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赢法则 白式厚黑法则,五招赢定求医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谋利是商家的本分!

看似荒唐卑劣,却是事实。

躬行不二的白式厚黑营销智慧,体现出医生这个特殊行业的特殊市场逻辑,滚滚市场洪流,五大厚黑法则,赢定医疗消费者。

医疗机构五大厚黑法则

法则1

体检陷阱  请君入瓮

“望闻问切”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看病法宝,但科学发达的今天,似乎过时了。

假若你到医院去求医就诊,医生若不做几项检查就给你开处方?那似乎是医生太不负责任。

 快赢法则 白式厚黑法则,五招赢定求医客

不管什么病,先去做个检查,这是大家经常遇到的事情。

正常的检查无可厚非,通过检查,医生可以准确的判断病情,在治疗时做到心中有数。

CT、X光、超声波、磁共振、查血、验尿、肝检,通过检查可以辅助医生诊断病情确实不假,但各种检查收费也不菲。

名目繁多的检查,就是医生请君入瓮的第一招。

例如:急性心脏病人,通常情况下,急性心脏病患者都可以通过医生的经验判断出来,然后只做最直接的检查――心电图,就能确诊。

但是医生完全可以再给你开个彩超,虽然有推销检查项目的嫌疑。但尽可能多的检查,不必要的检查,也是医院谋利的方式之一,否者医生赚钱,检验科座冷板凳,检验科的大夫该有意见,发牢骚了。何况,体检的结论也是医生给患者把脉开药,拿出治疗方案的最有力的依据。哪怕你不相信医生,也得相信检查单吧。

例如,我国上海一家非常有名的医院有一个潜规则:患者只要求医上门来,无论什么样的疾病,也无论来的是男是女,都要进行一个事先规划好的检查。

比如说,进门都先要做一个包含数十个项目、逾千元的检查,这些检查的区别往往仅是排列组合不同。

如果患者疾病需要应该检查的项目加起来还不够1000元,那医生一定会要求患者做一个价格900元和800元的恒频磁共振和体外短波。

因为目前药费虚高大家有目共识,整顿药价,按下葫芦,浮起瓢,药费降了,检查费、耗材费只好上升了。

这种营销模式里,是检查化验师与医生心照不宣的配合。心不黑的医院,检查出患者没病,就如实相告,让患者心里踏实,医院赚个检查费。

心黑的医院则在检查数据上做文章,把检验数据稍微那么一调整,正常的就变成了异常,把营销机会留给下一道工序医生。

即便有患者觉得可疑,但没有几个人能看的懂化验单,患者也只好拿着检查的结果去求助医生了。

法则2、

无中生有恐吓营销

     检查流程走完了,该轮到医生上场了。

“无中生有,恐吓下药”的厚黑营销模式有了用武之地。

恐吓营销就是医生,故意夸大疾病的危险和疾病的潜在害处,借以推销自己的医药方案。

花钱求平安是患者最容易接受的事情。恐吓售医,是医生与患者之间买卖成功的的添加剂,只要要运用得当,加上看似令人信服、震惊的数据和原理,然后不忘适时的给患者康复的希望,恐吓营销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有了,于是恐吓营销便逐渐成为医生营销的杀手锏之一!

典型营销案例

“前列腺晚期,很严重!”

带着自己的女友到合肥某泌尿专科医院求医的杨晓亮(化名)被医生的结论吓坏了!

“很快就治好!”

