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出路 《人类的出路》目录及简介



书名:人类的出路            

书号:978-7-300-16191-4

著者:马克·德·维利耶 著,唐奇 译        

责任编辑:蒋霞

成品:165mm*240mm   页数:301

纸张:70克胶板纸

装祯:平装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定价:39.8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卖点

世界末日的情绪笼罩着整个人类社会,面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性危机,人类将何去何从?针对这一生死攸关的问题,作者给出了他的答案!

◆ 读者定位

关注经济问题、发展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人类生存问题的专家和一般读者

◆  作者简介

马克·德·维利耶(Marq De Villiers),资深记者与编辑,广受好评的加拿大作家。他撰有14部作品,内容广泛,涵盖探险、历史、政治、旅游等。

维利耶出生于南非,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他曾在四大洲居住过,担任过十国旅游刊物的编辑,包括国际杂志《何方》(Where)的总主笔以及《多伦多生活》(Toronto Life)杂志的主编和发行人。

他的作品包括《水――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Water: The Fate of Our Most Precious Resource)、《迎风而上:风和天气的故事》(Windswept: The Story of Wind and Weather)、《沿伏尔加河而行》(Down the Volga)、《深入非洲:穿越古帝国之旅》(Into Africa: A Journey through the Ancient Empires)、《危险的世界:天灾、人祸与人类的未来》(Dangerous World:Natural Disasters,Manmade Catastrophes,and the Future of Human Survival),等等。

为撰写《水》一书,作者风尘仆仆地从中国的冲积平原一路探索到巴西的雨林。该书出版后,不仅荣获“加拿大总督奖”,成为全美最佳畅销书,还成为解决这一全球性危机的权威书籍,版权销售至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  内容简介

全球变暖、资源短缺、人口爆炸,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没有人怀疑我们正一步步走向全球性危机,以致整个人类社会都被笼罩在世界末日的氛围之中。以往离我们似乎非常遥远的各种灾难,如今已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因为灾难发生的频率比过去高,还是环境越来越恶化?自然灾难与人为灾害之间的界限,仿佛越来越模糊。

面对层出不穷的对于人类未来的悲观预测,我们更需要一点点启示、一点点作出改变的具体设想。在本书中,人类所面临的日益紧迫的全球性挑战,第一次被视为大型危机管理的一个方面。作者首次提出:尽管许多危机互为因果,但解决方案也能发挥连锁效应。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人们已经开始从细微处入手,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作出改变。《人类的出路》展示了如何巩固已有的努力,并实现更有意义、更持久的改变。

这不是一本探讨气候变化、资源短缺或其他任何单一问题的书,也不是讨论危机是否存在的书。这本书想向人们传递这样的理念:在全球性危机的解决方案之中,蕴藏着解决更大型危机的种子。从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入手,这是转危为安的最后机会,也为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  简要目录

第1篇 我们要到哪儿去,已经走了多远?

第1章我们要到哪儿去?

第2章我们是如何陷入困境的:当前的危机

第3章积少成多,是这样吗?

第4章关于气候变化的政治争论

第2篇 化解危机的技术对策

第5章全球变暖的一些简单对策以及更复杂的对策

第6章能源对策一:寻找神秘的“负瓦”

第7章能源对策二:替代能源真的能拯救我们吗?

第8章能源对策三:电网及其影响

第9章能源对策四:太多关于氢能的空话

第10章能源对策五:碰撞原子能

第3篇 化解危机的社会对策

第11章人口对策:全球人口膨胀的警钟

第12章食品对策:重塑农业

第13章政治对策:民主或许要改变

第14章经济对策一:经济的目的是什么?

第15章经济对策二:公司资本主义的痼疾

第16章经济对策三:贸易商和银行家做了什么?如何改变他们?

第17章经济对策四:为了私人、公共还是未来的最优?

