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智慧云计算产业园 云计算和智慧城市或需微调政策和产业走向



  众所周知,云计算、物联网正在成为最活跃的生产力,成为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标志,我国许多城市制定了应对云计算这一历史性机遇的战略方针和行动纲要。ITGov中国IT治理中心认为,我国前十年的数字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当前云计算物联网等正在成为许多省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智慧城市和云计算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或将需要深入总结,进一步提高认识,微调政策和产业走向。


当前,在许多省市提到智慧城市就提到云计算相关技术,就提到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IaaS、SaaS、PaaS等,其实这是狭义的云计算概念,这种认识必然导致大规模的IT基础设施建设。事实上云计算不是技术革命,而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如果向FACEBOOK或twitter那样,通过用户需求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满足用户潜在的需求,从而实现自身的规模化发展,进而带动城市和国家宽带泛在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提升,这将是一个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也将是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


关于什么是云计算,ITGov的第一个观点是——按需服务,随需应变的云服务。这个其实是云计算的核心要旨,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想法都是可以执行的云服务。应该说这个“云”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服务的弥漫性,即服务可以无所不在,但关键词还是服务。2011年11月,我们在北大召开数字中国高峰论坛,我们有一个专家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他说我不关心什么云计算技术,我有一个包裹要快递,给顺丰打了个电话,两分钟以后就接到一个电话,是顺丰速递的速递员,我就很吃惊,问你在哪里,他说我就在你楼下,几分钟后,把这个包裹取走,一天之内送达目的城市。其实顺丰是把所有的社区小卖店发展成为他的取送包裹的网络,从服务用户的角度来创新。目前我们工作或生活中许多领域很难以享受到这样便捷、高效的服务。还有很多商业模式可以去创新。因此,用户能够得到弥漫性的无处不在的服务,这个可能是云计算和云服务的核心要义,这是第一个观点。 


 宿州智慧云计算产业园 云计算和智慧城市或需微调政策和产业走向

 第二个观点,云是一场终端用户持续发展的革命性征程。我们回想一下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第一代互联网,是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的网,我们可以在PC终端上去做信息查询;第二代互联网则是以人为核心的网,更像一个动态的、P2P或者C2C的交互式应用程序,所服务的是具体鲜活的人,而不是一个模糊的群体概念。并且,这个人的具体性鲜活性,会因为服务本身而不断地充实起来。我们可以订一张电影票不需要纸质的票。第三代的互联网应该是,前面讲到的,随需应变,按需服务,数据存储在云端、数据跟随人以及人所持有的设备、可通过任意地点、任意设备访问数据、数据可以与其他人共享。用户有什么样的想法或需求,通过云电视等智能终端,都可以很快地得到满足。在第二代互联网的时候,必须开发这个应用,必须有软件工程师写代码,但是在这个第三代这个互联网上面,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想法都是可以执行的云服务。


所以,回首十多年来整个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其实这是一场终端用户持续发展的革命性征程,从这个角度而言,ITGov认为:终端用户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拥有者。


如果我们把云计算就等同于是SaaS、PaaS、IaaS的话,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十年前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最终谁来为这么大规模的IT基础设施建设买单,这么大规模的云计算中心建设买单。而如果这是一场终端用户持续发展的革命征程的话,那在未来,总是有用户持续不断的直接需求和更多的未被发觉的潜在需求,需要去被满足。由此,我们才需要更多的计算能力、存储资源和网络带宽,这样产业才有可能是可持续健康的发展。ITGov在对云计算产业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沿着为终端用户服务的价值链,通过大规模协同开放式自主创新,才有可能诞生今天难以想象的伟大的商业模式!


我国主要省市都在大规模发展云计算产业,但有不少不是围绕着为终端用户服务的方向去创新去发展。一些政府部门认为云计算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像交通等基础设施一样,由政府来主导建设,但事实上,云计算主要是是围绕着终端用户的商业模式创新而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这么重要的认识问题与实践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各界大声疾呼。 


第三个观点,人的需要是智慧城市、智慧家庭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因此,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律首先应研究人,建设和发展城市首先应“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要,这样才符合科学发展观,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建设成舒适、方便、优美、宜居、和谐的智慧城市。否则,忽视人的需要,见物不见人,正是产生种种城市问题、老百姓的满意度低,造成城市不同程度衰退的理论认识上的重要原因。事实上现在不断涌现的大量新技术新名词,都忽视了人的需要,见物不见人,产生了种种的世界范围内的社会问题,事实上200多年来所谓资本主义的成功,其实是基于牛顿-笛卡尔所奠定的一个世界体系,牛顿的世界体系在特定历史时代的巨大成功,带给人们对于技术发展极大的乐观主义与物欲横流的红尘世界。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在三民主义有这样一段话,“管理物的方法,可以学欧美;管理人的方法,当然不能完全学欧美……我们能够照自己的社会情形,迎合世界潮流做去,社会才可以改良,国家才可以进步;如果不照自己社会的情形,迎合世界潮流去做,国家便要退化,民族便受危险。”今天听来依然是这样感叹,对云计算在认识上依然模糊的那些人,他们应该有些想法和变化。 


 第四个观点,智慧城市属于意识形态,是一个哲学命题。“富足中的贫困,环境的恶化,对制度丧失信心,就业无保障,青年的异化,遗弃传统价值,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和经济混乱”,这些包含着技术、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的“世界性的问题”,正在愈演愈烈,全世界都是如此。这些世界性的难题可能需要人类更加有智慧地去解决,再先进、科学的技术,再智能的设备,它都不可能具有智慧,只有人具有智慧。智慧城市应该是中国人对幸福生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追求。也就是说智慧城市属于意识形态,是一个哲学命题。


 第五个观点,建立智慧城市全面治理和社会管理新范式。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认为,中国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世界观。西方文化可以思考冲突,但只有中国文化才能思考和谐。这样我们发现在逻辑上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在逻辑上存在着完全不同的政治学、经济学和治理思想,这些完全不同的文化对于信息社会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建设性依据。


而在中国文化中就蕴藏着那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蕴藏着完全不同的政治学、经济学和治理思想,它们无法在西方的框架中被表述,因此需要把它们在新的框架中表述出来并且发展成为新的理论范式。


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历时近十年,所提出的文化治理、组织治理、IT治理新范式理论(G3理论)可能将导致管理科学革命,从而使未来信息社会的组织治理和IT治理获得一个全新的面貌。进而建立技术空间、制度空间和文化空间的三位一体“信息空间”新范式。新范式的要义是文化先于制度,制度重于技术,技术促进文化。另一方面技术源于文化,而文化又会创新制度,制度可以孵化技术。


  


现在正是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基于正确的认识,通过大规模协同的开放式创新,在信息社会来临之际,中国就一定能够诞生基于东方文化的由中国人来创新的伟大的商业模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4587.html

更多阅读

智慧城市:从理念走向实践

城镇化和信息化是十八大提出的国家战略,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融合,让智慧城市建设成了时下最热的话题之一。从国家层面,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大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应用,工信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概念股

1 概述 编辑本段[2]"智慧城市"理念问世以来,国内外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专家,纷纷对其进行了定义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点: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

声明:《宿州智慧云计算产业园 云计算和智慧城市或需微调政策和产业走向》为网友萌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