先打了一闷棍,医生没有忘记给张晓明再吃一颗宽心丸。

招数见效了。

因为害怕女友和自己的病可能恶化,胆颤心惊的杨晓亮把几年来辛苦攒下的1万多块钱,没敢丝毫犹豫,全部交给了医院。

事实的结果是,当他带着女友再次到这家医院复诊时,得到的结果是:“对不起了,依然严重”!医生的用意很明显,还得送钱来。(见5月18日中国网安徽中医频道及相关综合新闻)

无钱再医的焦急加上对疾病的惶恐,杨晓亮求助一位当医生的亲戚,结果亲戚告诉他了另一个诊断结果,让杨晓亮瞠目结舌。

亲戚告诉杨晓亮,他不过是常见的男性前列腺病,他的女友患得也不过是常见的妇科炎症,几十块钱的头孢、硝呋太尔类药物完全可以治疗这种常见症状。

杨晓亮的入瓮,恰恰印证了恐吓营销的有效性。

事实上,如果不吓倒患者,患者当然不会乖乖掏钱。

医疗恐吓营销实际是医生利用了患者与生俱来的对于疾患的恐惧心理,将一个原本正产的的病症,夸大成需要立即治疗的危险疾病。

与此类似:19岁的西安姑娘小娟,因月经不调,不久前到西安市未央区阳光医院求诊。诊断结果把小娟吓坏了。小娟告诉记者,医生说她子宫糜烂,子宫膜比较厚,盆腔炎堵住精子,不做手术的话会导致宫外孕。因为病情严重,需要立刻手术。手术费加上第一阶段的药物治疗,需要2700多元。

西安的小娟也充满了疑惑,自己只有19岁,怎么就得了严重的妇科疾病呢?第二天,家人带小娟到就近的三甲医院进行了复查,发现诊断结果跟此前阳光医院的诊断完全不同。小娟除了患有轻度阴道炎,其他什么妇科病都没有。

小病大治,无中生有,医生心知肚明,医生任意夸张乃至随口编造的诊断结果,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因为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局限,很难识破其中的秘密。因此这种诈术,成为医院是厚黑营销的另一大法宝

法则3

顺水推舟,就势下药

顺水推舟,是营销战术中的利用有利条件行事,在医院营销中最常用的一个招数,通常医生从患者的说话的口气中揣摩求医者的心理,许多患者怀疑是某种疾病,但因为隔行如隔山的原因,患者自己往往并不能确定。

一旦求医者的判断有其合理一面,机会就来了,医生往往抓住这种心理,进行夸张放大,然后推荐出医生盘算好的的医疗方案。

比如,感冒患者求医时说:“嗓子疼的像着了火”

医生会随即拿起一根压舌板,塞进求医者口里,让患者啊啊两声,然后,郑重其是的告诉患者:“确实很重,粘膜都烂了。”

患者自己当然看不到烂没烂,但是会很怕:“医生,那怎么办,打针吧?”

医生就会顺水推舟的告诉患者,那就打几天吊瓶吧。

若是患者说感觉胸有点闷,问医生:“要不要拍个片?”。

医生马上会说,“拍一个吧,拍个片放心。”

这样的善解人意实际是一种顺水推舟,也许患者不要打吊瓶,也不需要胸透,但,既然患者觉得需要,那自然医生也不愿意拒绝。

何况很多科室是把奖金和药方挂钩的,多开药,用贵药,多检查,对医生的收入是有益无害。

但顺水推舟往往与轻率相伴。

利益驱使下的医生不愿意为病人多思考,更愿意让病人多花钱,在这种主观愿望支配下,做出了轻率而错误的判断,造成误诊,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典型营销案例|!---page split---|

2011年8月,家住广州龙岗的陈先生喜得贵子,2天后,陈先生发现孩子肚子有点鼓,怀疑儿子肠道有问题,随即,孩子送入深圳儿童医院后。

深圳儿童医院在接诊后,立刻给这个降生2天的婴儿,做了十几次X光拍摄。

最终做出了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结果,并作出医疗方案,建议对降生仅6天的婴儿肚子做一个临时的人造肛门,前后预计3次手术费用,预计将超过10万元。

学医的陈先生隐约觉得有蹊跷,他拒绝了手术,并带孩子到广州儿童医院求医,广州的医生看了陈先生带去的深圳方面的检查和诊断,摸了摸孩子的肚子,广州医生开了价值仅8毛钱的石蜡油,孩子回家后,进行正常喂养,没有用任何药物,仅仅用了一次石蜡油,孩子就可以排便,之后孩子能吃能拉。