 人类的出路 《人类的出路》目录及简介

第18章经济对策五:向稳态经济转型

第19章规模对策:家园在望

尾声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 上架建议

当代社会、经济热点

书摘        

中文版序

当然,中国是独一无二的。诚然,所有国家都会这样形容自己,而且的确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之处。但是中国因为其庞大的规模,其在发展与成熟的交叉点上所处的位置,可以被视为最独特的。归根结底,中国是一支重要的全球力量,而且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快的发展速度使它成为地球上最严重的污染者之一,不过它也站在了发展清洁能源的最前沿。它还在炒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冷饭,却已经成为了先锋。它宣称(说得没错)全球温室效应不是它造成的,不过现在已然成了一个主要来源。

正如我在这本书中谈到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从以增长为导向的经济向稳态经济的系统转型,所谓稳态经济是一种无增长又不至于陷入衰退的经济状态。我的观点是,增长是未经检验的正统观念,只有少数离经叛道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最基本的问题,正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80多年前提出的:“如果增长是达到目的的手段,那么目的是什么?多少增长是足够的?哪些有价值的人类目标应该优先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

凯恩斯向往着有一天“经济问题”——他指的是产量问题——成为过去。“实际上,在富裕社会中我们已经达到了那一点,每个人都非常富足。”

凯恩斯论断中的关键表述是“实际上,在富裕社会中……”但是对于中国,能够认为它已经是一个富裕国家了吗?不,还不能。中国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增长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帮助人们从贫困走向富足的可靠方法。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以什么样的代价换取增长?增长会破坏生态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同时增长是一个经济上更加和谐、平等的社会所必需的,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中国的决策者必须在二者之间作出平衡。找到这个平衡点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面临的最大挑战。

全球变暖和能源问题。中国在这方面有优势。中国没有像学术界和工业化国家那样受到气候变化否定者的强烈抵制,至少没有那么严重,也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为来自地区和省级层面的管制方案的大杂烩所困扰。因此,它没有面临富裕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正在经历的政治麻痹。当然,像在其他地方一样,中国也有利益集团和游说集团在活动,但是政府没有那么容易被左右。

举个例子,中国可以通过政令要求在全国范围加速发展风能等绿色技术,而无须像在美国一样经历无休止的拖延。

在中国一切仍不确定,通过现在燃煤发电厂的高速建设和发展就很容易看出来,尽管明知道它们的破坏性远远大于收益。

我在本书中也提到,要让世界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我们需要迅速扩大核能的发展规模。在这方面中国也有优势,这里没有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由于游说集团的活动放缓甚至停止新的核设施建设的风险。中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新的体积更小、模块化的核反应堆(例如球床反应堆)。中国将通过投资更多这样的反应堆,并与其他国家分享技术造福自身和全世界。在我看来,这是中国工业界的一个良机。

资源短缺问题。当全球经济的限制性元素是资本时,经济增长是可以接受的。现在的限制性元素是资源,所以增长已经是不能接受的了。这是一个不会自然消失的中期问题。人类智慧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长期来看,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大幅减少全球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对于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规则都一样,就是要迅速达到自然资源的消耗率不超过可再生替代资源的生产率的状态。到目前为止,进展微乎其微,这对中国和其他国家仍然是一个挑战,而且不能通过从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掠夺资源来解决。

全球人口问题。全球变暖、能源危机、即将出现的能源短缺和食品危机(由于一些世界最主要农产区的严重干旱而愈发严峻)都表明,全球人口至少应该迅速实现稳定。本书关于人口和食品的章节对此展开了讨论,但是众所周知,中国的人口政策面临着根深蒂固的习惯和人类本能与看似合理的决策之间的尖锐矛盾。问题仍然很棘手,但是解决方案至关重要。没有稳定的人口,其他全球问题的解决会愈加困难。

仍然可以说,主要的全球问题,特别是全球变暖可能带来的巨大灾难,是由其他国家造成的,所以应该由它们解决。不过正如我在本书中谈到的,许多世界性的潜在危机是相互联系的,而解决方案——如果能够找到的话——也应该以同样复杂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就这一点而言,中国是任何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中国可以用“中国制造”的解决方案解决表面上属于中国的问题,但是这些解决方案会影响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结果关系到我们所有的人。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中国人。

马克·德·维利耶

2012年10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6319.html

更多阅读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全文翻译

  《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讲述了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揭示了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卓越教育老师为大家整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原文  

《青海,我的家园》目录 幼儿园也是我的家儿歌

《青海,我的家园》目录第一辑:回望家园望尽天涯路察森敖拉阿嘉兄弟,你在哪里?程枫记忆中的青海崔振国恩师“难友”多杰才旦青海是我,我是青海鄂圭俊我想起了过客范亦豪情系苏里乡樊光明风雪青藏线高庆琪青海:我的第二故乡桂希恩

声明:《人类的出路 《人类的出路》目录及简介》为网友七月流裳百日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