题,园区在人力资源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潘瑜:人力资源的工作完全要跟着经济走,经济形态决定了我们的人力资源结构,人力资源结构又依附于经济结构。关于转型升级,园区重点发展光电、新能源、纳米、生物医药、通信、软件、动漫、环保等新兴产业,而这些产业都需要高端人才进行推进。在苏州发展的新兴产业中,纳米产业是核心,而纳米产业更需要高端人才。所以,我们面临着既要留住现有人才,又要继续招纳高端技术人员的问题。

  《中国新时代》:面对苏州产业结构的调整,你们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工作目标?

  潘瑜:苏州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要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48%,全市经济结构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园区计划,2014年服务业占GDP的比例要超过55%。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所以,园区设立了“十二五”期间专科以上的人才要达到50%的新目标。我们将以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快促进苏州经济深度转型升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1662.html

更多阅读

人力资源开发案例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分析

     前言:  在摘要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并且知道在新世纪新经济形势下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多的挑战。那么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到底是什么呢?它为什么在企业的发展中占那

红塔集团:以平台建设助推人力资源开发新发展

     平台是组织稀缺资源,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激励方式越来越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专家研究认为,薪酬不足可能带来员工不满,但充足的薪酬却无法进一步有效激励员工更加

开发微电子人力资源部 对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及其管理的探究

     前言:纵观我国近10年的发展,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也正因如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早已成为现今国家与企业所高度的热点话题。然而目前我国尚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存在问题,严重遏制

声明:《苏州工业园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开发的苏州样本——专访苏州工业园组织人事局人才开发处》为网友酒醉夜未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