如果依照深圳儿童医院这种轻率而错误的判断的手术方案,将一个出生6天的孩子推向手术台,中国的医疗事故史上,不知道该出现一个多么巨大的医疗事故!虽然这种模式遇到陈先生这样有主见或者有医学知识的的人可能失败,但对于相当多的求医者来说,根本不可能知道医生结论的好坏,所以,这种顺水推舟,轻易下结论的营销模式也就屡试不爽了。

法则4、

免费引诱   连环下套

不劳而获,得到非分的好处,永远都是凡人的爱好。

医院也熟知这条心理法则,所以,厚黑营销的另一条重要跪着,免费引诱,连环下套也就应运而生了。

典型案例:

2011年7月,45岁的湖南茅塘湾村人妇女吴阔东与易林娥在家闲聊时,村妇女主任突然找来告诉她们一个好消息:“县计生服务站做妇检,而且是免费的,医院有车包接包送。”听到可以做体检,两人一口答应了下来。结果消息飞快,全村18名妇女一起上了车。开往计生办,但车并没有开往县计生服务站,却停在涟源市区一家名叫协和门诊的医院门口。“县计生服务站搬到这边了。”面对车上妇女的质疑,司机这么回答。在几位协和门诊医护人员的耐心劝说下,大家填写了“体检表”,分别接受了妇科彩超、乳腺指检、阴道镜等五项检查。

经过3个小时的等待,医院分别将18名妇女叫到医生办公室,并且宣布检查结果。

“你的结果不理想,不但患有宫颈糜烂,在宫颈上还发现了囊肿……”医生告诉吴阔东说。

医生指着电脑上面的一些白点点说,这些就是“肿块”和烂掉的地方,必须尽快做手术,否则可能转变成癌。“现在你是没有感觉,等你有感觉的时候,就已转成子宫癌了,你这么年轻,得了癌症多可惜!”

医生的解释,吓得吴阔东两腿发软,她赶紧打电话让家里筹钱。当天下午,就在医院的安排下做了一种名叫利普刀的手术,前后花费了1700多元。

60岁的吴端阳也被医生告知患有宫颈糜烂,必须手术治疗。从7月23日到26日,她天天搭乘协和门诊派来的面包车去医院做手术,总共花了1100多块钱。(见《三湘都市报》)

事实上免费在这里只是医疗机构一块丑陋的遮羞布,当然,这种厚黑的营销模式有时也难免路出破绽。

手术过后,茅塘湾村的妇女们很快发现了蹊跷。“原来当天同去体检的18人,竟然都得了宫颈糜烂和子宫囊肿,都被要求马上手术治疗。”

7月28日,吴阔东来到涟源市人民医院求治。医生表示,她只患有轻度宫颈糜烂,也未出现癌变,无须手术治疗。

虽然大家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沾小便宜的心理却不是人人都能避免的了。免费检测恰恰是一个摸透(路胜贞)人们心理弱点的营销招数,当患者意识到有可能把什么东西放进口袋的时候,一场对于患者的阴谋便静悄悄地开始了。

法则5:

卖贵吸金,短斤少两

在药价加成是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一直以来的惯例,15%的药品收入加成已成为医院的重要收入来源。所以,很多医院为了增加收入绞尽脑汁增加药品销售,并且大部分医院实施医生福利与药品消费数量挂钩制度,督促医生“多开药、开好药、开激素药”,让病人“小病当中病治、中病当大病治”,尽量让求医者把口袋掏空。这是厚黑手段“卖贵吸金,短斤少两”能够盛行的社会基础。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而青霉素对感染性疾病是有效、安全的药物,但是,当你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时,你通常已经进不到青霉素的影子,相反医生会把头孢拉啶作为治疗你的感染的首选,除了医生出于效果考量外,两者价格相差几倍,一个利润可怜,一个可以赚的盆满钵满,这是医生使用头孢拉啶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作为外科手术前或诊断检查前清洁肠道之用的洗肠药蓖麻油只要2.5元的就可以解决问题,但你一定在医院已经非常罕见这种便宜而且有效的药品,2块5毛钱的价格,让医生开一百瓶子药也赚不了多少钱,不赚钱,当然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价格超过100元且更痛苦的洗肠方式,成为了医院的首选。

对抗抑郁症有效的丙咪嗪,每盒价格不到10元,但是医生却会开将近300块钱每盒的百忧解给患者,两者效果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价格差异近20倍

卖贵药已经成为医院人尽皆知的秘密,选择价格相当、但回扣给得高的药品。

只卖贵的,不卖便宜的在治疗方案上也有体现,例如感冒,用药方式只有两种,口服或者挂吊瓶,两厢比较医生更喜欢让患者“挂吊瓶”,虽然药物相同,但口服抗生素几十元就足够,输液却可以比口服药贵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挂吊瓶,无非是为了让患者多出点“血”而已。

卖贵药,货真价实也算是公正。

但是一些医院的护士还会对药物私自截留,例如挂吊瓶时,原本应该配比的2瓶头孢,护士藏匿起来一瓶,患者却很难发觉。

短斤少量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对于一些医院来说这种截留还有行规:医生、护士、护士长“五三二”分成---医生得五成,因为大多数医生家里都有诊所或药店;护士得三成(亲自操作的);护士长每个护士都要给二成。

卖贵吸金,短斤少两,已经成为医院厚黑营销的一个最为有效的营销模式,这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药养医”。

结束语

无论是光明正大的吸金,还是吊诡的营销智慧。这种中国特色的白式厚黑智慧,对于整个营销市场的影响,乃至社会的影响都远非其他行业的营销模式与之相提并论。

摒弃还是扬弃,白与黑。

是智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67191.html

更多阅读

我眼中的厚黑学 厚黑学主要讲的是什么

屈孝国笔者是上初中三年级之时开始初步接触厚黑学的,那时对此种学问似懂非懂,加上经验少、缺乏辨别能力,一时间还相信了这种学说。但经过此后近十年的大量阅读和积累,以及个人人生阅历的日渐丰富,我发现厚黑学的很多东西其实并不是那么回

仙道厚黑录 “厚黑教”升格为“中国精英大学”今起扩招......

 书接本人上次两篇博文,《评选厚黑教祖》和《公开招聘厚黑堂主》。自本教公开招聘了十名堂主,健全了组织机构以来,厚黑事业兴旺发达,如日中天,厚黑教早已由民间团体组织,经中国精英人才教育部批准升级为“中华厚黑学院”,随即升格为“中

第106节:厚黑丛话卷六(6)

系列专题:《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处世学:厚黑学》  我讲厚黑学,曾说:“管仲劝齐桓公伐楚,是把锅敲烂了来补。”他那种敲法,是很艺术的。讲到楚之罪名共有二项,一为周天子在上,他敢于称王;二为汉阳诸姬,楚实尽之,这本是彰彰大罪。乃楚遣

第103节:厚黑丛话卷六(3)

系列专题:《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处世学:厚黑学》  秦始皇和楚项羽,纯恃武力,是用一个杀字来统一;汉高祖不嗜杀人,是用一个生字来统一。生与杀二者,极端相反,然而俱有统一之可能,这是甚么道理呢?因为凡人皆怕死,你不服从我,我要杀死你,所

第100节:厚黑丛话卷五(10)

系列专题:《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处世学:厚黑学》  譬之打战,先要侦探一下,再用兵略略攻打一下,才知敌人某处虚、某处实,既把虚实明了了,然后才向着他的弱点猛攻。陆逊大破刘先帝,就是用的这个法子。刘先帝连营七百里,陆逊先攻一营不

声明:《快赢法则 白式厚黑法则,五招赢定求医客》为网友影子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